纯合子突变论文_周星星,李小龙,金艳慧,杨丽红,潘景业

导读:本文包含了纯合子突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遗传性,地中海,因子,凝血,基因突变,合子,基因。

纯合子突变论文文献综述

周星星,李小龙,金艳慧,杨丽红,潘景业[1](2019)在《一个纯合子Tyr503Cys突变导致的遗传性凝血因子Ⅺ缺陷症家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一个纯合子Tyr503Cys错义突变导致的遗传性凝血因子XI(FXI)缺陷症家系进行表型和基因检测,寻找致病基因并初步探讨其分子致病机制。方法: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共3代5人)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因子Ⅷ促凝活性(FVIII:C)、凝血因子IX促凝活性(FIX:C)、FXI促凝活性(FXI:C)、凝血因子XII促凝活性(FXII:C)和FXI抗原(FXI:Ag)含量等指标以明确诊断。采用PCR直接测序法分析先证者F11基因所有外显子和侧翼序列,发现突变位点后用反向测序予以证实,并检测家系成员相应的突变位点区域。使用ClustalX-2.1-win软件分析氨基酸突变位点的保守性;用PolyPhen-2、PROVEAN和MutationTaster软件分析突变对蛋白质功能的影响;用Swiss-PdbViewer软件对突变位点进行蛋白模型和氨基酸相互作用分析。结果:先证者APTT为59.3s,明显延长,FXI:C降低至13%;其母亲、女儿和儿子的APTT均有不同程度延长,FXI:C降至37%~42%,该家系5人FXI:Ag均在参考值范围。基因分析发现先证者F11基因第13号外显子存在c.1562A>G纯合错义突变,导致Tyr503Cys突变;其母亲、女儿和儿子存在Tyr503Cys突变杂合子。保守性分析结果表明,Tyr503在同源物种间高度保守。3种生物信息学软件对该突变的预测结果一致,均预示此突变很可能是有害突变,可引起相关疾病。突变蛋白模型分析显示,野生型Tyr503与Ile370、Lys554形成2个氢键;突变型Cys503与Lys554之间新增了一个氢键。结论:该先证者F11基因第13号外显子存在c.1562A>G纯合错义突变,导致Tyr503Cys突变;推测该纯合突变遗传自具有血缘关系且均存在Tyr503Cys杂合子的父母,并与该家系FXI水平减低有关。(本文来源于《温州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乔明吟[2](2018)在《纯合子IVS6-1突变导致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乏症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遗传性凝血因子Ⅶ(factorⅦ,FⅦ)缺乏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女均可致病,发病率约为1/500 000[1]。该病常表现为血浆中FⅦ凝活性降低,患者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出血倾向。既往的国内文献报道中有关于FⅦ缺乏症的多种基因突变,郑州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2016年12月收治1例遗传性FⅦ缺乏症患儿,在该患儿及其家族中发现,FⅦ基因外显子区域和内含子供体剪接位点同时发生突变,形成纯合子型,目前(本文来源于《河南医学研究》期刊2018年13期)

