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湿交替模式论文_王晓煜,杨晓光,Tao,Li,张天一,刘涛

导读:本文包含了干湿交替模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干湿,土壤,模式,水分,生长,模型,机制。

干湿交替模式论文文献综述

王晓煜,杨晓光,Tao,Li,张天一,刘涛[1](2018)在《东北叁省水稻干湿交替灌溉模式适宜性分区》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不同灌溉模式下水稻耗水特征及水分利用效率,探讨节水灌溉模式在东北水稻种植区的适宜性,该文基于东北叁省水稻种植区1981-2016年县域气象资料、水稻作物资料以及土壤资料,利用调参验证后的ORYZA(v3)水稻模型,模拟了过去36a淹水灌溉(flood irrigation,FL)和干湿交替灌溉(alternative wetting and drying irrigation,AWD)2种灌溉处理下水稻的产量、耗水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并结合干湿交替灌溉模式产量的高产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高效性,综合分析干湿交替灌溉模式在研究区域适宜性。研究结果表明:1)1981-2016年2种灌溉模式下,研究区域水稻平均产量显着增加,呈由西南向东北减少空间变化特征;过去36a水稻耗水量整体呈显着下降趋势,空间上整体呈西高东低;水分利用效率整体呈显着提高趋势,淹水灌溉模式下分布南低北高,干湿交替灌溉模式下整体东高西低。2)与淹水灌溉相比,干湿交替灌溉模式下研究区域内水稻产量减少1%~19%,平均减少11%,但水稻耗水量可降低3%~26%,平均为15%,研究区域水分利用效率提高8%。3)干湿交替灌溉模式最适宜区集中分布在辽宁省辽河平原南部、吉林省扶余-蛟河一线及延吉地区、黑龙江省松嫩平原东南部,适宜区集中在辽宁省辽河平原南部凌海、海城等地区、吉林省中部的永吉-磐石-柳河口一线以及黑龙江省中东部的方正、富锦等地区,次适宜区位于辽宁省东部灯塔、开原等地区,吉林省镇赉、双辽地区及黑龙江省中东部铁力、饶河地区,较适宜区分布在辽宁省东北部铁岭、清原等地区,吉林省长白、洮南及黑龙江省西部富裕-林甸-安达一带。研究区域干湿交替灌溉模式对节约水资源及保证水稻高产高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林于廉,龙腾锐,夏之宁,温华,魏世强[2](2008)在《干湿交替模式下土壤中镉的释放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用模拟试验研究了叁峡库区消落带四种典型土壤在干湿交替模式下镉的释放特征.结果表明,周期性的干湿交替模式对土壤中镉的释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效果为:紫色土>灰棕潮土>紫色潮土>黄壤.随着干湿交替周期的延长,各种土壤对镉的释放速率都显着下降.干湿交替增强了土壤胶体对镉的吸持能力,镉的交换吸附态所占比例减少,解吸过程发生的难度增大.紫色土、紫色潮土和灰棕潮土对镉的初始释放量均呈现出随干湿交替周期的延长而逐渐下降的趋势;黄壤对镉的初始释放量却随干湿交替周期的延长而逐渐上升.(本文来源于《环境化学》期刊2008年05期)

李莉[3](2007)在《野生葛仙米生长繁殖期水分干湿交替管理模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水稻田干湿交替模式的有关研究结果,对葛仙米繁殖特点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07年02期)

