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可伸缩论文-任宏

精细可伸缩论文-任宏

导读:本文包含了精细可伸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H.264,可伸缩视频编码,精细可伸缩编码,中等可伸缩编码

精细可伸缩论文文献综述

任宏[1](2009)在《H.264扩展标准—可伸缩视频编码(SVC)及其中精细可伸缩编码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H.264是目前国际上两大视频编码标准组织(ITU-T、ISO/IEC)最新制定的视频编码国际标准。H.264以其优异的压缩性能和良好的网络亲和性将在数字电视广播、视频实时通信、网络视频流媒体传输以及多媒体短信等各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H.264的基础上,ITU-T和ISO/IEC又制定了其扩展标准——可伸缩视频编码(SVC)。SVC主要通过时域、空域和质量可伸缩的机制,实现视频数据可伸缩编码,同时具有很好的压缩效率。它能够简单灵活的应用于各种网络,并能很好的适应网络带宽动态变化。本文首先介绍了最新视频编码标准H.264。H.264仍然采用传统的预测、变换混合编码,编码框架较以往标准没有大的变化,但在每个功能单元的实现细节上做了重要改进。第二章介绍H.264的特点并着重分析了它的关键技术,如DCT、帧内预测、帧间预测、熵编码。文章接着阐述了可伸缩视频编码的基本原理。可伸缩视频编码的核心思想是将视频序列编码后形成具有基本质量的基本层以及多个具有额外信息的增强层。基本层可以独立解码,而增强层依赖于基本层数据,如果基本层数据丢失则无法正确解码。第叁章在分析时域、空域、质量可伸缩编码原理的基础上,通过仿真实验对SVC的编码性能进行了重点研究。最后本文深入研究了精细可伸缩编码,和传统可伸缩编码方法相比,它能够更精确的适应网络带宽变化。第四章首先介绍和分析了各种精细可伸缩编码原理,然后分析了扩展标准中最新精细可伸缩编码方案MGS的编码原理,并通过仿真实验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MGS增强层自适应算法:AEL-MGS,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在保证精细可伸缩的同时提高了编码效率。(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09-04-01)

杨杰,付鹏[2](2008)在《改进的自适应精细可伸缩编码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编码效率,提出了改进的FGS编码方案,在增强层的编码中,以高质量的参数做预测,并引入漏预测技术,通过漏预测因子来控制误差的累积和传播。试验结果表明,方案能有效地在编码效率和漂移衰减之间达到很好的平衡。(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期刊2008年06期)

韩涛,王群生[3](2007)在《一种面向网络的MPEG-4精细可伸缩编码》一文中研究指出MPEG组织给出了一个符合MPEG-4规范的可扩缩编解码方案:FGS。这个编解码方案也有一个缺陷,就是它具有较低的编码效率。本文在FGS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改进的基于MPEG-4的可扩缩编解码方法,被称为改进的FGS。在提高编码效率的同时,也需要更多的内存来存储前一帧的多个不同质量的重构图像。为了重构多个图像也会相应地增加其计算复杂度,本文在改进的FGS基础上提出了简化的FGS方案,该方案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本文来源于《有线电视技术》期刊2007年12期)

韩涛,王群生,杨春玲[4](2007)在《精细可伸缩性视频编码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MPEG-4可伸缩编解码方案FGS存在编码效率低的缺陷,出现了不少改进方案,如渐进的精细可伸缩视频编码方案和运动补偿精细可伸缩视频编码方案。对各种编码方案进行了研究和比较。(本文来源于《电视技术》期刊2007年09期)

陈臣[5](2006)在《基于H.264的精细可伸缩性视频编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阐述了以新一代视频压缩编码标准H.264为基础的精细可伸缩视频编码技术,并对H.264中的FGS方案进行较详细的研究,该方案可实现比MPEG-4FGS更高的编码效率。(本文来源于《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06年06期)

闫磊,张翠芳,杨菲[6](2006)在《基于H.264的精细颗粒可伸缩编码》一文中研究指出H.264因其优越的编码效率和良好的网络适用能力已经成为最新的国际视频编码标准,并且被誉为适用于视频广播的最优的编码器。目前,人们提出了将可伸缩编码技术引入到H.264编码标准中,以解决网络拥塞和带宽波动的问题。其中精细颗粒可伸缩编码作为一套可行的方案被引入到H.264编码标准中。本文在H.264可伸缩编码参考模型JSVM(Joint Scalable Video Model)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精细颗粒可伸缩编码算法,对JSVM模型做了必要的改进。最后对所提出的算法进行仿真,并分析了其性能。(本文来源于《2006中国西部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06-12-01)

刘翌勋,宋志坚[7](2005)在《基于对象的精细可伸缩性编码》一文中研究指出医学影像是医生用于诊断的重要工具,高质量的影像对于远程医学在Internet上的普及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影像在丢包网络如Internet上传输时,接收端有时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等待才能获得整个码流来重建影像。对于需要实时获得影像的医生,这是无法忍受的。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对象的精细可伸缩性编码方法,该方法将对象编码与位平面编码相结合。一方面,这种方法具有精细增强图像质量的能力;另一方面,它又可以通过指定对象优先级和提升位平面来更为灵活地控制码流结构。首先描述整个编码框架,然后对该框架所涉及的位平面编码、选择性增强和码流结构等关键技术分别进行重点讨论,最后给出不同码流结构在不同断点处的重建图像之间的比较。(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期刊2005年03期)

