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成刚梁凤(哈药集团哈尔滨药六健康科技有限公司150070)
【中图分类号】R6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7-0159-01
1常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
1.1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激素通过作用于细胞发挥效应,其作用途径可分为基因途径和非基因途径,多数情况下以基因途径为主。基因途径的主要过程是:①激素被动弥散进入细胞;②与糖皮质激素受体、GRα结合后,使其成为激活状态;③糖皮质激素-GR仅复合物可迅速进入细胞核,与染色体上的糖皮质激素反应元件结合,启动或抑制其下游的基因表达,从而发挥生物效应。
各种人工合成的激素其吸收、分布、代谢以及排泄各有不同,其药效及副作用也有差别,在选择用药时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予以考虑。不同激素具有不同的抗炎强度、药物清除半衰期以及药效维持时间等特点,临床上常用的激素有醋酸可的松、氢化可的松、泼尼松、泼尼松龙、甲泼尼龙、地塞米松等。
激素的副作用与使用剂量和时间密切相关。即使是接近生理的小剂量,若长期服用也会带来副作用。因此,在医疗工作中不但应严格掌握糖皮质激素使用的适应证,而且还要在应用过程中严密监测其副作用,采取相应措施尽可能预防其发生,并在出现副作用后给予正确处理。常见的副作用及其处理包括:
(1)感染:激素的使用量超过相当于每日口服10mg泼尼松的剂量或累积量超过700mg,感染的发生率就明显上升,而且,条件致病菌的感染发生率大大超过不使用激素的患者。除细菌感染以外,病毒和真菌的感染也同样增加。另外,由于激素可以抑制发热等感染中毒症状,常常掩盖感染,使之不易被早期发现而延误治疗。
(2)皮肤及软组织的副作用:痤疮、紫纹、皮肤变薄、伤口愈合延缓、脱发、多毛、Cushing外貌(满月脸、水牛背)。
(3)水钠潴留:激素可以使肾脏重吸收水钠增加,尿量减少,导致机体的水钠潴留。此时,应适量便用利尿剂。
(4)肌肉萎缩:典型表现为四肢近端肌肉进行性乏力、萎缩。通常在停用或减量后3~4周,患者的情况就会有明显好转。
1.2环磷酰胺体外无活性,进入体内被肝脏的磷酰胺酶或磷酸酶水解,变为活化的磷酰胺氮芥而起作用。其作用机制为与DNA发生交叉联结,抑制DNA的合成,也可干扰RNA的功能,属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主要的免疫抑制机制为:①使T细胞及B淋巴细胞绝对数目减少;②明显抑制淋巴细胞对特异性抗原刺激后的细胞转化;③抑制免疫球蛋白产生。
临床主要用于激素抵抗型或激素依赖型的肾病综合征患者,以及系统性红斑狼疮、小血管炎等自身免疫病。成人口服每日100mg,或静脉注射0.2g,隔日一次,总量达6~8g,狼疮性肾炎患者可酌情加量。
本药的不良反应有骨髓抑制(可引起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消化系统反应(恶心、呕吐、腹泻、肝功能损害等)、出血性膀胱炎、致突变、致畸、远期致癌,其他常见的副作用为脱发、性器官抑制(精子减少、月经不调、闭经)、感染等。
2其他常用药物
2.1肾素-血管紧张素在肾小球人球小动脉壁上的血管平滑肌细胞组成了肾小球旁器中的一部分。这些细胞可以产生肾素,在血循环中肾素转化为血管紧张素I,产生于肺泡内皮细胞、肾小球和其他器官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可以将血管紧张素I转化成血管紧张素Ⅱ,后者主要起缩血管和保持机体水钠的作用。
2.2利尿剂
(1)噻嗪类:氢氯噻嗪,属中效利尿剂。它主要抑制远端小管前段对氯化钠的重吸收,从而增加远端小管和集合管的Na+-K+交换,K+分泌增多。尿钠、钾、氯、磷和镁等离子排泄增加,而对尿钙排泄减少。降压作用:除利尿作用外,可能还有肾外机制参与降压。
1)适应证:水肿、高血压、中枢性或肾性尿崩症,尿路结石。
2)用法:治疗水肿,每次25~50mg,每日1~2次,或隔日一次。治疗高血压,每日25~100mg,分1~2次服用。
3)不良反应:水、电解质紊乱(低氯低钾性碱中毒),高糖血症,高尿酸血症,过敏反应等。
(2)袢利尿剂:呋塞米,属强效利尿剂,它抑制肾小管髓袢升支髓质部及皮质部钠、氯的重吸收,尿中钠、钾与水的排出量增加而产生利尿作用。
1)用法:口服每次10~40mg,每日1~2次;静脉注射每次20~200mg,视疗效而定。
2)不良反应:水和电解质紊乱,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耳毒性、高尿酸血症,偶见心律失常及皮疹、肝损伤等。
3)注意事项:避免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及头孢噻啶等合用,以防止加重耳毒性及肾毒性。
(3)保钾利尿剂:氨苯蝶啶,属低效利尿药。本药直接抑制肾集合管上皮钠-钾泵ATP酶的活性,使钠重吸收减少,从而减少钠钾交换,达到保钾利尿作用。
1)用法:口服50mg/次,一日1~3次。与氢氯噻嗪合用疗效更显著,两者均应减量。孕妇慎用,应随时注意血象、肝功能变化或其他特异反应。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和有高钾血症倾向者忌用。
2)副作用:偶有恶心、呕吐、嗜睡、轻度腹泻、软弱、口干及皮疹等出现,可出现淡蓝色荧光尿。
参考文献
[1]施雪枫.糖尿病肾病的药物治疗[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4,3(1):12.
[2]金文敏,尹萍.糖尿病肾病的药物治疗现状[J].天津药学,2005,17(5):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