黄欣,陈萍,林伟雄,陈文强,李树全[3](2017)在《珠蛋白基因~Gγ-158C>T纯合子突变导致nd-HPFH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珠蛋白基因Gγ-158C>T纯合子突变导致非缺失型遗传性持续性胎儿血红蛋白综合征(nd-HPFH)及其复合地中海贫血的基因分型及临床特点。方法:对90例胎儿血红蛋白(Hb F)≥4%的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测和血红蛋白分析。其γ珠蛋白基因突变应用DNA测序方法分析;α、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应用反向斑点杂交(RDB)和gap-PCR方法检测。结果:共检出5例珠蛋白基因Gγ-158C>T纯合子突变,均无黄疸、肝脾肿大等临床表现,其中有2例单纯纯合子突变,血常规显示:Hb分别为119.1g/L、169.8g/L,红细胞平均容积(MCV)分别为79.18fL、95.36fL,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MCH)分别为26.06pg、32.95pg;血红蛋白结果:Hb F分别为4.0%、5.1%,Hb A2分别为1.5%、2.8%。有1例复合缺失型α地中海贫血(--/αα),Hb 107.7g/L,MCV 62.63fL,MCH 19.56pg;Hb F 4.0%,Hb A22.6%。1例复合非缺失型α地中海贫血(αα/αCSα),Hb 96.0g/L,MCV 66.1fL,MCH 19.0pg;Hb F 4.1%,Hb A22.8%。1例复合β地中海贫血(βCD27/28/βN),Hb 101.0g/L,MCV 69.1fL,MCH 23.7pg;Hb F 97.3%,Hb A22.6%。结论:珠蛋白基因Gγ-158C>T纯合子突变所导致的nd-HPFH,无明显临床症状,Hb F升高,Hb A2正常或降低,Hb、MCV、MCH正常或稍低;首次发现Gγ-158C>T纯合子突变复合α地中海贫血,Hb F升高,与单纯纯合子突变相似,Hb、MCV和MCH较单纯纯合子突变降低;首次发现珠蛋白基因Gγ-158C>T纯合子突变复合β地中海贫血,Hb A2正常,其HbF水平较单纯纯合子突变明显增高,Hb、MCV和MCH降低,提示如不进行基因检测会出现误、漏诊。(本文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黄欣[4](2017)在《珠蛋白基因~Gγ-158C→T纯合子突变导致nd-HPFH及其复合地中海贫血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珠蛋白基因~Gγ-158C→T纯合子突变导致的非缺失型遗传性持续性胎儿血红蛋白综合征(non-deletional hereditary persistence of fetal hemoglobin,nd-HPFH)的特点,并探讨其合并地中海贫血时的血液学及血红蛋白特点。方法所有样本均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并进行地中海贫血检测的病例,相互之间无血缘关系。筛选其中胎儿血红蛋白(fetalhomoglobin,Hb F)≥4%的病例,总共90例,再选取其中所有检查结果均正常的30例样本作为为对照组。对120例病例进行血液学检查;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进行血红蛋白分析;应用反向点杂交和Gap-PCR进行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的检测;采用DNA测序检测γ-珠蛋白基因突变。结果1.在90例胎儿血红蛋白(Hb F)增高(≥4%)的病例中共检出珠蛋白基因~Gγ-158C→T纯合子突变5例,年龄1~24岁,其中3例为儿童,2例为成人;2.血常规结果:2例单纯珠蛋白基因~Gγ-158C→T纯合子突变血红蛋白(Hb)119.1~169.8 g/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26.06~32.95pg,平均红细胞体积(MCV)79.18~95.36 fL;2例珠蛋白基因~Gγ-158C→T纯合子突变复合α-地中海贫血病例Hb 96~107.7 g/L,MCH 19~19.56pg,MCV 66.1~62.63 fL;1例珠蛋白基因~Gγ-158C→T纯合子突变复合β-地中海贫血病例Hb 101 g/L,MCH 23.7 pg,MCV 69.1 fL;3.血红蛋白分析结果:2例单纯珠蛋白基因~Gγ-158C→T纯合子突变Hb F 4~5.1%,Hb A2 1.5~2.8%;2例珠蛋白基因~Gγ-158C→T纯合子突变复合α-地中海贫血病例Hb F 4.0~4.1%,Hb A2 2.6~2.8%;1例珠蛋白基因~Gγ-158C→T纯合子突变复合β-地中海贫血病例Hb F 97.3%,Hb A22.6%;4.基因分析结果:共检出5例珠蛋白基因~Gγ-158C→T纯合子突变。其中2例为单纯纯合子突变,1例复合缺失型α-地中海贫血(--SEA/αα),1例复合非缺失型α-地中海贫血(αα/αCSα),1例复合β-地中海贫血(βCD27/28/βN)。结论1.单纯珠蛋白基因~Gγ-158C→T纯合子突变导致nd-HPFH,无临床症状,Hb F升高,Hb、MCV、MCH降低或正常。2.首次发现珠蛋白基因~Gγ-158C→T纯合子突变复合α-地中海贫血,Hb F升高,与单纯纯合子突变相似,Hb、MCV、MCH降低较单纯纯合子突变明显。3.首次发现珠蛋白基因~Gγ-158C>T纯合子突变复合杂合子β地中海贫血,Hb A2正常,其Hb F水平较单纯纯合子突变明显增高,Hb、MCV和MCH降低。提示若不做基因分析,可出现误诊或漏诊。(本文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期刊2017-05-01)

