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颅底外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外科,中国,进路,咽喉,肿瘤,脊索,鼻中隔。
颅底外科论文文献综述
齐静怀,郭睿[1](2019)在《虚拟现实系统在鼻内镜颅底外科中的应用前景》一文中研究指出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是目前国内外各大行业领域研究的热门,与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共同引导科技前沿。目前该技术主要应用于娱乐,包括游戏、购物、家居、电影方面,在机械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也取得广泛研究及应用。但因医学专业性较强,对于此技术的要求较其他专业更高,所以VR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还有待发展。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鼻内镜颅底外科经过耳鼻咽喉科、神经外科、影像科、病理科、麻醉科等多学科的共同努力,鼻内镜手术已成为全球主流的颅内肿瘤切除术的首选术式。目前,国内外有很多学者已经开始将VR技术应用于神经外科,包括颅内、侧颅底、斜坡等区域。因此,对于正处于青少年时期的鼻内镜颅底外科来说,VR无疑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基石。(本文来源于《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朱华雨[2](2019)在《神经内镜经鼻入路在颅底外科中的应用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医疗技术发展,内镜设备技术水平有明显提高,同时不断有新的内镜手术器械和止血材料出现,为颅底重建技术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和帮助。神经内镜经鼻入路(EEAs)具备后视野宽广、避免脑组织牵拉等特点,可在早期实现对肿瘤血供的有效阻断,患者术后外部皮肤不会有瘢痕出现。但是存在有叁维立体视野感不足,经鼻入路上解剖结构复杂,血管损伤后难以及时修复等问题。近年来,神经内镜经鼻入路在颅底外科有广泛应用,本文就此作一综述,为临床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期刊2019年16期)
李奇,李传坤,鲍刚,王宁,马旭东[3](2019)在《神经外科规培医生经鼻神经内镜颅底手术解剖教学新模式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经鼻神经内镜下颅底手术是近年来神经外科发展的热门领域,针对规培医生学习时间短的特点,我们在经鼻神经内镜颅底手术解剖的教学中,采用"四点"讲授、3D解剖、教学和手术操作结合以及神经导航辅助教学等方法,使规培医生在短时间内掌握经鼻手术入路的应用解剖知识。通过一年两批规培医生的教学实践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使规培医生的自学能力,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等方面均有明显提高。(本文来源于《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期刊2019年04期)
康暐,赵贤军,段磊,李强,杨鹏宇[4](2019)在《颅底脊索瘤外科手术治疗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颅底脊索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接受手术治疗的颅底脊索瘤患者临床资料并介绍典型病例。结果 54例颅底脊索瘤患者头痛、视力受损症状最为常见,肿瘤全切19例(35.2%),次全切28例(51.8%),大部分切除7例(13.0%)。41例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的缓解,35例肿瘤未达到全切者术后均行辅助放射治疗。随访3个月至4年,复发14例,脑脊液漏8例,颅内血肿6例,其中11例患者行二次手术。结论颅底脊索瘤手术治疗为主要方法,根据肿瘤的部位、特点及病变侵犯程度,辅助神经导航及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选择不同手术入路,必要时联合入路,可提高肿瘤全切率,术后辅助放射治疗可延缓肿瘤复发。(本文来源于《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任同,刘健,陈震,陆斌,杨智君[5](2019)在《内镜颅底外科带蒂鼻中隔黏膜瓣的制备与使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神经内镜在颅底神经外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带蒂鼻中隔黏膜瓣的使用大大降低了内镜术后脑脊液鼻漏及感染的发生率。本文将总结内镜手术中颅底重建时带蒂鼻中隔黏膜瓣制备及使用的技术要点,以提高颅底重建的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内镜颅底手术使用带蒂鼻中隔黏膜瓣进行颅底重建的病例,统计黏膜瓣制备及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寻找颅底重建失败的原因,随访时间最短6个月。结果本组共有78例患者术者使用带蒂鼻中隔黏膜瓣进行颅底重建,制备过程中主要问题包括黏膜瓣穿孔(4例)、供血动脉损伤(2例)、蒂部损伤而致黏膜瓣游离(1例)、黏膜瓣长度不足(1例)。术后脑脊液鼻漏4例,导致修补失败的原因包括黏膜瓣移位、黏膜瓣下残余蝶窦黏膜、局部愈合不良。4例明确脑脊液鼻漏患者均行2次手术修补。结论带蒂鼻中隔黏膜瓣的使用是颅底重建的最核心环节,了解带蒂鼻中隔黏膜瓣术前、术中、术后的使用及处理细节,能够一定程度上提高颅底重建的成功率,减少内镜颅底手术术后脑脊液鼻漏的发生,保证手术的安全性。(本文来源于《河北医药》期刊2019年12期)
宋小乐[6](2019)在《匠心颅底 细嗅蔷薇 2019复旦大学嗅觉与鼻颅底外科学术周侧记》一文中研究指出2019年4月19日~24日,以"匠心颅底,细嗅蔷薇"为主题的复旦大学嗅觉与鼻颅底外科学术周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顺利召开。来自全国各省市的300余名耳鼻喉科、神经外科同道和嗅觉研究学者们齐聚一堂,交流嗅觉研究前沿进展,共话鼻颅底外科未来。(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魏兴梅,冯国栋,许志勤,杨华,张竹花[7](2019)在《颅底骨巨细胞病变的外科治疗》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联合颞下窝进路Type B+D切除对于广泛侵犯颅底的骨巨细胞瘤和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的临床效果,探讨其技术要点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8年7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咽喉科5例因颞骨巨细胞瘤或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行联合颞下窝进路Type B+D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行MRI+DWI随访。