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胞内染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细胞,荧光,油脂,小球藻,细胞内,流式,磷酸盐。
胞内染色论文文献综述
林国豪,蒋旭,孙丽纳,王昊,姚茜[1](2019)在《不同固定液对体外细胞系荧光蛋白淬灭及对胞内蛋白荧光染色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不同细胞固定液对荧光蛋白淬灭情况以及核内、胞浆蛋白免疫荧光染色的影响。方法:分别对融合了RFP和GFP基因的鼻咽癌HK1细胞采用95%乙醇、75%乙醇、甲醇、丙酮:甲醇=1:1、5%冰乙酸、Carnoy固定液进行固定,然后采用免疫荧光法对细胞进行免疫染色。结果:六种固定液均能使荧光蛋白猝灭。免疫荧光染色方面,对于核蛋白染色,75%乙醇、95%乙醇、丙酮:甲醇=1:1、Carnoy固定液固定后核区获得明显的荧光染色,而采用甲醇、5%冰乙酸固定后荧光染色不明显。对于胞质蛋白染色,按荧光染色的清晰程度分为固定于Carnoy固定液>丙酮:甲醇=1:1>甲醇>5%冰乙酸>75%乙醇>95%乙醇,前四者固定可见分布于胞质,75%乙醇或95%乙醇固定的目标蛋白定位不清。结论:六种不同的固定液在有效失活荧光蛋白的情况下对核蛋白及胞浆蛋白抗原性的影响略有不同,可根据研究目的蛋白表达的部位及特点来选用合适的固定液。(本文来源于《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期刊2019年11期)
蒋晓艳,王婉玉,钟敏,胡雪琼,苏伟明[2](2016)在《裂殖壶菌胞内油脂尼罗红荧光染色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建立快速检测裂殖壶菌胞内油脂的方法,探讨了尼罗红荧光染色法检测裂殖壶菌油脂含量的检测条件。通过考察裂殖壶菌重悬液中添加二甲基亚砜体积分数、尼罗红染液用量、染色温度、染色时间及细胞密度对荧光强度的影响,确立最优检测条件,进一步考察细胞油脂含量与荧光强度的关系,从而建立尼罗红荧光检测法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最优检测条件为:每毫升裂殖壶菌重悬液中二甲基亚砜体积分数和尼罗红染液用量分别为25%和15μL,染色温度50℃,染色时间15 min。在最优检测条件下,细胞密度不超过0.218×10~8个/m L范围内,菌液油脂含量(X)与荧光强度(Y)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关系式为Y=798.55X-3.44,相关系数R2为0.996 4。因此,采用尼罗红荧光染色法可以快速检测裂殖壶菌的油脂含量。(本文来源于《中国油脂》期刊2016年01期)
王鑫,张文,陈旭,朱雯,杨柳燕[3](2015)在《DAPI染色直接定量测定细菌胞内多聚磷酸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DAPI将细菌胞内或活性污泥中多聚磷酸盐(Polyp)染色,用酶标仪测定DAPI-Polyp复合物发射荧光的强度,以此定量细菌胞内的Polyp。用该方法和镜检法同时测定异染粒含量差异显着的菌株胞内Polyp,2种方法测定结果一致。异染粒含量差异不显着的菌株胞内Polyp定量分析表明,该方法灵敏度高于镜检法和废水总磷间接测定法。(本文来源于《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期刊2015年06期)
林向华,陈凤平,王英,肖旺贤,林帝金[4](2015)在《一步法胞内染色在临床检测Th1和Th2细胞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一步法破膜剂(Per Fix-nc)进行胞内染色在流式细胞术临床检测Th1和Th2细胞中的应用。【方法】取10例健康儿童(HV)外周全血刺激培养,分别采用Per Fix-nc与两步法破膜剂固定破膜染色,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3+CD8-细胞中的Th1%和Th2%,比较两种破膜剂检测Th1和Th2细胞有无差异,并进行方法一致性检验。并随机选取一例HV样本进行重复性试验。用10例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的Th1%和Th2%对实验条件进行验证。【结果】Per Fixnc和两步法破膜剂相比,HV中检测出的Th1细胞百分比分别为20.10(15.59-24.78)%和19.57(16.73-25.26)%(P>0.05),其相关系数r=0.777(P<0.01);Th2细胞百分比分别为1.83(1.52-2.38)%和1.87(1.43-2.42)%(P>0.05),其相关系数r=0.875(P<0.01)。重复性试验中,样本的Th1和Th2细胞百分比均值分别为(17.88±1.75)%、(1.47±0.13)%,CV分别为9.8%、8.8%。儿童AA患者的Th1和Th2细胞分别为(32.3±6.06)%、(1.55±0.34)%,Th1和Th2细胞较儿童HV组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结论】一步法(Per Fix-nc)与两步法破膜剂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在简化破膜操作流程的同时,能达到较两步法更好的细胞分群,为临床上Th1和Th2细胞的日常检测和进一步研究提供了较好的实验条件。(本文来源于《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期刊2015年05期)