苏正仙,张慧斐,金艳慧,程晓丽,王明山[5](2016)在《纯合子Cys329Gly导致的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陷症家系基因突变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1个姨表近亲婚配的遗传性凝血因子Ⅶ(FⅦ)缺陷症家系进行表型和F7基因突变分析,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共4代9人)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浆FⅦ活性(FⅦ:C)等来明确诊断。PCR扩增先证者全部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5′和3′非翻译区及家系成员相应的突变位点区域,PCR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寻找突变位点,以反向测序验证所发生的突变;使用生物信息学软件(Poly Phen-2和Mutation Taster)预测突变位点对蛋白质功能的影响,利用Py MOL软件构建正常FⅦ蛋白空间模型,进行定点突变观察构型改变。结果先证者PT(36.1s)和FⅦ:C(2%)明显异常,家系中其余8位成员PT均略高于正常对照组和FⅦ:C均略低于正常对照组;基因分析显示先证者F7基因第8外显子存在c.1165 T>G纯合型突变,即TGT→GGT(Cys329Gly),8位家系成员的F7基因分析均显示c.1165有杂合型突变;两种生物信息学软件都提示此突变会引起蛋白功能变化,有致病性;F7基因蛋白构型显示突变后329位点与310位点之间二硫键消失,周边静电磁场发生改变。结论该家系F7基因存在Cys329Gly突变,是引起FⅦ缺陷症的主要分子机制,推测先证者纯合Cys329Gly突变基因分别遗传自近亲结婚的杂合子父母。(本文来源于《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期刊2016年08期)

苏正仙,张慧斐,金艳慧,程晓丽,王明山[6](2016)在《纯合子Cys329Gly导致的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陷症家系基因突变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1个姨表近亲婚配的遗传性凝血因子Ⅶ(FⅦ)缺陷症家系进行表型和F7基因突变分析,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共4代9人)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浆FⅦ活性(FⅦ:C)等来明确诊断。PCR扩增先证者全部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5'和3'非翻译区及家系成员相应的突变位点区域,PCR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寻找突变位点,以反向测序验证所发生的突变;使用生物信息学软件(PolyPhen-2和MutationTaster顾测突变位点对蛋白质功能的影响,利用PyMOL软件构建正常FⅦ蛋白空间模型,进行定点突变观察构型改变。结果:先证者PT(36.1s)和FⅦ:C(2%)明显异常,家系中其余8位成员PT均略高于正常对照组和FⅦ:C均略低于正常对照组;基因分析显示先证者F7基因第8外显子存在c.1165T>G纯合型突变,即TGT→÷GGT(Cys329Gly),8位家系成员的F7基因分析均显示c.1165有杂合型突变;两种生物信息学软件都提示此突变会引起蛋白功能变化,有致病性;F7基因蛋白构型显示突变后329位点与310位点之间二硫键消失,周边静电磁场发生改变。结论:该家系F7基因存在Cys329Gly突变,是引起FⅦ缺陷症的主要分子机制,推测先证者纯合Cys329Gly突变基因分别遗传自近亲结婚的杂合子父母。(本文来源于《2016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6-08-24)

程晓丽,王明山[7](2016)在《纯合子Gly341Arg突变导致的遗传性凝血因子Ⅻ缺陷症家系表型和基因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一个遗传性凝血因子Ⅻ(FⅫ)缺陷症家系进行实验室表型和FⅫ基因突变的分析,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共3代10人)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含量、D-二聚体(D-D)含量、凝血因子Ⅷ促凝活性(FⅧ:C)、凝血因子Ⅸ促凝活性(FⅨ:C)、凝血因子FⅪ促凝活性(FⅪ:C)、FⅫ促凝活性(FⅫ:C)和FⅫ抗原(FⅫ:Ag)含量等进行表型诊断;用DNA直接测序法分析先证者FⅫ基因所有14个外显子、侧翼、5'和3'非翻译区及家系成员相应的突变位点区域,用反向测序证实所发生的突变。采用ClustalX-2.1-win软件分析突变氨基酸的保守性,同时采用四个生物信息学评分软件(PolyPhen-2,PROVEAN,SIFT和MutationTaster)分析突变对蛋白质功能的影响。(本文来源于《2016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6-08-24)

