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分离耦合论文_梁健

导读:本文包含了反应分离耦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催化剂,离子,活性炭,乙酸乙酯,促进剂,硫酸,液体。

反应分离耦合论文文献综述

梁健[1](2019)在《酸性离子液体催化剂及酯化反应-分离耦合过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离子液体是一种绿色高效的反应催化剂和溶剂,已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化工的多个领域。尤其在酯化反应与萃取分离耦合过程中,离子液体作为催化剂可有效解决传统质子酸催化酯化反应效率低、能耗大、二次污染严重等问题。鉴于离子液体在酯化反应中的优异性能,本文设计了四种二元Br(?)nsted酸性离子液体,考察其在以乙酸和乙醇合成乙酸乙酯中的催化-分离性能。同时也将离子液体复配,研究混合后离子液体的低共熔行为,并测试其在反应精馏中的实用性。首先,本文设计并合成了四种二元Br(?)nsted酸性离子液体催化剂,该催化剂中含有少量强酸性离子液体1,3-二甲基-2-咪唑啉酮硫酸氢盐([DMI][HSO4])和大量的非腐蚀性离子液体1-甲基咪唑硫酸氢盐([mim][HSO4])或1-乙基咪唑硫酸氢盐([eim][HSO4]),研究了其对乙酸乙酯合成反应的催化性能。研究表明,二元Br(?)nsted离子液体催化剂与单独的Br(?)nsted酸性离子液体相比,前者在保证较高催化活性的同时,还具有较低的腐蚀性。尤其地,反应中二元Br(?)nsted离子液体作为催化剂的同时,反应也实现了乙酸乙酯的相分离,达到反应-分离的耦合。通过乙酸乙酯相转移的促进,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使得乙酸转化率大于90%。此外,运用反应动力学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并计算动力学参数,为后续的工业应用提供了宝贵的基础数据。其次,在上述的研究基础上,本文对二元Br(?)nsted离子液体混合物的低共熔行为进行考察,设计并合成了六组二元Br(?)nsted离子液体,测定不同摩尔含量组成下的共熔温度。结果发现,这六组混合离子液体在一定的摩尔含量组成下都具有最低共熔温度,且该温度都低于两者纯离子液体的熔点。此外,本文运用固液相平衡方程对六组二元BrOnsted离子液体共熔温度的实验数据进行拟合。结果表明,该方程可以较好的对数据进行关联,用来预测二元Br(?)nsted离子液体的最低共熔温度。最后,结合上述两项研究的结果,本文设计并合成了一种配方离子液体,使得该混合离子液体在常温下为液体,并使用该配方离子液体为催化剂在实验室规模的精馏塔进行合成乙酸乙酯的反应,同时改变精馏塔条件,考察该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研究表明,该催化剂具有很高的催化性能,在本文的精馏条件下,产物酯的纯度可达到98%。此外,本文提出了一种以配方离子液体为催化剂的反应-萃取精馏工艺流程的概念,同时采用PRO/II软件模拟计算精馏塔的各项数据。本文的研究主要以Br(?)nsted离子液体为基础,探索混合离子液体在酯化反应过程的催化性能,为设计出符合工业化应用的配方离子液体催化剂提供一些关键的基础数据,最终实现清洁、高效的生产工艺。(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9-05-10)

王蒙,解立平,莎莉,于子钧,李昌浩[2](2018)在《光催化-膜分离耦合反应装置中TiO_2/AC的基本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以活性炭为载体的负载型微米级TiO_2/AC催化剂,并利用XRD、SEM表征了TiO_2/AC的结构,考察了其在光催化-膜分离耦合反应装置中的光催化降解性能及其对膜通量的影响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负载的TiO_2以锐钛矿为主,且分布较匀;微米级TiO_2/AC催化剂的光催化降解性能随催化剂投加量和酸性红B废水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先增大、后减小,亦随活性炭粒径的减小而先增大、后减小,膜通量随活性炭粒径的减小而先增大、后减小,适宜催化剂投加量和酸性红B废水的浓度以及活性炭粒径分别为0.7 g/L、18 mg/L和2.126μm。膜通量随膜底曝气量的增加而增大,并以0.042 m~3/h为宜,反冲洗能有效减缓催化剂引起的膜污染。(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期刊2018年07期)

