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烯基甲酰胺论文-桂起林,许春容,常嵘,陈晓辉,陈晓农

乙烯基甲酰胺论文-桂起林,许春容,常嵘,陈晓辉,陈晓农

导读:本文包含了乙烯基甲酰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N-乙烯基甲酰胺,RAFT,PNVF,聚合

乙烯基甲酰胺论文文献综述

桂起林,许春容,常嵘,陈晓辉,陈晓农[1](2017)在《N-乙烯基甲酰胺的RAFT聚合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N-乙烯基甲酰胺(NVF)是乙烯胺类单体中结构最简单的一种,常作为合成酰胺类和胺类功能性聚合物的前驱体。与其同分异构体丙烯酰胺相比,NVF单体无毒,因此NVF及其聚合物可用于水处理和生物医用材料等领域。NVF的可控聚合是世界性难题,目前鲜有成功的报道。本研究运用RAFT聚合法,以2-乙黄原酸基异丁酸为链转移剂,AIBA或AIBN为引发剂,分别探究NVF在本体和溶液体系下的可控性;并探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p H值,链转移剂与引发剂的投料比等因素的影响。GPC曲线表明在水溶液体系中,控制p H值为4~5,单体含量为33.3%,链转移剂与引发剂的比值为5,聚合温度为35℃,NVF呈现出可控聚合特征: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随时间增长而增加,转化率与时间呈现线性关系,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窄。本研究为得到设计分子量的PNVF聚合物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A:高分子化学(1)》期刊2017-10-10)

王松林,袁玉改,姜澎涛,李军训[2](2017)在《催化裂解亚乙基二甲酰胺制备N-乙烯基甲酰胺》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亚乙基二甲酰胺的催化裂解工艺,对原料浓度、反应温度、催化剂种类及用量等因素对其裂解反应的影响进行了讨论。实验确定了最佳原料浓度为20%,最佳反应温度为300℃,最佳催化剂为氧化镁且用量为原料质量的2%,在此条件下,制得了具有较高的选择性的N-乙烯基甲酰胺。(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2期)

