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白马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白马,化学成分,茜草,薄层,挥发性,果酸,水蒸气。
白马骨论文文献综述
何丽霞,段林东,杨贤均,倪绯,王业社[1](2019)在《白马骨扦插繁殖技术优化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插穗类型、扦插基质、GA_3浓度及处理时间等因素对生根率、平均根长、平均生根数以及生根质量的影响,对白马骨进行扦插繁殖技术优化。结果表明,各处理对白马骨扦插繁殖生根质量的影响表现为插穗类型>扦插基质>GA_3浓度>处理时间。当插穗为白马骨带叶茎段、扦插基质为红黄壤、GA_3浓度为100 mg/L、处理时间为6 h时,白马骨扦插的生根质量最佳。(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19年19期)
要瑞丽[2](2018)在《无抗中药白马骨及其制剂在畜禽疾病上的新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畜禽脏腑实热伴有外感风寒易在寒冷冬季出现外冷内热疾病,此类疾病多伴有呼吸道症状,体温异常升高、高热,不食、咳嗽、呆滞、免疫力低下、生长迟缓等,临床常用退热药+抗生素使用,连用3~5日,而后继发感染或不能治愈,中药采用多种单方制剂或长期使用,治标不治本,近年来采用清热解毒类药物与抗生素联合使用,联合用药的弊端频频出现,现采用白马骨的复方中药制剂用(本文来源于《北方牧业》期刊2018年04期)
杨丽施,刘华钢,韦松基,戴忠华,罗统勇[3](2014)在《白马骨的质量标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白马骨药材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采用显微鉴别和薄层色谱法对其进行鉴定,并测定其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和浸出物的含量。结果:白马骨茎横切面栓内层可见石细胞散在,中柱外围有石细胞组成的环带,韧皮部有的薄壁细胞内含草酸钙针晶束;粉末中含单粒或复粒淀粉粒,草酸钙针晶常见,草酸钙方晶散在或存于薄壁细胞中。薄层鉴别结果表明,在供试品色谱中,与对照品齐墩果酸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紫红色斑点。检查项结果显示,8批样品的水分含量均在10.5%以下,总灰分均在6.0%以下,酸不溶性灰分均在1.6%以下,热水浸出物含量最高,均在16.5%以上。结论:显微特征较明显,可以作为白马骨的鉴别依据,其薄层鉴别及检查项测定结果可为白马骨药材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广西中医药》期刊2014年06期)
詹传红,曲玮,梁敬钰[4](2014)在《白马骨属植物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白马骨属植物在我国资源极为丰富,临床常用于乙肝的治疗,其化学成分类型多样,涉及叁萜、木脂素、环烯醚萜苷、醌类、黄酮类、甾体类等,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白马骨属植物具有抗乙肝病毒、抑制细菌生长、抗肿瘤、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等多种生物活性,具有良好的研发前景。本文综述了白马骨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为其进一步的研究与开发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海峡药学》期刊2014年02期)
都姣娇,武冰峰,杨娟,杨小生[5](2008)在《白马骨中叁萜类成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白马骨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波谱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从白马骨中分离并鉴定出6个叁萜类化合物,分别为3-乙酰基齐墩果酸①,熊果酸②,3-羰基熊果酸③,齐墩果酮酸④,齐墩果酸⑤,β-谷甾醇⑥。结论化合物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本文来源于《时珍国医国药》期刊2008年02期)
邹盛勤,王霏,陈武[6](2007)在《RP-HPLC法测定白马骨中乌索酸和齐墩果酸的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并测定了白马骨中乌索酸和齐墩果酸的含量。结果表明,在选定色谱条件下线性范围良好,乌索酸和齐墩果酸的样品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6%和98.9%,RSD为1.8%和1.2%,此法快速、准确、可靠。(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07年04期)
李药兰,王冠,薛珺一,岑颖洲[7](2007)在《白马骨化学成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白马骨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和凝胶柱色谱等技术分离,根据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得到8个单体化合物:棕榈酸(1),科罗索酸(2),胡萝卜苷(3),乌索烷-12-烯-28-醇(4),齐墩果酸(5),乌索酸(6),对羟基间甲氧基苯甲酸(7)和2,6-二甲氧基-对苯醌(8)。结论:除化合物5外,其余化合物皆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药杂志》期刊2007年07期)