莎莉,解立平,王蒙,于子钧,杜金山[3](2018)在《微米级TiO_2/AC催化剂在光催化-膜分离耦合反应装置中降解酸性红B废水》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分析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对溶胶-凝胶法制得的负载型微米级Ti O_2/活性炭(AC)催化剂性能进行了表征,并对其在光催化-膜分离耦合反应装置中光催化降解酸性红B废水时的性能和膜通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最佳煅烧温度400℃时负载的Ti O_2以锐钛矿为主,与载体活性炭之间以Ti—O—C键结合,且分布较为均匀;微米级Ti O_2/AC催化剂的光催化降解性能随其煅烧温度的升高和粒径的减小而均呈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Ti O_2/AC对膜通量的影响则随煅烧温度的升高和粒径的减小而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且Ti O_2/AC粒径以10.272μm为宜。椰壳活性炭为载体的Ti O_2/AC催化剂的光催的化降解性能高于褐煤活性炭为载体的,且前者对膜通量的影响更小。微米级Ti O_2/AC催化剂的光催化降解性能高于商业Ti O_2的,且对膜通量的影响比商业Ti O_2的低。(本文来源于《化工进展》期刊2018年03期)

莎莉[4](2018)在《微米级TIO2/AC催化剂在光催化—膜分离耦合反应装置中的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扫描电镜分析(SEM)、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和粒径分析对溶胶-凝胶法制得的负载型微米级TiO_2/AC催化剂性能进行了表征,并对微米级TiO_2/AC催化剂在光催化-膜分离耦合反应装置(简称耦合反应装置)中光催化降解酸性红B废水时的性能、TiO_2/AC的悬浮特性及其对膜通量的影响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微米级TiO_2/AC催化剂的光催化降解性能随催化剂投加量和酸性红B废水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呈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规律,最佳催化剂投加量和酸性红B废水初始浓度分别为0.7 g/L和18 mg/L;TiO_2/AC的煅烧温度从300℃升至500℃时,其光催化降解性能和悬浮浓度均呈先增加后减小变化规律,且最佳煅烧温度以400℃为宜,这时负载的TiO_2以锐钛矿为主,TiO_2在载体表面的分布较为均匀,且TiO_2与载体之间以Ti-O-C键相结合;活性炭载体粒径由20.308 μm减小到1.913 μm时,微米级TiO_2/AC催化剂的光催化降解性能和悬浮浓度均为先增加、后减小;TiO_2/AC催化剂粒径由38.137μm减小到3.747 μm时,其光催化降解性能和悬浮浓度亦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小,载体粒径和催化剂粒径分别以2.126 μm、10.272 μm为宜。椰壳活性炭为载体的TiO_2/AC催化剂的光催化降解性能和悬浮浓度均高于褐煤活性炭为载体的。微米级TiO_2/AC催化剂的光催化降解性能高于商业TiO_2的,但其悬浮浓度比商业TiO_2的低。膜通量随煅烧温度的增加、活性炭载体粒径和TiO_2/AC催化剂粒径的减小而先增大、后减小,最佳煅烧温度、活性炭载体粒径和TiO_2/AC催化剂粒径分别为400℃、2.126 μm、10.272 μm。椰壳活性炭为载体的微米级TiO_2/AC催化剂对膜通量的影响小于褐煤活性炭为载体的。膜底曝气与在线反冲洗有利于提高膜通量,最佳膜底曝气量为0.042 m3/h;微米级TiO_2/AC催化剂对膜通量的影响比商业TiO_2的低。(本文来源于《天津工业大学》期刊2018-01-20)

