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角接触球轴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球轴承,刚度,静力学,载荷,动力学,游隙,沟道。
角接触球轴承论文文献综述
王凯歌,王勇民[1](2019)在《浅谈偏航变桨用四点接触球轴承锥销结构设计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风电偏航变桨用四点接触球轴承的相关应用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是,当今时代关于风电偏航变桨用四点接触球轴承锥销结构设计当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需要改善的地方。本文主要对风电偏航变桨用四点接触球轴承在其使用过程中关于锥销设计的现状进行了观察研究,并针对其锥销结构设计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改进设计措施。(本文来源于《内燃机与配件》期刊2019年24期)
孙宏浩,杜劲松,杨旭,褚云凯[2](2019)在《角接触球轴承动刚度的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拟静力学建立角接触球轴承受力平衡方程,对轴承动刚度进行数值求解。并以某角接触球轴承为研究对象,分析轴承转速、球材料对轴承动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转速增大,轴承轴向和径向刚度先减小后趋于稳定;球材料变化时,轴承轴向和径向刚度随转速的变化曲线也随之改变,但总体趋势相同。(本文来源于《轴承》期刊2019年12期)
谢黎明,马家起,靳岚,杨忠泮[3](2019)在《成对角接触球轴承动刚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分析成对安装角接触球轴承的刚度特性,建立了角接触球轴承拟静力学分析模型。通过求解成对轴承的非线性方程组,计算成对轴承刚度矩阵。并以成对安装的7210C角接触球轴承为研究对象,分析在2种安装布局下转速、径向力、轴向力、预紧力对成对轴承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安装布局下成对轴承轴向和径向刚度随转速增大而减小,背靠背安装时成对轴承角刚度远大于面对面安装时的角刚度;背靠背安装时成对轴承刚度随径向力增大而先减小后增大,面对面安装时成对轴承径向和轴向刚度随径向力增大而减小,角刚度逐渐增大;背靠背安装时成对轴承刚度随轴向力增大而先减小后增大,面对面安装时成对轴承径向刚度随轴向力增大而减小,轴向刚度先减小后增大,角刚度逐渐增大;2种安装布局下成对轴承刚度随预紧力增大而增大。(本文来源于《轴承》期刊2019年12期)
王东峰,陈静,张晓鹏,方萍,张红英[4](2019)在《球分布形式对角接触球轴承径向游隙测量误差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精密角接触球轴承径向游隙测量过程中球分布形式对测量误差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球数的减少,球分布形式对径向游隙测量误差的影响急剧增大;随着接触角的增大,径向游隙测量误差也趋于变大;由于测量载荷会引起套圈变形,随着外圈壁厚的减小,径向游隙测量误差也会显着增大。(本文来源于《轴承》期刊2019年12期)
丁鸿昌,李家成,李茂源,付会彬[5](2019)在《高速角接触球轴承刚度计算及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Jones-Harris刚度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基于沟道控制理论的五自由度角接触球轴承刚度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了高转速下球的离心力、陀螺力矩等因素对轴承刚度的影响,应用准静态模型的增量法计算轴承刚度矩阵,并将轴承刚度的计算值与文献中试验值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模型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轴向载荷、径向载荷、轴承转速和安装过盈量等因素对轴承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轴向载荷增大,径向刚度、轴向刚度和角刚度均增大;随径向载荷增大,轴向刚度和角刚度逐渐减小,径向刚度增大;随轴承转速增大,径向刚度减小,轴向刚度和角刚度先减小后趋于稳定;随安装过盈量增大,轴承径向刚度增大,轴向刚度和角刚度先减小后趋于稳定。(本文来源于《轴承》期刊2019年11期)
陈志军,张旭,张风琴,刘燕娜,焦叶凡[6](2019)在《推力角接触球轴承外圈沟道磨削过程中砂轮的修整》一文中研究指出推力角接触球轴承外圈沟道切入式磨削过程中,沟道边缘出现直线段,沟道形状加工精度难以保证。磨削过程发现:降低砂轮修整速度,将砂轮双程修整改为单程修整,使金刚笔从外圈非基面侧抬起,有助于消除沟道边缘的直线段;而修整时降低金刚笔下落速度是消除沟道边缘直线段的关键因素。通过改进砂轮的修整方法,保证了修整砂轮的成形精度。(本文来源于《轴承》期刊2019年11期)
