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钳论文_郑晓岩

导读:本文包含了血糖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胰岛素,血糖,多肽,注射液,静脉,动脉,胰岛。

血糖钳论文文献综述

郑晓岩[1](2017)在《高胰岛素-正常血糖钳夹技术的护理及改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研究高胰岛素-正常血糖钳夹技术的护理及改进。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6年10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代谢综合征(MS)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行高胰岛素-正常血糖钳夹试验,其中,常规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经改进的护理方式,对比分析护理效果。结果对比不良反应,实验组发生率为3.3%,常规组为16.7%,实验组显着低于常规组(P<0.05)。对比护理满意度,实验组显着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高胰岛素-正常血糖钳夹试验中,采用经改进的护理方式,效果显着,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糖尿病新世界》期刊2017年05期)

冯悦华,罗光华,陈立新[2](2014)在《清醒大鼠高胰岛素-正血糖钳夹技术的建立和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大鼠高胰岛素-正血糖钳夹模型,并探讨短期输注脂肪乳对清醒状态下大鼠葡萄糖输注率(GIR)的影响。方法 SPF级雄性SD大鼠1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5只。采用颈动、静脉插管技术,分别经颈静脉给予SD大鼠输注20%脂肪乳(脂肪乳组)和5%葡萄糖6 h(对照组),行高胰岛素-正血糖钳夹实验测定血浆游离脂肪酸(FFA)和GIR。结果与葡萄糖输注的对照组比较,脂肪乳组大鼠输注20%脂肪乳6 h后,血浆FFA水平升高到对照组的17.6倍(P<0.01),GIR下降了27%(P<0.001),胰岛素抵抗非常明显。结论成功建立大鼠高胰岛素-正血糖钳夹技术,给大鼠输注脂肪乳可导致明显的胰岛素抵抗。(本文来源于《天津医药》期刊2014年01期)

安玉秀,张敏娟[3](2011)在《大鼠高胰岛素-正血糖钳夹实验方法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大鼠在非麻醉状态下,双尾静脉穿刺高胰岛素-正血糖钳夹实验与局麻下尾动静脉插管高胰岛素-正血糖钳夹实验、麻醉状态下颈动静脉插管高胰岛素-正血糖钳夹实验及清醒状态下颈动静脉插管高胰岛素-正血糖钳夹实验进行比较。方法普通饲料和高脂高糖饲料喂养SD大鼠各20只,喂养8 w后,各分为4组,每组5只,其余4只作为备用鼠,分别进行4种不同的高胰岛素-正血糖钳夹实验。结果大鼠在非麻醉状态下双尾静脉穿刺术后血糖在正常范围内,且无明显波动,无大鼠死亡,试验需时最短,操作最简单,成功率最高;颈动静脉插管实验方法死亡率最高,成功率最低,操作需时最长;麻醉状态下颈动静脉插管试验方法与其他叁种方法实验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叁种方法实验结果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脂高糖饲料喂养组大鼠的葡萄糖输注率显着低于正常饲料组(P<0.01)。结论在非麻醉状态下采用双尾静脉穿刺术行大鼠的高胰岛素-正糖钳夹实验,安全可行且实验结果稳定、准确,具有操作简便、实验周期短、术后大鼠恢复快、可多次重复进行等优点;麻醉状态下颈动静脉插管高胰岛素-正血糖钳夹实验结果不准确;大鼠饲喂高脂高糖饲料可诱发明显的胰岛素抵抗。(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1年18期)

张思功,何继瑞,徐坤,李兰英,胡彩虹[4](2009)在《大鼠非麻醉状态下双尾静脉穿刺高胰岛素-正血糖钳夹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大鼠在非麻醉状态下,采用双尾静脉穿刺术实施高胰岛素-正血糖钳夹实验并与局麻下尾动静脉插管高胰岛素-正血糖钳夹实验进行比较。方法普通饲料喂养和高脂高糖饲料喂养的SD大鼠各8只,喂养8周后,各分为2组,每组4只,分别进行不同的高胰岛素-正血糖钳夹实验;大鼠在非麻醉状态下,选用两条尾静脉行静脉穿刺,一条尾静脉靠近根部输入胰岛素[0.12 U/(kg·h)]和葡萄糖,同时另一条尾静脉靠近尾末1/3采血,进行高胰岛素-正血糖钳夹实验。结果大鼠在非麻醉状态下双尾静脉穿刺术后血糖在正常范围内,无明显波动,无大鼠死亡;高脂高糖饲料喂养组大鼠的葡萄糖输注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血糖变异系数和葡萄糖输入速率变异系数分别为5.7%和14.9%;双尾静脉穿刺术高胰岛素-正血糖钳夹实验与尾动静脉插管术高胰岛素-正血糖钳夹实验两组结果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非麻醉状态下采用双尾静脉穿刺术行大鼠的高胰岛素-正血糖钳夹实验,具有安全可行、实验结果稳定、准确、操作简便、实验周期短、术后大鼠恢复快、可多次重复进行等优点;大鼠饲喂高脂高糖饲料可诱发明显的胰岛素抵抗。(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09年04期)