李娟,汪先富,郭大林,唐盛伟,张涛[5](2017)在《尿素反应耦合萃取分离处理乙炔清净工艺废硫酸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乙炔清净工艺产生的废硫酸酸度高且含有较多的有机杂质,有机杂质与硫酸分子能够形成强的相互作用处理困难。采用反应耦合萃取分离方法,利用尿素与硫酸分子形成硫酸脲,消除有机杂质与硫酸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同时耦合溶剂萃取可对反应后释放的有机杂质进行分离去除。研究了二氯甲烷/废硫酸体积比、反应时间、尿素/H_2SO_4摩尔比以及H_2SO_4浓度对废硫酸中有机碳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二氯甲烷/废硫酸体积比和反应时间影响了有机杂质向萃取相的传质过程,尿素/H_2SO_4摩尔比和H_2SO_4浓度则对有机杂质的释放具有重要影响。较优的工艺条件为:二氯甲烷/废硫酸体积比3∶1,反应时间1.5 h;尿素/H_2SO_4摩尔比1.5∶1,H_2SO_4浓度64.56%。此时的有机碳去除率达到95.21%。(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工》期刊2017年12期)

雷航[6](2017)在《EDI与配位反应耦合选择性分离重金属离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技的发展,工业化进程加快,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尤其以重金属污染问题最为严重。重金属离子在水环境中具有高溶解性,容易被动植物所吸收并且随着食物链放大,从而危害、影响到人类的健康。在环境和生产中,由于废水中存在混合重金属离子,且浓度含量较低,需要对重金属离子进行选择性分离以便回收。传统的水处理方法难以达到上述目的。因此,本论文建立了配位反应-电去离子耦合的分离过程,为开发一种新型的低浓度混合重金属废水处理技术提供理论和技术基础。论文首先考察无配位反应时EDI过程对低浓度Cu~(2+)、Ni~(2+)混合溶液的分离。为了选择电去离子过程中合适的运行条件,本文研究了在原水连续,浓水循环的EDI过程,对溶液中的低浓度Cu~(2+)和Ni~(2+)进行了选择性的分离应用。考察了工作电流、原水流量和原水浓度对富集倍数和分离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适当的提高电流和原水流量有利于低浓度铜镍溶液的选择性分离。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膜堆在流量为60mL/min,电流为190mA的条件下运行铜离子富集倍数达到了 119.31,分离比可达7.99。在此基础上,论文考察了分离低浓度Cu~(2+)、Ni~(2+)混合液的EDTA配位反应-EDI耦合过程。加入EDTA时,处理相同质量浓度的铜镍原水,在流量为60mL/min,电流为190mA的条件下运行铜离子富集倍数达到了 159.31,分离比可达11.47。同时结果也表明,在络合剂存在的条件下,EDI选择性分离铜镍离子有更好的效果。.论文进一步考察EDTA、柠檬酸钠、HEDTA、酒石酸钾钠和DTPA等不同配位剂对耦合过程分离选择性的影响。在工作电流为190mA,原水流量为60mL/min的条件下,处理对不同浓度比的原水溶液。EDI在EDTA存在的条件下,处理原水中Cu~(2+)、Ni~(2+)质量浓度比为1:2的混合液,可将Cu~(2+)富集228.90倍,分离比达到41.58。结果表明,EDTA配位反应-电去离子耦合过程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方法。(本文来源于《天津工业大学》期刊2017-01-08)

