醇水混合溶剂论文-李莎

醇水混合溶剂论文-李莎

导读:本文包含了醇水混合溶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混合溶剂,临界胶束浓度,温度,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醇水混合溶剂论文文献综述

李莎[1](2019)在《几种常规表面活性剂在PEG 200及PEG 200/水混合溶剂中的聚集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表面活性剂是一类特殊物质,其结构中既有亲水基也有亲油基,广泛应用在洗涤业、食品、护肤品及制药等方面。长期以来,表面活性剂丰富的自聚集行为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论文选用常规的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非水溶剂及聚合物与水混合溶液形成稳定的体系,改变温度、浓度及混合溶剂配比等,运用宏观和微观的方法,研究聚集结构转化中的热力学及动力学性质。不仅丰富了表面活性剂在非水及混合溶剂中微观结构的研究,也拓展了该类体系在合成化学、药物化学及日用化学等方向的应用。本论文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21473085)的部分工作,具体工作如下:(一)选取易形成沉淀的双烃链阴/阳离子混合表面活性剂(AOT/DDAB)体系,利用表面张力(ST)、电导率及荧光(Pyrene)、动态光散射(DLS)等方法,298.15 K下,研究其在水溶液及聚乙二醇200(PEG 200)中的聚集行为。多种方法证实,混合体系能在PEG 200中自聚集成正向胶束。与水体系相比,PEG 200体系中临界胶束浓度(CMC)值有成百上千倍的提高,且在任一配比下未产生沉淀。从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参数来看,在水溶液中,AOT和DDAB两组分间的吸引作用和协同作用较强,与之相比,PEG 200体系中的协同作用相对较弱。(二)对于AOT在不同质量分数的水和PEG 200混合溶液中的体系,通过电导率、微量热(ITC)方法,研究了表面活性剂浓度、溶剂组成和性质对表面活性剂聚集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混合溶剂在任意混合比例下均能形成胶束,且CMC值随PEG200含量的增加而增大。由热力学参数值((35)H_m~o和–T(35)S_m~o)可知,对于纯水体系或体系中PEG 200含量较高(≥80 wt%)时,胶束形成过程是熵驱动,其它体系为熵焓共驱。最后,固定混合溶剂的配比,改变温度和表面活性剂总浓度,利用电导率、流变、Cryo-TEM方法,进一步从微观上验证了体系由凝胶-囊泡-胶束的有序结构转变。(叁)利用电导率、ITC和DLS方法,改变温度和混合溶剂配比,研究DEDAB在EG、PEG 200、PEG 400与水混合溶液中的胶束化行为。结果发现:向体系中加入链长不同的共溶剂,叁个体系均可以形成传统的表面活性剂聚集体。DEDAB的临界胶束浓度随着温度升高逐渐增大,其增加程度取决于共溶剂的介电常数和“结构破坏效应”的降低,不利于体系胶束化的形成。升温与增大混合溶剂中共溶剂的质量分数,对胶束形成的影响是一致的。从热力学角度来看,与纯水相比,共溶剂的加入使标准吉布斯自由能((35)G_m~o)变的更正。其他两个热力学参数((35)H_m~o和-T(35)S_m~o)的值表明,在本章研究的温度范围和混合溶剂配比内,叁个体系的胶束化形成均为熵焓共同驱动。此外,叁种共溶剂类型对体系CMC值和热力学参数有轻微影响。(本文来源于《聊城大学》期刊2019-06-01)

