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伊丽莎白时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青年亚文化,英国小说,“无赖青年”
伊丽莎白时代论文文献综述
尼克·宾利,赵淑珊[1](2018)在《“新伊丽莎白时代的人们”:20世纪中期英国小说中青年亚文化的再现》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50年代英国社会出现了一批青年亚文化群体,他们受到社会和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以"无赖青年"为例,这一时期英国青年亚文化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其产生的原因、特点和类型,还有他们在电影和音乐等文化实践中表现出的态度与风格,包括与父辈文化间的继承关系都十分值得探讨。当时英国小说中亚文化青年们的形象非常鲜活,不仅具有典型的自由反叛精神,而且也不同于主流媒体对他们一贯的负面报道。小说中青年亚文化的再现,打开了一个理解20世纪中期英国青年亚文化的新窗口。(本文来源于《文化研究》期刊2018年01期)
钟毅[2](2017)在《论伊丽莎白时代剧场与剧团的特点及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伊丽莎白时代是英国社会发生变革的时期,也戏剧业最繁荣的时代。这种繁荣主要由剧场和剧团的兴盛体现出来。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剧场和剧团呈现的外部特征和内部运作的特点以及它们带来的影响来全面地理解当时英国的戏剧繁荣。英国的戏剧有悠久的传统,罗马-不列颠时期的吟游诗人和基督教神父们都是早期的"演员",他们在教堂和贵族客厅里唱着史诗、上演着道德剧和神秘剧,大学里的师生们也会在教堂里用上演古希腊罗马的经典名剧。而在英国的乡野,由早期神明崇拜发展出来的节日游乐活动上也有各种短剧的表演。在中世纪晚期,城市里的逗熊场、酒馆和旅馆因为能聚集大量的客人,也吸引了一部分表演者在这些休闲娱乐场所内表演。在都铎王朝时期,来自乡野的和来自教堂的两种戏剧传统逐渐合并,发展出了世俗戏剧。剧场和剧团在伊丽莎白时代迅速地发展起来。露天的公共剧场在1576年首次出现在伦敦的泰晤士河旁边,而后的二十年里,不断地有公共剧场兴建起来。这些公共剧场参照了逗熊场和酒馆等公共休闲娱乐场所的设计,一般呈圆形,有两到叁层,并且对观看席进行了分区。"玫瑰剧场"、"帷幕剧场"和"环球剧场"是露天公共剧场的代表,它们一般都位于伦敦郊区。这些剧场的设计都为观众提供了在酒馆和逗熊场不一样的观看体验,因此很受欢迎。与公共剧场同时兴起的,还有私人剧场,私人剧场一般是旧建筑进行改造而成的室内剧场,但是它比露天的剧场更豪华,地理位置一般在城市中心,在室内私人剧场进行表演的一般是男童剧团,他们受到贵族的欢迎。此时的剧团不仅在伦敦的剧场中表演也会定时去巡演,剧团巡演的时间和路线是固定的,剧团在获得市政管和贵族的许可后,通常在当地市政厅和广场上进行。这些剧团演出的通常是最受欢迎的剧,受到民众的欢迎。后来剧团不仅会在国内巡演,也会在国外巡演。剧场和剧团吸引的观众并非来自固定阶层,贵族和平民都可以在一个剧场内欣赏演出,他们可能坐在不同的观众席,但是却欣赏着同一幕戏剧。支持剧团和剧场发展的是贵族庇护人制度、剧作家的专业化创作和演员的专业化表演。庇护人制度是贵族让剧团和剧场依附于自己名下、并对剧团内成员提供庇护的制度。这种制度为剧场和剧团的发展清除了一些障碍,并且增加了剧场和剧团的收入。剧作家的专业化创作体现在剧作家通过合作以观众的喜好来为参照创作戏剧的过程。演员包括成人演员和男童演员,这两类演员为了提供更好的表演在此时都需要经过专业的训练,锻炼自己的"身、形、台"能力。内部的运作机制为剧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剧团和剧场的发展为英国社会带来的两个最重要的影响分别是以人文主义对抗了当时极端的清教徒增加了社会的宽容氛围,以及加强了英国的民族认同。清教徒在剧场和剧团兴起之初就开始不断地对剧场进行攻击,戏剧的内容、演员的姿态、瘟疫的流行都是清教徒攻击剧场和剧团的理由。伦敦市政府从16世纪中期开始就多次禁止演出,但是得益于庇护人的保护,戏剧业仍然在不断地发展。戏剧的人文主义精神是对清教的禁欲主义的一种反抗。剧团和剧场所上演的戏剧还丰富和规范了英语语言,通过语言的规范和剧目本身的内容,剧团和剧场间接地增强了英国人的国家认同。(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7-05-22)