陈永乐[7](2016)在《Br(?)nsted酸性离子液体催化反应—分离耦合与强化过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安全、清洁、高效生产是目前化学工业发展的目标,其最终目的是实现生产过程的零排放,以迎合“绿色发展”这一世界倡导的发展主题。反应分离耦合过程是提高反应与分离过程的效率、降低过程的能耗、缓解过程工业面临的资源、能源与环境瓶颈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是目前化工生产与分离研究的重点,其核心是反应器的设计,过程集成及新型催化剂的制备。新型催化剂的使用是实现反应与分离耦合强化的关键之一,而现在工业上广泛使用的传统无机/有机酸催化剂,固体催化剂等由于催化剂本身存在的诸多缺陷,使得过程绿色化和节能化,综合成本低廉化等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离子液体是一种绿色、稳定、高效的有机化学反应催化剂和溶剂,广泛用于酯化、烷基化、氧化和还原等反应,而将离子液体工业化仍然需要在催化性能和应用性上有待提高。为此,本文选取乙酸酯化和乙苯硝化这两个领域,以BrOnsted酸性离子液体为核心,紧紧围绕实现反应与分离的耦合和可应用这两个目标来设计和构建BrOnsted酸性离子液体催化剂,并对其催化性能进行详细的研究。首先,针对低碳链且空间位阻较小的乙酸正丁酯的合成,本文选取了强酸性且用量较少的BrOnsted酸性离子液体[BSEtiNH][HSO4]做主催化剂,非腐蚀性且用量较多的BrOnsted酸性离子液体[Hpy][HSO4]或[Hmpy][HSO4]做助催化剂和相分离剂,配成两种二元配方离子液体催化剂,研究了其对乙酸正丁酯合成的催化性能。研究发现,相较于单一的纯BrOnsted酸性离子液体而言,该类二元配方离子液体催化剂兼具较高的催化活性和较低的腐蚀性两方面的优势,反应体系可在短时间(小于5min)内自动分相,产物酯主要在上相有机相,副产物水和催化剂在下相离子液体相,反应物乙酸和正丁醇则按一定比例在两相中分配。反应结束后,剩余未反应且少量的乙酸和正丁醇则大部分被上相萃取,下相主要为水和二元配方离子液体混合物。为此该体系兼顾了反应-分离-萃取的叁重效果,实现了反应与分离的耦合,该过程可被称为“反应萃取”。且尤于体系反应平衡被打破,反应持续不断的向右进行,从而强化了反应,致使乙酸达到较高的转化率(大于95%)。此外,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二元配方离子液体为催化剂的液液双相催化反应动力学模型,并在该模型中引入了各组分在两相中的液相分配系数。结果表明,该类模型能够较好的拟合液液双相催化实验数据,这为后续Aspen模拟提供了宝贵的基础数据。这里本文同样提出了一种反应分离耦合强化工艺流程来说明潜在的使用二元Br(?)nsted酸性离子液体作为液液双相酯化的强化催化剂。其次,本文设计合成了一类强酸性,且具有高度对称结构的梯度质传递酸性复合物催化剂,并用于长碳链且空间位阻较大的脂肪酸酯的合成。该类催化剂由含有两个N原子的二元杂环(1,10-邻菲罗啉,2,2’-联吡啶和4,4’-联吡啶)与硫酸以1:2的摩尔比反应得来。与常规Br(?)nsted酸性离子液体不同,该类催化剂同时含有一个N-H氢键和一个N-H共价键键合结构,并且具有能够传递质子的能力,影响着催化剂的酸性。此独特性质赋予该类催化剂具有类似传统无机酸(硫酸)的高催化活性和离子液体易与反应体系分离的特点,促使反应体系实现反应与分离的耦合。在十四酸异丙酯合成的研究中,发现在该类催化剂[Phen-H]HSO4(H2SO4)添加量为4%mol,反应温度为95℃,反应时间为8h,酸醇摩尔比为1:3的条件下,可使十四酸达到90.8%的转化率。反应过程中,氢键强化的Br(?)nsted酸性离子液体能部分溶于反应体系,降低固体催化剂带来的传质阻力限制。反应结束时,该类催化剂能与反应体系形成液液双相,上相为十四酸异丙酯与未反应的十四酸和异丙醇的混合轻相,下相为催化剂与水的混合重相。回收的催化剂经简单除水即可用于下一批次的反应,并能重复使用多次,且无明显催化活性的降低与质量损失。研究表明氢键强化的Br(?)nsted酸性离子液体是一种应用在长碳链脂肪酸酯化反应中的高效催化剂。再次,对含有不饱和键的风味酯而言,筛选能够兼顾催化活性与选择性,并能有效回收利用的催化剂至关重要。本文选用1,10-邻菲罗啉为阳离子,甲烷磺酸,硫酸和对甲苯磺酸作阴离子合成了一类具有梯度质子传递能力的Br(?)nsted酸性离子液体。从结构表征和理论计算两个方面深入研究了该类催化剂形成的两种NH键合结构(N-H共价键和N-H氢键),并用于香叶醇和乙酸酐的酯化反应中。研究发现该类催化剂有效兼顾了强酸催化剂(高催化活性)和弱酸催化剂(高选择性)的优点,可在催化剂[Phen-H]CH3SO3(CH3SO3H)加入量为2mo1%,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120min的条件下,促使香叶醇转化率高达99.5%,乙酸香叶酯收率达96.9%。由于本文采用的是香叶醇和乙酸酐在酸性催化剂存在的情况下乙酰化反应得到乙酸香叶酯,乙酸副产物的生成容易使常规吡啶类,咪唑类或季铵盐类等离子液体与反应体系混溶,无法自动分相。而采用本文合成的氢键强化的BrOnsted酸性离子液体在反应初期可以溶于体系之中,解决非均相催化剂的传质阻力限制,促进反应的进行。反应结束时,该类催化剂可以以液体的形式从体系中自动析出,解决均相催化剂难分离的问题。该类催化剂属于“反应诱导自分离催化剂”,能够通过简单的方式回收利用。结合催化活性,选择性,可回收性和低成本四个方面的优势,说明此种具有梯度质子传递能力的Br(?)nsted酸性离子液体在高级风味酯生产中具有极大的竞争优势。最后,针对传统的混酸硝化生产硝基乙苯的方法对位选择性低的问题,本文合成了一类阴离子为HSO4-的叔铵盐类Br(?)nsted酸性离子液体,并用于替代部分浓硫酸以混酸的方式进行催化硝化乙苯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掺杂了部分叔铵盐类Br(?)nsted酸性离子液体,可有效提高硝基乙苯的对位选择性,对邻比((对位+间位)/邻位)可由原先的1.10升至1.34,最佳反应温度可降低至35℃,且反应结束后体系分为两相,上相为硝基乙苯及未反应完全的乙苯,下相主要为混酸和离子液体。本文的研究主要基于Br(?)nsted酸性离子液体的强酸性,高选择性及特殊的溶解特性,根据不同的反应体系设计和构建不同的离子液体以期实现反应与分离的耦合强化。此外,本文发现的氢键强化的Br(?)nsted酸性离子液体的构建关系为后续筛选具有针对性的高效酸性离子液体催化剂提供了指导。(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6-08-26)

