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彩色多普勒诊断门静脉海绵样变1例(论文文献综述)
向永华,金科,徐和平,何四平,李春旺[1](2021)在《儿童先天性门静脉畸形的CT诊断》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提高对儿童先天性门静脉畸形的认识并探讨其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9年4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确诊的先天性门静脉畸形患儿的临床及CT资料, CT资料由两位对儿童腹部疾病有丰富经验的主治以上医师共同阅片复习, 分析影像特点并总结分类。结果先天性门静脉畸形共56例, 分为两大类。⑴先天性门静脉形态结构及走行异常32例:包括门静脉海绵样变性22例, 门静脉瘤样扩张7例, 双门静脉畸形2例, 胰头前门静脉1例;其中9例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 1例合并食道闭锁, 1例合并多囊肾。⑵先天性门-体静脉分流24例:包括肝内门静脉瘘16例, Abernethy畸形3例, 静脉导管未闭4例, 门-脐静脉分流1例;其中19例合并先心病, 3例合并肝性脑病。结论儿童先天性门静脉畸形种类多样, 合并畸形常见, 尤其易合并先心病, 诊断的关键在于提高对其的认识。
张玉青[2](2021)在《儿童门静脉海绵样变性Rex分流术前、术后的影像学评估》文中指出研究背景与目的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avernous transformation of the portal vein,CTPV)是指门静脉主干及/或分支局部或完全阻塞后,机体为缓解门静脉高压在受阻部位逐渐代偿形成诸多侧支血管,因形态似海绵样而得名。儿童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是一种罕见疾病,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患儿大多在1-6岁出现反复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威胁生命。儿童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于降低消化道出血风险、改善预后具有重要作用。Rex分流术是近年来治疗儿童CTPV并且不增加肝脏损伤的治愈性术式。但目前因CTPV血管走行紊乱易出血和血管吻合技术难度大使得该术式应用受到限制。门静脉海绵样变性能否行Rex分流术以及术后疗效的判断,影像学检查起着决定性作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color Doppler ultrasonography,CDUS)由于无创、便捷、无辐射等特点,成为小儿CTPV诊断及Rex分流术前诊断与评估、术后疗效评估的首选检查方法。随着CT重建技术的发展,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技术(multi-detector row CT portography,MDCTP)越来越多地应用在Rex分流术前评估、术后疗效评估中。而关于CDUS与MDCTP在Rex分流术前、术后的评估研究文献报道极少,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对比研究尚无报道。经典Rex分流术通过在门静脉左支与肠系膜上静脉间建立旁路,恢复肝内门静脉血流灌注,减轻增高的门静脉及内脏床压力。改良Rex转位术简化了手术流程,将开放扩张的肝外门静脉属支(如脾静脉)与门静脉左支直接吻合。少数患儿Rex隐窝小或门静脉左支发育不良,外科将肝圆韧带扩张成再通的脐静脉代替门静脉左支。本中心自2010年以来,应用传统Rex分流术(经典Rex分流术和改良Rex转位术)及新型脐静脉再通Rex分流术治疗儿童CTPV,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术后部分病例出现了复发。本研究通过分析Rex分流术多种术式治疗儿童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前、后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及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资料,研究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在Rex分流术术前评估及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传统Rex分流术不同术式和新型脐静脉再通Rex分流术的手术效果,以期为临床诊断、影像检查方法选择及术式选择提供重要参考依据。第一部分儿童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影像诊断及Rex分流术术前影像评估目的从影像学角度探讨CTPV的发病机制,分析侧支循环形成特点,观察儿童CTPV的影像特征。比较CDUS和MDCTP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在术前诊断CTPV的优势、不足及评估Rex分流术实施条件的诊断能力。方法选取山东大学第二医院2010年3月-2019年3月因门静脉海绵样变性行手术治疗(Rex及脾肾分流术)且病历及影像资料完整的48例患儿。回顾性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及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MDCTP)影像资料,对CTPV进行影像学分型,观察各型病变受累范围、合并症及侧支血管形成情况,分析病变的蔓延路线及发病机制。观察儿童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影像特征,同时对Rex分流术的实施条件进行术前影像评估。以术中门静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手术实施条件(门静脉左支、肠系膜上静脉通畅性及门静脉左右支连续性)的诊断能力。结果1.门静脉病变位置:根据病变累及门静脉主干及分支的位置,将CTPV病变分为三型。Ⅰ型为门静脉主干型(13/48例,27.1%),Ⅱ型为门静脉主干及左和/或右支型,此型也属混合型(29/48例,60.4%),Ⅲ型为门静脉左和右支型(6/48例,12.5%),病变局限于左右肝内门静脉及少数节段分支。本组病例以Ⅱ型混合型居多(60.4%),而Ⅱ、Ⅲ型35例左右支病变中,又以右支起始部(97.1%)及左支横部、矢状部(100%)所占比例最高。48例CTPV患儿18例合并先天畸形(37.5%),Ⅱ型先天畸形合并率最高(48.3%),肝胆畸形及心脏畸形合并率(17.2%、13.8%)均高于Ⅰ型及Ⅲ型。2.侧支血管部位:48例CTPV病例侧支血管中食管胃底静脉丛检出率最高(100%),其次是胆囊周围静脉(50%)、肠道及腹膜后静脉丛(39.6%)。食管胃底静脉丛检出率在3型中均为100%,Ⅱ型胆囊周围静脉、肠道及腹膜后静脉丛、其它侧支血管及自发性脾肾分流检出率(62.1%、44.8%、20.7%、20.7%)均高于Ⅰ型及Ⅲ型。