郭波[3](2016)在《聚乙烯基甲酰胺丙烯腈脒高分子絮凝剂的制备、性能与絮凝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木论文使用水溶液聚合反应及超临界CO2 (SCCO2)沉淀聚合反应合成了中间体共聚物聚乙烯甲酰胺丙烯腈,而后水解脒化制备了带有五元环结构的阳离子型聚乙烯甲酰胺丙烯腈脒(PVAA,以下简称聚脒)。研究了两步反应的影响因素,并找出了最佳合成条件。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谱仪等多种方法对聚脒进行了表征。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使用聚脒作为絮凝剂在污泥脱水及含油废水处理等方面的效果,并对絮凝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了聚脒与铁盐混凝剂复配使用处理活性蓝模拟染料废水的混凝效果,并通过测定出水絮体表面Zeta电位、絮体特性等指标探讨了混凝机理。使用SCCO2作为净化载体,对合成出的聚脒进行了精制,并对精制前后的效果进行了比较。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采用水溶液聚合反应与超临界聚合反应两种方法合成了聚脒,水溶液合成使用了无机氧化还原体系引发剂与偶氮二异丁眯盐酸盐(AIBA)两种引发剂。讨论了共聚合反应的影响因素,找出了最佳的反应条件。对水解脒化反应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并摸索了最佳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影响水溶液聚合反应产率和产物粘度的主要因素包括反应温度、单体配比、单体浓度、引发剂量与反应时间等。两种方法在各自最佳反应条件下,均能够达到较高的产率,叁种方法产率能达到90%以上。水溶液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反应得到聚合物的粘度最低,只有74.3 mL/g,而SCCO2沉淀聚合反应产物粘度最高,达到93.4 mL/g。水溶液聚合反应的反应时间均在2h以上,而SCCO2聚合的反应时间只需要1 h,甚至更短。上述数据表明,SCCO2聚合反应在反应时间及产物粘度方面具有优势,主要原因在于超临界状态下的超高传质速度所致。影响水解脒化反应产率和阳离子电荷密度的主要因素包括脒化温度、盐酸用量和反应时间。水解脒化反应的最佳条件为脒化温度98℃,时间5.0 h,盐酸用量7.4 mL,此时产率为79.4%,电荷密度为5.66 mmol/L。2、对共聚物结构研究表明在两反应单体(N-乙烯基甲酰胺与丙烯腈)比例为1:1时,聚合物中两单体单元的平均组成比例为1:1,两单体单元在聚合物中的呈间隔排列的概率为63%左右。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光谱(UV-VIS)、X射线能谱(XPS)、核磁共振谱(NMR)等对聚脒进行表征证明N-乙烯基甲酰胺与丙烯腈发生了共聚反应,并在随后的水解脒化反应中形成了环状聚脒结构;热失重分析(DSC-TG)表征证明合成出的聚脒产品具有较高的纯度;由凝胶色谱(GPC)分析表明,合成的聚脒分子量较高,分布较窄。3、采用合成出的聚脒进行污泥脱水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未投加聚脒的污泥体积指数为86%,当聚脒投加量达到40 mg/L时,污泥沉降速率达到最大,污泥体积指数为45%,滤饼含水量可降低至77.7%,聚脒在污泥脱水速率方面明显优于阳离子聚丙烯酰胺。4、采用聚脒与FeCl3复配,可以有效去除含油废水中的油分。聚脒与FeCl3在除油过程中发挥着同等重要作用,FeCl3主要发挥电中和作用,聚脒同时具有电中和与架桥网捕作用。当复配比例在FeCl3为166 mg/L,聚脒为5.5 mg/L时,除油率可以达到最大值99.9%。聚脒具有环状结构,在溶液中处于舒展状态,架桥与网捕作用可以有效发挥,带有正电荷使其能够发挥电中和作用;结构中的碳链发挥疏水性作用,挤出水分,这些特性使其具有良好的絮凝与脱水性能。5、使用聚脒与氯化铁、聚合氯化铁(PFC)复配处理活性蓝模拟染料废水,可以显着提高两种混凝剂的脱色效率。FeCl3-PVAA复配最佳投加量为55mg/L+1 mg/L,最适pH为6,脱色率可达99%;PFC-PVAA复配最佳投加量为40 mg/L+3 mg/L,在pH6-9范围内对活性蓝都有较高的去除率,最高脱色率可达96%。聚脒的加入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混凝过程中产生絮体的破碎后再生能力。FeCl3-PVAA及PFC-PVAA两种复配混凝体系产生的絮体,随着剪切力的增加,絮体容易破碎,但再生能力较强。FeCl3-PVAA较PFC-PVAA复配体系抗剪切能力更强。FeCl3-PVAA复配在所研究的条件下对于活性蓝有更高的去除率及对pH有更广泛的适应范围,实际应用性较好。6、采用SCCO2对合成出的聚脒进行了精制。使用响应曲面方程考察了温度、压力、流量与时间对精制效果的影响,找出了最佳精制条件:对精制后的聚脒的进行了表征;并对精制后的脱水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通过对精制前后的聚脒的粘度和电荷密度比较,表明超临界精制能够很好的脱除残留单体、引发剂和小分子物质。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和时间对精制效果影响最大,压力次之,流量对精制效果影响不显着。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49.64℃,压力19.77 MPa,流量30.55 L/h,时间4.69h。在此条件下旋转粘度可达到590.08 mPa·s,电荷密度为5.06 mmol/g。FT-IR表明残留的单体丙烯腈、乙烯基甲酰胺被有效去除,表明了SCCO2精制效果明显。对处理后的聚脒进行污泥脱水实验,滤饼含水率最高可降低8.9%,处理后效果明显。(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6-11-13)

