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状突论文_唐仲海,樊成虎,葛黁黁,路凯,齐兵献

导读:本文包含了齿状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齿状,螺钉,综合征,前路,文献,骨科,后路。

齿状突论文文献综述

唐仲海,樊成虎,葛黁黁,路凯,齐兵献[1](2019)在《齿状突游离小骨并寰枢椎脱位1例报道及文献回顾》一文中研究指出齿状突游离小骨(Symptomatic os Odontoideum)是指上颈椎皮质骨的小骨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逐渐演化成了正常的枢椎齿突,并且与枢椎椎体相分离,常造成寰枢关节不稳或脱位,为临床极少见的枕颈部畸形之一。本文报道1例先天性齿状突游离小骨伴寰枢椎脱位的患者,采取手术治疗措施后,中远期取得了可观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患者,男,38岁,因"颈部僵硬疼痛不适2年余,加重伴双足踩棉感1个月"于2017年11月24日(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陆文忠,韦西江,隆振学,赵勇[2](2019)在《微通道C臂引导下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治疗新鲜齿状突AndersonⅡ型骨折的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微通道C臂引导下经皮空心钉内固定对新鲜齿状突AndersonⅡ型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7年7月百色市人民医院的12例新鲜齿状突AndersonⅡ型骨折患者,所有患者通过创新性设计的微通道在C臂引导下行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术,术后行X线、CT检查,评价疗效。结果 12例患者术后影像学复位满意,术后3个月骨性愈合,头颈部旋转活动无一例受限。结论微通道C臂引导下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新鲜齿状突AndersonⅡ型骨折,影像学复位理想,疗效满意。(本文来源于《安徽医学》期刊2019年10期)

俞益康,许超,姜献,周红云,范鑫[3](2019)在《齿状突加冠综合征临床诊治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齿状突加冠综合征(crowned dens syndrome,CDS)是以齿状突周围发生"冠状"钙化沉积为主要影像学表现,以头颈上部急性发作的疼痛、僵硬、发热甚至出现颈髓压迫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普遍被认为是晶体沉积病造成的。CDS的临床表现常常类似于脑膜炎,常常伴有血液中炎性标志物的升高,因此非常容易造成漏诊和误诊,临床上易被施以错误的或不必要治疗。目前CDS的诊断以CT中的影像学表现为"金标准",治疗以NASIDs药物和皮质类固醇药物为主,其预后往往也是良好的,基本上发生此病的患者在3个月内其影像学表现完全消失。(本文来源于《中国骨伤》期刊2019年10期)

王璐,谷雨[4](2019)在《前路螺钉内固定与后路寰枢椎融合术治疗ⅡB型齿状突骨折的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前路螺钉内固定与后路寰枢椎融合术治疗ⅡB型齿状突骨折(OF)的疗效。方法将86例ⅡB型OF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分为螺钉组(42例,行前路螺钉内固定)和融合组(44例,行后路寰枢椎融合术)。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后颈椎屈曲、旋转活动度、颈椎疼痛、颈椎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螺钉组明显少(低)于融合组(P <0. 01,P <0. 05)。两组均获得随访,时间8~16个月。术后3个月颈椎屈曲、旋转活动度螺钉组明显高于融合组(P <0. 01)。术后3个月颈椎疼痛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两组明显低于术前(P <0. 05),而螺钉组两项均明显低于融合组(P <0. 01)。结论与后路寰枢椎融合术比较,前路螺钉内固定治疗ⅡB型OF创伤小、骨折愈合时间短、颈椎活动度更好。(本文来源于《临床骨科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杨云飞,霍志伟,桂大金,吴博,陈占法[5](2019)在《颈前路切开内固定治疗齿状突Ⅲ型骨折及急性颈髓损伤方法讨论》一文中研究指出颈椎外伤致枢椎齿状突骨折(Axial odontoid fracture)合并急性颈髓损伤(Acute 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y ACSCI)是常见的颈部外伤之一。常见于高处坠落伤、车祸等造成的颈部高能量损伤,颈部损伤之后采取紧急颈部颈托固定制动,平卧位,避免频繁搬动及翻身引起颈椎的转动,造成颈髓进一步损伤。诊断明确后,可早期行手术治疗,空心螺钉稳定枢椎齿状突骨折,前路颈椎椎体次全切解除脊髓压迫,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80期)