Ⅱ型胃左静脉(LGV)管径测值明显高于Ⅰ型及Ⅲ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型及Ⅲ型管径测值无统计学差异(P=0.235)。3.CDUS及MDCTP主要表现:CDUS主要影像特征为门静脉结构失常,管壁不均匀增厚、回声增强,管径纤细。走行区周围可见不规则成团的蜂窝样管网状回声,内见红蓝相间流速缓慢的彩色血流信号。MDCTP主要影像特征为门静脉系统正常结构消失,走行区代之以杂乱迂曲的管网状或窦隙样血管团。门静脉主干及左右分支狭窄或闭塞,可见胃底食管周围、胆囊旁及腹膜后等部位的侧支循环及自发形成的脾肾分流。CDUS及MDCTP对脾静脉的检出率均为100%,但CDUS对肠系膜上静脉及胃左静脉的检出率仅为64.6%、12.5%,明显低于MDCTP(100%、100%)。CDUS对侧支血管食管胃底静脉丛、胆囊周围静脉、肠道及腹膜后静脉丛、直肠静脉丛及自发性脾肾分流检出率分别为72.9%、70.8%、10.5%、0%、28.6%,而MDCTP对上述侧支血管的检出率几乎是100%。4.CDUS和MDCTP显示主要血管的通畅性及连续性比较: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显示LPV通畅性的成功率分别是75%(36/48)、79.2%(38/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7)。在判断SMV通畅性方面,MDCTP能够100%做出明确诊断,而CDUS可以对SMV开放状态做出肯定诊断的比率仅64.6%(31/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判断LPV与RPV连续性方面,CDUS和MDCTP能够做出明确诊断的成功率分别为12.5%(6/48)、41.7%(20/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MDCTP预测LPV、SMV通畅性及LPV与RPV连续性的约登指数分别为0.95、0.98及0.89高于CDUS 的0.89、0.90及0.80。结论1.大部分CTPV病变是从门静脉主干开始出现,逐渐向肝内分支延伸,病变主要蔓延路线为门静脉主干到左支横部及矢状部或者到右支起始部。儿童CTPV最可能的病因是先天性门静脉发育畸形。2.食管胃底静脉丛是儿童CTPV最常见的门体侧支。Ⅱ型病变侧支血管检出率最高,胃左静脉扩张最明显,因而门静脉高压症状最严重,较其他两型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更高。3.对于CTPV的诊断,CDUS可以方便地观察病变及肝内外门静脉分支的血流状态,而MDCTP-MIP、MPR及VR图像可以立体直观显示病变范围及血管周围毗邻关系,能够提供门静脉、肝内外分支及所有侧支血管的详细解剖信息。4.综合灵敏度与特异度,MDCTP在预测LPV、SMV通畅性及LPV与RPV连续性方面优于CDUS,对Rex分流术实施条件的诊断能力高于CDUS,术前评估应优先选择MDCTP。第二部分儿童门静脉海绵样变性Rex分流术后CDUS及MDCTP影像评估目的探讨与预后相关的影像指标,分析Rex分流术后影像特征及CDUS和MDCTP两种影像技术在Rex分流术术后评估中的优势及不足。应用CDUS对比评估经典Rex分流术及改良Rex转位术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3月至2019年3月47例Rex分流术治疗儿童CTPV手术前后的临床及影像资料。临床资料包括患儿有无呕血、黑便等门静脉高压相关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血小板计数)及消化道内镜检查结果(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及分级)。影像资料包括旁路血管及门静脉左支通畅性、管径和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肝脏、脾脏径线等。以术后6个月为研究时间,根据旁路血管的通畅性将患儿分为旁路血管通畅组(A组)和旁路血管血栓组(B组),同时观察旁路血管通畅组旁路血管管径的变化,分析旁路血管通畅性及旁路血管管径变化与预后的关系。观察术后CDUS和MDCTP影像特征,比较CDUS及MDCTP对旁路血管通畅性的显示成功率及诊断结果的一致性。采用CDUS全面评估Rex分流术后相关血管管径、脏器径线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分析变化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比较经典Rex分流术(RB)和改良Rex转位术(RT)两种术式的手术效果。结果1.实施Rex分流术的47例CTPV患儿中,42例旁路血管通畅,胃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较旁路血管血栓组患儿明显改善(P<0.001),血小板计数明显升高(P<0.001)。旁路血管血栓组患儿血小板计数较术前无显着变化(P>0.05)。2.42例旁路血管通畅患儿中,24例(57.1%)术后6个月内旁路血管管径逐渐增大。增大组胃食管静脉曲张减轻等级、血小板升高水平及门静脉压力降低水平均明显高于非增大组(P<0.05)。术后6个月管径明显大于非增大组(P=0.038),但血流速度无显着差异(P=0.613)。术后6个月旁路血管管径为0.59±0.09cm,血流速度为13.79±2.74cm/s,采用Kendall’s tau-b相关分析评价旁路血管管径与流速的关系,结果显示Kendall’ s tau-b=0.272,P=0.013,两者相关性不显着。3.CDUS主要影像特征:旁路血管通畅,管腔内血流信号充盈良好,血流为入肝方向,门静脉左支近段血流方向与术前相反,朝向门静脉右支。旁路血管血栓形成,管腔内充满低回声,血流信号充盈缺损,门静脉左支近段血流方向与术前一致,背向门静脉右支。MDCTP主要影像特征:旁路血管通畅,管腔内对比剂充填良好;旁路血管血栓形成,管腔内低密度条索状物充填,对比剂充盈缺损。另可见门静脉主干、左右支及脾静脉、肠系膜上下静脉或分支细小血栓形成,血栓部位管腔内可见低密度条形或片状充盈缺损。4.CDUS对旁路血管通畅性显示成功率为95.7%明显高于MDCTP的80.9%(P=0.025)。对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结果进行配对卡方检验和Kappa一致性分析,配对卡方检验结果显示P=1.000>0.05,提示两种方法诊断阳性率一致,Kappa=0.843,P<0.001,说明两种方法诊断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5.术后6个月肝右叶斜径、肝左叶上下径及门静脉左支、旁路血管管径较术前或术中增大明显(P<0.05),肝脏、脾脏余径线及吻合口测值无明显变化(P>0.05)。旁路血管通畅组肝右叶斜径、肝左叶上下径及门静脉左支、旁路血管管径增大水平明显高于血栓组(P<0.05),而旁路血管血栓组术中旁路血管管径明显大于通畅组(P<0.05)。6.两组患者在旁路血管血栓、旁路血管管径增大的发生率及肝右叶斜径、肝左叶上下径增大水平方面无显着差异(P>0.05)。但RB组门静脉左支及旁路血管管径增大水平均高于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旁路血管的通畅性与手术前后血小板计数及胃食管静脉曲张变化程度相一致,旁路血管通畅性是决定预后的重要指标。2.除了旁路血管通畅性,管径变化也会影响预后,术后6个月内旁路血管管径逐渐增大是预后良好的相关指标。