严泰山,薛小松,程津培[4](2016)在《环状叁价碘氟试剂氟化邻苯乙烯基苯甲酰胺的反应机理及化学选择性的理论计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环状叁价碘氟化试剂(F2)~([1])以其独特的反应活性受到越来越多氟化学家的青睐,然而对其氟化机理却知之甚少。近期,Gulder课题组~([2])在研究该试剂氟化邻苯乙烯基苯甲酰胺时发现,相比于传统的亲电N-F类氟化试剂(Selectfluor:F1),其展现出完全不同的化学选择性(Fig 1)。本研究通过密度泛函计算探索该反应的详细机理以及反常化学选择性的起源。(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四十五分会:物理有机》期刊2016-07-01)

王松林,袁玉改,李军训[5](2016)在《N-乙烯基甲酰胺合成及应用的研究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N-乙烯基甲酰胺(NVF)是丙烯酰胺的同分异构体,是一种功能性单体。其均聚和共聚聚合物广泛的应用于阳离子高分子絮凝剂、离子交换与吸附、有机涂料及造纸添加剂等方面。NVF具有类似于N,N-二甲基甲酰胺(DMF)的良好的溶解能力,也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溶剂,能与水及大部分有机溶剂互溶;同时,NVF具有低毒和高的共聚反应活性,因此已经发展成为通过合成PNVF来制备聚乙烯胺的反应前躯体。本文综合论述了国内外相关研究,介绍了NVF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较为详细地论述了NVF的合成方法、纯化和保存以及应用。最后简要叙述了NVF单体及其聚合物的应用,并对NVF在工业助剂中应用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造纸科学与技术》期刊2016年02期)

袁玉改[6](2016)在《N-乙烯基甲酰胺的合成与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N-乙烯基甲酰胺(NVF)作为性能优异的聚合物单体和溶剂,其聚合物产物在工业很多领域有重要的应用。但是NVF单体制备及合成工艺在国内研究报道较少。本文研究了NVF的合成方法及其分离纯化和NVF聚合机理。首先,无溶剂条件下以甲酰胺和经提纯得到的乙醛为原料,碱性催化剂下,采用分批加料的方法,考察反应物用量、催化剂种类、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主要因素,探讨其对N-(α-羟乙基)甲酰胺产率的影响,以得到最佳反应条件为:甲酰胺和乙醛摩尔比为1:1.2,催化剂K_2CO_3用量为甲酰胺摩尔量的0.6%,45℃下恒温反应,反应时间为1.2h,产率为60%。最后采用FTIR和~1H NMR等方法表征了产物结构。其次,在酸性催化剂条件下催化甲酰胺和乙醛合成亚乙基二甲酰胺,进一步减压蒸馏去除亚乙基二甲酰胺裂解产物中的易分离杂质。催化裂解亚乙基二甲酰胺制备NVF,并利用FTIR、GC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溴化法测定NVF产率为68.91%。然后对裂解工艺进行优化,从催化剂种类、催化剂的用量、温度和N_2流速等因素对裂解反应进行讨论。最后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催化剂首选多孔催化剂氧化镁,催化剂的最佳用量为原料质量的5%;确定最佳催化裂解温度优选275~300℃;选用最适宜的N_2流速为450cm3/min。采用薄层层析法对产物NVF进行分离纯化,选取合适的展开剂进行分离,并利用~1H NMR和~(13)C NMR进一步确定产物结构。最后,以过硫酸钾(K_2S_2O_8)为引发剂,在水溶液中自由基聚合制备PNVF,初步探讨了NVF聚合机理。通过FTI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称重法确定了NVF转化率,并讨论了单体质量分数、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与转化率之间的关系以及特性粘度与单体的质量分数间的规律。结果表明,单体质量分数为20%时,聚合物可以达到较高的特性粘度,与此同时NVF单体转化率也较高。最后确定单体的质量分数选取20%,引发剂的浓度为1%,优选反应温度为70℃,产率为63%。采用凝胶渗透色谱(GPC)对PNVF的分子量及其分布了进行分析。(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期刊2016-04-15)

