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苦荞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荞麦,麦粉,黄酮,超声波,苦荞,发芽率,通渭县。
苦荞麦论文文献综述
蒋变玲,华碧禾,段红,陈琼[1](2019)在《苦荞麦芽不同部位功能活性成分及抗氧化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苦荞麦为原料,研究发芽后的1~7 d内不同部位功能活性成分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变化.结果表明,苦荞麦芽生长期间,叶中的总黄酮含量高于茎和根;蛋白质含量先降低后升高,且叶中含量最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酶活性较高的部位是叶,而茎和根中的抗氧化酶活性与叶中的酶活性无明显差异.(本文来源于《凯里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田晓晶,李莉莉,陈四平[2](2019)在《苦荞麦米黄酮提取的两种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考察乙醇浓度、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4个因素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获得提取苦荞麦米黄酮的最佳工艺。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超声波法辅助提取苦荞麦米中总黄酮的最佳工艺为:乙醇浓度70%,料液比1∶70(g/mL),温度为80℃,提取时间为50 min。在此条件下,苦荞麦米中总黄酮的提取率为4.128%;恒温水浴法提取苦荞麦米中总黄酮的最佳工艺为:乙醇浓度80%,料液比1∶70(g/mL),温度为70℃,提取时间为80 min。在此条件下,苦荞麦米中总黄酮的提取率为4.477%。通过比较发现,两种方法提取的黄酮含量相差不大,超声法辅助提取的时间相对较短,节能。因此,超声法辅助提取苦荞麦米中的黄酮比恒温水浴法的效果好。(本文来源于《食品研究与开发》期刊2019年20期)
卞紫秀,马辉,汪建飞,陈雪怡,胡舒敏[3](2019)在《超声结合NaCl处理对苦荞麦萌发及芽苗主要成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苦荞麦为材料,采用0~20 mmol/L NaCl、超声波功率200~400 W、超声波处理时间0~40 min处理苦荞种子,研究超声波及NaCl胁迫对其发芽率及生化指标的影响。在单因素的实验基础上,以发芽率为指标,再以CCD响应面设计优化超声波协同NaCl胁迫处理最佳条件,进一步研究了不同处理对萌发苦荞芽苗中的总黄酮、还原糖和丙二醛的含量及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及NaCl胁迫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波功率320 W,处理时间21 min,NaCl 3.0 mmol/L。在此条件下苦荞麦种子的发芽率最高,达87.33%,其芽苗中总黄酮和还原糖含量均达最高,分别为1.59 g/100 g和17.04 g/100 g,丙二醛含量为7.18 nmol/g,而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为98.23%。结果说明超声波结合NaCl处理对苦荞的萌发有一定促进作用,且有助于提高芽苗中营养物质的含量。(本文来源于《安徽工程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马小敏,蔡芮桐,高铭阳[4](2019)在《苦荞麦总黄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中GSK-3β、AKt相关基因与蛋白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苦荞麦总黄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中GSK-3β与AKt基因与蛋白表达情况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链脲佐菌素诱导建立T2DM模型,将T2DM模型大鼠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苦荞麦总黄酮低剂量组(50 mg/kg)、苦荞麦总黄酮中剂量组(100 mg/kg)、苦荞麦总黄酮高剂量组(200 mg/kg)、西药组(二甲双胍100 mg/kg),另外设置对照组。