旁路血管管径与血流速度相关性较弱,旁路血管血流速度变化与预后的关系分析意义不大。3.CDUS可以方便地监测包括旁路血管在内的门静脉循环的血流动力学改变,门静脉左支近段血流方向术后逆转是旁路血管通畅的重要特征性表现。而MDCTP能更全面清楚地显示细小血栓累及部位。4.CDUS对旁路血管通畅性显示成功率明显高于MDCTP,但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的阳性率及诊断结果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对旁路血管通畅性的评估应优先选择CDUS。5.Rex分流术手术效果较早的体现在肝右叶斜径、肝左叶上下径及门静脉左支、旁路血管管径的增大上,血栓形成后肝脏径线及相关血管管径不再增大。肝右叶斜径、肝左叶上下径及门静脉左支、旁路血管管径增大水平可以间接反映手术效果,预后越好相关径线增大水平越高。但管径大的自体血管不一定是最佳的手术旁路选择。6.经典Rex分流术是本中心预后最理想的手术方式,并且改良Rex转位术也是治疗小儿CTPV有效的替代方法。第三部分CDUS在新型脐静脉再通Rex分流术预后评估中的应用目的探讨CDUS在新型脐静脉再通Rex分流术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并且通过与传统Rex分流术对照,评估新型分流术的手术效果。方法2016年5月至2019年3月15例新型脐静脉再通Rex分流术(UV组)患儿为观察组,脐静脉为旁路入口。2010年3月至2019年3月32例传统Rex分流术(LPV组)患儿为对照组,门静脉左支为旁路入口。手术前、后分别应用CDUS对UV组患儿的相关血管及脏器进行全面检查,与LPV组对比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价。手术前后分别测量肝脏、脾脏各个径线值(肝右叶斜径、肝左叶前后径和上下径、脾脏厚径和最大长径)及门静脉左支、旁路血管与吻合口管径并计算其大小变化,观察门静脉左支、旁路血管以及吻合口的血流状态。收集患儿上消化道内镜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临床资料,对再出血发生率、胃食管静脉曲张缓解等级、血小板升高水平及门静脉压力降低水平的变化进行两组间对比分析。结果1.UV组术后7天旁路血管通畅率60%,明显低于LPV组通畅率87.5%(P=0.032)。短期抗凝治疗后,UV组术后6月总通畅率为86.7%,与LPV组总通畅率90.6%对比无显着差异(P=0.642)。根据术中UV管径与术后7天旁路血管血栓形成情况绘制的ROC曲线图显示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54,最佳界值cut-off值为>7.5。2.UV组与LPV组旁路血管及SMV吻合口管径无显着差异(P>0.05)。但UV组LPV/UV吻合口测值明显大于LPV组(P<0.001),两组间LPV/UV吻合口血流速度无明显差异(P>0.05)。UV组门静脉左支管径、肝左叶上下径及肝右叶斜径增大水平高于LPV组(P<0.05),但旁路血管、吻合口管径及肝脏、脾脏余径线变化无显着差异(P>0.05)。3.UV组胃食管静脉曲张缓解等级及血小板升高水平均明显高于LPV组(P=0.027,P=0.049),但两组间再出血发生率及门静脉压力降低水平的差异不显着(P>0.05)。结论1.UV组术后7天比LPV组旁路血管更容易发生血栓,但抗凝治疗复通效果优于LPV组,两组术后6个月总通畅率差异不明显。UV组术中脐静脉管径超过7.5mm,易发生早期旁路血管血栓。2.UV组比LPV组入肝血流增多,UV组门静脉左支管径增大更明显,肝内血流灌注的增加促进了肝脏的生长,导致肝脏径线(肝右叶斜径与肝左叶上下径)的增大比LPV组更显着。3.UV组对门静脉高压症状的改善优于LPV组,与门静脉左支管径及肝脏径线的变化相一致。再通脐静脉是改进的有价值的旁路入口,CDUS是脐静脉再通Rex分流术预后评估的重要检查手段,为临床提供有效参考。全文结论1.儿童CTPV病变多同时累及门静脉主干及左右支,部分合并先天畸形。MDCTP预测手术实施条件LPV、SMV通畅性及LPV与RPV连续性方面均优于CDUS,且能够提供门静脉主要属支和所有侧支血管的解剖信息并加以分型,Rex分流术术前评估应优先选择MDCTP。2.旁路血管通畅性是决定患儿预后的重要指标,CDUS对旁路血管通畅性显示成功率明显高于MDCTP,可以监测门静脉循环的血流动力学改变,门静脉左支近段血流方向术后逆转是旁路血管通畅的重要特征,Rex分流术术后评估应优先选择CDUS。经典Rex分流术是本中心预后最理想的传统Rex术式。3.脐静脉再通Rex分流术,术中脐静脉管径超过7.5mm,易发生早期旁路血管血栓。但总通畅率与传统Rex分流术无显着差异,远端吻合口管径更大,临床转归优于传统Rex分流术。再通脐静脉作为Rex分流术新的旁路入口是改进的有价值的手术。CDUS是脐静脉再通Rex分流术预后评估的重要检查手段。
王茂林[3](2021)在《肝泡型棘球蚴病合并继发性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诊治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肝泡型棘球蚴病(AE)合并继发性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TPV)的临床诊疗,为更好地诊治此类患者提供经验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24例肝泡型棘球蚴病合并继发性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4例肝AE合并继发性CTPV的患者中行离体肝切除和自体肝移植术(ELRA)6例;肝切除术治疗8例,其中2例患者行根治性肝切除和血管重建,6例患者行姑息性肝切除。其余10例患者未行手术治疗。随访结果显示6例行ELRA的患者术后4例死亡,剩余2例患者中1例先后发生了门静脉吻合口狭窄和下腔静脉狭窄。8例行肝切除术的患者中,2例行根治性肝切除和血管重建的患者术后恢复良好;6例行姑息性肝切除的患者中3例出现了血管并发症,1例患者分期手术治疗后在等待ELRA的过程中因肝功能衰竭而死亡,其余2例术后病灶无明显进展,无血管并发症。未行手术治疗的10例患者中7例死亡,剩余3例患者病灶较前进展。结论:根治性肝切除和血管重建是肝AE合并继发性CTPV的首选术式,寻找到可进行吻合的肝内门静脉主干或分支是手术关键;当合并有肝后下腔静脉及第二肝门受侵且剩余肝脏足够大时,可行ELRA;针对合并腹腔干及肝总动脉受侵,且合并病灶液化坏死,可采用姑息性肝切除联合阿苯达唑药物的治疗方案。
李志勇,李星[4](2021)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脏血管性疾病的临床价值》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总结肝脏血管性疾病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其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肝脏血管性疾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总结经验。结果肝脏血管性疾病共17例,其中肝动脉-门静脉瘘2例,肝静脉-门静脉瘘3例,门静脉海绵样变6例,门静脉瘤4例,门静脉狭窄1例,门静脉左右支反位1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准确评价肝脏血管性疾病的类型、累及范围及程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首选的初筛及随访影像学检查方法。
