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调节子论文_王永祥,张本忠,吴聪,李豪杰,何文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蛋白调节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蛋白,内质网,杆菌,葡萄糖,系统,拟南芥,细胞。

蛋白调节子论文文献综述

王永祥,张本忠,吴聪,李豪杰,何文华[1](2018)在《结核分枝杆菌休眠存活调节子蛋白Rv2029c促进大肠埃希菌生长》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休眠存活调节子(DosR)蛋白Rv2029c对大肠埃希菌生长的影响,以探索其生物学功能。方法根据GenBank中结核分枝杆菌H37Rv基因组核酸序列,设计Rv2029c特异性引物,采用原核表达的技术构建pET30a-Rv2029c重组质粒,并导入大肠埃希菌中进行表达。通过基因测序结果,确定正确质粒,将质粒负载大肠埃希菌,测定大肠埃希菌模式并绘制生长曲线。结果由于缺乏营养物质和氧气,空质粒组大肠埃希菌在6h进入平台期,而携带有pET30a-Rv2029c的重组质粒能够促进大肠埃希菌突破生长界限,维持快速对数生长期长达10h。结论结核DosR蛋白Rv2029c能够促进大肠埃希菌生长,突破其生长界限,提高细菌应对低氧、营养物质缺乏等应激环境的能力,这可能与其在低氧环境下促进细菌的糖酵解能力有关。(本文来源于《检验医学与临床》期刊2018年15期)

许天祥[2](2017)在《胞质分裂1蛋白调节子调控结肠癌增殖与凋亡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是世界上结肠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其死亡率位居所有恶性肿瘤死亡率的前五位。结肠癌患者的预后与肿瘤分期密切相关,但是很多患者诊断时已经处于晚期,失去了根治性手术的机会。其中位生存时间仍然较短且生活质量很差。结肠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其中肿瘤细胞无限增殖、细胞迁移运动、粘附、侵袭等能力以及肿瘤微环境的变化在肿瘤浸润与转移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探讨调控结肠癌增殖与细胞凋亡的相关基因及其产物在结肠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不仅有助于加深我们对结肠癌调控机制的理解和认识,也为结肠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靶点的发现提供更多的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胞质分裂1蛋白调节子(protein regulator of cytokinesis 1,PRC1)基因是有丝分裂期的关键蛋白分子,其作用于细胞胞质分裂期。已有多个研究认为PRC1能够促进胃癌、肺腺癌、肝癌、乳腺癌以及前列腺癌的细胞增殖能力,并可作为预后差的预测因子。然而,PRC1基因在结肠癌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以及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仍不清楚。本课题首次研究PRC1在结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生存预后之间的相关性;研究PRC1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等生物学功能的影响。以期为探索结肠癌的发病机制及治疗靶点提供新的理论基础。本课题通过以下叁个方面开展研究:1、PRC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预后相关性研究;2、PRC1对结肠癌细胞生长和增殖的作用,PRC1对结肠癌细胞凋亡的影响;3、动物实验研究PRC1调控结肠癌增殖的作用。材料与方法:1、在Oncomine(www.oncomine.org)公共数据库分析PRC1的mRNA表达情况及意义。利用qRT-PCR、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IHC)的方法在结肠癌及配对癌旁正常组织中检测PRC1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利用90对结肠癌及癌旁的组织芯片,通过IHC方法检测PRC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关系。2、选择3株PRC1高表达的结肠癌细胞株(HCT116,SW480,HT-29),通过慢病毒感染的方式敲降PRC1,并用qRT-PCR及Western blot验证其敲降效率,运用MTT实验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生长、增殖能力的变化。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RC1敲降后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变化,并进一步运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周期相关及凋亡相关蛋白指标的改变。3、通过慢病毒感染稳定敲降PRC1的HCT116细胞株,分成两组(HCT116空质粒组和HCT116-shRNA-PRC1-1细胞组),构建裸鼠皮下瘤模型,观察两组皮下瘤生长的速度、肿瘤体积、肿瘤重量及运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等。实验结果:1、①在Oncomine(www.oncomine.org)公共数据库中,发现PRC1在多个结肠癌研究的芯片中呈现高表达,在结肠癌中PRC1的mRNA高表达是差预后因素。②运用qRT-PCR、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IHC)的方法发现其mRNA及蛋白表达在癌组织中明显上调。③利用90对结肠腺癌及癌旁的组织芯片,通过IHC方法检测PRC1表达,结果表明PRC1在结肠腺癌中明显高表达,PRC1高表达与患者的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及TNM分期相关。④生存分析显示PRC1高表达的患者生存时间明显差于PRC1低表达组,进一步Cox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显示PRC1高表达可以作为结肠癌判断预后的独立因素。2、①结肠癌细胞株中HCT116,SW480,HT-29运用western blot方法及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PRC1表达水平,结果表明PRC1呈现高表达。通过慢病毒转染的方式在HCT116,SW480,HT-29细胞株中敲降PRC1,并且qRT-PCR及Western blot验证其敲降效率,结果表明PRC1表达明显下降。②细胞增殖功能实验表明,在HCT116,SW480,HT-29细胞株中运用MTT试验检测发现敲降PRC1后细胞生长能力明显减弱;平板克隆形成实验表明敲降PRC1后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减弱。③细胞周期检测结果发现,在HCT116,SW480细胞株中,敲降PRC1后G2期细胞明显增多,G1期细胞减少,显示细胞周期主要是阻滞在G2期,运用Western blot方法在PRC1敲降后HCT116和SW480细胞株中分别检测细胞周期G2期相关基因的蛋白水平的改变,发现细胞周期负调控因子(P21,P27)蛋白水平明显上调,而周期正调控相关因子(cdc25c,CyclinB1,cdc2)蛋白水平明显下调。④在HCT116和SW480细胞株中,运用Annexin-VPI复染法检测发现PRC1敲降后凋亡细胞数明显增多,运用Western blot方法在PRC 1敲降后HCT116和SW480细胞株中抗凋亡因子Procaspase3,PARP,Bcl-xl,Bc12蛋白水平下调,而促凋亡因子Cleaved caspase3、Bax水平上升。3、经过慢病毒感染后的HCT116细胞注射裸鼠皮下瘤6天后开始观察裸鼠皮下瘤生长情况,至第21天,与对照组相比,shRNA-PRC1组的皮下瘤生长速度减慢,体积明显减小。并随时间的延长,两组间的差异逐渐增大。结论:1、PRC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结肠组织,其蛋白质水平高表达与结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及TNM分期明显相关,PRC1蛋白高表达可作为结肠癌患者的独立的差预后因素。2、体外细胞实验结果表明PRC1可促进结肠癌细胞增殖能力及抑制细胞凋亡。在结肠癌细胞系内,PRC1抑制能够导致结肠癌细胞周期G2期阻滞。PRC1促进肿瘤生长的机制是通过抑制细胞凋亡及促进细胞周期胞质分裂进展促进细胞增殖来实现的。在两种肿瘤组织中分别对细胞周期调控因子cdc2,cyclinB1和Ki-67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表明PRC1敲降后肿瘤组织中cdc2,cyclinB1和Ki-67的染色强度明显降低。3、体内成瘤实验证实PRC1可促进结肠癌细胞的增殖。(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期刊2017-11-20)