灌胃给药后,采用ELISA法测胰岛素水平、血糖水平,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采用RT-PCR法检测大鼠肝组织中GSK-3β、Akt的mRNA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blot法测定大鼠肝组织中GSK-3β、AKT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苦荞麦总黄酮可降低大鼠肝组织中GSK-3βmRNA和蛋白表达(P<0.05)、增加Akt mRNA和蛋白表达(P<0.05)。结论:苦荞麦总黄酮能降低模型大鼠肝组织中GSK-3β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Akt mRNA和蛋白表达进而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期刊2019年18期)
张增强[5](2019)在《通渭县苦荞麦生产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产地环境条件、栽培管理措施、病虫害防治、采收贮藏等方面总结了通渭县苦荞麦种植技术。(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科技》期刊2019年09期)
张清明,马裕群,赵卫敏,冷璐,莫庆忠[6](2019)在《苦荞麦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及灰色关联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20个苦荞麦品种(系)9个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及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关性分析中,全生育期与主茎节数、株高呈极显着正相关,与单株粒数呈显着正相关,株高与主茎节数呈极显着正相关,单株粒数与基本苗呈极显着正相关,与全生育期、主茎节数、株高呈显着正相关,单株粒重与单株粒数呈极显着正相关,与基本苗、主茎分枝数呈显着正相关,株高与千粒重呈显着负相关。所有农艺现状与产量均呈现正相关,其中与基本苗、单株粒数、单株粒重达到极显着水平。灰色关联度分析中,各农艺性状与产量之间的关联度依次为基本苗>单株粒数>全生育期>千粒重>单株粒重>株高>主茎节数>主茎分枝数。其中基本苗、单株粒数、全生育期、千粒重和单株粒重等5个性状与产量性状关联度分别为0.763 9、0.763 6、0.756 9、0.749 4、0.746 6,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本文来源于《耕作与栽培》期刊2019年04期)
汪建飞[7](2019)在《微波处理下苦荞麦萌发及其芽苗抗氧化活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微波属于电磁波的一种,微波技术是一种新兴的高效且环保的物理加工手段,在食品加工、贮藏和灭菌等领域被普遍应用。近年来许多研究发现,微波具有多种生物效应,亦已被应用于生命科学领域。据报道,微波刺激对种子萌发有积极的效应,低功率、短时间的微波能够加快萌发速度,提高幼苗品质,并能促进植物中黄酮类、酚类物质等一些重要生物活性成分的合成而增强植物芽苗的抗氧化能力。苦荞麦(Fagopyrum tataricum Gaertn.)属于蓼科荞麦属草本植物,多生长于海拔较高的寒冷且干旱地带,国内主要分在东北、华北、西北和西南山区,国外分布在欧洲和美洲。苦荞是营养极其丰富的药食作物,氨基酸组成较为平衡,拥有比普通荞麦含量更高的膳食纤维和黄酮类物质,是富集黄酮类的低廉原料。本研究以苦荞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微波技术对种子萌发特性、芽苗中酚类和黄酮类物质富集的影响,确定微波处理的最佳萌发工艺;并分析微波处理参数与苦荞芽苗的抗氧化能力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关系,以期为开发营养丰富的苦荞食品提供理论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确定了微波处理促进苦荞种子萌发的最佳工艺:微波功率300 W,微波时间75 s。在此条件下得到苦荞最终萌发率为96.00%。研究了微波处理对苦荞种子萌发特性、幼苗生长及活力指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微波功率和微波时间对苦荞的发芽势、发芽指数、平均发芽时间、芽长、茎长、促进率及活力指数有显着影响(P<0.05),发芽势、发芽指数、茎长、芽长活力指数均分别提高了3.66%、10.36%、37.37%和28.14%,同时平均发芽时间缩短了7.54%。