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ma sp.XZ068的基因组分析及其杂萜产物的生物合成研究

Phoma sp.XZ068的基因组分析及其杂萜产物的生物合成研究

论文摘要

真菌次级代谢产物作为药物先导化合物的重要来源,近年来成为药物研发的热点领域之一。本课题组前期从低温来源茎点霉属真菌Phoma sp.XZ068中获得了一系列具有环庚三烯酚酮-倍半萜骨架结构的杂萜类化合物,体外活性评价表明该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细胞毒活性,其中eupenifeldin对神经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活性,有望成为治疗神经胶质瘤药物的先导分子。为深入研究该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本研究对产生菌Phoma sp.XZ068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 eupenifeldin类杂萜的生物合成研究。本研究基于Phoma sp.XZ068的全基因组数据对其基因组特征进行了描述,并分析预测了该菌株可能的生存策略,同时对该菌株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基因簇进行了预测及转录验证,揭示了该菌株在大米培养基上合成的次级代谢产物结构类型较为丰富。在此基础上,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基因敲除实验及发酵产物的化学分析,鉴定了 eupenifeldin的生物合成基因簇eup,并对簇内各基因的功能进行了预测及验证。通过体外酶学功能验证及体内基因高表达实验,对簇中与eupenifeldin前体化合物humulenol生物合成相关的两个基因eupE和eupD进行了验证,其中eupE负责前体化合物humulene的生物合成,而eupD则参与了humulene羟基化生成humulenol的反应过程。根据各基因功能的分析结果和前期分离得到的中间产物,初步预测了Phoma sp.XZ068体内eupenifeldin的生物合成途径。此外,通过体内基因高表达及转录验证,对eup基因簇中途径特异性调控基因eupR的正调控作用进行了初步验证。为进一步了解与eupenifeldin生物合成相关的次级代谢通路,本课题组对基因eupA的敲除株进行了化学研究,发现阻断eupenifeldin生物合成途径后,新产生了一系列具有十氢萘环的tetramic acid类化合物。为明确该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本论文对其生物合成基因簇进行了鉴定,并初步推测该类化合物与eupenifeldin的生物合成存在底物竞争性抑制。综上所述,本论文提供了真菌Phoma sp.XZ068的全基因组数据及菌株特性的相关信息,并首次鉴定了 eupenifeldin类杂萜的生物合成基因簇,相关研究成果可以为该类杂萜的进一步理性设计和结构优化提供借鉴。同时,tetramic acid类化合物生物合成基因簇的鉴定,为下一步通过代谢网络调控实现Phoma sp.XZ068次级代谢产物的定向分离及结构优化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依据。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真菌来源天然产物的研究现状
  •     1.2.1 真菌来源活性天然产物简介
  •     1.2.2 真菌来源天然产物的研究策略
  •   1.3 茎点霉属真菌的研究概述
  •   1.4 杂萜类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研究
  •   1.5 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     1.5.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1.5.2 研究内容及预期结果
  • 第2章 Phoma sp. XZ068的全基因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   2.1 引言
  •   2.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2.2.1 菌株及引物
  •     2.2.2 实验试剂、仪器及技术服务供应商
  •     2.2.3 培养基及缓冲液的配制
  •     2.2.4 月桂酸钠法提取真菌基因组DNA
  •     2.2.5 PCR扩增体系及程序
  •     2.2.6 真菌总RNA的提取及反转录PCR分析
  •     2.2.7 基因组测序及组装
  •     2.2.8 基因组组分分析
  •     2.2.9 基因功能注释及分析
  •     2.2.10 系统发育树的构建
  •     2.2.11 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的预测
  •   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2.3.1 Phoma sp. XZ068的全基因组测序及拼装
  •     2.3.2 Phoma sp. XZ068的基因组特征
  •     2.3.3 Phoma sp. XZ068的系统发育分析
  •     2.3.4 Phoma sp. XZ068的可能生存策略分析
  •     2.3.5 Phoma sp. XZ068次级代谢相关基因分析
  •   2.4 本章小结与讨论
  • 第3章 Eupenifeldin类杂萜产物的生物合成研究
  •   3.1 引言
  •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3.2.1 菌株、质粒和引物
  •     3.2.2 实验试剂、仪器及技术服务提供商
  •     3.2.3 培养基及缓冲液的配制
  •     3.2.4 通用真菌基因组DNA的提取
  •     3.2.5 DNA片段的PCR扩增和回收
  •     3.2.6 序列分析
  •     3.2.7 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
  •     3.2.8 大肠杆菌质粒的提取、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转化
  •     3.2.9 根瘤农杆菌化学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转化
  •     3.2.10 根瘤农杆菌AGL-1介导的真菌遗传转化(ATMT)
  •     3.2.11 真菌发酵产物的提取及化学分析
  •     3.2.12 His标签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与纯化
  •     3.2.13 EupB体外酶学功能验证
  •     3.2.14 EupE体外酶学功能验证
  •     3.2.15 EupD体外酶学功能验证
  •     3.2.16 EupF体外酶学功能验证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Phoma sp. XZ068遗传操作体系的构建
  •     3.3.2 Eupenifeldin生物合成基因簇的鉴定
  •     3.3.3 Eupenifeldin生物合成基因簇内各基因功能预测
  •     3.3.4 Eupenifeldin生物合成途径分析
  •   3.4 本章小结与讨论
  • 第4章 Tetramic acid类化合物生物合成基因簇的鉴定
  •   4.1 引言
  •   4.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4.2.1 菌株、质粒和引物
  •     4.2.2 实验试剂、仪器及技术服务提供商
  •     4.2.3 培养基及缓冲液的配制
  •     4.2.4 实验方法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Tetramic acid类化合物生物合成基因簇的预测
  •     4.3.2 Tetramic acid类化合物生物合成基因簇的鉴定
  •   4.4 本章小结与讨论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本研究取得的成果
  •   5.2 本研究尚未解决的问题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文章来源