展平[3](2017)在《胞质分裂1蛋白调节子调控肺腺癌增殖及转移的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最新肿瘤流行病学数据表明,肺癌在全球已经是死亡率及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最主要的病理类型,约占85%以上。NSCLC主要分为肺腺癌及肺鳞癌两大组织学类型,肺腺癌占所有肺癌的40%左右,肺鳞癌占25%左右。近年来,针对多种驱动基因的分子靶向药物的不断发展,含有特定基因突变的晚期NSCLC患者生存时间有所延长,但是肺癌患者总体五年生存率仍徘徊在15%。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肿瘤细胞的异常增殖和远处转移。胞质分裂1蛋白调节子(protein regulator of cytokinesis 1,PRC1)基因作用于胞质分裂期,是胞质分裂的关键蛋白分子。已有研究表明PRC1能够促进乳腺癌、肝癌、胃癌的增殖能力,并可作为差预后的预测因子。然而,PRC1基因在NSCLC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临床预后价值,以及对肺腺癌侵袭、转移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仍不清楚。本课题主要通过以下五个主要方面着重开展研究:1、PRC1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预后相关性研究;2、PRC1对肺腺癌细胞生长、增殖、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3、动物实验研究PRC1调控肺腺癌增殖和转移的作用;4、PRC1对肺腺癌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5、PRC1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机制研究。材料与方法:1.利用 Oncomine(www.oncomine.org)及 KMplot(http://kmplot.com)公共数据库分析PRC1的mRNA表达情况及预后意义。利用Real-time PCR、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IHC)的方法在NSCLC及配对癌旁组织中检测PRC1的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利用90对肺腺癌及癌旁的组织芯片,通过IHC方法检测PRC1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价值。2.在高表达PRC1的3株肺腺癌细胞株(A549,SPC-A1,H1299)中,通过慢病毒感染的方式敲降PRC1,并用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验证其转染效率,运用MTT实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和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细胞生长、增殖、迁移能力的变化。3.运用慢病毒感染稳定敲降PRC1的A549细胞株,分成两组(A549空质粒组和A549-shRNA-PRC1-1细胞组),构建裸鼠皮下瘤模型及尾静脉肺转移模型,观察两组皮下瘤生长的速度、肿瘤体积、肺转移结节大小数目及相关指标的表达等。4.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RC1敲降后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变化,并进一步运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相关周期及凋亡蛋白指标的改变。5.在敲降PRC1的A549细胞中利用二代测序技术及生物信息学方法发现Wnt信号通路的差异基因变化最显着。通过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方法验证Wnt/β-catenin通路相关基因变化。进一步在20例肺腺癌组织标本中运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 PRC1 及 Wnt/β-catenin 信号分子(c-Jun,β-catenin,cyclin D2 和 cMyc)的蛋白表达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实验结果:1.本课题发现在 Oncomine(www.oncomine.org)及 KMplot(http://kmplot.com)公共数据库中,发现PRC1在4个NSCLC研究的芯片中呈现高表达,在NSCLC中PRC1的mRNA高表达是差预后因素,亚组分析发现,PRC1仅在肺腺癌中呈现差预后意义。运用Real-time PCR、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IHC)的方法发现其mRNA及蛋白表达在癌组织中明显上调。利用90对肺腺癌及癌旁的组织芯片,通过IHC方法检测PRC1表达,结果表明PRC1在肺腺癌中明显高表达,PRC1高表达与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析相关。生存分析显示PRC1高表达的患者生存时间明显差于PRC1低表达组,进一步Cox多因素分析显示PRC1高表达也可以作为肺腺癌预后判断的独立因素2.在肺腺癌细胞株(A549,SPC-A1,H1299)、肺鳞癌细胞株(H1703,SK-MES)、运用Western blot方法及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PRC1表达水平,结果表明PRC1在3株肺腺癌细胞系(A549,SPC-A1,H1299)呈现高表达。通过慢病毒感染的方式在A549、SPC-A1、H1299细胞株中敲降PRC1,并用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验证其转染效率,结果表明PRC1表达明显下降。细胞增殖及侵袭功能实验表明,在A549、SPC-A1、H1299细胞株中运用MTT实验检测发现敲降PRC1后细胞生长能力明显减弱;平板克隆形成实验表明敲降PRC1后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减弱;Transwell迁移实验表明敲降PRC1后细胞的迁移能力明显减弱。3.经过慢病毒感染后的A549细胞注射裸鼠皮下6天后开始观察裸鼠皮下瘤生长情况,至第21天,与对照组相比,shRNA-PRC1组的皮下瘤体积明显减小。并随时间的延长,两组间的差异逐渐增大。经过慢病毒感染后的A549细胞通过尾静脉注射至裸鼠。7周后处死小鼠,与对照组相比,shRNA-PRC1组能显着抑制肺腺癌细胞的体内转移能力,H&E染色结果进一步发现PRC1敲降后肺转移灶数目较对照组显着减少。4.细胞周期检测结果发现,在A549、SPC-A1、H1299细胞株中,敲降PRC1后G2期细胞明显增多,G1期细胞减少,显示细胞周期主要是阻滞在G2期,运用Western blot方法在PRC1敲降后A549、SPC-A1、H1299细胞株中分别检测细胞周期G2期相关的基因的蛋白水平的改变,发现细胞周期负调控因子(P21,P27)蛋白水平明显上调,而周期正调控相关因子(cdc25c,CyclinB1,cdc2)蛋白水平明显下调。在A549、SPC-A1细胞株中,运用Annexin-VPI复染法检测发现PRC1敲降后凋亡细胞数明显增多,运用Western blot方法在PRC1敲降后A549、SPC-A1细胞株中,caspase3,PARP,Bcl-xl,Bc12因子蛋白水平下调,而凋亡抑制因子Bax水平上升。5.在敲降PRC1的A549细胞中利用二代测序技术及生物信息学方法发现,PRC1敲降后转录组差异基因主要富集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通过定量PCR验证发现PRC1 敲降的A549细胞中WNT8B、CCND2、SFRP4、TCF7L1、FZD3等Wnt/β-catenin通路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呈4-16倍的下调,Western blot方法验证结果发现,WNT8B、CCND2、TCF7L1、FZD3、c-Jun、c-Myc蛋白水平同样下调。进一步在20例肺腺癌组织标本中运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PRC1及Wnt/β-catenin信号分子(c-Jun,β-catenin,cyclin D2和cMyc)的蛋白表达情况,并根据免疫组化染色评分,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PRC1的表达与c-Jun,β-catenin,cyclin D2和cMyc表达之间呈正相关。结论:1.PRC1的mRNA水平在公共数据库的NSCLC标本中呈现高表达,而且mRNA高表达可以作为肺腺癌的差预后的预测因素。进一步验证表明PRC1的mRNA和蛋白质水平在NSCLC组织中显着高表达,其蛋白水平高表达与肺腺癌患者肺门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明显相关,PRC1蛋白高表达可作为肺腺癌患者的独立的差预后因素。2.在体外实验结果表明PRC1可促进肺腺癌细胞增殖及侵袭能力。3.在动物体内PRC1也能促进肺腺癌细胞的增殖及转移。4.在肺腺癌细胞系内,PRC1抑制能够导致肺腺癌细胞周期G2期阻滞并促进凋亡形成。PRC1促进肿瘤增殖侵袭的作用机制之一是通过促进细胞周期胞质分裂进展及凋亡抑制形成的。5.本课题利用二代基因测序检测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发现PRC1敲降后的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细胞株及人体内进一步通过荧光定量-PCR方法及Western blot验证,结果表明PRC1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存在正相关的关系。(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7-05-01)