研究了不同微波处理下苦荞萌发后总酚和总黄酮的成分变化,并利用HPLC技术测定分析微波处理下萌发苦荞中几种黄酮单体物质的含量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微波对苦荞总酚及总黄酮含量均有显着影响(P<0.05),其中微波300 W,75 s时,萌发7d的苦荞芽苗中总酚、总黄酮以及芦丁含量分别达到23.26 mg GAE/g,3.88 g/100 g和23.3 mg/g,萌发后的绿原酸、牡荆素和皂草素的含量比种子中的高,但相比对照无显着差异(P<0.05)。分析了不同微波处理对苦荞芽苗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及总酚和总黄酮含量与抗氧化能力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微波能够显着提高苦荞麦芽苗对DPPH、ABTS、超氧阴离子(O2-)和羟自由基(·OH)的清除能力,从而显着提高其抗氧化能力。其中萌发7 d的苦荞芽苗的总还原力最高达到866.67 μmol VC/g,比对照高68.53%,为种子的4.12倍;微波处理下萌发的苦荞芽中总酚和总黄酮含量与抗氧化能力之间呈显着正相关(P<0.01)。研究了不同微波处理对苦荞芽苗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等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SOD、CAT、POD和APX的活性得到显着提高(P<0.05),当微波条件为300 W,75 s时,萌发第7 d的苦荞芽苗中CAT活性最高,为7555.56 U/g FW/min,比对照显着提高99.22%;此时第5 d的苦荞芽苗中SOD和APX活性分别最高达到846.11 U/g FW/h和2.04 μmol VC/g FW/h,分别比对照高12.84%和55.73%。当微波250 W处理75 s时,萌发第7 d的苦荞芽苗中POD活性最高达到64.89 U/g FW/min,比对照高52.07%。(本文来源于《安徽工程大学》期刊2019-06-10)
刘建霞,张梦丽,李慧,温日宇[8](2019)在《苦荞麦种子与幼苗对迭氮化钠诱变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用迭氮化钠对苦荞麦种子进行诱变,确定迭氮化钠的最佳诱变剂量和时间,检测诱变后幼苗的生理指标。以晋荞2号种子为材料,用不同浓度梯度(0、0.2、0.4、0.6、0.8、1.0、1.5 mmol/L)的迭氮化钠分别处理4、8、12 h,探讨苦荞麦种子的发芽率和相对发芽率。同时,对幼苗的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迭氮化钠的浓度为0.8 mmol/L、诱变时间为8 h时,苦荞麦种子发芽率为49%,相对发芽率为51.04%,接近半致死浓度。迭氮化钠在低浓度时,苦荞麦叶片的SOD、POD活性均升高,高浓度时,活性则有所下降。当迭氮化钠浓度为0.6 mmol/L时,SOD活性达到最大值,当迭氮化钠浓度为0.8 mmol/L时,POD活性达到最大值。综合分析可知,迭氮化钠浓度为0.8 mmol/L、处理时间为8 h为最佳诱变组合。(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马洁[9](2019)在《添加苦荞麦粉对米粉面团流变学及面包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世界上约有1%~2%的人口对麸质过敏,目前唯一的方法是患者终身采用无麸质饮食。大米和苦荞麦营养成分丰富且能弥补无麸质饮食营养缺陷,可满足麸质过敏和乳糜泻患者对食品安全性和营养性的需求。本研究选择盐丰47大米粉(以下简称盐丰)、辽粳294大米粉(以下简称辽粳)和秋田小町大米粉(以下简称秋田)为原料,将其分别与苦荞麦粉配制成大米粉/苦荞麦混粉,研究不同品种大米粉和苦荞麦粉比例对混粉面团特性和面包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苦荞麦粉结合水能力弱,但持水性和水溶性高于叁种大米粉;盐丰持水性低,但吸水性和膨润力高;辽粳结合水能力弱,但吸水性和膨润力较强;秋田持水性和结合水能力强,但吸水性和膨润力弱;添加苦荞麦粉对米粉的水溶性和吸油性无显着性影响;盐丰和辽粳热糊稳定性高,加入苦荞麦粉影响辽粳糊化稳定性,不影响盐丰/苦荞麦混粉和辽粳/苦荞麦混粉回生,但会促进秋田回生。此外,混粉吸水性降低,糊化稳定提高,更易形成黏性糊状物,但冷却后回生程度升高,说明添加苦荞麦粉可用于改善加工过程中大米粉凝胶的稳定性。加入苦荞麦粉降低米粉面团的吸水率、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提高面团黏度,但不影响辽粳面团蛋白质弱化。盐丰/苦荞麦混粉和辽粳/苦荞麦混粉淀粉凝胶受苦荞麦粉添加量影响,加入一定量苦荞麦粉可抑制辽粳面团和秋田面团淀粉回生,但添加量过高会促进盐丰和辽粳回生;加入苦荞麦粉可抑制辽粳面团和秋田面团剪切稀化,稳定辽粳面团和秋田面团结构,而苦荞麦粉添加量对盐丰面团剪切稀化、面团硬度和面团结构有明显影响;秋田面团和秋田/苦荞麦混粉面团的G'和G"较高,加入苦荞麦粉会降低米粉面团的G'和G"。