何江,王守磊,王惠珍,徐发亮,杨曦[8](2015)在《中国首报藏族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P281L纯合子突变分析一例》一文中研究指出1病例患儿,女,藏族,4岁,初诊时头发黄色无光泽,皮肤白暂,有轻度湿疹,智力发育严重障碍,言语发育严重滞后,步态不稳,肌张力稍高,注意力不太集中,身上及尿液有强烈鼠臭味。尿液叁氯化铁试验呈强阳性。患儿无同胞兄妹,其父母身体健康,均无遗传病史。留取患儿及父母血液,分别测定血苯丙氨酸浓度,患儿为1294.7μmol/L,父亲、母亲分别为139.2μmol/L、119.2μmol/L。采用快(本文来源于《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期刊2015年09期)

朱春凤[9](2014)在《腹侧黄斑纯合子小鼠的培育、表型分析及其突变基因的鉴定过程》一文中研究指出腹侧黄斑小鼠(VYslac)为中科院上海实验动物中心工作人员在C57BL/6J(B6)小鼠正常生产繁殖过程中发现并分离的突变系小鼠,呈单基因显性遗传,表现为头颈躯干的腹侧面为黄色,其他部分被毛与背景品系一致为黑色。前期工作已经将突变基因定位于第2号染色体上距着丝粒149804749bp与155060764bp间约5256015bp的范围内。本实验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培育了突变基因纯合子小鼠、初步比较了表型差异,同时扩大定位用样本量,筛选更高密度的分子标记将突变基因定位范围缩小至523731bp,并对部分候选基因进行测序鉴定,为建立相应的人类疾病模型及基因功能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研究内容分为以下两部分:1腹侧黄斑小鼠纯合子(VYslac-m/m)的培育及表型分析将杂合子黄斑小鼠(VYslac-m/-)GO互交2对,在后代G1小鼠中,随机选择具有黄斑表型者(可能为突变基因杂合子或纯合子)20只分别与背景品系B6小鼠交配,若G2小鼠出现正常表型,表明其G1亲代为杂合子;若后代(大于20只)全部为具有黄斑的突变小鼠,则说明其亲代(G1)为突变基因纯合子小鼠。一共筛选出纯合子G1雄鼠2只,纯合子G1雌鼠3只。将突变基因纯合子G1小鼠雌雄交配且后代连续采用同窝交配的形式,已培育出VYslac-m/m小鼠至第7代。在此基础上,我们将VYslac-m/m、VYslac-m/-及背景品系B6的部分表型特征进行了比较。VYslac-m/m背部毛发的颜色及结构与B6无明显差异,腹部毛发颜色较B6浅淡,但结构正常。VYslac-m/m背部皮肤的黑色素细胞数量及毛囊内黑色素含量与B6小鼠无明显差异,腹部皮肤组织内的黑色素细胞数量及毛囊内黑色素较B6小鼠含量少,分布稀疏。VYslac-m/m主要脏器的位置、形态结构及组织病理等与B6小鼠比较均未发现明显异常。VYslac-m/m与VYslac-m/-的表型比较中未发现明显的差异,说明了该突变的遗传模式为完全显性遗传。2腹侧黄斑小鼠(VYslac)突变基因的精细定位及初步鉴定在前期已经将黄斑突变基因定位于第2号染色体上距着丝粒149804749bp到155060764bp之间约5256015bp的基础上,本实验继续将VYslac与DBA/2交配得到Fl代,再将F1小鼠回交DBA/2J得到F2代,扩大繁殖定位用的F2代小鼠总计526只;同时在前记及SNP标记:D2mit285、D2mit495、D2mit411、rs27310903。利用这些标记对526只F2代小鼠进行连锁分析,把突变基因定位在D2mit495及rs27310903(即距着丝粒154711297bp-155235028bp)之间,这一范围约523731bp是前期结果的十分之一。通过对小鼠基因组数据库查询发现:该区域内只有9个基因,分别为Gm14217、Gm14214、Raly、 Eif2s2、Agouti、Ahcy、Rik、Itch、Gm14227,其中Agouti基因显性突变小鼠由于Agouti信号蛋白ASP的过度表达而伴有不同程度的黄色被毛,此外Raly和Eif2s2这两个基因也可以通过影响Agouti基因的表达产生黄斑表型,而其他6个基因未查询到与黄斑或色素表型的形成有关,故我们将Agouti、Raly和Eif2s2定为黄斑候选基因,分别设计引物,从mRNA及基因组DNA水平对其进行PCR扩增及测序鉴定,但未发现Agouti、Raly和Eif2s2基因的编码区存在碱基突变。实验结果提示,在基因组局部距着丝粒154711297bp至155235028bp之间523731bp范围内还存在着另外一个α基因的拟等位基因,或者在这一范围的非编码序列上存在重要的调控序列,相关工作有待进一步开展。(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4-05-01)