袁翠娟[4](2017)在《氧化葡萄糖酸杆菌621H中双组分蛋白组氨酸激酶应答调节子杂合蛋白质与细胞内其他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组氨酸激酶应答调节子杂合蛋白质(HK)是氧化葡萄糖酸杆菌(G.oxydans)中的一个双组分系统蛋白质。双组分系统广泛存在于细菌中,在细菌的生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感知和响应外界信号的刺激,调节细菌基本的生理过程,比如:抗生素抗性、渗透调节、代谢、运输、趋化性、致病性、光敏性等。我们以HK作为诱饵蛋白,使用酵母双杂交技术,从G.oxydans 621H基因文库中筛选获得了可以与HK发生相互作用的目标蛋白质。通过GST pull down和双分子荧光互补实验对组氨酸激酶(GOX1641)、2-脱氢-3-脱氧庚糖酸醛缩,酶(GOX2281)、1-脱氧-D-木酮糖-5-磷酸合酶(GOX0252)(DXS)叁种目标蛋白与HK的相互作用分别在体外和体内进行了进一步验证。通过序列比对分析发现目标蛋白质组氨酸激酶具有与HK相似的ATP酶结构域,但是并没有RR结构域;2-脱氢-3-脱氧庚糖酸醛缩酶与2-酮基-3-脱氧辛酸(KDO)的生物合成密切相关,并且KDO在革兰氏阴性菌的生长中起着重要作用;1-脱氧-D-木酮糖-5-磷酸合酶所催化反应的产物可用于合成硫胺素(维生素B1)和吡哆醇(维生素B6),在植物和细菌中,DXS的基因序列是高度保守的。通过研究双组分蛋白质HK与G.oxydans 621H中某些代谢相关的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为进一步阐明双组分系统蛋白质HK在G.oxydans 621H中所发挥生理功能指明了方向,对我们深入了解G.axydans 621H在应激条件下的生长代谢机制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期刊2017-04-03)

