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北京100871
摘要:城市绿地系统与海绵城市体系相辅相成,将雨洪管理的理念融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可以统筹考虑城市绿地与雨洪调蓄设施在布局、结构上的结合,前瞻性地将城市中雨洪管理的关键位置与城市绿地相结合,并制定相关指标,从而更好地引导城市绿地的发展方向,发挥城市绿地在调蓄城市雨洪问题方面的作用。在城市建成区,可以根据现状条件,将雨水管理措施融入到绿地中去,在城市规划的建设用地范围,可对绿地建设提出新的要求,形成全系统的雨水管理体系。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城市绿地;设计;应用
1海绵城市概述
海绵城市观念是一种先进的城市建设理念,它能够有效地实现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随着城市资源污染情况的频繁发生,这也就更加显示出了海绵城市观念的重要性。海绵城市观念主要是针对城市的水生态系统而产生的一种建设和管理观念,主要是来维持城市水生态环境的稳定性。海绵城市观念,就是将城市的水生态环境当做一个海绵的模型来进行管理,从而实现对水生态环境的弹性控制,在城市下雨的时期,就会产生大量的雨水积存,而海绵城市观念就对这些雨水进行吸水、过滤净化以及储存等。在这种海绵城市观念的建设下,城市就能够对这些雨水废水实现循环利用,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城市水生态环境的稳定性,也降低了自然环境变化产生的雨水洪水等对城市的影响和破坏。
2以海绵城市为导向的城市设计体系
2.1城市设计目标
从年径流总量控制的角度进行考量,根据国务院印发的《意见》相关要求,在开发建设后,理想状态下的城市年径流总量应当与开发之前自然地貌的年径流总量相近。而实现这一理想目标的途径包括促进城市雨水下渗与减排,对地下水加以补充、以及对城市雨洪进行集蓄与使用,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等。从场地水生态环境修复的角度考量,以海绵城市为导向的城市设计工作,应当在保持城市水环境与水生态系统承载能力,协调水土关系、水绿关系、水陆关系与水城关系,尽量减少城市设计与建设中的人为因素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维护生态空间对于城市气候调控与环境美化的作用。从空间环境质量提升的角度进行考量,在城市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城市更新升级与环境提升会对城市居民生活带来的影响与改变,这也是城市设计中“以人为本”设计理念的体现。因而应当将创建高质量、高水平城市空间环境作为重要目标,对城市绿地、空间、街区、水系等各种元素加以优化整合,提高城市空间的舒适性。
2.2城市设计原则
在城市设计中,需要始终坚持“三步走”原则,首先对水生态红线进行合理限定,加强对于城市水生态资源的保护;其次对各类元素的统筹措施加以整合,以提高城市生态环保效果为前以海绵城市为导向的城市设计策略研究。为了减少城市设计中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进一步提高城市雨洪管理效果,可以将海绵城市作为导向开展城市设计工作,因而本人谨就以海绵城市为导向的城市设计策略进行探究与分析,首先阐述海绵城市为导向的城市设计目标与设计原则,进而从生态空间、交通道路与开放空间的角度探讨海绵城市设计方法,并对海绵城市的阶段性实施规划进行分析。海绵城市;城市设计;生态环境提,适当采取人工措施进行调整;最后应当以低影响开发为原则,对于城市的建设要尽量减少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与冲击。另外,还要始终坚持海绵城市与城市规划的引领作用,通过城市规划的约束效果,实现对城市生态水利工程的雨洪管理工作,将流域规划、区域规划、防洪规划、交通规划、雨洪管理规划、绿地生态规划等相关项目进行有效衔接统筹,进而实现对城市规划的引领作用。
3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绿地设计中的应用
3.1排水系统
排水系统主要由集水块、排水管道和水工逆止阀三部分组成。其中,集水块为不锈钢网围成的长方体结构,外部包裹一层土工布。集水块的尺寸应按照蓄水体的大小设定,并设置在排水口附近,便于雨水排放。为了增强集水效果,可以在蓄水层内设置管壁密布空洞的集水管,所有的集水管分级连接与集水块一起构成集水管网结构。排水管起于集水块,通向检查井并与水工逆止阀相连接。水工逆止阀的控制高程设计为检查井内的最低水位。如果蓄积的雨水需要利用,可将所有的排水管接入总管,将雨水导入配套的蓄水池;如果蓄积的雨水不需要利用,则结合城市的河道、湖泊、排水管网就近排放。
3.2城市水域空间设计策略
首先实现对雨水的收集与重复利用,因而在屋面、道路与街区等不同层次设置雨水系统,将雨水引入城市雨水调蓄设施。在屋面雨水组织方面,如果是公共建筑,通常会采用内排水的方式,将雨水立管与屋面雨水管线相互连接,如果是住宅建筑,通常会采用重力外排水方式。为了更好地收集屋面雨水,可以将公共建筑的内排水管线与雨水调蓄系统相结合,将住宅外排水与散水、草沟等相互连通,将屋面雨水通过空间场地与绿化进行吸收。海绵城市导向下,可以通过凹陷的绿地来进行雨水调蓄,需要在城市设计中合理设置凹陷深度,在植物种类、道路与绿地之间的连接处等各种因素进行合理规划与设计,为了更好地发挥凹陷的雨水调蓄功能,可以将凹陷深度设置在20厘米左右,并选择具有耐涝特性的灌木与草本植物。另外,城市街区层面的海绵城市设计更加容易实现,充分利用城市街区之间的高度差进行规划,确保雨水能够通过街区流往街区与池塘实现雨水的存储与调蓄,可以设计雨水花园、透水铺装等。
3.3城市绿地空间设计策略
海绵城市可以通过街区绿地实现城市绿地空间的相互联通,形成更大规模的“绿肺”,从而更好地发挥绿地资源在改善空气环境、吸收城市雨洪,同时也可以作为休闲娱乐场所。海绵城市导向下的城市设计工作,还需要对城市绿地布局进行优化整合工作,确定最优绿地比率,在社区、街道等各个环境增加绿地满级与范围,尤其是城市生态敏感地区。减少人为因素对于绿地资源的滋扰与影响,尽量保障城市绿地与植被的完整性。城市绿地的分布主要包括点状分布(如口袋公园与街头绿地)、带状分布(生态廊道、绿化景观带等)与块状分布(湿地公园、蓄水湿地、森林公园等)。在对城市绿地进行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加强城市水域与绿地空间的相互结合,需要首先分析城市水温情况,在城市设计过程中保护好水文结构,并将城市水系与绿地系统作为海绵结构的空间载体,连接整个城市的绿地结构与水系资源,建设水绿复合生态系统
结束语:
总而言之,城市内涝的现象给现阶段城市规划建设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出了基于“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水系统管理模式,同时提高城市水系统管理效率,在加强水循环利用的同时保护了城市生态环境。城市绿地体系是构建海绵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挥海绵城市的作用主要因素。城市建设者通过多种绿地建设的方式和技术手段构建海绵城市绿地体系,服务城市居民,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基于此,以上内容就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绿地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研究。
参考文献:
[1]成泽虎,邹敏,吴昊.海绵城市视角下对城市绿地的认识[J].绿色科技,2017(23):86-87.
[2]苏丽萍.海绵城市理论在绿地系统规划中的运用[J].中外建筑,2017(12):96-99.
[3]苏平.基于海绵城市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浅析[J].中国住宅设施,2017(08):50-51+7.
[4]周维,张凯,张丽娟.基于海绵城市视角下的城市绿地系统雨水管理研究[J].绿色科技,2017(04):121-12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