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含糊论文_郭卫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语用含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语境,分析语,新闻发言人,策略,语言,规约,日语。

语用含糊论文文献综述

郭卫平[1](2019)在《公共媒体新闻含糊语篇交际中的语用规约化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公共媒体新闻含糊语篇为语料,分析并探讨媒体和受众两个博弈的局中人在论证命题的真伪时所采取的博弈,然而,随着新闻含糊语言的大量使用,语用博弈趋于规约化或半规约化,"自我"与"自然"之间的对抗态势也趋向平缓。(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9年22期)

罗巧[2](2019)在《言语交际中语用含糊策略的顺应性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言语交际中,人们通常会在潜意识的驱使下选择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以达到不一样的语言表达效果,这就导致语言含糊现象的出现。作为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其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特殊的交际策略。因此,本文基于Verchueren的语言顺应论,以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语料为例,重点分析和探究语用含糊的表现形式及其独特的交际效果,以期对回答一些相对尖锐或者敏感问题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9年18期)

王静轶[3](2018)在《培训广告的语用含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关联理论中语境和关联的关系以及最佳关联为理论基础,解释广告受众对培训广告语中语用含糊的理解认知过程,并分析语用含糊在培训广告中的实现手段。结果表明:在培训广告中使用语用含糊会使培训广告商的广告制作得更加成功,并使培训广告商获取更多的利润。(本文来源于《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胡静[4](2018)在《语用含糊类型在英汉幽默言语中的对比分析——以《生活大爆炸》和《爱情公寓》中的对白为语料》一文中研究指出自古希腊起,哲学家、心理学家、数学家及语言学家开始关注含糊现象。在人们的日常言语交际中,含糊现象已经较为普遍。通过对比分析法,结合语用含糊的叁大类型,分析系列情景喜剧《生活大爆炸》和《爱情公寓》中的对白,探讨语用含糊在英汉幽默言语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海外英语》期刊2018年17期)

齐新刚[5](2017)在《商务英语信函中语用含糊的认知语用阐释》一文中研究指出语用含糊在实际交际中并不含糊,其交际意图往往是明确的。从顺应论和关联理论的角度建立语用含糊生成与理解的认知语用模型,可以对商务英语信函中语用含糊的使用进行合理的阐释。说话人往往顺应其交际意图而选择使用语用含糊,而听话人通过明示—推理模式便可实现说话人语用含糊交际意图的互为显映。(本文来源于《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6期)

罗娜[6](2017)在《关联理论视角下美国国务院新闻发言人答记者问中的语用含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模糊性,作为一种很多世纪以来逐步被探索的现象,如今已经在学术界获得了理想的定位。模糊语言在我们日常交流中大量存在,并且挑战着“语言精确性—优良传统的基础”这一观点。在我们每天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就存在着大量的实例证明:模糊可以作为一种语言交际策略为特殊的交际意图服务。人们甚至很难去准确推断有些简单词汇意义的,例如:tall,high,good,red,bald,old。因此,语言的模糊现象,尽管难于描述,也不能被忽视或偏见对待。本文的总体研究目标是对美国国务院新闻发言人答记者问中的语言模糊现象进行语用研究。以Sperber&Wilson的关联理论为研究框架,本文主要解决以下四个研究问题:(1)在美国国务院新闻发言人答记者问中使用的语言含糊是通过哪些语言形式实现的?它们在各自特定的外交场合使用的频率是多少?(2)关联理论是如何解释美国国务院新闻发言人答记者问中的语用含糊现象的?(3)在答记者问中,美国国务院新闻发言人使用的语用含糊起到了什么作用?鉴于定量研究方法与定性研究方法的互补性,本文将这两种研究方法结合起来对上述的四个研究问题进行全面地分析。美国国务院新闻发言人答记者问中的语用含糊现象是本研究的研究语料。笔者从美国国务院官方网站中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的新闻发言人答记者问的文字材料中随机选取了十二场作为研究材料。在关联理论的指导框架下,通过对语料中语用含糊现象的分析,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语用含糊,作为一种交际策略,被广泛使用于美国国务院新闻发言人答记者问中,其主要实现形式包括两个层面:词汇层面与句法层面。新闻发言人答记者问中的语用含糊有95.81%是通过词汇形式来实现的,其中模糊限制语的使用占38.40%,指示语的使用占20.18%,一般/抽象词汇使用占29.69%,情态助动词的使用占7.54%。只有4.19%的语用含糊现象表现在句法层面,其中否定结构的使用占到了3.10%,意义不一致结构只占1.09%。因此,研究结果表明:在美国国务院新闻发言人答记者问中,语用含糊主要通过词汇层面来实现。(2)关联理论为探索语用含糊现象提供了认知视角,并且解释了语用含糊现象产生的必然性。关联原则在新闻发言人使用语用含糊的过程中成功起到了指导作用。语用含糊策略的使用并不与关联理论中的明示原则相冲突。此外,语用含糊现象的理解会受到许多不同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交际双方的认知能力,认知环境以及文化因素等。(3)在外交场合,语用含糊现象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美国国务院新闻发言人答记者问中,语用含糊策略的积极作用包括:礼貌得体,维护面子,扭转对发言人不利的局面,灵活机动,创造和谐的气氛等。在语用含糊使用的过程中,注意合理适度才是最重要的。(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期刊2017-05-27)

