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元表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多元表征,意义建构,小学生,计算教学
元表征论文文献综述
徐燕玉[1](2019)在《“多元表征”理念下的小学高年级计算教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元表征指的是学生从已有的经验出发,通过老师的引导对算理进行转译和表述。将"多元表征"理念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完成已有知识的构建,帮助老师更好的了解学生和掌握教材,本文主要从多元表征是理解算法的载体、运用多元表征需要适当的强化等几个方面来浅谈"多元表征"理念在数学方面的应用。(本文来源于《课程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47期)
武世起[2](2019)在《多元表征,让学习深度发生——高中数学等差数列教学实践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中数学是高中课程中的重点科目,也是高中课程的难点科目,其中等差数列方面的知识是许多学生数学学习的难点,高中生在等差数列的题型上往往会失去很多得分,并且受到挫败感,丧失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本文结合等差数列授课教学的效果进行了讨论,探讨了等差数列教学的方法,解决学生在解答等差数列题型中遇到的思路问题,以供参考。(本文来源于《课程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46期)
周志杰[3](2019)在《多元表征理论的实践与探索——以数列教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所谓表征,就是指外界输入的信息在主体心理活动中的记录和作用形式,学习实质上就是学生对于知识这一外界输入产生对应心理表征的过程,是一个主观与客观结合的过程.本文中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以数列的概念和表示方法相关内容的教学为例,与各位读者分享自己在多元表征理论的指导下开展教学的方法策略与心得体会.(本文来源于《中学数学》期刊2019年21期)
高红芝[4](2019)在《“多元表征”导向深度学习——《小数点搬家》教学实录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元表征"方式,探究发现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并深刻理解这一规律,达到举一反叁,灵活运用,进而实现深度学习。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出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建立起小数点的位置移动与特殊的小数乘除法之间的联系,并能正确进行相关计算。笔者用多元表征,经历探索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的过程,发现并理解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在探索交流、归纳概括、合作互动等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本文来源于《教师博览(科研版)》期刊2019年10期)
彭安平,李亮,张智[5](2019)在《离散元表征的级配碎石加州承载比细观力学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离散元法构建符合真实级配的石灰石碎石二维细观模型,确定模型的细观参数与加载速率,研究级配碎石的加州承载比(CBR)试验。通过对试验和模拟中贯入力-贯入量曲线以及CBR值进行对比验证,验证模型的合理性与正确性。分析加载后的主应力方向、接触力链和位移矢量等细观机制变化规律。分析加载速率、摩擦因数与刚度比等参数对石灰石碎石CBR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加载速率的降低,CBR数值基本呈缓慢降低的趋势;集料的纵向变化明显于横向变化,离散元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级配碎石的细观作用机制;颗粒间摩擦因数的增加能够明显提高级配碎石的抗压能力,碎石体系的抗变形能力随着法向刚度大小增大而增大。(本文来源于《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冯桂群[6](2019)在《引领多元表征 培育数学思维》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下新课改的潮流中,最需要数学教师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通过课堂教学来有效地培育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郑毓信教授认为,"数学核心素养的基本涵义就在于:我们应当通过数学教学帮助学生学会思维,并能逐步学会想得更清晰、更深入、更全面、更合理。"那么,如何去培育学生的数学思维素养呢?唐剑岚教授认为:就数学学习结果而言,基于数学多元表征学习,学习者不仅学到的是一种学习内容或方法,更为深层的学习意义是,从学习多元表征,到用多元表征学习,再到会多元表征学习,学习者整体的数学素养将(本文来源于《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期刊2019年Z5期)
董周涛,张锋[7](2019)在《多元表征发展思维 实验操作培养数感——《1000与10000》教学实录与评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教学内容】浙教版二年级下册第56、57页。【教学目标】1.通过方块图、计数器等直观模型,多角度地认识计数单位1000和10000,能用文字、算式、图示等多种形式描述1000和10000,并会简单的整千数和整百数的加减法计算。2.在估测白纸、黑米数量的操作活动中,感受1000和10000(本文来源于《小学教学设计》期刊2019年26期)
张明远,王贵文[8](2019)在《多元表征指导下的解题研究案例——从2019年甘肃省第一次诊断考试第20题说起》一文中研究指出2019年3月14日,笔者所在学校参加了"2019年甘肃省第一次高考诊断考试",本人在评第20题解析几何题时发现:学生对条件中的"点O在以AB为直径的圆内"不会恰当的翻译转化,而是采取"直译法"先求直径AB的长度,再求线段AB的中点G到原点O的距离,致使数学运算过程繁长,运算受阻,解题无果而终.根据笔者多年研究解析几何压轴题的解题经验,教会学生对问题中同一条件采取"多元表征"训练,(本文来源于《数学教学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吴淑家[9](2019)在《多元表征下如何有效培养小学生运算能力》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领悟多元表征形式的本质特征之后,教师巧妙地将各种方式运用于教学实践,有效地进行转化和互译,建立起它们之间的联系,由此去除运算中的"涩",且会增加"润滑"作用,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运算中的本质特征,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本文来源于《中小学校长》期刊2019年07期)
钱岑[10](2019)在《发挥数学多元表征促进学生数学思维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借助数学多元表征发展学生数学思维,教师以苏教版小学数学叁年级上册第叁单元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一课为例,引导学生在合理的时机选择合适的表征方式,使他们在操作表征中形成图像思维,在符号表征中形抽象思维,在外在表征中深化内在表征。(本文来源于《成才之路》期刊2019年19期)
元表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高中数学是高中课程中的重点科目,也是高中课程的难点科目,其中等差数列方面的知识是许多学生数学学习的难点,高中生在等差数列的题型上往往会失去很多得分,并且受到挫败感,丧失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本文结合等差数列授课教学的效果进行了讨论,探讨了等差数列教学的方法,解决学生在解答等差数列题型中遇到的思路问题,以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元表征论文参考文献
[1].徐燕玉.“多元表征”理念下的小学高年级计算教学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
[2].武世起.多元表征,让学习深度发生——高中数学等差数列教学实践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
[3].周志杰.多元表征理论的实践与探索——以数列教学为例[J].中学数学.2019
[4].高红芝.“多元表征”导向深度学习——《小数点搬家》教学实录与分析[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9
[5].彭安平,李亮,张智.离散元表征的级配碎石加州承载比细观力学行为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9
[6].冯桂群.引领多元表征培育数学思维[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19
[7].董周涛,张锋.多元表征发展思维实验操作培养数感——《1000与10000》教学实录与评析[J].小学教学设计.2019
[8].张明远,王贵文.多元表征指导下的解题研究案例——从2019年甘肃省第一次诊断考试第20题说起[J].数学教学研究.2019
[9].吴淑家.多元表征下如何有效培养小学生运算能力[J].中小学校长.2019
[10].钱岑.发挥数学多元表征促进学生数学思维探究[J].成才之路.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