曹朝洪[3](2017)在《谁在制造第六次大灭绝?——伊丽莎白·科尔伯特《大灭绝时代》赏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大灭绝时代——一部反常的自然史》(荣获2015年第99届普利策新闻奖)讲述物种灭绝的故事,宣告第六次大灭绝的来临。文章通过赏析《大灭绝时代》的内容和写作手法,揭示《大灭绝时代》的生态哲理,唤起人类的生态危机意识,呼吁人类保护地球,保护环境,珍稀物种的多样性,并警示人类敬重自然方有未来。(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7年11期)
隋丹[4](2017)在《《莎翁情史》对伊丽莎白时代的越界书写》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影《莎翁情史》(Shakespeare in Love)诸奖等身,跻身为莎学研究的典范对象。影片不但凸显了英国伊丽莎白时代的婚姻、道德与政治风尚,而且也通过刻画莎氏与薇奥拉之爱表现其对社会世俗婚姻与阶级隔阂的越界,通过展现二人对真挚爱情的执着与践行以及莎氏对悲剧创作的坚持,实现对伊丽莎白时代风尚的越界书写。影片表现莎氏与薇奥拉爱情的悖论性,体现出规约与越界之间的商讨。(本文来源于《电影文学》期刊2017年06期)
弗朗西丝·耶茨,巨若星[5](2016)在《伊丽莎白一世时代英格兰的意大利语教师》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和现在的英国人相比,伊丽莎白一世时代的人更需要学习外语。原因很简单,那时的英语只是英格兰方言。如果一个伊丽莎白一世时代的人想要旅行、出国做生意,或想通过读书了解世界上先进的思想,就至少要会门外语。约翰·弗洛里奥[John Florio]所撰对话录中的一段说明了当时英语的止境:我恳求你,请告诉我你如何看待英格兰的语言?是一种在英格兰使用的语言,但越过多佛尔[Douer]便一无(本文来源于《新美术》期刊2016年07期)
张玉雁[6](2016)在《伊丽莎白时代与元明时代戏剧(曲)语言相似原因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元明剧曲的形成,标志着中国戏剧的完全成熟,而英国伊丽莎白时期的戏剧,则标志着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创作的高峰和主要成就。如果把元明戏曲和伊丽莎白时期的戏剧试作一对比,会发现两者在语言的运用方面竟有着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这种"偶然的巧合"的意义是什么?其比较的价值在于:有助于探索中西古典戏剧(曲)的语言艺术的特征和发展规律。(本文来源于《焦作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冯白帆[7](2016)在《路易斯·伊丽莎白·维热·勒布伦:洛可可时代的现代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直到20世纪,路易斯·伊丽莎白·维热·勒布伦(Louise Elisabeth Vigee Le Brun,1755-1842)仍是欧洲艺术世界公认的顶级女性艺术家(图1)。在艺术史上,我们通常将她视为法国洛可可风格与新古典主义风格之间的过渡性艺术家。因为从风格继承的角度上看,勒布伦虽然受洛可可风格(Rococo)的影响颇深,但她在作品中经常也会借用新古典主义风格(Neoclassical)。从生平履历上看,她和18世纪的许多艺术家一样,前半生生活于王权社会,在法国大革命之后又(本文来源于《画刊》期刊2016年03期)
李普罗[8](2015)在《《罗密欧与朱丽叶》:闹剧和舞台运用作为漠视伊丽莎白时代风尚的手段(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旨在探讨莎士比亚如何运用文学手段和舞台手段来克服伊丽莎白时代风尚中对恋爱男女的偏见。伊丽莎白时代的人们对于男女私情与秘密婚姻都有着与生俱来的偏见,因而需要戏剧作品更多的说理成分。为了避免观众聚焦在朱丽叶父母的困境,从而导致作者意图受挫,莎士比亚采用了一些隐秘的手法使其实现意图的本质被误解或被掩盖。(本文来源于《外国文学研究》期刊2015年06期)
江枫[9](2015)在《人类如何面对第六次物种大灭绝》一文中研究指出1962年,美国女学者蕾切尔·卡森出版《寂静的春天》之后,唤醒了全世界对生态问题的密切关注。50多年后,同样是作为美国人的女科普作家伊丽莎白·科尔伯特,推出了同等重量级的《大灭绝时代》。 伊丽莎白·科尔伯特在写作中一直致力于关注生态环境问题,长(本文来源于《中国绿色时报》期刊2015-09-04)