欧冬妮[4](2004)在《长江口潮滩“干湿交替”模式下磷的迁移过程与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河口滨岸潮滩是一个典型的海陆交互作用地带,是一个多功能的复杂生态系统,具有独特的生态价值和资源潜力。由于受海陆交互作用的影响,河口滨岸潮滩环境中的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因子复杂多变,具有径流、波浪和潮流等水动力作用强烈、泥沙运移和物质交换频繁、理化要素梯度变化大、生物多样性丰富等独特的环境特征,其中,由潮汐作用引起的滩面周期性的淹没与暴露过程显得尤为特别。本文以长江口滨岸潮滩为典型对象,研究营养元素磷在上覆水体、沉积物及其孔隙水中的时空分布规律,分析不同形态磷在潮滩大型植物根际环境中富集、迁移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主要控制因素,并采用野外采样与室内模拟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干湿交替”模式下,系统中磷的迁移过程与转移机理。 对长江口潮滩沉积物中磷的赋存形态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输入源差异和水动力条件是影响潮滩沉积物中TP时空变异的主要因素。在沉积物-水界面物理化学因子的控制下,各形态磷之间进行着一定的相互转化,然而,受沿岸各类污染源输入的复合影响,磷在沉积物中的分配平衡遭到破坏。沉积物中Fe-P的沿程分布与长江口近岸水体盐度的分布模式相吻合,认为长江口区确实存在“盐度效应”影响营养盐磷的环境地球化学行为;相反,由于潮滩周期性的淹没和暴露,沉积物的颗粒组成与晶体结构发生变化,使不同地貌单元中沉积物磷的分布受“粒径效应”的影响程度明显减弱;此外,还发现沉积物中活性铁的存在也对磷在界面间的迁移转化产生作用。引入生物有效性概念,在长江口潮滩表层沉积物各形态磷定量分析的基础上,估算出长江口潮滩潜在地能够被生物所利用的磷约占TP的32.75%。 对长江口潮滩生长植物的表层沉积物(SP)与根际沉积物(S_R)中磷的赋存形态进行对比,发现S_R中各形态磷之间、不同物化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较S_P弱,表明了磷循环中植物根际效应的存在;同时,作为评价沉积物质量重要指标之一的Fe-P并未表现出在污染严重地区S_R中的富集,显示了植物根际对污染物的降解能力,同时也体现了植物根系的吸收作用。另一方面,以活性Fe~(3+)和活性Fe~(2+)之间比值的相对大小来表征潮滩植物根际环境的氧化还原状态,结果显示长江口潮滩大多数岸段根际沉积物的Fe3+用矛十值小于1,表明潮滩植物根际环境趋于还原一弱氧化状态,与实际测得的氧化还原电位基本吻合。在这个还原一弱氧化状态下,Fe一P所包含的磷酸盐与孔隙水中的磷酸盐发生交换,使沉积物(孔隙水)和上覆水体之间建立了一种联系,并因此影响了磷酸盐的生物有效性;而org一P在SP和SR间的分配则与磷的吸收和再矿化有关,且可通过食物链构成一套生物小循环。 对长江口潮滩柱样沉积物的研究发现,沉积物形态磷、活性铁、有机质、含水量、粒度之间表现出相当复杂的相互关系,明显地反映了在潮滩干湿交替的物理格架下,沉积物组成、含水量等物化参数对磷、铁和有机质在沉积过程中的地球化学“活性”的重要性。通过对潮滩典型柱样沉积物不同磷形态沉积速率差的估算,发现存在两种机制使磷滞留于潮滩沉积物中:一为有氧一缺氧层边界,FeOOH与活性磷酸盐的多价态鳌合,二为沉积过程中,CFAP十Ca一P的形成。建立了早期成岩作用下沉积物孔隙水中磷酸盐的“扩散一平流一反应”模型,认为在长江口滨岸带有机磷分解、磷酸盐的吸附和沉淀都符合一级动力学特征,它们控制了孔隙水中磷酸盐的转移反应。 利用实验模拟技术,以长江口崇明东滩自然状态下、经过不同程度暴露的沉积物为对象,研究了海水再浸没时,长江口滨岸潮滩环境系统内磷的迁移、转化过程,发现不同程度的暴露将使沉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微生物的活动习性发生改变,影响沉积物的释磷量,控制着系统内的长期磷平衡。在对暴露程度不同的沉积物磷的吸附动力学研究中发现,长时间暴露于空气中的沉积物,受氧化作用和铁的熟化过程的影响,表现出对磷的弱亲和力,反映在被潮水浸没的过程中吸附容量的减少。检验了不同化学物质对处于“干湿交替”模式下的沉积物释放磷酸盐的影响程度,推断出发生在沉积物中不同细菌过程的重要性,特别研究了不同沉积物在不同环境中释放磷酸盐的差异,认为厌氧环境下沉积物释放磷酸盐的能力要高于有氧环境。(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04-06-01)

干湿交替模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用模拟试验研究了叁峡库区消落带四种典型土壤在干湿交替模式下镉的释放特征.结果表明,周期性的干湿交替模式对土壤中镉的释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效果为:紫色土>灰棕潮土>紫色潮土>黄壤.随着干湿交替周期的延长,各种土壤对镉的释放速率都显着下降.干湿交替增强了土壤胶体对镉的吸持能力,镉的交换吸附态所占比例减少,解吸过程发生的难度增大.紫色土、紫色潮土和灰棕潮土对镉的初始释放量均呈现出随干湿交替周期的延长而逐渐下降的趋势;黄壤对镉的初始释放量却随干湿交替周期的延长而逐渐上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干湿交替模式论文参考文献

[1].王晓煜,杨晓光,Tao,Li,张天一,刘涛.东北叁省水稻干湿交替灌溉模式适宜性分区[J].农业工程学报.2018

[2].林于廉,龙腾锐,夏之宁,温华,魏世强.干湿交替模式下土壤中镉的释放特征[J].环境化学.2008

[3].李莉.野生葛仙米生长繁殖期水分干湿交替管理模式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

[4].欧冬妮.长江口潮滩“干湿交替”模式下磷的迁移过程与机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4

论文知识图

干湿交替模式对土壤镉释放动力...干湿交替周期对土壤中镉释放量的影响...不同养分和水分模式下水稻基部茎秆钾和...2-10硫肥添加在不同水分管理模式下对...不同养分与水分管理对水稻植株根系活...土壤N2O释放在整个再湿润阶段的积累量F...

标签:;  ;  ;  ;  ;  ;  ;  

干湿交替模式论文_王晓煜,杨晓光,Tao,Li,张天一,刘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