刘率男,刘泉,李平平,丁世英,申竹芳[5](2009)在《实验小动物血糖钳技术及其在药理学研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血糖钳夹技术主要包括高胰岛素正常血糖钳夹(hyperinsulinemic euglycemic clamp)与高血糖钳夹(hyperglycemic clamp technique),是评价机体胰岛素抵抗(IR)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金标准。目前国内主要将这两种钳夹技术应用于临床糖尿病人群发病机制的研究中,限于该技术操作的复杂性、需特殊设备、费用较高等特点,在基础药理学研究中应用较少。本实验室在已有试验条件下,建立并完善两种血糖钳夹技术,包括麻醉大鼠和清醒小鼠高胰岛素钳夹及麻醉大鼠高血糖钳夹。方法正常ICR小鼠(ICR)、正常Wistar大鼠、本实验室建立的MSG肥胖大、小鼠(MSG)模型和2型糖尿病KKAy小鼠(KK),其中KK小鼠分为叁组,分别是模型组(KK_(con)),罗格列酮组(KK_(ros)),剂量为2 mg·kg~(-1)·BW~(-1),中药复方组(KK_(FF)),剂量为200 mg·kg~(-1)·BW~(-1),给药时间为6周;其中叁种小鼠模型均进行清醒状态下高胰岛素钳夹试验,两种大鼠进行麻醉状态下高胰岛素钳夹试验和高血糖钳夹试验。根据平均稳态GIR(葡萄糖输注速率)判断模型动物外周组织胰岛素敏感性的变化。对正常Wistar大鼠和MSG大鼠进行麻醉状态下的高胰岛素钳夹试验,并根据稳态GIR值及胰岛素分泌曲线判断胰岛β细胞功能状态。结果动物行插管手术后,其血糖和体重无显着波动,无死亡,说明手术对动物的刺激和影响较小。清醒小鼠高胰岛素钳夹时间为120 min左右,试验后动物状态正常仍可继续饲养测定其他指标。MSG小鼠和KKAy小鼠存在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其稳态平均GIR值显着低于正常小鼠(ICR 33.3±4.4 mg·kg~(-1)·min~(-1),MSG 17.9±3.6 mg·kg~(-1)·min~(-1),P<0.01 vs ICR,KK_(con)6.5±1.8mg·kg~(-1)·min~(-1),P<0.001 vs ICR),此结果提示,本实验室建立的MSG肥胖小鼠模型具有胰岛素抵抗的特点。给药6周后,罗格列酮和中药复方(FF)能够提高KKAy小鼠的胰岛素敏感性,其GIR值与模型组相比显着增加(KK_(ros)13.0±2.7 mg·kg~(-1)·min~(-1),P<0.05 vs KK_(con),KK_(FF)12.4±2.8mg·kg~(-1)·min~(-1),P<0.05 vs KK_(con))。麻醉状态的正常Wistar大鼠和MSG肥胖大鼠在高胰岛素钳夹中,稳态平均GIR值分别为12.6±2.2 mg·kg~(-1)·min~(-1)和9.6±1.4 mg·kg~(-1)·min~(-1),P<0.05),说明MSG肥胖大鼠具有胰岛素抵抗特征。高血糖钳夹结果表明,MSG肥胖大鼠的稳态平均GIR值(23.1±3.2 mg·kg~(-1)·min~(-1))明显低于正常Wistar大鼠(34.9±8.4 mg·kg~(-1)·min~(-1),P<0.05),说明MSG肥胖大鼠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紊乱,胰岛素分泌及储备能力均低于正常大鼠。并且手术对两组动物的空腹血糖无显着影响。结论随着国内实验室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的糖尿病研究实验室开始采用血糖钳技术评价胰岛素抵抗及胰岛细胞功能,本实验室已成功建立并完善清醒小鼠正常血糖钳夹技术及高糖钳夹实验技术,并经给予市售胰岛素增敏剂获得的结果可证实该方法及试验方案的可行性、准确性及可靠性。(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理学会第十次全国学术会议专刊》期刊2009-10-30)