秦越,文华轩,廖伊梅,罗丹丹,梁美玲,曾晴,李胜利[5](2020)在《先天性脐静脉—门静脉系统发育异常新分类》文中研究说明胎儿脐静脉—门静脉系统(umbilical-portal venous system,UPVS)是指由双侧卵黄静脉和脐静脉发育而来的静脉系统,包括脐静脉、门静脉、静脉导管、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肠系膜下静脉等血管。产前相对容易观察的血管主要有脐静脉、门静脉和静脉导管,其他血管产前评价极其少见。UPVS在胎儿的血液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脐静脉从胎盘输送含氧血,入肝连接左门静脉矢状部,末端形成静脉导管,将20%~30%含氧血直接汇入下腔静脉直达心脏[1],并经卵圆孔进入左心房,主要营养身体上部包括心脏、大脑等重要器官;肠系膜上静脉与脾静脉汇合形成门静脉,
张凯[6](2020)在《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的临床特征及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的临床应用》文中提出研究背景和目的门静脉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是指门静脉主干及其肝内外分支内的血栓形成。PVT在正常人中的发生率较低,而肝硬化患者发生PVT的概率明显升高。大多数PVT患者进展缓慢,无临床症状。然而,一些患者尤其是急性PVT患者,腹痛等腹部体征出现的概率较高,慢性PVT多在已发生的肝脏疾病基础上导致门静脉高压症加重。急性PVT患者往往起病急、症状重,慢性PVT患者临床症状相对缓慢,而一旦发现已出现临床并发症。门静脉血栓形成是影响肝硬化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肝硬化合并急性门静脉血栓形成若发展并累及到肠系膜静脉,有导致肠缺血甚或出现危及生命的肠坏死的可能。门静脉血栓形成不仅影响肝硬化患者预后,也使其临床治疗变得更为复杂,随介入微创技术和专用覆膜支架的临床应用,TIPS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近年TIPS在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的门静脉高压治疗也引起临床很大兴趣,已被认为TIPS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血栓的安全且有效方法。但门静脉血栓有范围和程度的差异,这些不同血栓范围、不同血栓程度和不同血栓类型是否影响肝硬化患者临床转归和TIPS治疗效果,目前尚有不同观点,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明确。为此,本论文就以上问题分为两部分进行探讨。第一部分回顾分析303例行TIPS治疗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分析在行TIPS治疗的肝硬化患者中,PVT的存在对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行TIPS的疗效特点的影响;第二部分回顾复习肝硬化并PVT为预防食管胃静脉曲张再出血而行TIPS治疗的患者165例,分析不同血栓类型和程度患者不同的TIPS操作方案;不同血栓类型和程度对TIPS术后临床疗效和预后的影响,为肝硬化合并PVT患者特别是有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史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临床依据。第一部分门静脉血栓对行TIPS治疗肝硬化患者临床特征和临床治疗的影响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分析在行TIPS治疗的肝硬化患者中,PVT的存在对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征和临床治疗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09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山东省立医院东院区303例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行TIPS治疗的患者。其中合并PVT184例(急性PVT患者24例,慢性PVT患者160例),无PVT组119例。收集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数据并进行随访,对PVT组(184例)与无PVT组(119例)的临床特征及TIPS疗效进行对比;同时对比急性PVT组(24例)与慢性PVT组(160例)的临床特征及TIPS临床疗效。结果1.肝硬化合并PVT组患者较非血栓组食管胃静脉曲张程度更高(χ2=20.514,P<0.001),有出血史的患者所占比例更高(χ2=7.587,P=0.006),基线白细胞计数更高(t=2.543,P=0.011),基线血小板计数更高(t=3.957,P<0.001),均有统计学差异。肝硬化合并PVT组的急性腹痛发生率较非PVT组更高,但并无显着性差异(χ2=2.771,P=0.096)。两组间基线腹胀病人所占比例及基线肝功能指标均无显着性差异。2.肝硬化合并急性PVT组与肝硬化合并慢性PVT组,急性PVT组基线Child-Pugh 评分更高(t=2.615,P=0.010)、基线 Child-Pugh 分级更高(χ2=7.072,P=0.021)、基线腹痛发生率更高(χ2=27.727,P<0.001)、基线腹胀发生率更高(X2=6.660,P=0.010)、基线腹水程度更重(χ2=12.930,P=0.005)、基线白细胞计数更高(t=4.327,P<0.001)、基线血小板计数更高(t=3.426,P=0.001),但基线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病人所占比例较低(X2=15.777,P<0.001)。3.PVT组随访29.4±25.9个月,非PVT组随访22.8 ±21.4个月,虽然两组间随访时间存在差异,但肝硬化合并PVT组的患者相较于不合并PVT的患者在施行TIPS后具有更高的肝性脑病发生率(χ2=9.498,P=0.002)。且两组间在TIPS成功率、生存率、再出血率、术后支架狭窄率等方面均无显着性差异。且两组患者在施行TIPS后门静脉压力均可显着下降。.4.肝硬化合并急性PVT组随访25.7±24.7个月,慢性PVT组随访29.9±26.1个月,两组患者在TIPS成功率无显着性差异,在有限的随访期内两组间生存率、再出血率、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率、术后支架狭窄率等方面均无显着性差异。且两组患者在施行TIPS后门静脉压力均可显着下降。结论(1)门静脉血栓形成会加重肝硬化患者静脉曲张和消化道出血等失代偿事件的发生,加重肠道血流循环障碍如腹痛等临床症状;尤其是肝硬化合并急性PVT,患者白细胞计数及血小板计数均更高,腹痛等缺血性肠病临床表现的发生率更高。