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江流域论文_庄严,林冰,叶建隆

导读:本文包含了连江流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连江,流域,洪水,岩溶,模型,连江县,暴雨。

连江流域论文文献综述

庄严,林冰,叶建隆[1](2017)在《连江:靶向治污,还敖江流域青山绿水》一文中研究指出阅读提示敖江,我省第六大河,航道总长138.6公里,其中连江县境段77.5公里。上游较大水流有两支,西北一支由连江县小沧乡七里村入境,这里是福州第二水源取水点,建有山仔水库,当地森林覆盖率达90%,早已实现畜禽禁养及污染行业退出;正北一支由古田(本文来源于《福建日报》期刊2017-02-03)

江学顶,梁钊雄,王兮之,张翼[2](2016)在《基于Landsat8 TM的石漠化地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分析——以粤北连江流域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RS和GIS技术的支持下,利用粤北连江流域1988年和2013年2期Landsat8 TM数据,对该地区土地利用/覆盖进行动态变化研究。结合连江流域的岩溶特性,在原有土地分类体系的基础上,在石漠化地区增加重度石漠化、中度石漠化、轻度石漠化和潜在石漠化4种类型。结果表明:(1)林地的面积增加最多,其次是建设用地。而在石漠化区,重度石漠化土地的面积减少最多,中度石漠化次之。轻度石漠化的面积则有所增加。(2)在非石漠化区,转出的类型主要是灌丛、林地和耕地。灌丛主要向林地转出,林地和耕地主要向建设用地和潜在石漠化区转出。而在石漠化区,主要表现为重度、中度和轻度石漠化土地向潜在石漠化转移。(3)石漠化区面积的减少主要在连州市南部和北部、连南的东北部以及阳山县的南部。灌丛向林地的转移主要表现在流域的西部,耕地向建设用地的转移则主要发生在水域附近和下游地区。(本文来源于《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5期)

林博安,陈洋波,虞云飞,覃建明,王幻宇[3](2016)在《基于流溪河模型的连江流域洪水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连江流域洪水预报的技术水平和精度,探讨流溪河模型在大流域洪水预报中应用的效果,该文采用SRTM和USGS的DEM数据,分别建立了连江流域洪水预报流溪河模型,采用1场实测洪水对模型参数进行了优选,并对2场实测洪水进行了模拟,发现流溪河模型可较好的模拟连江流域洪水过程。研究发现,采用空间分辨率为90 m的SRTM的DEM建立的流溪河模型计算量是以1 000 m的USGS的DEM建立的模型的计算量的56倍,但两者洪水模拟的效果相当。(本文来源于《广东水利水电》期刊2016年07期)

汪明冲,张新长,王兮之,魏兴琥,李辉霞[4](2016)在《粤北岩溶区连江流域降雨侵蚀力》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连江流域35个气象站1980―2013年逐日雨量数据进行整理,利用日雨量、月雨量和年雨量方法计算得出RA、RB、RC,通过有效系数M检验得出最优R值;然后利用反距离加权、张力样条函数和普通克里金进行空间插值,通过检验确定最准确的插值方法,最后对其进行插值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月降雨量的计算方法和反距离加权插值法更加适合于连江流域降雨侵蚀力的计算和估算;连江流域降雨侵蚀力时空变化明显,降雨侵蚀力变化与年际降水量变化基本一致;中上游高大山脉存在的地区,多年平均降雨侵蚀力明显高于其他地区;下游多年平均降雨量丰富,其多年平均降雨侵蚀也较严重。(本文来源于《热带地理》期刊2016年03期)

汪明冲,张新长,王兮之,魏兴琥,李辉霞[5](2016)在《粤北岩溶区连江流域土地石漠化变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粤北岩溶区连江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1988年和2013年的2期LANDSAT遥感数据,在GIS和FRAGSTAT景观格局分析软件支持下,定量地分析连江流域的土地石漠化类型变化及其景观格局时空动态特征。结果表明:25年来各种类型石漠化土地无论是在数量、面积和空间分布特征方面都发生了十分显着的变化,总面积减少117.34 km~2(32.76%),斑块数增加3246块;石漠化由1988年的重度、中度石漠化为主转变为2013年以中度、轻度石漠化为主。25年来轻度石漠化土地面积增加45.98 km2(106.41%),具有明显增加的趋势。中度、重度和极重度石漠化土地面积均减少,减少面积分别为40.60 km~2(27.13%)、118.42 km~2(75.35%)和4.31 km~2(52.60%)。连江流域石漠化土地的总体景观空间格局动态变化在程度上有所差异,表现为景观异质性减弱,破碎度降低,而景观优势度增加;景观丰富度密度0.0013,面积加权的平均斑块分维数在l.0554—l.4176之间,处于最大域值l—2的下段;景观形状指数在43.4155—407.0628之间;斑块密度和边界密度的都很小,分别处在0.3624个/100 hm~2—11.9723个/100hm~2和1.1476 m/hm~2—137.0875 m/hm~2之间,表明各类景观嵌块体的几何形状较复杂,被分割的程度较低,破碎化现象不明显,空间异质化程度低,总体多样性程度不高,丰富度较小。(本文来源于《广东土地科学》期刊2016年01期)

李汉[6](2015)在《连江县敖江流域生态公益林经营技术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连江县境内敖江流域的森林资源状况及生态区位的重要性,就如何建设敖江流域的生态公益林提出建议。(本文来源于《林业勘察设计》期刊2015年02期)