张思功[6](2009)在《大鼠不同途径高胰岛素—正血糖钳夹试验方法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大鼠非麻醉状态下双尾静脉穿刺高胰岛素-正血糖钳夹实验与大鼠葡萄糖钳夹其它方法进行比较,评价大鼠非麻醉状态下双尾静脉穿刺高胰岛素-正血糖钳夹实验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方法普通饲料和高脂高糖饲料喂养Wistar大鼠各15只,各分为3组,每组4只,其余3只作为备用鼠。普通饲料组给予标准基础饲料;高脂高糖饲料组给予高脂高糖饲料(饲料组成:10%猪油、20%蔗糖、5%蛋黄粉、65%常规饲料)。动物饲养于甘肃中医学院试验动物中心SPF级实验室,喂养8周后,分别进行4种不同的高胰岛素-正血糖钳夹实验,比较不同方法的稳定性和准确性。结果大鼠在非麻醉状态下双尾脉穿刺术后血糖在正常范围内,且无明显波动、无大鼠死亡、试验需时最短、操作最简单、成功率高;大鼠颈动静脉插管死亡率高、操作费时;麻醉状态下颈动静脉插管高胰岛素-正血糖钳夹试验平均CV_(GIR)明显高于其他叁种方法;麻醉状态下颈动静脉插管高胰岛素-正血糖钳夹试验ND组和HD组大鼠葡萄糖输注率均低于其他叁种方法ND组和HD组的大鼠(P<0.05);其他叁种方法试验结果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D组大鼠GIR_(60-120)为(12.6±1.8)mg/(kg.min),显着高于HD组的(7.6±1.3)mg/(kg.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HD组BIns显着高于N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非麻醉状态下采用双尾静脉穿刺行大鼠的高胰岛素-正糖钳夹实验,具有安全可行、实验结果稳定、准确、操作简便、实验周期短、术后大鼠恢复快、可多次重复进行等优点;麻醉状态下颈动静脉插管高胰岛素-正血糖钳夹实验稳定性较差。(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09-04-01)

戚以勤,谢文,叶建红,刘顺莲,严励[7](2007)在《高胰岛素-正常血糖钳夹技术的护理研究与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高胰岛素-正常血糖钳夹试验操作方法及护理改进方法。方法对33例代谢综合征(MS)患者和22名健康成人进行高胰岛素-正常葡萄糖钳夹试验,评估其胰岛素敏感性。分析高胰岛素-正常葡萄糖钳夹试验的操作要点及经验,总结护理方面的改进方法。结果55例受试者中50例成功实施了高胰岛素-正常血糖钳夹试验,5例操作失败。稳态时120~150min MS患者和正常人的葡萄糖代谢率(M)分别为(4.13±1.34)mg/(kg·min)和(8.33±1.59)mg/(kg·min),MS患者的M值显着低于正常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进行高胰岛素-正常葡萄糖钳夹试验前应做好充分的物品及操作准备工作,在整个试验过程中保持血管通畅、取血侧上肢保温,以保证钳夹试验的顺利完成。(本文来源于《中华护理杂志》期刊2007年07期)

曾敏莉,周远大,何海霞,杨辉[8](2004)在《高胰岛素-正常血糖钳夹技术评价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的药物效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建立狗高胰岛素 -正常血糖钳夹技术评价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的药物效价 ,对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治疗糖尿病的药效学进行了评价。方法 :高胰岛素 -正常血糖钳夹术的建立 ,将健康合格一级Beagle犬麻醉后 ,进行股动脉和股静脉插管。然后同时向静脉输(本文来源于《四川生理科学杂志》期刊2004年04期)