其中2例为骨巨细胞瘤,3例为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5例患者中3例既往有肿物切除史,分别于术后6、18和20月复发。病变均累及乳突、颞颌关节和翼突,其中1例侵入颅内,并有内听道、耳蜗的破坏。肿物的平均大小为42*46mm。结果 4例患者均1期手术完整切除病变,显微镜下病变无残留,1例一期切除颅外部分,二期切除侵入颅内部分,术后均无脑脊液漏的发生。术后随诊8-51月,未见复发。5例患者2例术前面神经功能正常,术后3月内恢复正常,2例术前H-B II,术后为H-B II级,1例术前H-B V级,术后1年恢复为H-B III级。除1例术前已有耳蜗破坏,其余4例均保留了耳蜗功能。2例术前听力正常,术后由于封闭外耳道为重度传导性听力下降,1例术前为轻度传导性听力下降,术中重建了鼓室和听力,术后3月为轻度传导性听力下降,另外2例术前有不同程度的迷路破坏分别为重度混合性听力下降和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术后听力同术前。5例患者术后1周左右(平均6天)恢复饮食。结论颞下窝联合进路Type B+D技术可以安全、彻底切除广泛侵犯颞骨和颞下窝的巨大骨巨细胞瘤及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术中面神经及耳蜗功能得到较好的保护。巨大骨巨细胞瘤及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经彻底切除,术后长期随访无复发,对饮食无明显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华耳科学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杨仕明,侯昭晖[8](2019)在《耳内镜侧颅底外科的现状和未来》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颅底外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侧颅底外科领域与耳外科和神经外科联系紧密,成为众多交叉学科中合作最为成功的典范之一。内镜技术在近20年内的快速发展,让其在显微镜占统治地位的侧颅底外科中拥有了一席之地。随着内镜技术和理念的不断成熟,内镜在侧颅底外科中也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何更好地发挥内镜的优势、优化手术流程、选择手术适应症是众多学者热议和研究的话题。(本文来源于《中华耳科学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9](2019)在《敬请关注《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官方微信平台》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官方微信已正式上线启动(微信号:ebyhld2016),通过微信平台,可在线浏览杂志官方网站、当期杂志摘要、目录索引、过刊内容、投稿须知等信息,敬请关注!请扫描二维码,或是搜索"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即可进入我刊官方微信平台。(本文来源于《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10](2019)在《《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实行优质论文网上优先数字出版》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进一步提高期刊学术质量,缩短出刊周期,及时有效地传播优秀学术成果,提高作者学术成果的认可、传播和利用价值,作者可尽快发表成果,争取成果首发权,也为广大学者提供良好的文献查阅条件,我刊己加入"中国知网"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平台。并于2014年5月开始对优质稿件实行优先数字出版。优先出版是数字化出版的一种创新与革命,凡已达到本刊正式出版水平的论文,在正式按期次成册印刷(本文来源于《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颅底外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医疗技术发展,内镜设备技术水平有明显提高,同时不断有新的内镜手术器械和止血材料出现,为颅底重建技术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和帮助。神经内镜经鼻入路(EEAs)具备后视野宽广、避免脑组织牵拉等特点,可在早期实现对肿瘤血供的有效阻断,患者术后外部皮肤不会有瘢痕出现。但是存在有叁维立体视野感不足,经鼻入路上解剖结构复杂,血管损伤后难以及时修复等问题。近年来,神经内镜经鼻入路在颅底外科有广泛应用,本文就此作一综述,为临床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颅底外科论文参考文献
[1].齐静怀,郭睿.虚拟现实系统在鼻内镜颅底外科中的应用前景[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9
[2].朱华雨.神经内镜经鼻入路在颅底外科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
[3].李奇,李传坤,鲍刚,王宁,马旭东.神经外科规培医生经鼻神经内镜颅底手术解剖教学新模式的探讨[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
[4].康暐,赵贤军,段磊,李强,杨鹏宇.颅底脊索瘤外科手术治疗探讨[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9
[5].任同,刘健,陈震,陆斌,杨智君.内镜颅底外科带蒂鼻中隔黏膜瓣的制备与使用[J].河北医药.2019
[6].宋小乐.匠心颅底细嗅蔷薇2019复旦大学嗅觉与鼻颅底外科学术周侧记[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19
[7].魏兴梅,冯国栋,许志勤,杨华,张竹花.颅底骨巨细胞病变的外科治疗[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9
[8].杨仕明,侯昭晖.耳内镜侧颅底外科的现状和未来[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9
[9]..敬请关注《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官方微信平台[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9
[10]..《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实行优质论文网上优先数字出版[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