赵媛媛,武书彬,廖艳芬[2](2019)在《碱木质素在溶剂/水混合体系中的解聚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杉木碱木质素在溶剂/水混合体系中的解聚特性,选取乙醇/水、乙酸乙酯/水、乙二醇/水以及纯水4种体系进行实验.从液相产物得率和总酚得率来看,以乙醇/水混合体系作为介质时杉木碱木质素的解聚效果最好,最优工艺条件为:温度300℃、反应时间30 min、转速500 r/min,甲酸镍用量10%,乙醇/水体积比40∶60,在该条件下,液相产物得率达73.88%,总酚得率达14.45%.液相产物经200℃一级闪蒸后,在500℃下热裂解,形成的源于木质素基本结构单元的单酚等化合物的种类最多,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混合单酚的产量,尤其是富含寡聚物的蒸馏残余物经二次热解可部分断开甲基芳基醚键,形成一定量的邻苯二酚,这为液相产物的提质和利用指出了新的方向.(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吕康杰,彭燕秋,肖丽,陆君涛,庄林[3](2019)在《醇/水混合溶剂中碱性聚合物电解质独特的溶解行为(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自聚集型季铵化聚砜(aQAPS)是一种高性能的碱性聚合物电解质(APE),已被应用于碱性聚合物电解质燃料电池(APEFCs)中。长期以来,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一直被作为溶解aQAPS的最佳溶剂,但DMF的高沸点使其难以彻底除尽并可能会毒化电催化剂。在我们最近的实验中发现,虽然aQAPS不能溶解于乙醇、正丙醇或水中,但它可以溶解在这些醇和水的混合物中。这种尚未被理解的独特溶解行为能够极大地促进APEFCs中膜电极组件(MEA)的制备。本工作使用分子动力学(MD)模拟的方法研究了aQAPS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行为,包括水、甲醇、乙醇、正丙醇、DMF以及这些非水溶剂与水的混合物。aQAPS链在单一溶剂中的构象与其在实验中观察到的溶解行为一致,但在含有水的混合溶剂中,aQAPS链往往处于更加蜷缩的状态。模拟结果进一步揭示了混合溶剂中的水扮演着双重角色。一方面,由于疏水作用,aQAPS链在加水时被压缩至收缩状态;另一方面,水可以驱动反离子(Cl~-)的离解,从而导致溶质-溶剂相互作用能的增强,促进aQAPS的溶解。在大多数混合溶剂中,这两种相互作用的总效果是增大了总的溶质-溶剂相互作用能,在能量上有利于aQAPS的溶解。本研究不仅能够加深我们对聚电解质溶解行为的基本认识,而且对于开发性能更优的APEFCs也具有技术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物理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李明洋,孙嘉君,李林桐,黄金文,郝超志[4](2018)在《玉米秸秆在乙醇/水混合溶剂中液化制生物油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间歇式高压反应釜中,在镍基催化剂NiMoS/Al_2O_3催化下研究了反应温度(180~340℃)对乙醇水蒸气重整制氢的影响,并以乙醇/水为混合溶剂,玉米秸秆为原料研究了其在混合溶剂下的直接液化行为。结果表明:在添加Ni Mo S/Al_2O_3催化剂的条件下,当反应温度提高到320℃时,乙醇水蒸气重整反应发生,伴随着CO、CO_2、CH_4、H_2和CnHm的产生,其中H_2产量最高为47 mmol,进一步提高温度至340℃,H_2产量增加到122 mmol。反应温度为340℃条件下,玉米秸秆液化油的收率由未添加催化剂时的21.26%增加到添加催化剂后的29.57%,热值由32.14 MJ/kg提高到33.89 MJ/kg。GC-MS分析得出生物油的主要成分为酚类、酯类和酮类,且添加催化剂后酚类的量下降了23%,有助于提高生物油稳定性。(本文来源于《生物质化学工程》期刊2018年02期)

王娜,赵珂,贾红友,于翔[5](2018)在《乙醇/水混合溶剂沉淀法制备聚酰胺6粉体及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不同的乙醇/水混合溶剂条件下通过溶剂沉淀法成功制备了聚酰胺6(PA6)粉体,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差示扫描量热仪、激光粒度分析仪等仪器对粉体的形貌、热性能、粒径及分布、堆积角和密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混合稀释剂中乙醇体积分数的增加,溶剂与聚合物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大,粉体形貌由蓬松不规则结构变为较为规整的近球体结构,粉体粒径大幅降低至78.8μm且分布变窄;粉体的晶型没有发生变化,但是晶体完善度发生了改变,熔融温度降低;粉体的堆积角逐渐降低,而密度逐渐增加;混合溶剂的溶解度参数对所生产PA6粉体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塑料》期刊2018年03期)