江涛[8](2005)在《时空域可分级的精细粒度可伸缩视频编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通过PC或者非PC设备接入互联网或无线网络进行流媒体点播服务成为现实。流媒体技术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多媒体web服务,它允许用户无需等到整个多媒体文件被完全下载,便可以享受在线的实时的视频点播服务。因此,流媒体技术有着非常光明的应用前景。 网络的异构性、带宽的波动性和各类不同用户的多重服务要求对当前的视频编码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视频编码后得出的码流必须能够适应网络带宽不断波动的变化,具备一定的抗差错能力,以及能同时提供图像质量、时域、空域及解码复杂度的可分级能力。 可分级视频编码方案是解决Internet流媒体应用中带宽波动的一种有效方法。但是,传统的可分级编码仅能提供粗糙的可分级能力,无法精细地匹配网络带宽的变化。MPEG-4标准中采纳的FGS编码方案可有效地解决精细匹配网络带宽波动问题。不仅如此,采用FGS方案编码后的码流还获得较好的差错复原能力和解码复杂度可分级的能力。但是,FGS获得的所有这些特性都是以牺牲编码效率为代价的。FGS方法的编码效率较低,因为FGS编码中的增强层未使用任何运动补偿的措施来去除原始视频序列在增强层上的时域冗余。 针对FGS编码效率较低的缺点,我们提出了两种在增强层也使用运动补偿的视频编码方案:双环MC+FGS结构编码方案和单环MC+FGS结构编码方案。双环MC+FGS和单环MC+FGS的编码方案虽然在实现结构上借鉴了Mihaela van der Schaar的思想,即使用图像质量更好的增强层图像做参考,通过提高运动补偿的效率来达到提高编码效率的目的,但是本文对此作了重要的改进。在所提出的方案中引入了接收端驱动(receiver-driven)的思想使得能根据网络的可用带宽动态地调整用于重建高质量参考帧所使用位平面的个数,这样不仅可妥善解决上述两种编码结构在低比特率情况下会产生预测漂移的问题,而且还进一步提高了在高比特率情况下的编码效率。对于在无法引入接收端驱动思想的情况下,也对两种结构的FGS增强层中究竟使用多少个位平面来重建高质量的参考提出了解决方案。通过这些重要改进后,使得这两种结构的编码性能产生了质的提高,不但预测漂移的问题得以解决,而且编码效率还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针对时域可分级的SNR FGS,MPEG-4标准中引入了FGST(时域FGS)方案,该方案实现了混合时域/SNR的精细粒度可分级。但是,FGST方案继承了FGS方案编码效率较低的缺陷。因此,我们把MC+FGS与FGST相结合,得到一种MC+FGST结构的编码方案,(本文来源于《上海大学》期刊2005-06-01)

刘健,姜昱明[9](2005)在《一种改进的精细可伸缩视频编码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精细的可伸缩FGS(FineGranularScalability)视频编码方案中,运动补偿是参考一个最低质量的重构图像,因而编码效率较低。提出了改进的FGS编码方案,在增强层的编码中,以高质量的参考做预测,并且引入漏预测技术,通过漏预测因子(0≤≤1)来控制误差的累积和传播,使得累积的误差进行递归衰减。实验结果显示,方案能有效地消除误差的传递和累积,也能提高编码效率。(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设计》期刊2005年04期)

王朝华,余松煜,钱团结[10](2005)在《基于H.264的精细可伸缩性视频编码及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在MPEG-4精细可伸缩性编码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H.264的精细可伸缩性视频编码方案。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码率下,基于H.264的精细可伸缩性视频编码比基于MPEG-4的精细可伸缩性视频编码具有更高的信噪比和视觉质量。同时提出了基于H.264精细可伸缩性视频编码的视频点播系统的实现方案。(本文来源于《电视技术》期刊2005年02期)

精细可伸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提高编码效率,提出了改进的FGS编码方案,在增强层的编码中,以高质量的参数做预测,并引入漏预测技术,通过漏预测因子来控制误差的累积和传播。试验结果表明,方案能有效地在编码效率和漂移衰减之间达到很好的平衡。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精细可伸缩论文参考文献

[1].任宏.H.264扩展标准—可伸缩视频编码(SVC)及其中精细可伸缩编码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

[2].杨杰,付鹏.改进的自适应精细可伸缩编码方法[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8

[3].韩涛,王群生.一种面向网络的MPEG-4精细可伸缩编码[J].有线电视技术.2007

[4].韩涛,王群生,杨春玲.精细可伸缩性视频编码的研究[J].电视技术.2007

[5].陈臣.基于H.264的精细可伸缩性视频编码研究[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

[6].闫磊,张翠芳,杨菲.基于H.264的精细颗粒可伸缩编码[C].2006中国西部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2006

[7].刘翌勋,宋志坚.基于对象的精细可伸缩性编码[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05

[8].江涛.时空域可分级的精细粒度可伸缩视频编码研究[D].上海大学.2005

[9].刘健,姜昱明.一种改进的精细可伸缩视频编码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5

[10].王朝华,余松煜,钱团结.基于H.264的精细可伸缩性视频编码及实现[J].电视技术.2005

标签:;  ;  ;  ;  

精细可伸缩论文-任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