杨宝军,韩欣欣,殷琳琳,邢梅青,许智宏[5](2016)在《蛋白酶体调节子PTRE1参与生长素信号调控》一文中研究指出生长素在植物生长发育中发挥重要调节作用,其主要通过生长素受体TIR1介导负调控因子AUX/IAAs的降解,进而释放ARFs转录因子调控下游基因表达。泛素/蛋白酶体(UbiquitinProteasome)途径可以有效快速地选择性的移除相关蛋白,在激素信号响应、发育及胁迫响应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虽然已有研究表明了蛋白酶体在生长素信号中的重要作用,但是其调控机制以及AUX/IAA降解的平衡机制目前仍不清楚。我们鉴定了一个动物中蛋白酶体活性抑制蛋白PI31的同源基因,PTRE1(PROTEASOME REGULATOR 1),其编码一个脯氨酸富集蛋白。功能研究表明PTRE1介导了生长素调节的蛋白酶体活性过程并协调TIR1介导的蛋白降解以调控生长素信号。PTRE1定位于细胞膜、细胞核及内质网,生化分析表明PTRE1可以促进26S蛋白酶体活性。突变体ptre1表现出多重发育缺陷并对生长素响应不敏感;遗传研究表明TIR1与PTRE1具有协同效应,ptre1突变体中TIR1介导的AUX/IAA降解减弱,同时生长素可以通过PTRE1抑制蛋白酶体活性。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生长素调控了PTRE1在细胞膜及核中的分布从而调控其活性。这些结果为了解AUX/IAA的降解调控及生长素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本文来源于《2016年全国植物生物学大会摘要集》期刊2016-10-09)