说明大米粉吸水性和凝胶化能力强,加入苦荞麦粉可调节混粉面团吸水率和盐丰面团黏性,提高米粉面团黏合力和凝聚力,改变米粉面团中蛋白质的分散状态,增强辽粳面团和秋田面团的耐揉性和黏性,稳定辽粳面团和秋田面团结构,但会减弱盐丰面团耐揉性。以辽粳为原料可制得高比容、高弹性和低硬度的纯米粉面包,而加入苦荞麦粉后,辽粳/苦荞麦混粉面包比容减小、弹性降低、硬度增加;与辽粳/苦荞麦混粉面包相比,添加一定量苦荞麦粉可提高盐丰/苦荞麦混粉面包和秋田/苦荞麦混粉面包比容和弹性,降低面包硬度。说明大米粉品种和苦荞麦粉添加量显着影响米粉面团特性和面包品质,辽粳适宜制作无麸质纯米粉面包,而盐丰适宜与一定量苦荞麦粉混配制作面包,可提高面包比容和弹性,降低焙烤损失,调节面包硬度。(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李芮,李云龙,侯丽冉,刘晓庆,汤尚文[10](2019)在《汽蒸处理对苦荞麦粉物化和结构特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研究了汽蒸处理和未处理苦荞粉的色度、糊化特性,通过偏光显微技术、X射线衍射技术和红外吸收光谱技术表征了淀粉和蛋白结构的变化规律,进而揭示了其特性变化的可能机制。结果表明:汽蒸处理引起苦荞粉的粒径大小略有增加;淀粉的结晶度及短程有序结构含量降低;蛋白质的部分α螺旋和β折叠结构转变为无规则卷曲结构;增加了苦荞粉的白度值和黄度值、降低了苦荞粉的亮度值和红度值;降低了苦荞粉的糊化黏度、低谷黏度、崩解值、最终黏度及回生值,而糊化温度升高。汽蒸处理引起苦荞粉中的淀粉发生部分胶凝化及蛋白质发生变性,改善了苦荞粉的色度特征及苦荞粉糊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食品与发酵工业》期刊2019年13期)
苦荞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考察乙醇浓度、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4个因素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获得提取苦荞麦米黄酮的最佳工艺。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超声波法辅助提取苦荞麦米中总黄酮的最佳工艺为:乙醇浓度70%,料液比1∶70(g/mL),温度为80℃,提取时间为50 min。在此条件下,苦荞麦米中总黄酮的提取率为4.128%;恒温水浴法提取苦荞麦米中总黄酮的最佳工艺为:乙醇浓度80%,料液比1∶70(g/mL),温度为70℃,提取时间为80 min。在此条件下,苦荞麦米中总黄酮的提取率为4.477%。通过比较发现,两种方法提取的黄酮含量相差不大,超声法辅助提取的时间相对较短,节能。因此,超声法辅助提取苦荞麦米中的黄酮比恒温水浴法的效果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苦荞麦论文参考文献
[1].蒋变玲,华碧禾,段红,陈琼.苦荞麦芽不同部位功能活性成分及抗氧化性研究[J].凯里学院学报.2019
[2].田晓晶,李莉莉,陈四平.苦荞麦米黄酮提取的两种工艺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9
[3].卞紫秀,马辉,汪建飞,陈雪怡,胡舒敏.超声结合NaCl处理对苦荞麦萌发及芽苗主要成分的影响[J].安徽工程大学学报.2019
[4].马小敏,蔡芮桐,高铭阳.苦荞麦总黄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中GSK-3β、AKt相关基因与蛋白表达的影响[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9
[5].张增强.通渭县苦荞麦生产技术[J].甘肃农业科技.2019
[6].张清明,马裕群,赵卫敏,冷璐,莫庆忠.苦荞麦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及灰色关联度分析[J].耕作与栽培.2019
[7].汪建飞.微波处理下苦荞麦萌发及其芽苗抗氧化活性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9
[8].刘建霞,张梦丽,李慧,温日宇.苦荞麦种子与幼苗对迭氮化钠诱变的响应[J].江苏农业科学.2019
[9].马洁.添加苦荞麦粉对米粉面团流变学及面包品质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10].李芮,李云龙,侯丽冉,刘晓庆,汤尚文.汽蒸处理对苦荞麦粉物化和结构特征的影响[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