曾敏莉,周远大,何海霞,杨辉[9](2004)在《高胰岛素-正常血糖钳夹技术评价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的药物效价(摘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狗高胰岛素一正常血糖钳夹技术评价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的药物效价,对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治疗糖尿病的药效学进行了评价。方法:高胰岛素一正常血糖钳夹术的建立,将健康合格一级Beagle犬麻醉后,进行股动脉和股静脉插管。然后同时向静脉输注胰岛素和葡萄糖。首先从动脉抽取血液,用血糖仪测定基础血糖(BBG)。然后以恒定的速度输注胰岛素,(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大剂量组胰岛素输注速率为1.8mIU/kg/min,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小剂量组胰岛素输注速率为0.9mIU/kg/min,刚性对照组阳性对照药德国Lantus输注速率为0.9mIU/kg/min)。以后每五分钟测定血糖一次。当血糖值低于5.0mmol/L时开始输注25%葡萄糖。调整葡萄糖输注速率(GIR)使血糖控制在5.0-6.0mmol/L。60分以后,当连续叁次血糖值均在上述范围时,即认为达到了稳态。取进入稳态及以后的血糖值的均数为稳态血糖浓度(SBG)。相应GIR值均数为稳态葡萄糖输注速率(stable glucose infusionrate,SGIR)。(本文来源于《2004年中国西部药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期刊2004-10-01)

罗四川,李启富,刘红梅[10](2004)在《清醒状态大鼠高胰岛素-正常血糖钳夹术的建立及其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建立清醒状态下大鼠高胰岛素 -正常血糖钳夹术 ,并探讨短期输注乳化脂肪和手术后麻醉状态对大鼠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颈动、静脉插管术。大鼠按有无输注乳化脂肪随机分为两组 ,先后进行麻醉状态和清醒状态高胰岛素 -正常血糖钳夹术。结果 :短期输注乳化脂肪使胰岛素敏感性降低 30 % (P <0 .0 0 1) :手术后麻醉状态使胰岛素敏感性降低 5 8% (P <0 .0 0 1) ;以上二因素对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存在相减效应 (P <0 .0 0 1)。结论 :给大鼠短期输注乳化脂肪会导致胰岛素抵抗。大鼠高胰岛素正常血糖钳夹术宜在清醒状态下进行(本文来源于《重庆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04年03期)

血糖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建立大鼠高胰岛素-正血糖钳夹模型,并探讨短期输注脂肪乳对清醒状态下大鼠葡萄糖输注率(GIR)的影响。方法 SPF级雄性SD大鼠1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5只。采用颈动、静脉插管技术,分别经颈静脉给予SD大鼠输注20%脂肪乳(脂肪乳组)和5%葡萄糖6 h(对照组),行高胰岛素-正血糖钳夹实验测定血浆游离脂肪酸(FFA)和GIR。结果与葡萄糖输注的对照组比较,脂肪乳组大鼠输注20%脂肪乳6 h后,血浆FFA水平升高到对照组的17.6倍(P<0.01),GIR下降了27%(P<0.001),胰岛素抵抗非常明显。结论成功建立大鼠高胰岛素-正血糖钳夹技术,给大鼠输注脂肪乳可导致明显的胰岛素抵抗。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血糖钳论文参考文献

[1].郑晓岩.高胰岛素-正常血糖钳夹技术的护理及改进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7

[2].冯悦华,罗光华,陈立新.清醒大鼠高胰岛素-正血糖钳夹技术的建立和应用[J].天津医药.2014

[3].安玉秀,张敏娟.大鼠高胰岛素-正血糖钳夹实验方法的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

[4].张思功,何继瑞,徐坤,李兰英,胡彩虹.大鼠非麻醉状态下双尾静脉穿刺高胰岛素-正血糖钳夹实验[J].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

[5].刘率男,刘泉,李平平,丁世英,申竹芳.实验小动物血糖钳技术及其在药理学研究中的应用[C].中国药理学会第十次全国学术会议专刊.2009

[6].张思功.大鼠不同途径高胰岛素—正血糖钳夹试验方法比较[D].兰州大学.2009

[7].戚以勤,谢文,叶建红,刘顺莲,严励.高胰岛素-正常血糖钳夹技术的护理研究与改进[J].中华护理杂志.2007

[8].曾敏莉,周远大,何海霞,杨辉.高胰岛素-正常血糖钳夹技术评价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的药物效价[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04

[9].曾敏莉,周远大,何海霞,杨辉.高胰岛素-正常血糖钳夹技术评价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的药物效价(摘要)[C].2004年中国西部药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2004

[10].罗四川,李启富,刘红梅.清醒状态大鼠高胰岛素-正常血糖钳夹术的建立及其意义[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4

论文知识图

一DK组与IGT组高血糖钳夹试验...、高胰岛素一正常血糖钳夹技术研...对高胰岛素-正常血糖钳文迪雅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正常血糖3组大鼠在正常血糖高胰岛素钳夹试验中...比格犬在钳夹建立过程中血糖及G IR-时...

标签:;  ;  ;  ;  ;  ;  ;  

血糖钳论文_郑晓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