(2)合并PVT的肝硬化患者行TIPS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率较无PVT者相对较高,但手术成功率并无明显差别,基于有限的随访资料PVT的存在不影响TIPS操作的临床疗效。第二部分肝硬化并门静脉血栓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的个体化操作技术和临床疗效研究目的分析不同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临床分型和不同血栓程度对TIPS的技术要求,探索肝硬化合并PVT不同临床分型的个体化TIPS操作方案;进而观察肝硬化合并PVT分型和程度对TIPS后临床疗效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09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山东省立医院东院区肝硬化伴PVT因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行TIPS治疗的患者165例。其中急性PVT 16例,慢性PVT 149例。本研究在既往PVT分型的基础上,结合TIPS操作技术要求及影响TIPS操作的临床要素,提出了 PVT的新的分型:(1)Ⅰ型,无门静脉主干阻塞,仅有门静脉分支或属支阻塞(肝内分支包括门静脉左支或右支;肝外属支包括肠系膜上静脉或脾静脉);(2)Ⅱ型,仅有门静脉主干阻塞,未累及肝内门静脉分支;(3)Ⅲ型,门静脉主干伴门静脉右支阻塞(Ⅲa)或门静脉主干伴门静脉左支阻塞(Ⅲb);(4)Ⅳ型,门静脉主干及左右分支均阻塞,无肠系膜上静脉阻塞,无脾静脉阻塞(Ⅳa),或门静脉主干及左右分支均阻塞,有肠系膜上静脉阻塞,无脾静脉阻塞(Ⅳb);(5)Ⅴ型,门静脉主干及左右分支阻塞,伴有脾静脉阻塞,无肠系膜上静脉阻塞(Ⅴa),或门静脉主干及左右分支阻塞,伴有脾静脉阻塞,有肠系膜上静脉阻塞(Ⅴb)。根据PVT分型的不同,选择不同TIPS治疗方案:Ⅰ型,首选常规TIPS途径多可门静脉穿刺成功;门静脉穿刺困难时可选择经皮经肝辅助TIPS途径。Ⅱ型,门静脉主干部分阻塞推荐常规TIPS途径;若门静脉主干完全阻塞可联合经皮经肝途径;门静脉肝内分支纤细经皮经肝途径仍无法实现门静脉穿刺时可考虑联合经皮经脾途径。Ⅲ型,常规TIPS操作困难时,可联合经皮经肝门静脉左支穿刺辅助(Ⅲa)或经皮经肝门静脉右支穿刺辅助(Ⅲb);经皮经肝途径无法实现门静脉穿刺者则推荐经皮经脾途径。Ⅳ型,门静脉主干部分阻塞推荐常规TIPS途径;门静脉主干完全阻塞时推荐联合经皮经肝途径;经皮经肝途径无法实现门静脉穿刺则推荐经皮经脾途径。Ⅴ型,门静脉主干部分阻塞推荐常规TIPS途径;若门静脉主干完全阻塞,可行经皮经肝辅助途径;若经皮经肝途径无法实现门静脉穿刺,在血栓为新鲜疏松血栓的情况下,可试行经皮经脾途径辅以取栓术。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数据并进行随访,分别观察临床分期、血栓程度等对肝硬化合并PVT并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及TIPS疗效。归纳出可以指导TIPS个体化操作的新的PVT临床分型,探讨不同临床分型的临床特点及TIPS疗效和预后特点。结果1.共复习肝硬化PVT合并消化道出血行TIPS治疗165例,根据血栓的范围和程度,其中Ⅰ型20例,TIPS成功18例,14例采用常规TIPS途径,4例采用经皮经肝途径辅助;Ⅱ型32例,TIPS成功29例,18例采用常规TIPS途径,7例采用经皮经肝途径辅助,4例采用经皮经脾途径辅助;Ⅲ型42例,TIPS成功42例,27例采用常规TIPS途径,15例采用经皮经肝途径辅助;IV型27例,TIPS成功25例,11例采用常规TIPS途径,11例采用经皮经肝途径辅助,3例采用经皮经脾途径辅助;Ⅴ型44例,TIPS成功35例,13例采用常规TIPS途径,20例采用经皮经肝途径辅助,2例采用经皮经脾途径辅助。五组间TIPS操作成功率(χ2=10.49,P=0.0313)、门静脉穿刺途径(χ2=19.377,P=0.013)、经皮经肝或经皮经脾穿刺病例所占比例(χ2=11.559,P=0.021)均有显着性差异,从Ⅰ型至Ⅴ型,五组患者操作难度逐渐增加,操作成功率呈下降趋势,非常规TIPS途径所占比例逐渐增加。2.五种类型患者在实施TIPS后,门静脉压力均获得显着性下降。Ⅰ型基线PVP 30.1±6.2mmHg,术后 PVP 18.2±3.6mmHg(t=9.771,P<0.001);Ⅱ 型基线PVP 28.5±6.0mmHg,术后 PVP 18.9±5.8mmHg(t=12.818,P<0.001);Ⅲ 型基线 PVP 26.2±7.0mmHg,术后 PVP 17.0±5.7 mmHg(t=10.491,P<0.001);Ⅳ型基线 PVP 29.1 ± 5.8mmHg,术后 PVP 19.7 ± 5.0 mmHg(t=9.4,P<0.001);Ⅴ型基线 PVP 28.2±5.9mmHg,术后 PVP 15.5±6.7mmHg(t=10.305,P<0.001)。五种类型患者在PVP下降绝对值(F=2.449,P=0.050)、PVP下降百分比(F=2.449,P=0.050)均有显着性差异,且V型患者的PVT下降绝对值及下降百分比均为最高。3.在实施TIPS成功后,各分型患者间生存率(χ2=1.610,P=0.807)、再出血率(χ2=2.778,P=0.596)、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率(χ2=1.470,P=0.832)、支架狭窄率(χ2=5.274,P=0.260)均无显着性差异。结论(1)根据所需TIPS操作方案不同,本研究将肝硬化合并PVT患者分为五种临床分型,并根据不同临床类型采取不同的TIPS操作方式,从Ⅰ型至Ⅴ型,TIPS操作难度逐渐增加,Ⅴ型(弥漫性门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手术成功率最低。(2)五种临床类型患者术后生存率、再出血率、肝性脑病发生率、支架狭窄率等疗效指标无显着性差异,但五种临床类型患者在成功实施TIPS后均可实现门静脉压力的显着下降,尤其是门静脉阻塞范围及程度最重的V型患者,门静脉压力下降幅度最大。(3)根据本研究的临床分型,肝硬化合并PVT的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患者可以实现TIPS操作的个体化选择,并达到患者较高的TIPS成功率,即便在成功率相对较低的V型患者,与其他临床类型患者相比在成功实施TIPS后仍能同等获益。
魏姣姣[7](2020)在《内镜精准断流术与硬化剂注射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的疗效比较》文中指出目的:比较内镜下曲张静脉精准断流术(ESVD)与内镜下曲张静脉硬化剂注射术(EIS)治疗肝硬化GOV1型伴(或不伴)GOV2型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纳入54例肝硬化伴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内镜治疗患者,其中EIS组29例、ESVD组25例,比较两组的食管胃静脉曲张即时止血率(72小时内)、近期止血率(72小时至6周)、远期止血率(6周至6个月)、食管胃曲张静脉好转率(6个月以上)、术后门静脉血栓进展率和消减率。结果:两组组间一般资料(性别、年龄、肝硬化病程、脾切除史、曲张静脉严重程度、Child-Pugh分级、术前门静脉血栓、术后β受体阻滞剂使用、治疗次数、曲张静脉分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EIS组与ESVD组曲张静脉好转率(37.9%vs.6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而即时止血率(96.6%vs.100.0%)、近期止血率(89.7%vs.100.0%)及远期止血率(72.4%vs.7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EIS组与ESVD组门静脉血栓进展率(13.8%vs.12.0%)无统计学差异(P>0.05)。EIS组与ESVD组门静脉血栓消减率(11.1%vs.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结论:ESVD较EIS治疗肝硬化GOV1型伴(或不伴)GOV2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有更高的曲张静脉好转率和门静脉血栓消减率,两种方法在止血效果方面无明显差异。