黎珊[6](2016)在《氧化葡萄糖酸杆菌PTS组分蛋白EI与组氨酸激酶应答调节子杂合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氧化葡萄糖酸杆菌(Gluconobacter oxydans, G. oxydans)可能包含着不完整的磷酸烯醇丙酮酸糖磷酸转移酶系统(PTS),其由EI、HPr和EIIA组成,但每个组分蛋白的功能尚未被鉴定。我们通过酵母双杂交对G. oxydans 621H的基因组进行筛选,获得了与EI发生相互作用的组氨酸激酶应答调节子杂合蛋白(H1K),并通过GST沉降实验和双分子荧光互补实验在体内外对此相互作用进行了验证,同时初步确定了这种相互作用可能发生在EI和HK的N末端。序列分析发现,HK可能为双组分系统的成员。双组分系统是一个通过磷酸基团传递实现信号传导的系统。我们对HK上的ATP酶结构域进行了鉴定,证明了HK具有ATP酶活性;同时我们检测了HK的自磷酸化活性,并且发现低浓度的cAMP对HK的自磷酸化活性有显着的增强作用。这些基本性质的鉴定进一步证明了HK是一个典型的双组分系统蛋白质。PTS和双组分系统存在类似的磷酸转移机制,而两者的相互作用显示它们之间可能存在功能关联,这一发现对于探索G. oxydans在环境压力下的碳氮代谢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期刊2016-05-17)

龙思宇,严少敏,吴光[7](2014)在《人囊性纤维化跨膜电导调节子蛋白的变异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编码囊性纤维化跨膜电导调节子(Cystic fibrosis transmembrane conductance regulator,CFTR)蛋白的基因突变可引起囊性纤维化,但该蛋白错义点突变的变异模式尚无报道。【方法】先用氨基酸对可预测性为指标将人CFTR蛋白及其178个错义点突变的氨基酸序列转换成标量序列,然后分析变异前后被替换掉的和替换出的氨基酸对的变化。【结果】97.19%的变异发生在不可预测的氨基酸对;87.08%的变异涉及1个或2个被替换掉的氨基酸对,其实际频率大于预测频率;15.17%的变异带来1个或2个替换出的氨基酸对,它们在正常的CFTR蛋白是不存在的;共有122个变异导致替换出的氨基酸对的实际频率小于预测频率。【结论】不可预测的氨基酸对对变异更敏感,变异的趋势是缩小氨基酸对实际频率和预测频率之间的差距,使氨基酸对的构成更加随机化,而人CFTR蛋白的这种退行性变导致了囊性纤维化。(本文来源于《广西科学》期刊2014年06期)

邹艳芬,姜子燕,左青,孙丽洲[8](2014)在《miR-101通过调控内质网蛋白44调节子痫前期内质网应激诱导的滋养细胞凋亡》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人类子痫前期(PE)中miR-101介导的内质网蛋白44(ERp44)对滋养细胞凋亡和内质网应激过程的调控。方法: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25例PE和25例正常孕妇胎盘组织中miR-101的表达水平,分析ERp44与miR-101表达的相关性。分别过表达和封闭miR-101表达后,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ERp44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滋养细胞的凋亡数量改变,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内质网应激相关的凋亡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PE胎盘中miR-101表达下调,低于正常妊娠组的25%(P<0.05);miR-101表达与ERp44呈显着负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0.826,P<0.01);(2)滋养细胞HTR-8/SVneo中过表达miR-101后,ERp44表达下调约50%(P<0.01);封闭miR-101表达后,ERp44表达升高2.39倍(P<0.01);(3)过表达miR-101,细胞凋亡数量减少,同时通过靶向结合ERp44而抑制内质网应激诱导的凋亡蛋白反应;封闭miR-101表达,细胞凋亡数量增加,内质网应激诱导的凋亡蛋白反应增加。结论:PE中miR-101通过靶向调节ERp44参与内质网应激诱导的滋养细胞凋亡过程。(本文来源于《现代妇产科进展》期刊2014年03期)