吴井龙[8](2016)在《肟水解反应—分离耦合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羟胺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化工原料,所涉及的领域有生化、医药、精细化工等。羟胺单独存在时很不稳定,工业应用都是以羟胺盐的形式进行使用和运输。盐酸羟胺是最常见、使用最多的羟胺盐,盐酸羟胺的生产有硝基甲烷路线、丙酮肟路线等,这些生产路线均存在一些高成本收率低的问题,亟待新的盐酸羟胺生产工艺的研发与应用。酮肟水解反应是一种盐酸羟胺生产方法。该反应是一个热力学受限反应,反应的热力学平衡转化率较低,且反应的平衡常数随温度的变化不大,所以一直没有得到工业应用。本研究将肟水解反应与蒸馏分离强化技术相结合提出肟水解反应-蒸馏分离耦合过程生产盐酸羟胺的路线,解决了肟水解反应热力学受限的问题。实验对肟水解反应的原料路线进行分析和筛选,丁酮肟和盐酸是最适宜反应-蒸馏耦合过程的初始原料。对丁酮肟水解反应进行了系统的考察,丁酮肟水解反应的热力学平衡转化率只有14%左右,反应温度对热力学平衡的影响较小,所以采用反应-蒸馏技术移除反应副产物丁酮,促使反应平衡移动,提高反应转化率。反应物浓度对肟水解反应副产物影响较大,反应物浓度越高反应液颜色越深,通过萃取、离心、活性炭吸附等分离方式均不能将副产物分离,且所生成副产物含量很低,利用核磁无法对副产物进行分析定性。实验中采用降低反应物浓度的方法避免有色副产物的产生。实验考察了反应-蒸馏过程的最优条件,反应蒸馏过程的反应物盐酸的最佳浓度为0.5mol/L,最优温度为120℃,最佳酸肟比为1.2,反应最佳的加料方式是一次性加料反应,在最优反应条件下反应-蒸馏过程的转化率可达到94%。反应-减压蒸馏过程也可以实现肟水解反应-分离过程提高转化率的目的。实验考察了反应油浴温度在100℃时反应的最佳真空度为80KPa,反应-减压蒸馏过程的转化率可以达到93%左右。本文对影响反应-蒸馏过程的因素进行了考察,主要有叁个平衡条件限制了反应-蒸馏过程的进行,实验考察了反应平衡常数为1/K=15,反应液中盐酸羟胺浓度的提高有利于反应-蒸馏过程,研究发现反应液温度较大程度影响盐酸羟胺的溶解度,影响反应-分离过程的正常进行。(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6-06-02)