黄改玲,孙迎迎,陈凤华,马淑兰[6](2017)在《正丁醇/水混合溶剂中一步合成NO_3-LDH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尿素为沉淀剂,正丁醇/水混合液为溶剂,采用水热法直接合成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Zn Al-NO_3-LDHs。通过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和元素分析(CHN)等对所得样品进行表征,证明在尿素存在条件下,NO-3进入LDHs层间;XRD、SEM结果和丁达尔现象显示所得NO_3-LDHs可在甲酰胺溶液中剥离。对尿素存在条件下形成NO_3-LDH而非CO3-LDH的机理进行了探讨。以氯化盐和硫酸盐为原料,采用本文方法成功合成了Cl-LDH和SO4-LDH,此研究结果可为制备不同阴离子插层的LDHs提供一种简单直接的方法。(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6期)

谈梦婷,石艳,付志峰[7](2017)在《在乙醇/水混合溶剂中通过RAFT分散聚合一锅制备出二嵌段共聚物纳米粒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调控的分散聚合在一锅中已经原位制备出多种形貌的嵌段共聚物纳米粒子。本文选用聚丙烯酸(PAA)作为大分子RAFT试剂,在乙醇/水混合溶剂中进行苯乙烯(St)的分散聚合,制备出多种形貌的聚丙烯酸-b-聚苯乙烯(PAA-b-PSt)嵌段共聚物纳米粒子。研究了影响PAA-b-PSt二嵌段共聚物纳米粒子形貌的因素,如单体转化率、St/AA摩尔比例。在制备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的过程中,随着聚合反应进行,PSt链段长度逐渐增加,聚集体的形貌按照球形、棒状、囊泡和多孔纳米球的顺序逐步变化,并且聚合过程也表现出活性特征,13h后St转化率达93%以上。利用透射电镜(TEM)、凝胶渗透色谱(GPC)和核磁(1H NMR)分析手段对实验结果进行表征。实验证明通过聚合诱导自组装(PISA)方法,一种有趣的PAA-b-PSt嵌段共聚物粒子形貌被成功制备出来,在一些领域可能有潜在的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J:高分子组装与超分子体系》期刊2017-10-10)

朱柏烨,李岳锋,闫江梅,王昭文,李小虎[8](2017)在《乙二醇水混合溶剂改性活性炭负载Pd催化剂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乙二醇水混合溶剂预处理温度对活性炭物理结构、化学性质及负载Pd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高温醇水蒸气预处理后,活性炭比表面积,孔容、孔径基本保持不变,当处理温度超过140℃时,活性炭表面的含氧基团羧基、酚羟基更加丰富,促进了钯离子的吸附及金属Pd在活性炭表面的分散。在N-苄基苯胺氢解反应中表现出更高的反应活性。(本文来源于《山东化工》期刊2017年11期)

陈鑫,李国栋,熊翔[9](2017)在《醇–水混合溶剂凝胶注模制备SiC多孔陶瓷的工艺与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将SiC陶瓷粉末、醇-水混合溶剂、丙烯酰胺-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凝胶体系以及堇青石-锂辉石复合烧结助剂配制成料浆,采用凝胶注模成型–烧结工艺制备SiC多孔陶瓷,研究烧结助剂用量和烧结温度对多孔SiC陶瓷的形貌与显微结构、物相组成以及强度、孔径、开孔率与渗透率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高于1 300℃时,复合烧结助剂熔融形成固溶体,从而实现SiC多孔陶瓷的低温烧结;随烧结助剂用量增加或烧结温度升高,SiC多孔陶瓷的开孔率和气体渗透速率均下降。在料浆中SiC陶瓷粉体体积分数为20%、烧结助剂质量分数为10%、醇水体积比为7:3、锂辉石与堇青石质量比为2:1的条件下,于1 370℃烧结后得到的SiC多孔陶瓷,孔隙率高、孔径分布集中(4~15μm),孔形貌呈均匀的叁维无规则贯通结构,抗弯强度为8.5 MPa,开孔率达到67.9%,透气率为280.5 m~3/(m~2·Pa·h)。(本文来源于《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7年02期)