赵智,谢立群,罗俊卿,简明,刘展[9](2014)在《食管癌组织中CT10激酶调节子样蛋白和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食管癌组织中CT10激酶调节子样蛋白(CT10 regulator of kinase like protein,CRKL)及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的表达及与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食管癌组织及与其配对的56例正常癌旁组织中的CRKL及Ki67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CRKL蛋白在食管癌中阳性表达率为56.7%(34/60),明显高于在正常癌旁组织的阳性表达率5.4%(3/56,P<0.01);其表达与食管癌分化程度(P=0.027)、TMN分期(P=0.029)、浸润深度(P=0.049)及淋巴结转移(P=0.012)有关,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部位无关(P>0.05)。Ki67蛋白在食管癌中阳性表达率为68.3%(41/60),明显高于在正常癌旁组织的阳性表达率9.1%(5/56)(P<0.01);其表达与肿瘤的TMN分期(P=0.006)、淋巴结转移(P=0.028)有关,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部位、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无关(P>0.05)。CRKL及Ki67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352,P=0.006)。结论检测CRKL及Ki67可判断食管癌的恶性程度,CRKL可成为食管癌预后的临床预测指标及分子治疗的新靶点。(本文来源于《武警医学》期刊2014年03期)

颜楠[10](2013)在《G蛋白调节子Rgs5在炎症调控中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之后的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病理表现是中脑黑质多巴胺神经元的选择性损伤。目前研究发现,其可能的致病机制包括α-synuclein的聚集、氧化应激反应、线粒体复合物功能的衰退、泛素蛋白酶系统功能障碍等。近年来,通过流行病学、神经遗传学和临床神经病理学研究发现,慢性神经炎症随着大脑衰老不断增强,而在包括PD在内的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神经炎症异常增加,并可能在退行性病变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中枢神经系统中,调节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并不明确。在本研究中,我们探讨了G蛋白偶联信号通路调节子Regulators of G protein signaling5(Rgs5)在神经炎症中可能的作用。我们发现,Rgs5可能参与脑内星形胶质细胞对大脑免疫炎症过程的调节。在生理情况下,Rgs5敲除小鼠中促炎症因子IL-1β的蛋白水平上调,在MPTP诱导的小鼠PD模型中,中脑多巴胺神经元更易受损。体外培养的Rgs5敲除的星形胶质细胞在促炎症因子TNF-α刺激下,IL-1β和TNF-α蛋白水平和mRNA的水平都显着上调。这些结果表明,星形胶质细胞中的Rgs5可能在调节神经炎症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这对进一步理解星形胶质细胞在脑内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有一定意义。目的:在整体、细胞及分子水平研究Rgs5对PD中多巴胺神经元的选择性损伤和神经炎症的影响。方法:1.利用野生型、Rgs5基因敲除小鼠、条件敲除小鼠结合MPTP诱导的帕金森病小鼠模型,进行多种整体动物的研究;2.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Rgs5敲除小鼠中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星形胶质细胞及小胶质细胞活化情况;3.原代培养小鼠中脑多巴胺神经元,给予MPP+神经毒素刺激,检测神经元中Rgs5对神经元存活的影响。4.原代培养全脑星形胶质细胞,给予TNF-α和条件培养基处理,应用Western Blotting和qPCR检测胶质细胞中Rgs5对炎症因子的调节作用。结果:1. Rgs5敲除后,生理条件下,纹状体组织样品中蛋白水平炎症因子IL-1β有上调,但炎症因子IL-1β、IL-12β、TNF-mRNA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在体外培养的Rgs5敲除星形胶质细胞中,IL-1β的蛋白水平上调,但其mRNA水平同样无显着变化。2.在MTPT诱导的帕金森病模型小鼠中,Rgs5敲除小鼠较野生型小鼠黑质多巴胺神经元损伤更加严重。3.体外培养小鼠中脑多巴胺神经元,模拟在体的MPTP模型给予MPP+刺激,Rgs5敲除与野生型小鼠多巴胺神经元的死亡率无显着差异。4.原代培养Rgs5敲除的星形胶质细胞,给予TNF-α刺激后,IL-1β的蛋白和mRNA水平进一步上调。而MPTP急性PD模型中,星形胶质细胞中条件敲除Rgs5小鼠并未引起黑质多巴胺神经元的进一步损伤。结论:Rgs5基因敲除使得脑内基础炎症水平增强,且使中脑黑质多巴胺神经元对神经毒素MPTP更加易感。本文工作的创新之处在于:1.发现在脑内Rgs5与神经炎症存在一定关联;Rgs5可能参与调控PD模型中中脑黑质多巴胺神经元的存活。2.探讨了星形胶质细胞中的Rgs5对神经炎症可能的贡献。(本文来源于《南京医科大学》期刊2013-06-01)