王兵,郑璟,李春梅[7](2014)在《HBV模型在广东连江流域临界致灾面雨量确定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确定广东省连江流域临界致灾面雨量,利用HBV水文模型和高道站1967-1987年观测数据进行模拟。结果显示:(1)HBV模型在连江流域逐日径流过程有较好的适用性,nash系数达0.8左右。(2)逐日径流(水位)和面雨量客观反应了连江流域洪水过程中降雨对径流的影响,可以用来确定连江流域临界致灾临界面雨量。(本文来源于《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8 第16届全国云降水与人工影响天气科学会议——大气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气象防灾减灾》期刊2014-11-03)

何际斌[8](2014)在《连江流域“1308”暴雨洪水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连江是北江的一级支流,2013年8月15日至17日,受强台风"尤特"持续降雨和西南季风的共同影响,连江流域发生了特大暴雨洪水,暴雨中心主要集中在连州市、连南县、阳山县交界地区和阳山县与英德市交界地区,其中位于连南县的金坑站录得最大24 h雨量为273.5 mm。这场暴雨致使连江干流发生了超10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流域把口水文站高道站洪峰流量为9 160 m3/s,对沿线居民造成了巨大财产损失。(本文来源于《广东水利水电》期刊2014年08期)

梁钊雄,王兮之,王军[9](2013)在《SWAT模型在粤北连江流域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选择粤北连江流域为研究区域,以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作为模拟工具,对流域内的水文过程进行模拟。利用流域内高道、凤凰山和黄麖塘3个水文站2001—2010年的实测月平均径流量进行敏感性分析和参数率定。以2001—2005年作为校准期,2006—2010年作为验证期,以相对误差(Re)、决定系数(R2)以及Nash-Suttcliffe效率系数(Ens)作为模型适用性的评价指标。校准期3个水文站的月径流量模拟值的相对误差分别是2.72%,5.91%,1.63%,决定系数均大于0.9,Nash-Suttcliffe系数分别为0.97,0.89,0.70,而验证期相对误差分别是2.62%,5.36%,9.32%,决定系数均大于0.9,Nash-Suttcliffe系数分别为0.90,0.69,0.69。各项评价指标均符合精度要求,说明SWAT模型可以用于连江流域的径流模拟。(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研究》期刊2013年06期)

李俊[10](2013)在《连江流域“2012·6”暴雨洪水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连江是北江第一大支流,2012年6月21—23日,连江中下游地区发生了特大暴雨洪水,暴雨中心在中游白芒一带,位于连南县大麦山镇的白芒站录得最大24 h雨量为324.5 mm,为设站以来第二大暴雨。这场暴雨致使连江下游发生了超20年一遇洪水,对沿线居民造成了重大财产损失。对这次暴雨洪水特征进行了分析,加深对粤北山区连江流域洪水的认识,并给今后区域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工作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人民珠江》期刊2013年05期)

连江流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RS和GIS技术的支持下,利用粤北连江流域1988年和2013年2期Landsat8 TM数据,对该地区土地利用/覆盖进行动态变化研究。结合连江流域的岩溶特性,在原有土地分类体系的基础上,在石漠化地区增加重度石漠化、中度石漠化、轻度石漠化和潜在石漠化4种类型。结果表明:(1)林地的面积增加最多,其次是建设用地。而在石漠化区,重度石漠化土地的面积减少最多,中度石漠化次之。轻度石漠化的面积则有所增加。(2)在非石漠化区,转出的类型主要是灌丛、林地和耕地。灌丛主要向林地转出,林地和耕地主要向建设用地和潜在石漠化区转出。而在石漠化区,主要表现为重度、中度和轻度石漠化土地向潜在石漠化转移。(3)石漠化区面积的减少主要在连州市南部和北部、连南的东北部以及阳山县的南部。灌丛向林地的转移主要表现在流域的西部,耕地向建设用地的转移则主要发生在水域附近和下游地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连江流域论文参考文献

[1].庄严,林冰,叶建隆.连江:靶向治污,还敖江流域青山绿水[N].福建日报.2017

[2].江学顶,梁钊雄,王兮之,张翼.基于Landsat8TM的石漠化地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分析——以粤北连江流域为例[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3].林博安,陈洋波,虞云飞,覃建明,王幻宇.基于流溪河模型的连江流域洪水模拟[J].广东水利水电.2016

[4].汪明冲,张新长,王兮之,魏兴琥,李辉霞.粤北岩溶区连江流域降雨侵蚀力[J].热带地理.2016

[5].汪明冲,张新长,王兮之,魏兴琥,李辉霞.粤北岩溶区连江流域土地石漠化变化分析[J].广东土地科学.2016

[6].李汉.连江县敖江流域生态公益林经营技术探讨[J].林业勘察设计.2015

[7].王兵,郑璟,李春梅.HBV模型在广东连江流域临界致灾面雨量确定中的应用研究[C].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8第16届全国云降水与人工影响天气科学会议——大气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气象防灾减灾.2014

[8].何际斌.连江流域“1308”暴雨洪水分析[J].广东水利水电.2014

[9].梁钊雄,王兮之,王军.SWAT模型在粤北连江流域的应用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3

[10].李俊.连江流域“2012·6”暴雨洪水分析[J].人民珠江.2013

论文知识图

连江流域2001-2008年植被覆盖面...连江流域2008~2010年月均径流成...连江流域2001-2008年类型水平散...连江流域植被的空间分布特征2001—2010年连江流域植被覆盖...1973-2006年连江流域植被覆盖度...

标签:;  ;  ;  ;  ;  ;  ;  

连江流域论文_庄严,林冰,叶建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