冯桂龙,钟路平,刘小兵,李巍[10](2017)在《单L-苯丙氨酸衍生物对乙醇/水混合溶剂的凝胶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考察了单L-苯丙氨酸衍生物——L-3-[(3-硬脂胺酰基)-3-苯基-丙酰基]丁酸(SPAB)在乙醇/水混合溶剂中的凝胶行为,结果表明SPAB在乙醇/水的体积比从9:1到2:3的乙醇/水混合溶剂中能形成稳定的、热可逆的超分子凝胶。而在乙醇/水(V/V=1)溶液中的最低凝胶化浓度(MGC)低至1.2 mg/m L。凝胶的相转变温度(TGS)随凝胶因子浓度增加而升高。扫描电镜(SEM)观察到SPAB在乙醇/水混合溶剂中形成了相互交联的带状纤维聚集体。红外光谱(FTIR)结果表明SPAB分子中酰胺基团间的氢键、烷基的疏水作用以及水与SPAB分子中的羧基间的氢键是分子自组装的主要驱动力。(本文来源于《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1期)

醇水混合溶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研究杉木碱木质素在溶剂/水混合体系中的解聚特性,选取乙醇/水、乙酸乙酯/水、乙二醇/水以及纯水4种体系进行实验.从液相产物得率和总酚得率来看,以乙醇/水混合体系作为介质时杉木碱木质素的解聚效果最好,最优工艺条件为:温度300℃、反应时间30 min、转速500 r/min,甲酸镍用量10%,乙醇/水体积比40∶60,在该条件下,液相产物得率达73.88%,总酚得率达14.45%.液相产物经200℃一级闪蒸后,在500℃下热裂解,形成的源于木质素基本结构单元的单酚等化合物的种类最多,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混合单酚的产量,尤其是富含寡聚物的蒸馏残余物经二次热解可部分断开甲基芳基醚键,形成一定量的邻苯二酚,这为液相产物的提质和利用指出了新的方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醇水混合溶剂论文参考文献

[1].李莎.几种常规表面活性剂在PEG200及PEG200/水混合溶剂中的聚集行为研究[D].聊城大学.2019

[2].赵媛媛,武书彬,廖艳芬.碱木质素在溶剂/水混合体系中的解聚特性[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吕康杰,彭燕秋,肖丽,陆君涛,庄林.醇/水混合溶剂中碱性聚合物电解质独特的溶解行为(英文)[J].物理化学学报.2019

[4].李明洋,孙嘉君,李林桐,黄金文,郝超志.玉米秸秆在乙醇/水混合溶剂中液化制生物油的研究[J].生物质化学工程.2018

[5].王娜,赵珂,贾红友,于翔.乙醇/水混合溶剂沉淀法制备聚酰胺6粉体及表征[J].中国塑料.2018

[6].黄改玲,孙迎迎,陈凤华,马淑兰.正丁醇/水混合溶剂中一步合成NO_3-LDH的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7].谈梦婷,石艳,付志峰.在乙醇/水混合溶剂中通过RAFT分散聚合一锅制备出二嵌段共聚物纳米粒子[C].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J:高分子组装与超分子体系.2017

[8].朱柏烨,李岳锋,闫江梅,王昭文,李小虎.乙二醇水混合溶剂改性活性炭负载Pd催化剂性能[J].山东化工.2017

[9].陈鑫,李国栋,熊翔.醇–水混合溶剂凝胶注模制备SiC多孔陶瓷的工艺与性能[J].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2017

[10].冯桂龙,钟路平,刘小兵,李巍.单L-苯丙氨酸衍生物对乙醇/水混合溶剂的凝胶化研究[J].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标签:;  ;  ;  ;  ;  

醇水混合溶剂论文-李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