张印帅,蒋百春,孙文杰,龚瑶琴[10](2014)在《SIc33a1错义突变导致小鼠纯合子胚胎早期致死》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遗传性痉挛性截瘫(Hereditary Spastic Paraplegia,HSP)是一种遗传学上很受关注的神经系统遗传疾病。它是一组以对称性双下肢进行性肌无力和肌张力增高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神经肌肉疾病。实验室前期在山东青岛地区发现了一个HSP大家系,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采用全基因组扫查方法我们将该家系致病基因定位到3q24-26,采用定位候选策略发现人类SLC33A1基因是该家系的致病基因,患者均携带S113R错义突变,家系中的正常个体和群体中未检测到该突变。目的为深入研究SLC33A1基因S113R突变导致HSP的作用机制,我们构建了slc33a1突变基因敲入小鼠模型,并对其进行了表型分析。方法通过基因敲入小鼠的杂合子与杂合子交配,发现无法获得新生纯合子小鼠,提示纯合子小鼠在胚胎期致死。这一结果进一步确定SLC33A1基因突变是致病突变。为了确定slc33a1突变基因敲入小鼠纯合子的致死时间,我们通过解剖与杂合子交配的杂合子孕鼠,分离得到不同胚胎发育时期的胎鼠(E3.5、E7.5、E16.5、E18.5),并利用单纯PCR扩增法和PCR-RFLP法对胎鼠进行基因型鉴定。结果我们发现E7.5、E16.5和E18.5胚胎均未检测到纯合子,仅E3.5胚胎检测到少量纯合子。说明纯合子致死发生在胚胎发育的早期。结论以上结果显示slc33a1基因在小鼠的胚胎早期发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第十二次全国医学遗传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4-04-18)

纯合子突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遗传性凝血因子Ⅶ(factorⅦ,FⅦ)缺乏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女均可致病,发病率约为1/500 000[1]。该病常表现为血浆中FⅦ凝活性降低,患者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出血倾向。既往的国内文献报道中有关于FⅦ缺乏症的多种基因突变,郑州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2016年12月收治1例遗传性FⅦ缺乏症患儿,在该患儿及其家族中发现,FⅦ基因外显子区域和内含子供体剪接位点同时发生突变,形成纯合子型,目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纯合子突变论文参考文献

[1].周星星,李小龙,金艳慧,杨丽红,潘景业.一个纯合子Tyr503Cys突变导致的遗传性凝血因子Ⅺ缺陷症家系分析[J].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19

[2].乔明吟.纯合子IVS6-1突变导致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乏症1例[J].河南医学研究.2018

[3].黄欣,陈萍,林伟雄,陈文强,李树全.珠蛋白基因~Gγ-158C>T纯合子突变导致nd-HPFH的研究[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7

[4].黄欣.珠蛋白基因~Gγ-158C→T纯合子突变导致nd-HPFH及其复合地中海贫血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7

[5].苏正仙,张慧斐,金艳慧,程晓丽,王明山.纯合子Cys329Gly导致的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陷症家系基因突变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6

[6].苏正仙,张慧斐,金艳慧,程晓丽,王明山.纯合子Cys329Gly导致的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陷症家系基因突变分析[C].2016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6

[7].程晓丽,王明山.纯合子Gly341Arg突变导致的遗传性凝血因子Ⅻ缺陷症家系表型和基因型分析[C].2016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6

[8].何江,王守磊,王惠珍,徐发亮,杨曦.中国首报藏族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P281L纯合子突变分析一例[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5

[9].朱春凤.腹侧黄斑纯合子小鼠的培育、表型分析及其突变基因的鉴定过程[D].扬州大学.2014

[10].张印帅,蒋百春,孙文杰,龚瑶琴.SIc33a1错义突变导致小鼠纯合子胚胎早期致死[C].第十二次全国医学遗传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4

论文知识图

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布(3.5...YAF一AH基因A1a379Va1纯合子突变1例样本的芯片扫描图酶切产物的电泳图脂联素基因+45T/G位点PCR-RFLP结果:正常情况;WT-D172N:SQT3杂合子突...

标签:;  ;  ;  ;  ;  ;  ;  

纯合子突变论文_周星星,李小龙,金艳慧,杨丽红,潘景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