齐新刚[7](2016)在《商务英语信函中语用含糊的认知交际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商务英语信函是一种带有浓厚交际意图的交际方式,而语用含糊是商务英语信函中常用的交际策略。该研究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探讨商务英语信函中语用含糊的认知交际机制。基于明示—推理模式,发信人往往将语用含糊作为明示刺激,向收信方传递其交际意图,而收信方依据发信方的明示行为,结合语境假设,通过认知推理就能获知发信方的交际意图。(本文来源于《海外英语》期刊2016年24期)

叶丹青[8](2016)在《语用含糊的人际语用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言语交际中语用含糊是一种普遍现象,在人际交往中尤其不容忽视,如果使用较为恰当,能让话语表现得含蓄、灵活有效、礼貌客气,并且能改善和维系交际双方的人际关系,使语言交际能够顺利进行,从而实现特定的目的。(本文来源于《海外英语》期刊2016年13期)

姜虹伊[9](2016)在《顺应论视角下中美外交发言人语用含糊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语义学角度讲,含糊可解释为一个有多种语义解释的词或者句子;而从语用学的角度看,含糊语指在言语交际中,在说话者有能力使用明晰的表达方式的情况下,为了实现特定点交际目的,说话者有意识地选用了含糊间接的说法表达同样的意思的语言现象。语用含糊广泛被发言人使用,以满足他们不同的交际需要。本论文拟以为索尔伦的顺应论为理论基础,对中美新闻发言人答记者中涉及的语用含糊进行对比。并主要研究以下问题:(1)中美外交发言人在答记者问中使用的语用含糊语的类型是什么?(2)在答记者问过程中,中美发言人所使用含糊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为了更好的对中美新闻发言人的语用含糊策略进行研究,本论文作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官网和美国白宫网各随机抽取了部分语篇作为语料。本论文首先分析了发言人从词汇和句子层面语用含糊的使用。而在语境关系顺应方面,本论文重点分析了语用含糊对于叁个世界的顺应,即:物质世界,精神世界以及社交世界。经过一系列的数据分析整理,本论文得出以下结论:(1)出于面子或礼貌等方面的考虑,语用含糊被外交发言人广泛使用在外交语言中来实现自己的交际目的。(2)在模糊语的使用方面,中美双方在词汇层面的使用都多于其在句子层面的使用。并且中方发言人在句子层面模糊语的使用多于美方,而美方在词汇层面的含糊语使用则多于中方。通过对中美外交发言人的语言分析,能够使我们更加清楚地了解发言人想表达的真正含义,这一点对我们在理解外交语言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长春理工大学》期刊2016-03-01)

王莉[10](2016)在《认知语言学与日语语用含糊现象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聂中华认为语言表达的含糊、暧昧是日本语特色之一。其词汇的含糊、语法上的含糊、句型运用上的含糊最终导致了在实际生活中语言交际的含糊。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就日语中的语用含糊现象做以下探究。(本文来源于《校园英语》期刊2016年04期)

语用含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言语交际中,人们通常会在潜意识的驱使下选择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以达到不一样的语言表达效果,这就导致语言含糊现象的出现。作为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其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特殊的交际策略。因此,本文基于Verchueren的语言顺应论,以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语料为例,重点分析和探究语用含糊的表现形式及其独特的交际效果,以期对回答一些相对尖锐或者敏感问题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语用含糊论文参考文献

[1].郭卫平.公共媒体新闻含糊语篇交际中的语用规约化现象[J].戏剧之家.2019

[2].罗巧.言语交际中语用含糊策略的顺应性解读[J].名作欣赏.2019

[3].王静轶.培训广告的语用含糊分析[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4].胡静.语用含糊类型在英汉幽默言语中的对比分析——以《生活大爆炸》和《爱情公寓》中的对白为语料[J].海外英语.2018

[5].齐新刚.商务英语信函中语用含糊的认知语用阐释[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6].罗娜.关联理论视角下美国国务院新闻发言人答记者问中的语用含糊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7

[7].齐新刚.商务英语信函中语用含糊的认知交际研究[J].海外英语.2016

[8].叶丹青.语用含糊的人际语用功能[J].海外英语.2016

[9].姜虹伊.顺应论视角下中美外交发言人语用含糊对比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6

[10].王莉.认知语言学与日语语用含糊现象分析研究[J].校园英语.2016

论文知识图

俞东明则与托马斯(Thomas)观点近乎一...合作与礼貌原则在外贸函电中的应用在这个横竖坐标轴上,在这个横竖坐标轴上,语境因素下语用充实示意图语用含糊的顺应生成模型

标签:;  ;  ;  ;  ;  ;  ;  

语用含糊论文_郭卫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