单斌,唐炳涛,刘亚楠,张淑芬[7](2016)在《低分子量聚N-乙烯基甲酰胺-co-乙烯胺的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N-乙烯基甲酰胺为单体,N,N-二甲基甲酰胺和乙酸乙酯为混合溶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十二硫醇为链转移剂,通过沉淀聚合法制备了低分子量的聚N-乙烯基甲酰胺。详细研究了单体质量分数、混合溶剂配比、引发剂用量、链转移剂用量、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聚合反应的影响。在最佳聚合条件下,聚合物收率可达93.1%、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Mn)为2 975.2,PDI=2.64,且聚合残液可循环利用。然后将所得聚合物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制备了不同胺化度的聚N-乙烯基甲酰胺-co-乙烯胺,产品的数均分子量为1 000~1 400,PDI为1.34~1.40。(本文来源于《精细化工》期刊2016年03期)

王鑫,荆世尧,谭业邦[8](2015)在《聚N-乙烯基甲酰胺水凝胶的光学微流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光学微流变技术基于多散斑扩散光谱学,通过追踪外加聚苯乙烯(PS)探针颗粒产生的纳米级均方位移(MSD)研究样品微观结构变化,能够实现凝胶化进程的静态、非接触式监控。本文运用法国Formulaction光学微流变仪结合扫描电镜探究了N-乙烯基甲酰胺和N-N’亚丁基双N-乙烯基乙酰胺共聚物水凝胶的凝胶化进程及其微观结构构筑。在其凝胶化进程中,MSD随相关时间的曲线由最初的线性增加转变为弛豫平台区(Fig.1),表明PS颗粒最初的布朗运动是自由的,随着凝胶化的进行,其布朗运动被生成的微观网络结构限制,进入弛豫平台,经历足够长的时间后,颗粒从网络牢笼逃逸。弹性因子EI(Elasticity Index)和宏观黏度因子MVI(Macroscopic Viscosity Index)先增大再逐渐趋于平台值,流动性系数FI(Fluidity Index)先减小再逐渐趋于稳定。体系由纯粘性流体变成粘弹性体系。我们系统研究了不同凝胶因子含量时的凝胶化进程,结果表明其含量越高,成胶时间越短,EI越高,生成了强度更大的水凝胶体系。该类水凝胶的EI曲线呈现出双平台特征,这表明凝胶的形成可能先经过了一个低交联度轮廓网络结构的搭建,随后发生了高交联度内部网络结构的构筑。扫描电镜图片证实了这种"孔套孔"结构的生成(Fig.2)。(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十五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集(第叁分会)》期刊2015-07-17)

程贺,魏广敏,韩志超[9](2013)在《聚(4-乙烯基吡啶)/可溶性富勒烯衍生物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中电荷转移络合反应机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使用聚(4-乙烯基吡啶)/可溶性富勒烯衍生物(P4VP/PCBM)混合物的二甲基甲酰胺(DMF)溶液作为模型体系,研究电荷转移络合过程的机理。整个电荷转移络合过程可分为四步:诱导期、络合期、聚集期和沉淀期。在诱导阶段,P4VP分子链的构型没有任何变化,而相应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已经显示P4VP和PCBM分子间的电荷转移络合过程已经完成;(本文来源于《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C:高分子结构与性能》期刊2013-10-12)