何英,周琛云,张梅,文晓蓉,黄景[8](2019)在《少儿原发性门静脉海绵样变的超声诊断价值》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超声在少儿原发性门静脉海绵样变中的诊断价值,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2010年1月至2017年10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诊断为原发性门静脉海绵样变,病历资料完整的患儿35例,根据门静脉变性累及的范围进行分型,分析各型的超声声像图特点。结果根据门静脉海绵样变累及的范围分为3型。Ⅰ型15例,为门静脉主干病变,Ⅱ型14例,为门静脉主干及肝内门静脉病变型,Ⅲ型6例,为肝内门静脉病变型。与正常少儿比较门静脉管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Ⅲ型病变更易合并其它先天性畸形。结论超声能较好地显示少儿原发性门静脉海绵样变的直接和间接征象,以及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是诊断和随访的首选方法,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李鲁宁[9](2019)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联合胃冠状静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海绵样变(CTPV)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肝硬化合并慢性门静脉血栓(PVT)最终会导致门静脉海绵样变(CTPV),从而引起门脉高压相关并发症,如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VL)联合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可以作为预防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二线治疗。CTPV的形成给TIPS操作带来很大困难,从而限制了TIPS的广泛应用,随着TIPS技术的成熟,TIPS越来越多的应用于肝硬化CTPV的患者。胃冠状静脉栓塞术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一种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它可以快速控制胃底静脉曲张出血,TIPS术联合胃冠状静脉栓塞术是一种改良的TIPS术,既能起到门体分流降低门静脉高压的作用,也能起到断流立即止血的作用。我们这篇文章回顾性对TIPS联合胃冠状静脉栓塞治疗和EVL联合β-受体阻滞药这两种治疗方法预防CTPV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的疗效做一对比分析。方法:本研究选取2010年6月至2016年7月在山东省立医院东院区住院患者,既往有上消化道出血病史的肝硬化门静脉海绵样变患者,我们收集了102例肝硬化合并门静脉海绵样变的患者,这些病人均有上消化道出血病史,排除首次消化道出血、合并严重心肺疾患、合并恶性肿瘤包括肝癌、心脏猝死、还有失访的患者,最后我们纳入了符合条件的51例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其中TIPS组(TIPS组病人均联合胃冠状静脉栓塞治疗)25例,EVL+普萘洛尔组26例,收集病人的基本临床特征,包括:年龄、性别、肝硬化的病因、肝功能Child分级、腹水的分度、术前有无肝性脑病及肝性脑病的分级、实验室检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血清总胆红素、白蛋白、血肌酐、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率、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随访时间)。本研究中,TIPS组患者术后常规给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连续皮下注射5-7天,停用低分子肝素钙后,嘱患者继续每天口服华法林钠片,初始剂量为2.5mg/天,华法林钠片的剂量根据凝血酶原时间的结果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进行调整,将国际标准化比值控制在2.0-3.0之间,以预防支架堵塞。连续服用至少6个月。EVL+普萘洛尔组患者,既不应用抗凝药物,也不进行硬化治疗。所有患者套扎后常规口服普萘洛尔,一般来说,剂量增加到病人可以耐受或收缩压在90mmHg以上或静息心率在55次/分以上就可以。TIPS患者术后1周、1月、3月和6月复查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肝功能、血生化等指标,并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或CT检查,以后每隔6个月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明确支架血流情况,如果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有支架狭窄、阻塞等情况,需再次行门静脉造影,以明确是否需行球囊扩张或再次支架置入治疗。EVL+普萘洛尔组患者,术后3个月复查胃镜,以后每6个月复查胃镜,如果发现有新的曲张静脉,需再次行曲张静脉套扎术,直到所有的曲张静脉消失。随访至患者死亡或2016年8月。随访内容包括患者一般情况、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肝功能、血生化,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或CT检查了解分流道通畅情况,死亡及并发症(发热、肝性脑病、消化道再出血、腹水等情况),对怀疑有分流道功能障碍的,则需直接行门静脉造影,若门静脉造影显示有支架阻塞,则需行球囊扩张或再次支架置入治疗。并告知患者一旦出现消化道出血,需及时去医院就诊,必要时行急诊胃镜检查明确出血原因并行止血治疗。