林颐[10](2015)在《人类如何诗意地栖居》一文中研究指出1962年,在《寂静的春天》这部“现代环保先锋作品”之中,蕾切尔·卡森描绘了一个“寂静”的小镇:“到底是什么使得镇子里的春天之声沉寂下来呢?”时隔半个世纪,美国科普作家伊丽莎白·科尔伯特的《大灭绝时代》(上海译文出版社2015年4月出版,叶盛译)同样引发(本文来源于《河北日报》期刊2015-07-10)
伊丽莎白时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伊丽莎白时代是英国社会发生变革的时期,也戏剧业最繁荣的时代。这种繁荣主要由剧场和剧团的兴盛体现出来。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剧场和剧团呈现的外部特征和内部运作的特点以及它们带来的影响来全面地理解当时英国的戏剧繁荣。英国的戏剧有悠久的传统,罗马-不列颠时期的吟游诗人和基督教神父们都是早期的"演员",他们在教堂和贵族客厅里唱着史诗、上演着道德剧和神秘剧,大学里的师生们也会在教堂里用上演古希腊罗马的经典名剧。而在英国的乡野,由早期神明崇拜发展出来的节日游乐活动上也有各种短剧的表演。在中世纪晚期,城市里的逗熊场、酒馆和旅馆因为能聚集大量的客人,也吸引了一部分表演者在这些休闲娱乐场所内表演。在都铎王朝时期,来自乡野的和来自教堂的两种戏剧传统逐渐合并,发展出了世俗戏剧。剧场和剧团在伊丽莎白时代迅速地发展起来。露天的公共剧场在1576年首次出现在伦敦的泰晤士河旁边,而后的二十年里,不断地有公共剧场兴建起来。这些公共剧场参照了逗熊场和酒馆等公共休闲娱乐场所的设计,一般呈圆形,有两到叁层,并且对观看席进行了分区。"玫瑰剧场"、"帷幕剧场"和"环球剧场"是露天公共剧场的代表,它们一般都位于伦敦郊区。这些剧场的设计都为观众提供了在酒馆和逗熊场不一样的观看体验,因此很受欢迎。与公共剧场同时兴起的,还有私人剧场,私人剧场一般是旧建筑进行改造而成的室内剧场,但是它比露天的剧场更豪华,地理位置一般在城市中心,在室内私人剧场进行表演的一般是男童剧团,他们受到贵族的欢迎。此时的剧团不仅在伦敦的剧场中表演也会定时去巡演,剧团巡演的时间和路线是固定的,剧团在获得市政管和贵族的许可后,通常在当地市政厅和广场上进行。这些剧团演出的通常是最受欢迎的剧,受到民众的欢迎。后来剧团不仅会在国内巡演,也会在国外巡演。剧场和剧团吸引的观众并非来自固定阶层,贵族和平民都可以在一个剧场内欣赏演出,他们可能坐在不同的观众席,但是却欣赏着同一幕戏剧。支持剧团和剧场发展的是贵族庇护人制度、剧作家的专业化创作和演员的专业化表演。庇护人制度是贵族让剧团和剧场依附于自己名下、并对剧团内成员提供庇护的制度。这种制度为剧场和剧团的发展清除了一些障碍,并且增加了剧场和剧团的收入。剧作家的专业化创作体现在剧作家通过合作以观众的喜好来为参照创作戏剧的过程。演员包括成人演员和男童演员,这两类演员为了提供更好的表演在此时都需要经过专业的训练,锻炼自己的"身、形、台"能力。内部的运作机制为剧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剧团和剧场的发展为英国社会带来的两个最重要的影响分别是以人文主义对抗了当时极端的清教徒增加了社会的宽容氛围,以及加强了英国的民族认同。清教徒在剧场和剧团兴起之初就开始不断地对剧场进行攻击,戏剧的内容、演员的姿态、瘟疫的流行都是清教徒攻击剧场和剧团的理由。伦敦市政府从16世纪中期开始就多次禁止演出,但是得益于庇护人的保护,戏剧业仍然在不断地发展。戏剧的人文主义精神是对清教的禁欲主义的一种反抗。剧团和剧场所上演的戏剧还丰富和规范了英语语言,通过语言的规范和剧目本身的内容,剧团和剧场间接地增强了英国人的国家认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伊丽莎白时代论文参考文献
[1].尼克·宾利,赵淑珊.“新伊丽莎白时代的人们”:20世纪中期英国小说中青年亚文化的再现[J].文化研究.2018
[2].钟毅.论伊丽莎白时代剧场与剧团的特点及影响[D].南京大学.2017
[3].曹朝洪.谁在制造第六次大灭绝?——伊丽莎白·科尔伯特《大灭绝时代》赏析[J].名作欣赏.2017
[4].隋丹.《莎翁情史》对伊丽莎白时代的越界书写[J].电影文学.2017
[5].弗朗西丝·耶茨,巨若星.伊丽莎白一世时代英格兰的意大利语教师[J].新美术.2016
[6].张玉雁.伊丽莎白时代与元明时代戏剧(曲)语言相似原因考[J].焦作大学学报.2016
[7].冯白帆.路易斯·伊丽莎白·维热·勒布伦:洛可可时代的现代女性[J].画刊.2016
[8].李普罗.《罗密欧与朱丽叶》:闹剧和舞台运用作为漠视伊丽莎白时代风尚的手段(英文)[J].外国文学研究.2015
[9].江枫.人类如何面对第六次物种大灭绝[N].中国绿色时报.2015
[10].林颐.人类如何诗意地栖居[N].河北日报.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