冯顺卿,洪爱华,岑颖洲,李药兰,伍秋明[8](2006)在《白马骨挥发性化学成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白马骨中提取其挥发性成分,再通过气-质联用(GC-MS)技术对所提取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共测定了其中的43种成分。已成功鉴定的成分占样品总量的88.87%,其主要成分为脂肪酸,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52.12%,其次为烯烃化合物12.66%,醇类化合物8.97%,酮类化合物5.90%,酯类化合物3.84%,烷烃化合物3.28%,醛类化合物2.10%。(本文来源于《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期刊2006年05期)
张强,孙隆儒[9](2006)在《白马骨根的化学成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白马骨(Serissa serissoides)根中的化学成分。方法:用80%乙醇回流提取,经反复硅胶、葡聚糖凝胶和聚酰胺柱层析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测定以及核磁共振和红外波谱数据分析鉴定结构。结果:从该植物的叶中分离得到了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松素脂(1)、(-)丁香脂素(2)、(+)-麦迪奥脂素(3)、(-)橄榄脂素(4)、β-谷甾醇(5)、齐墩果酸(6)、胡萝卜苷(7)。结论:化合物1、3、7为首次从白马骨植物的根部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和4均是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本文来源于《中药材》期刊2006年08期)
王敏,梁敬钰,刘雪婷,仇文[10](2006)在《白马骨的化学成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白马骨(Serissa serissoides)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硅胶柱层析和Sephadex LH-20柱层析等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解析和理化鉴别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为:乌苏酸(ur-solic acid,Ⅰ)、左旋丁香树脂酚((-)-syringaresinol,Ⅱ)、右旋杜仲树脂酚((+)-medioresinol,Ⅲ)、左旋丁香树脂酚葡萄糖苷((-)-syringaresinol-4-O-β-D-glucopyranoside,Ⅳ)、去乙酰车叶草酸(10-deacetylasperulosidic acid,Ⅴ)、鸡屎藤苷酸(paederosidic acid,Ⅵ)、牡荆素(vitexin,Ⅶ)、胡萝卜苷(daucosterol,Ⅷ)和D-甘露醇(D-mannitol,Ⅸ)、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Ⅹ)。结论:化合物Ⅰ~Ⅸ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本文来源于《中国天然药物》期刊2006年03期)
白马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畜禽脏腑实热伴有外感风寒易在寒冷冬季出现外冷内热疾病,此类疾病多伴有呼吸道症状,体温异常升高、高热,不食、咳嗽、呆滞、免疫力低下、生长迟缓等,临床常用退热药+抗生素使用,连用3~5日,而后继发感染或不能治愈,中药采用多种单方制剂或长期使用,治标不治本,近年来采用清热解毒类药物与抗生素联合使用,联合用药的弊端频频出现,现采用白马骨的复方中药制剂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白马骨论文参考文献
[1].何丽霞,段林东,杨贤均,倪绯,王业社.白马骨扦插繁殖技术优化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19
[2].要瑞丽.无抗中药白马骨及其制剂在畜禽疾病上的新应用[J].北方牧业.2018
[3].杨丽施,刘华钢,韦松基,戴忠华,罗统勇.白马骨的质量标准研究[J].广西中医药.2014
[4].詹传红,曲玮,梁敬钰.白马骨属植物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J].海峡药学.2014
[5].都姣娇,武冰峰,杨娟,杨小生.白马骨中叁萜类成分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8
[6].邹盛勤,王霏,陈武.RP-HPLC法测定白马骨中乌索酸和齐墩果酸的含量[J].湖北农业科学.2007
[7].李药兰,王冠,薛珺一,岑颖洲.白马骨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7
[8].冯顺卿,洪爱华,岑颖洲,李药兰,伍秋明.白马骨挥发性化学成分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6
[9].张强,孙隆儒.白马骨根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药材.2006
[10].王敏,梁敬钰,刘雪婷,仇文.白马骨的化学成分[J].中国天然药物.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