绪连萧[9](2016)在《混合离子溶液中镁、锂分离与提取的反应—分离耦合方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具有丰富的盐湖资源,有重要的开发价值,它的综合开发利用已是当今研究的热门课题。但现如今,对盐湖资源的分离只处于研究的初级阶段。在盐湖中,锂和其他元素,如钾、钠、镁、钙共同存在。如今,没有任何一个方法能适应所有的需求,所以对盐湖的开发和研究仍在持续进行中。通过数十年的研究,中国已在几个锂盐湖形成了可行工艺路线,但盐湖的高镁锂比和较低的资源利用程度仍然严重制约着盐湖产业的发展。用反应分离-耦合技术提取卤水资源中的镁、锂资源并生产镁基功能材料的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利用外加铝源以成核晶化隔离法和单滴法使卤水中的Mg2+以生成MgAl-LDH的方式提出,成核法形成LDH的滤液蒸发富集其中的Li+,富集到一定程度后,再次外加铝源以共沉淀法合成LiAl2-LDH。在此过程中,比较了成核晶化隔离法和单滴法这两种不同方法对Mg2+提取的影响及生产的LDH的不同发现,通过这两种方法都能将卤水中镁锂完全分离开来。但考虑到生产的MgAl-LDH形貌及其他因素,成核晶化隔离法则更适合。2.利用外加碱以成核晶化隔离法、单滴法和双滴法使卤水中的Mg2+以生成Mg(OH)2的方式提出,并分别比较这叁种方法生产的Mg(OH)2的形貌、红外等因素,找出最适的提出Mg2+的方法—成核晶化隔离法,并运用此种方法,改变合成条件:不同的沉淀剂比例、晶化时间和晶化温度得出成核法生产Mg(OH)2的最适条件:沉淀剂比例1:2.5、晶化温度20℃、晶化时间2h。(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6-05-30)