金雪洁,巩叁强,夏金兰,聂珍媛[5](2014)在《苏丹黑B染色法原位检测2株淡水小球藻胞内油脂累积》一文中研究指出以2株淡水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 XJ01和Chlorella sorokiniana XJ02为研究对象,对苏丹黑B染色法测定微藻胞内油脂质量分数的条件进行优化,建立苏丹黑B染色法原位测定微藻油脂的方法;并在通气条件下,检测微藻脂质质量分数及脂质累积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当辅助染色破壁的盐酸浓度为1.0 mol/L,染色时间和温度分别为10 min和100℃时,苏丹黑B染色效果最好;在不同生长阶段,C.sorokiniana XJ02胞内油脂质量分数均比C.pyrenoidosa XJ01的高;此外,2株藻胞内油脂质量分数在对数生长期中期开始快速增加,到生长稳定期油脂质量分数达到最高,C.pyrenoidosa XJ01和C.sorokiniana XJ02油脂质量分数最高分别为25%和38.2%,随后油脂质量分数开始缓慢降低;利用苏丹黑B将微藻细胞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胞内油滴结果与其胞内油脂测定结果基本相符。(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8期)
李艾,郝玉翠,郝斌,魏昭[6](2014)在《微生物胞内油脂染色法检测技术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微生物油脂是一种应用前景广阔的新型油脂资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综述了微生物油脂的特性及合成途径,介绍了目前微生物胞内油脂染色检测技术的叁种主要方法和取得的成效。同时对染色法检测在微生物胞内油脂研究中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14年19期)
葛艳辉,赵林,周艳[7](2014)在《聚磷菌胞内聚合物的染色条件优化及染色方法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聚磷菌在强化生物除磷中起关键作用,与聚磷菌新陈代谢密切相关的胞内聚合物有PHAs、糖原和poly-P。聚磷菌胞内聚合物的定性和定量测定方法有很多。文章采用多种方法对多聚物PHAs和poly-P进行染色,结果显示,对厌氧阶段生成的PHB颗粒的染色,尼罗蓝染色法比苏丹黑染色法特异性高;好氧阶段生成的多聚磷酸盐的染色方法中,DAPI染色法和奈瑟氏新方法效果更好。(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与技术》期刊2014年02期)
刘良忠,胡建娥,常世川,熊德明,朱川[8](2012)在《简化法与传统方法进行淋巴细胞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效果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别采用简化法与传统方法进行淋巴细胞胞内细胞因子染色,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比较两种方法的染色效果。方法取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别经佛波酯(Phorbol myristate acetate,PMA)、离子霉素(Ionomycint,Ion)和莫能霉素(Monensin)刺激4 h,分别以传统法(细胞刺激后进行表面染色,再固定,破膜,行细胞内染色)和简化法(细胞刺激后直接固定,破膜,在不同时间段进行膜上膜内同时染色)进行细胞内染色。样本经抗体标记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的百分率。结果简化法染色检测Th1细胞的百分比与传统染色方法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简化法染色检测Th17细胞的百分比明显高于传统方法(P<0.05)。与传统法比较,应用简化法,细胞于破膜后固定0、48、96 h染色,检测Th2细胞的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简化法简化了操作流程,有利于流式细胞术的质控,可替代传统染色方法进行淋巴细胞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期刊2012年05期)
林义,钟添华,骆祝华,黄翔玲,叶德赞[9](2012)在《尼罗红染色法筛选产油酵母及定量检测胞内油脂含量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产油酵母筛选以及胞内油脂含量测定的简便方法。【方法】利用尼罗红与胞内油脂成分结合后在紫外光照射下发出荧光且荧光强弱与油脂含量相关的原理。通过在添加尼罗红的培养基中培养酵母,并观察菌落荧光的方法对385株深海酵母进行产油脂菌株筛选,利用26S rDNA D1/D2区序列分析方法对筛选获得的产油酵母菌株进行鉴定,并以其中的一株高产油脂酵母(2A00015)为试验菌株,建立了一套尼罗红染色快速测定油脂含量的方法。【结果】获得22株产油酵母,其中油脂含量最高可达62.9%,经分子鉴定后显示这22株酵母分别属于(Candida viswanathii)、近平滑假丝酵母(Candidaparapsilosis)、粘质红酵母(Rhodotorula mucilaginosa)、汉逊德巴利酵母(Debaryomyceshansenii)、季也蒙毕赤酵母(Pichia guilliermondii)以及Rhodosporidium paludigenum酵母。尼罗红染色快速测定油脂含量方法的最佳检测条件为:菌悬液OD600小于1.2,尼罗红浓度0.5 mg/L,染色时间5 min,激发波长488 nm,发射波长570 nm。该测定方法得到相对荧光强度与称重法得到油脂含量呈正相关性,R2=0.9637。(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通报》期刊2012年01期)