黄河[10](2012)在《聚乙烯基-2,5-双(N-十八烷基哌嗪基)对苯二甲酰胺的合成与表征及其浓溶液相行为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甲壳型液晶高分子由于具有半刚性的链构象和可控合成方面的优势,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一直以来,人们的研究都集中在热致型甲壳型液晶高分子上,而溶致型甲壳型液晶高分子未见报道。甲壳型液晶高分子具有典型的半刚性链结构,具备形成溶致型液晶的条件,人们一直致力于寻找合适的条件,使甲壳型液晶高分子形成溶致型液晶,但都没有成功。所以设计并合成一种新型甲壳型液晶高分子,寻找合适的条件使其形成溶致型液晶,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实际应用上都具有一定的意义。本论文结合甲壳型液晶高分子设计思路与溶致型液晶的形成条件,成功设计合成出一种侧链含长烷烃哌嗪基的新型甲壳型液晶聚合物聚乙烯基-2,5-双(N-十八烷基哌嗪基)对苯二甲酰胺(PNODPVTA),着重考察了不同溶剂对聚合物浓溶液相行为的影响,主要完成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通过一般自由基聚合方法,合成了侧链含长烷烃哌嗪基新型甲壳型液晶聚合物聚乙烯基-2,5-双(N-十八烷基哌嗪基)对苯二甲酰胺(PNODPVTA)。在保持聚合物半刚性链构象的条件下,长烷烃哌嗪基的引入,极大的改善了聚合物的溶解性。通过~1H NMR,对聚合物的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TGA,DSC和POM对其热行为和液晶相行为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聚合物具有液晶性与很好的热稳定性。2.选择了叁种具有不同极性的长烷烃溶剂十八烷、十八烷醇及十八烷酸,并制备了叁个系列不同质量浓度的PNODPVTA浓溶液,通过DSC、POM表征了其液晶相行为。实验结果表明,随着PNODPVTA质量分数的降低,一方面,浓溶液的结晶熔融温度逐渐升高。对此认为,长碳链溶剂分子与聚合物存在相互作用另一方面,叁个系列浓溶液的双折射消失温度先升高后逐渐降低。但PNODPVTA在十八烷、十八烷醇溶剂中,质量分数须在45%,50%以上时,才有液晶性。而在十八烷酸溶剂中,质量分数大于10%时,具有液晶性。对此认为,不同溶剂分子与聚合物相互作用力大小不同,对PNODPVTA浓溶液相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12-05-01)

乙烯基甲酰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了亚乙基二甲酰胺的催化裂解工艺,对原料浓度、反应温度、催化剂种类及用量等因素对其裂解反应的影响进行了讨论。实验确定了最佳原料浓度为20%,最佳反应温度为300℃,最佳催化剂为氧化镁且用量为原料质量的2%,在此条件下,制得了具有较高的选择性的N-乙烯基甲酰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乙烯基甲酰胺论文参考文献

[1].桂起林,许春容,常嵘,陈晓辉,陈晓农.N-乙烯基甲酰胺的RAFT聚合探究[C].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A:高分子化学(1).2017

[2].王松林,袁玉改,姜澎涛,李军训.催化裂解亚乙基二甲酰胺制备N-乙烯基甲酰胺[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3].郭波.聚乙烯基甲酰胺丙烯腈脒高分子絮凝剂的制备、性能与絮凝效果研究[D].山东大学.2016

[4].严泰山,薛小松,程津培.环状叁价碘氟试剂氟化邻苯乙烯基苯甲酰胺的反应机理及化学选择性的理论计算研究[C].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四十五分会:物理有机.2016

[5].王松林,袁玉改,李军训.N-乙烯基甲酰胺合成及应用的研究现状[J].造纸科学与技术.2016

[6].袁玉改.N-乙烯基甲酰胺的合成与应用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6

[7].单斌,唐炳涛,刘亚楠,张淑芬.低分子量聚N-乙烯基甲酰胺-co-乙烯胺的合成[J].精细化工.2016

[8].王鑫,荆世尧,谭业邦.聚N-乙烯基甲酰胺水凝胶的光学微流变研究[C].中国化学会第十五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集(第叁分会).2015

[9].程贺,魏广敏,韩志超.聚(4-乙烯基吡啶)/可溶性富勒烯衍生物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中电荷转移络合反应机理的研究[C].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C:高分子结构与性能.2013

[10].黄河.聚乙烯基-2,5-双(N-十八烷基哌嗪基)对苯二甲酰胺的合成与表征及其浓溶液相行为的研究[D].湘潭大学.2012

标签:;  ;  ;  ;  

乙烯基甲酰胺论文-桂起林,许春容,常嵘,陈晓辉,陈晓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