岳彦兵[10](2015)在《瓦斯水合分离过程传热与反应耦合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瓦斯水合反应过程传热与反应是控制反应速率、提高水合物产量的技术关键。因此,本文在国内外诸多学者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不同促进剂浓度水合反应实验体系,揭示了瓦斯水合过程温度场分布与促进剂配比、水合反应速率、体系产热等影响因素相互关系,建立瓦斯水合反应过程传热与反应两者耦合关系的数学模型。本文研究成果对后续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利用配备阵列式温度传感器的水合反应装置,在气相初始压力5MPa、溶液及环境初始温度1℃条件下进行3种体系(①含THF与空白体系;②THF/SDS复配中优选SDS浓度体系;③THF/SDS复配中优选THF浓度体系)瓦斯水合反应实验。研究表明:(1)促进剂(SDS、THF)浓度对瓦斯水合反应体系各层面温度场温度分布及水合反应热具有一定影响。(2)相同反应体系瓦斯水合反应过程中上层温度场温度上升速率最快,下层温度场速率上升最慢。(3)不同促进剂复配溶液中,通过SDS优选体系研究发现,在其浓度为0.5mol/L时,体系产热速率最高,平均温度值最大,瓦斯水合反应量较其他体系多,作用效果最好;通过THF优选体系研究发现,在其浓度为1mol/L时,体系产热速率最高,平均温度值最大,瓦斯水合反应量较其他体系多,作用效果最好。(4)THF/SDS复配溶液改善了瓦斯水合分离过程热力学条件,提高了气-水转化率,影响了不同水合体系温度场分布。(5)基于实验研究,建立了不同SDS浓度促进剂作用下瓦斯水合反应传热与反应耦合模型,为后续水合物深入研究及相关参数修正做了铺垫。论文提供的大量珍贵的实测数据、图标曲线、照片资料和研究成果,将为进一步开展瓦斯水合反应过程温度场特征及热量传递控制机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科技大学》期刊2015-06-01)

反应分离耦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以活性炭为载体的负载型微米级TiO_2/AC催化剂,并利用XRD、SEM表征了TiO_2/AC的结构,考察了其在光催化-膜分离耦合反应装置中的光催化降解性能及其对膜通量的影响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负载的TiO_2以锐钛矿为主,且分布较匀;微米级TiO_2/AC催化剂的光催化降解性能随催化剂投加量和酸性红B废水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先增大、后减小,亦随活性炭粒径的减小而先增大、后减小,膜通量随活性炭粒径的减小而先增大、后减小,适宜催化剂投加量和酸性红B废水的浓度以及活性炭粒径分别为0.7 g/L、18 mg/L和2.126μm。膜通量随膜底曝气量的增加而增大,并以0.042 m~3/h为宜,反冲洗能有效减缓催化剂引起的膜污染。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反应分离耦合论文参考文献

[1].梁健.酸性离子液体催化剂及酯化反应-分离耦合过程研究[D].南京大学.2019

[2].王蒙,解立平,莎莉,于子钧,李昌浩.光催化-膜分离耦合反应装置中TiO_2/AC的基本特性[J].化学工程.2018

[3].莎莉,解立平,王蒙,于子钧,杜金山.微米级TiO_2/AC催化剂在光催化-膜分离耦合反应装置中降解酸性红B废水[J].化工进展.2018

[4].莎莉.微米级TIO2/AC催化剂在光催化—膜分离耦合反应装置中的性能[D].天津工业大学.2018

[5].李娟,汪先富,郭大林,唐盛伟,张涛.尿素反应耦合萃取分离处理乙炔清净工艺废硫酸的研究[J].应用化工.2017

[6].雷航.EDI与配位反应耦合选择性分离重金属离子[D].天津工业大学.2017

[7].陈永乐.Br(?)nsted酸性离子液体催化反应—分离耦合与强化过程研究[D].南京大学.2016

[8].吴井龙.肟水解反应—分离耦合技术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6

[9].绪连萧.混合离子溶液中镁、锂分离与提取的反应—分离耦合方法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6

[10].岳彦兵.瓦斯水合分离过程传热与反应耦合特征研究[D].黑龙江科技大学.2015

论文知识图

)氧输入型混合导体透氧膜反应器及其...酶生物反应器转化橄榄油示意图反应分离耦合进程曲线固体碱酯交换反应-分离耦合填料床膜反应...反应分离耦合的情况(体系中剩...反应时间与分离度之间的关系

标签:;  ;  ;  ;  ;  ;  ;  

反应分离耦合论文_梁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