    类型: 博士论文

    作者: 翟亚楠

    导师: 刘杏忠,车永胜

    关键词: 茎点霉属,基因组,基因簇,生物合成途径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医药卫生科技

    专业: 生物学,药学

    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分类号: R914;Q78

    总页数: 131

    文件大小: 10336K

    下载量: 353

    相关论文文献

    • [1].茎点霉真菌Phoma adianticola引起的一种茶树新病害[J]. 茶叶科学 2016(01)
    • [2].Antimicrobial chemical constituents from endophytic fungus Phoma sp.[J].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 2014(09)
    • [3].Actin启动子的克隆及海洋丝状真菌Phoma herbarum YS4108的遗传转化(英文)[J]. 中国天然药物 2008(04)
    • [4].茶树叶部病害病原菌Phoma segeticola var.camelliae的生物学特性研究[J]. 中国植保导刊 2018(12)
    • [5].从长白山森林土壤中分离的茎点霉属(Phoma)真菌新记录种(英文)[J]. 菌物研究 2013(01)
    • [6].茎点霉生物学特性研究[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4)
    • [7].头状茎点霉病菌的新寄主高粱及病菌的检疫鉴定[J]. 广东农业科学 2016(02)
    • [8].葛内生真菌Phoma macrostoma抗菌活性物质研究[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5)
    • [9].棉蝗肠道真菌Phoma sp. HC03除草和免疫抑制成分研究[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0(04)
    • [10].杜仲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分析及其抗植物病原真菌的活性[J]. 生物资源 2017(01)
    • [11].茶树新病害病原菌Phoma segeticola var. camelliae的形态学特征及系统学分析[J]. 植物病理学报 2018(04)
    • [12].甘肃省马铃薯坏疽病病原鉴定[J]. 植物保护 2012(05)
    • [13].农业部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告[J].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报 2010(11)
    • [14].七叶树内生真菌的分离及活性研究[J].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2)
    • [15].枣缩果病抗性的高强度离体鉴定方法建立与应用[J]. 华北农学报 2014(S1)
    • [16].向日葵黑茎病菌的快速分子检测[J]. 菌物学报 2012(04)
    • [17].不同真菌对松材线虫繁殖及致病力的影响[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6)
    • [18].Morph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fungi associated with the ascochyta blight complex and pathogenic variability of Mycosphaerella pinodes on field pea crops in central Alberta[J]. The Crop Journal 2015(01)
    • [19].不同分离条件对三叉苦内生真菌的影响[J]. 贵州农业科学 2014(07)
    • [20].白术枯斑病原鉴定、生物学特性及其对不同药剂的敏感性研究[J]. 植物病理学报 2018(05)
    • [21].向日葵黑茎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J]. 新疆农业科学 2011(02)
    • [22].杨树内生真菌群落多样性[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3(07)
    • [23].冬枣贮藏期病害病原菌的鉴定[J]. 果树学报 2010(03)
    • [24].麻疯树根部内生真菌分离及鉴定[J]. 西南农业学报 2009(01)
    • [25].葛内生真菌抑菌活性菌株的筛选及鉴定[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4(11)
    • [26].猕猴桃软腐病发病过程内生真菌多样性分析[J]. 食品科技 2020(04)
    • [27].烟草内生真菌多样性和种群结构[J]. 菌物学报 2015(06)
    • [28].两株盐生海芦笋内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J]. 食品科学 2013(15)
    • [29].茎点菌属产松脂醇二葡萄糖苷的培养条件优化[J]. 农业工程学报 2008(06)
    • [30].核茎点霉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培养基优化[J]. 生物加工过程 2012(05)

    标签:;  ;  ;  ;  

    Phoma sp.XZ068的基因组分析及其杂萜产物的生物合成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