所有数值变量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对单因素分析,采用t检验对两组间计量资料进行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对分类变量进行比较,时间事件数据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分析,进一步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P值<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数据均通过Prism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研究纳入的51例患者,病人的基本临床特征无统计学差异。在TIPS组,平均随访时间为21个月(范围,1-47个月),在EVL+普萘洛尔组,平均随访时间为27个月(范围,6-73个月)。在TIPS组,手术成功率为84%(21/25),在EVL+普萘洛尔组,成功率为100%(26/26)(P=0.051),其中TIPS组有4例经传统的经颈静脉联合经股动脉途径行TIPS术,14例联合经皮经肝途径行TIPS术(2例失败),7例联合经皮经脾途径行TIPS术(2例失败),4例失败的患者改为内镜下套扎治疗。TIPS组的再出血率为4.8%(1/21),EVL+普萘洛尔组的再出血率为26.9%(7/26),EVL+普萘洛尔组与TIPS组的再出血率相比有显着的升高(P=0.047),两组患者均有1人死于上消化道大出血,EVL+普萘洛尔组再出血剩余的6个人均再次行EVL治疗,两组病人在随访期间均未发生非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TIPS组中,有3例患者死亡14.3%(3/21),EVL+普萘洛尔组中,有1例患者死亡3.8%(1/26),死亡原因包括上消化道大出血、肝衰竭、严重的肝性脑病,两组间生存率没有显着差异(P=0.305)。TIPS组肝性脑病的发生率为14.3%(3/21),EVL+普萘洛尔组肝性脑病的发生率为3.8%(1/26),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2),其中TIPS组有2例肝性脑病按照West-Haven分级标准分别为1级和2级,给予门冬氨酸鸟氨酸、支链氨基酸等静脉输注、并给予乳果糖口服以及乳果糖灌肠等治疗后好转出院,1例按照West-Haven分级标准为4级,虽然给予抗肝性脑病药物治疗,但患者还是死于肝性脑病,EVL+普萘洛尔组有1例肝性脑病按照West-Haven分级标准为2级,给予门冬氨酸鸟氨酸、支链氨基酸等静脉输注、并给予乳果糖口服以及乳果糖灌肠等治疗后好转出院。成功行TIPS组有2例发生支架阻塞,再次行TIPS术放置支架治疗。结论:本研究中,TIPS组的成功率达到了 84%,说明CTPV不应该被列为TIPS的禁忌症,本研究发现与EVL+普萘洛尔相比,TIPS对于预防肝硬化门静脉海绵样变患者消化道再出血有更为显着的疗效,因此TIPS治疗肝硬化CTPV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是TIPS术后再出血率的降低并没有导致生存率的升高,还需要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对于合并门静脉海绵样变的患者来说,TIPS操作过程中,导丝成功进入门静脉系统对操作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可以根据术中门静脉造影情况,决定采用经股动脉穿刺、经皮经肝穿刺、或经皮经脾穿刺途径。
万盛华,李香莲,张双红,罗丽娟,万宏,刘岚[10](2012)在《儿童门静脉海绵样变11例临床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儿童门静脉海绵样变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方法对2005年9月至2012年3月确诊的门静脉海绵样变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门静脉海绵样变患儿,男女之比为7∶4,年龄3岁2个月~10岁5个月,病程2d~4个月。临床表现无任何症状3例,呕血、黑便(上消化道出血)8例;脾脏肿大11例,肝脏均无肿大;出现腹水1例。11例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门静脉海绵样变、脾脏肿大,其中1例CT增强扫描示门静脉海绵样变。8例有呕血、黑便的患儿行电子胃镜检查均示食道静脉曲张。3例无任何症状者未行任何治疗;8例上消化道出血的患儿予制酸、止血、输血等处理,呕血止、贫血纠正后转外科治疗。结论门静脉海绵样变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临床易误诊,临床医师和超声医师应增强对本病的认识;门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有助诊断,诊断明确后应及时转外科手术治疗。
二、彩色多普勒诊断门静脉海绵样变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彩色多普勒诊断门静脉海绵样变1例(论文提纲范文)
(2)儿童门静脉海绵样变性Rex分流术前、术后的影像学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先进性与创新性 |
符号说明 |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儿童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影像诊断及Rex分流术术前影像评估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儿童门静脉海绵样变性Rex分流术后CDUS及MDCTP影像评估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CDUS在新型脐静脉再通Rex分流术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结论 |
未来研究方向:胎儿门静脉畸形的超声诊断 |
附图 |
综述 儿童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英文文章 |
(3)肝泡型棘球蚴病合并继发性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诊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资料收集与方法 |
2.1 收集资料 |
2.2 纳入和排除标准 |
2.3 术前处理 |
2.4 术前评估 |
2.5 手术方法 |
2.6 术后随访 |
2.7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肝包虫病合并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新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4)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脏血管性疾病的临床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仪器及方法: |
2 结果 |
2.1 肝动脉-门静脉瘘2例表现: |
2.2 肝静脉-门静脉瘘3例表现: |
2.3 门静脉海绵样变6例表现: |