魏立,孙雪东,左洪莉,刘铁强,郭梅[10](2010)在《HLA-A~*0201/WT1五聚体联合胞内IFNγ染色在检测白血病患者外周血WT1特异性T细胞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探讨五聚体及胞内因子染色在定性定量检测抗原特异性T细胞中的应用价值。用RT-PCR方法检测受试者WT1表达水平;用HLA-A*0201/WT1五聚体及胞内IFNγ染色检测14例表达HLA-A*0201的白血病患者全相合移植前后及其供者外周血中的WT1特异性T细胞。结果表明:14例供者中2例有低水平WT1表达,白血病患者均有不同水平的WT1表达。14例供者均未检测到WT1+CD8+CTL和WT1+IFNγ+细胞;移植前14例患者中2例可检出WT1+CD8+CTL,3例检出WT1+IFNγ+细胞,二者间无明显差异(p=0.357),而移植后均可检出WT1+CD8+CTL和WT1+IFNγ+细胞,明显高于移植前(p值均<0.01)。移植后大部分患者均在30天内检出WT1+CD8+CTL和WT1+IFNγ+细胞,但后者检出率高于前者(p=0.014)。14例患者中WT1+CD8+CTL峰值中位数为0.18%,而WT1+IFNγ+细胞峰值中位数为0.83%,明显高于前者(p=0.005);WT1+CD8+CTL峰值中位时间为移植后75天,WT1+IFNγ+细胞峰值中位时间为移植后105天,但二者间无明显差异(p=0.455)。结论:五聚体及胞内IFNγ染色能有效检测白血病患者外周血中白血病抗原特异性T细胞;两种方法联合检测有助于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准确定性定量检测。(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期刊2010年02期)
胞内染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建立快速检测裂殖壶菌胞内油脂的方法,探讨了尼罗红荧光染色法检测裂殖壶菌油脂含量的检测条件。通过考察裂殖壶菌重悬液中添加二甲基亚砜体积分数、尼罗红染液用量、染色温度、染色时间及细胞密度对荧光强度的影响,确立最优检测条件,进一步考察细胞油脂含量与荧光强度的关系,从而建立尼罗红荧光检测法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最优检测条件为:每毫升裂殖壶菌重悬液中二甲基亚砜体积分数和尼罗红染液用量分别为25%和15μL,染色温度50℃,染色时间15 min。在最优检测条件下,细胞密度不超过0.218×10~8个/m L范围内,菌液油脂含量(X)与荧光强度(Y)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关系式为Y=798.55X-3.44,相关系数R2为0.996 4。因此,采用尼罗红荧光染色法可以快速检测裂殖壶菌的油脂含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胞内染色论文参考文献
[1].林国豪,蒋旭,孙丽纳,王昊,姚茜.不同固定液对体外细胞系荧光蛋白淬灭及对胞内蛋白荧光染色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9
[2].蒋晓艳,王婉玉,钟敏,胡雪琼,苏伟明.裂殖壶菌胞内油脂尼罗红荧光染色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J].中国油脂.2016
[3].王鑫,张文,陈旭,朱雯,杨柳燕.DAPI染色直接定量测定细菌胞内多聚磷酸盐[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5
[4].林向华,陈凤平,王英,肖旺贤,林帝金.一步法胞内染色在临床检测Th1和Th2细胞中的应用[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5
[5].金雪洁,巩叁强,夏金兰,聂珍媛.苏丹黑B染色法原位检测2株淡水小球藻胞内油脂累积[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6].李艾,郝玉翠,郝斌,魏昭.微生物胞内油脂染色法检测技术进展[J].食品工业科技.2014
[7].葛艳辉,赵林,周艳.聚磷菌胞内聚合物的染色条件优化及染色方法比较[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4
[8].刘良忠,胡建娥,常世川,熊德明,朱川.简化法与传统方法进行淋巴细胞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效果的比较[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2
[9].林义,钟添华,骆祝华,黄翔玲,叶德赞.尼罗红染色法筛选产油酵母及定量检测胞内油脂含量的研究[J].微生物学通报.2012
[10].魏立,孙雪东,左洪莉,刘铁强,郭梅.HLA-A~*0201/WT1五聚体联合胞内IFNγ染色在检测白血病患者外周血WT1特异性T细胞中的应用[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