何德艺,孙保苍[7](2019)在《角接触球轴承-转子系统动力学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角接触球轴承-转子系统非线性行为,利用角接触球轴承反力与轴颈中心位移关系,建立五自由度角接触球轴承-转子系统动力学模型,推导出系统运动微分方程,并采用龙格-库塔法求解,着重讨论轴向力对系统非线性行为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角接触球轴承-转子系统动力学行为非线性特性显着;随着轴向力的增加,系统的响应由周期运动、倍周期运动、拟周期运动发展到混沌运动。由于轴向力作用,轴承支承刚度发生变化,导致转子两端轴颈中心的动力学响应明显不同。(本文来源于《机床与液压》期刊2019年19期)
运侠伦,梅雪松,姜歌东,李玉亭,袁世珏[8](2019)在《高速主轴角接触球轴承动刚度分析及测试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准确测试高速电主轴角接触球轴承的动态支承刚度,提出了采用同步激励的方式在线测量主轴动态支承刚度的方法。通过研究残余振动位移和激励响应位移之间的角度关系,推导出了动态支承刚度测试原理,在型号为150SD40Q7的电主轴上进行了动态刚度测试实验,并和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测试结果和仿真结果变化趋势吻合良好,误差较小,验证了该测试方法的有效性,为主轴动态运行刚度的测试提供了一种可靠方法。(本文来源于《振动.测试与诊断》期刊2019年04期)
涂文兵,何海斌,刘乐平,罗丫[9](2019)在《角接触球轴承在减速过程中的保持架动态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减速过程普遍存在于数控机床进给系统中,该过程转速的变化对角接触球轴承动态性能的影响甚大,然而国内外对此关注甚少。以角接触球轴承7603025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角接触球轴承的多刚体动力学模型。利用Adams软件分析了径向力、轴向力和角加速度3个工况参数对角接触球轴承减速过程中保持架的转速与质心轨迹,以及单个滚球与保持架接触力等动态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径向力的增大、轴向力的减小和角加速度的增大会导致角接触球轴承在减速过程中的滚球与保持架之间碰撞力增大,从而造成轴承打滑、保持架晃动加剧,以及保持架转速曲线波动变大。(本文来源于《机械传动》期刊2019年08期)
师浩浩,刘松,孔垂青,王悦晗,王煜[10](2019)在《遗传算法在角接触球轴承数值求解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据赫兹接触理论建立了角接触球轴承分析模型。通过改进的遗传算法对分析模型的非线性方程组进行求解,并通过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证明,采用改进的遗传算法对角接触球轴承分析模型进行数值求解,可以有效解决Newton-Raphson法求解方程需要设定初值且易出现不收敛的问题。(本文来源于《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期刊2019年07期)
角接触球轴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拟静力学建立角接触球轴承受力平衡方程,对轴承动刚度进行数值求解。并以某角接触球轴承为研究对象,分析轴承转速、球材料对轴承动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转速增大,轴承轴向和径向刚度先减小后趋于稳定;球材料变化时,轴承轴向和径向刚度随转速的变化曲线也随之改变,但总体趋势相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角接触球轴承论文参考文献
[1].王凯歌,王勇民.浅谈偏航变桨用四点接触球轴承锥销结构设计改进[J].内燃机与配件.2019
[2].孙宏浩,杜劲松,杨旭,褚云凯.角接触球轴承动刚度的影响因素分析[J].轴承.2019
[3].谢黎明,马家起,靳岚,杨忠泮.成对角接触球轴承动刚度分析[J].轴承.2019
[4].王东峰,陈静,张晓鹏,方萍,张红英.球分布形式对角接触球轴承径向游隙测量误差的影响[J].轴承.2019
[5].丁鸿昌,李家成,李茂源,付会彬.高速角接触球轴承刚度计算及影响因素分析[J].轴承.2019
[6].陈志军,张旭,张风琴,刘燕娜,焦叶凡.推力角接触球轴承外圈沟道磨削过程中砂轮的修整[J].轴承.2019
[7].何德艺,孙保苍.角接触球轴承-转子系统动力学行为研究[J].机床与液压.2019
[8].运侠伦,梅雪松,姜歌东,李玉亭,袁世珏.高速主轴角接触球轴承动刚度分析及测试方法[J].振动.测试与诊断.2019
[9].涂文兵,何海斌,刘乐平,罗丫.角接触球轴承在减速过程中的保持架动态特性分析[J].机械传动.2019
[10].师浩浩,刘松,孔垂青,王悦晗,王煜.遗传算法在角接触球轴承数值求解中的应用[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