2.4 门静脉瘤4例表现: |
2.5 门静脉狭窄1例表现: |
2.6 门静脉左右支反位1例表现: |
3 讨论 |
(5)先天性脐静脉—门静脉系统发育异常新分类(论文提纲范文)
一、胎儿UPVS的正常解剖 |
二、胎儿UPVS的胚胎发育 |
三、胎儿UPVS发育异常的既往分类 |
四、胎儿UPVS发育异常新分类 |
(一)门静脉解剖及形态异常 |
1. 十二指肠前门静脉(preduodenal portal vein,PDPV): |
2. 门静脉与胆道倒位畸形: |
3. 双门静脉(duplication of the portal vein,DPV): |
4. 门静脉海绵样改变(cavernous transformation of portal vein,CTPV): |
5. 先天性门静脉狭窄或闭锁(congenital portal vein stenosis or atresia): |
6. 先天性门静脉发育不良(congenital portal vein hypoplasia): |
7. 门静脉瘤(portal venous aneurysm,PVA): |
8. 肝内门静脉解剖变异(portal vein variants): |
9. 门静脉左右支反位: |
(二)脐静脉解剖及形态异常 |
1. 肝内型永久性右脐静脉(intrahepatic persistent right umbilical vein,IPRUV): |
2. 双脐静脉: |
3. 脐静脉曲张(umbilical vein varix,UVV),走行正常: |
4. 脐静脉狭窄(umbilical vein constriction): |
(三)血管连接异常 |
1. 门静脉—体静脉分流(portal–systemic shunts):门静脉—体静脉分流可分为肝内型与肝外型。 |
2. 脐静脉—体静脉分流(umbilical-systemic shunts,USS): |
3. 静脉导管—体静脉分流(ductus venosus-systemic shunts,DVSS): |
4. 先天性肝动脉—门静脉瘘(congenital hepatoportal arteriovenous fistula,CHPAVF): |
5. 孤立性静脉导管缺如或闭锁: |
6. 脐静脉—主门静脉异常连接: |
五、小结 |
(6)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的临床特征及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第一部分 门静脉血栓对行TIPS治疗肝硬化患者临床特征和临床治疗的影响 |
(一) 材料和方法 |
(二) 结果 |
(三) 讨论 |
(四) 结论 |
(五) 附录 |
第二部分 肝硬化并门静脉血栓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的个体化操作技术和临床疗效研究 |
(一) 材料和方法 |
(二) 结果 |
(三) 讨论 |
(四) 结论 |
(五) 附录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英文论文1 |
英文论文2 |
(7)内镜精准断流术与硬化剂注射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的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1 引言 |
2 对象和方法 |
2.1 病例选择 |
2.2 材料 |
2.3 方法 |
2.4 统计学处理 |
3 结果 |
3.1 一般资料 |
3.2 止血率 |
3.3 曲张静脉好转率 |
3.4 术后门静脉血栓变化 |
3.5 并发症 |
4 讨论 |
4.1 ESVD新技术 |
4.2 内镜治疗和PVT |
4.3 不足与展望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形成的新进展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8)少儿原发性门静脉海绵样变的超声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仪器与方法: |
1.3 病变分型: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原发性CTPV各型超声声像图表现: |
2.2 CTPV各型与正常组的参数比较分析: |
2.3 合并症情况: |
2.4 治疗结果: |
2.5 随访结果: |
3 讨论 |
(9)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联合胃冠状静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海绵样变(CTPV)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不足与展望 |
附图表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 |
英文文章1 |
英文文章2 |
四、彩色多普勒诊断门静脉海绵样变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儿童先天性门静脉畸形的CT诊断[J]. 向永华,金科,徐和平,何四平,李春旺. 中国医师杂志, 2021(11)
- [2]儿童门静脉海绵样变性Rex分流术前、术后的影像学评估[D]. 张玉青. 山东大学, 2021(11)
- [3]肝泡型棘球蚴病合并继发性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诊治分析[D]. 王茂林. 新疆医科大学, 2021
- [4]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脏血管性疾病的临床价值[J]. 李志勇,李星.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21(01)
- [5]先天性脐静脉—门静脉系统发育异常新分类[J]. 秦越,文华轩,廖伊梅,罗丹丹,梁美玲,曾晴,李胜利.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0(11)
- [6]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的临床特征及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的临床应用[D]. 张凯. 山东大学, 2020(12)
- [7]内镜精准断流术与硬化剂注射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的疗效比较[D]. 魏姣姣. 浙江大学, 2020(02)
- [8]少儿原发性门静脉海绵样变的超声诊断价值[J]. 何英,周琛云,张梅,文晓蓉,黄景. 四川医学, 2019(06)
- [9]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联合胃冠状静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海绵样变(CTPV)的临床观察[D]. 李鲁宁. 山东大学, 2019(09)
- [10]儿童门静脉海绵样变11例临床分析[J]. 万盛华,李香莲,张双红,罗丽娟,万宏,刘岚.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