蛋白调节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我国是世界上结肠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其死亡率位居所有恶性肿瘤死亡率的前五位。结肠癌患者的预后与肿瘤分期密切相关,但是很多患者诊断时已经处于晚期,失去了根治性手术的机会。其中位生存时间仍然较短且生活质量很差。结肠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其中肿瘤细胞无限增殖、细胞迁移运动、粘附、侵袭等能力以及肿瘤微环境的变化在肿瘤浸润与转移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探讨调控结肠癌增殖与细胞凋亡的相关基因及其产物在结肠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不仅有助于加深我们对结肠癌调控机制的理解和认识,也为结肠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靶点的发现提供更多的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胞质分裂1蛋白调节子(protein regulator of cytokinesis 1,PRC1)基因是有丝分裂期的关键蛋白分子,其作用于细胞胞质分裂期。已有多个研究认为PRC1能够促进胃癌、肺腺癌、肝癌、乳腺癌以及前列腺癌的细胞增殖能力,并可作为预后差的预测因子。然而,PRC1基因在结肠癌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以及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仍不清楚。本课题首次研究PRC1在结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生存预后之间的相关性;研究PRC1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等生物学功能的影响。以期为探索结肠癌的发病机制及治疗靶点提供新的理论基础。本课题通过以下叁个方面开展研究:1、PRC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预后相关性研究;2、PRC1对结肠癌细胞生长和增殖的作用,PRC1对结肠癌细胞凋亡的影响;3、动物实验研究PRC1调控结肠癌增殖的作用。材料与方法:1、在Oncomine(www.oncomine.org)公共数据库分析PRC1的mRNA表达情况及意义。利用qRT-PCR、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IHC)的方法在结肠癌及配对癌旁正常组织中检测PRC1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利用90对结肠癌及癌旁的组织芯片,通过IHC方法检测PRC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关系。2、选择3株PRC1高表达的结肠癌细胞株(HCT116,SW480,HT-29),通过慢病毒感染的方式敲降PRC1,并用qRT-PCR及Western blot验证其敲降效率,运用MTT实验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生长、增殖能力的变化。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RC1敲降后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变化,并进一步运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周期相关及凋亡相关蛋白指标的改变。3、通过慢病毒感染稳定敲降PRC1的HCT116细胞株,分成两组(HCT116空质粒组和HCT116-shRNA-PRC1-1细胞组),构建裸鼠皮下瘤模型,观察两组皮下瘤生长的速度、肿瘤体积、肿瘤重量及运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等。实验结果:1、①在Oncomine(www.oncomine.org)公共数据库中,发现PRC1在多个结肠癌研究的芯片中呈现高表达,在结肠癌中PRC1的mRNA高表达是差预后因素。②运用qRT-PCR、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IHC)的方法发现其mRNA及蛋白表达在癌组织中明显上调。③利用90对结肠腺癌及癌旁的组织芯片,通过IHC方法检测PRC1表达,结果表明PRC1在结肠腺癌中明显高表达,PRC1高表达与患者的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及TNM分期相关。④生存分析显示PRC1高表达的患者生存时间明显差于PRC1低表达组,进一步Cox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显示PRC1高表达可以作为结肠癌判断预后的独立因素。2、①结肠癌细胞株中HCT116,SW480,HT-29运用western blot方法及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PRC1表达水平,结果表明PRC1呈现高表达。通过慢病毒转染的方式在HCT116,SW480,HT-29细胞株中敲降PRC1,并且qRT-PCR及Western blot验证其敲降效率,结果表明PRC1表达明显下降。②细胞增殖功能实验表明,在HCT116,SW480,HT-29细胞株中运用MTT试验检测发现敲降PRC1后细胞生长能力明显减弱;平板克隆形成实验表明敲降PRC1后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减弱。③细胞周期检测结果发现,在HCT116,SW480细胞株中,敲降PRC1后G2期细胞明显增多,G1期细胞减少,显示细胞周期主要是阻滞在G2期,运用Western blot方法在PRC1敲降后HCT116和SW480细胞株中分别检测细胞周期G2期相关基因的蛋白水平的改变,发现细胞周期负调控因子(P21,P27)蛋白水平明显上调,而周期正调控相关因子(cdc25c,CyclinB1,cdc2)蛋白水平明显下调。④在HCT116和SW480细胞株中,运用Annexin-VPI复染法检测发现PRC1敲降后凋亡细胞数明显增多,运用Western blot方法在PRC 1敲降后HCT116和SW480细胞株中抗凋亡因子Procaspase3,PARP,Bcl-xl,Bc12蛋白水平下调,而促凋亡因子Cleaved caspase3、Bax水平上升。3、经过慢病毒感染后的HCT116细胞注射裸鼠皮下瘤6天后开始观察裸鼠皮下瘤生长情况,至第21天,与对照组相比,shRNA-PRC1组的皮下瘤生长速度减慢,体积明显减小。并随时间的延长,两组间的差异逐渐增大。结论:1、PRC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结肠组织,其蛋白质水平高表达与结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及TNM分期明显相关,PRC1蛋白高表达可作为结肠癌患者的独立的差预后因素。2、体外细胞实验结果表明PRC1可促进结肠癌细胞增殖能力及抑制细胞凋亡。在结肠癌细胞系内,PRC1抑制能够导致结肠癌细胞周期G2期阻滞。PRC1促进肿瘤生长的机制是通过抑制细胞凋亡及促进细胞周期胞质分裂进展促进细胞增殖来实现的。在两种肿瘤组织中分别对细胞周期调控因子cdc2,cyclinB1和Ki-67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表明PRC1敲降后肿瘤组织中cdc2,cyclinB1和Ki-67的染色强度明显降低。3、体内成瘤实验证实PRC1可促进结肠癌细胞的增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蛋白调节子论文参考文献

[1].王永祥,张本忠,吴聪,李豪杰,何文华.结核分枝杆菌休眠存活调节子蛋白Rv2029c促进大肠埃希菌生长[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8

[2].许天祥.胞质分裂1蛋白调节子调控结肠癌增殖与凋亡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7

[3].展平.胞质分裂1蛋白调节子调控肺腺癌增殖及转移的机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7

[4].袁翠娟.氧化葡萄糖酸杆菌621H中双组分蛋白组氨酸激酶应答调节子杂合蛋白质与细胞内其他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7

[5].杨宝军,韩欣欣,殷琳琳,邢梅青,许智宏.蛋白酶体调节子PTRE1参与生长素信号调控[C].2016年全国植物生物学大会摘要集.2016

[6].黎珊.氧化葡萄糖酸杆菌PTS组分蛋白EI与组氨酸激酶应答调节子杂合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6

[7].龙思宇,严少敏,吴光.人囊性纤维化跨膜电导调节子蛋白的变异模式研究[J].广西科学.2014

[8].邹艳芬,姜子燕,左青,孙丽洲.miR-101通过调控内质网蛋白44调节子痫前期内质网应激诱导的滋养细胞凋亡[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4

[9].赵智,谢立群,罗俊卿,简明,刘展.食管癌组织中CT10激酶调节子样蛋白和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武警医学.2014

[10].颜楠.G蛋白调节子Rgs5在炎症调控中作用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3

论文知识图

中PAS基因突变体形成生物膜检测结...植物防卫信号转导途径中相关蛋白质的位...革兰氏阳性菌中的群体感应系统乳糖操纵子结构革兰氏阳性菌的群体感应系统示意图太子参连作障碍及其生态学机理Fig.7-...

标签:;  ;  ;  ;  ;  ;  ;  

蛋白调节子论文_王永祥,张本忠,吴聪,李豪杰,何文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