王颖博,胡波,刘瑶瑶,朱军,殷翔[6](2019)在《后路寰枢固定融合术治疗齿状突畸形伴创伤后寰枢关节脱位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后路寰枢固定融合术治疗齿状突畸形伴创伤后寰枢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8年9月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11例齿状突畸形合并寰枢关节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8例,女性3例;年龄9~27岁,平均19.6岁,均有明确创伤史。患者均实施后路寰枢椎弓根螺钉固定及融合术,患者术前均行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检查,9例存在骨性结构明显异常或血管变异者术中在显微镜下处理静脉丛后显露寰椎下方侧块、枢椎峡部上缘及内缘后直视下置钉。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内固定位置及术后6个月寰枢椎骨性融合情况,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的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及手术前后其Frankel脊髓神经损伤分级的情况。结果手术时间(2.6±0.9)h,出血量(110.8±15.4)mL。手术患者无医源性神经症状加重、硬脊膜破裂、椎动脉损伤、伤口感染及内固定松动。术后1周复查CT示寰枢椎螺钉均位于骨内,位置满意。1例患者随访至术后6个月,剩余患者均随访至1年以上。术后3个月JOA评分为(14.6±1.4)分,较术前的(9.8±1.8)分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后3例Frankel C级患者中2例为D级,1例为E级;4例Frankel D级患者1例为D级,3例为E级。6个月复查CT显示寰枢椎骨性融合,未见螺钉松动、内固定失效。1例患者术后半年出现下颈椎生理曲度后凸改变。结论后路寰枢固定融合术治疗齿状突畸形伴创伤后寰枢关节脱位保留颅底和寰椎关节活动,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存在骨性或血管结构变异者术中使用显微镜仍可在寰枢椎内较为安全地置钉。(本文来源于《创伤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王洲[7](2019)在《枢椎齿状突加冠综合征的临床及MSCT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枢椎齿状突加冠综合征的病因、CT影像诊断及临床治疗。方法搜集近6个月CT发现枢椎齿状突周围钙盐沉积并经临床治疗的6例患者进行分析,其中男性2例,女性4例,年龄54-86岁,平均年龄70.16岁。结果 6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急性颈部疼痛、颈部僵硬、转头活动受限,其中5例患者血沉加快和(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暨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资料汇编》期刊2019-08-22)

茅剑平,范明星,吴佳源,肖斌,行勇刚[8](2019)在《骨科机器人辅助齿状突螺钉内固定术9例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骨科机器人辅助技术在颈前路齿状突螺钉内固定手术中的安全性。方法 2017年11月~2018年8月对9例Ⅱ型齿状突骨折全麻下行齿状突骨折复位,术中叁维CT扫描,齿状突螺钉路径规划,骨科机器人引导齿状突螺钉导针植入,齿状突空心螺钉固定。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78. 3 min(120~240 min),平均术中估计出血量36. 7 ml(20~50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 3 d(3~5 d)。共置入齿状突螺钉10枚,根据Neo评级量表,10枚螺钉均为0级。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3个月随访,所有患者骨折愈合情况良好,无明显骨折不愈合或硬化带形成。Smiley-Webster量表7例优,2例良。结论骨科机器人辅助颈椎前路齿状突螺钉内固定术安全、有效,可以作为Ⅱ型齿状突骨折的手术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微创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林阳[9](2019)在《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成人Ⅱ型齿状突新鲜骨折对颈2、3稳定性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一部分颈椎前路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和颈椎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Ⅱ型齿状突新鲜骨折对颈2、3稳定性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目的:本研究拟通过对成人Ⅱ型齿状突新鲜骨折经颈椎前路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和颈椎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颈2、3生物力学实验结果进行分析,验证和评估Ⅱ型齿状突新鲜骨折运用不同内固定手术治疗方法后对颈2、3稳定性的影响,为临床Ⅱ型齿状突新鲜骨折的手术治疗最大程度避免影响临近节段稳定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南方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新鲜成人尸体标本14例,保证标本韧带结构和关节囊的完整性,从尸体上提出完整的肌肉、筋膜。肉眼仔细检查,无明显骨质破坏及畸形。在纳入本研究之前,行X线正侧位拍片排除骨结构的缺陷。标本制备完成后分为颈椎前路齿状突螺钉内固定A组、颈椎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B组两组。通过对比生物力学研究测量骨折前、骨折后,不同内固定方法置钉后颈2、3段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及左旋、右旋生物力学测试结果,对标本进行侧方弯曲荷载实验,了解其旋转、前、后、左、右的荷载情况,并将实验得出的数据做出荷载-位移曲线。需在完整颈椎标本生物力学实验完成后再制备A、B的标本,保证标本完整性和有效性。结果:在相同应力负荷下,Ⅱ型齿状突骨折组与完整正常标本对照组比较,活动度(C2-C3)值在左右侧屈、前后屈伸和左右旋转方向上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说明齿状突骨折本身对颈2-3稳定性造成影响,齿状突骨折骨折前、骨折后,颈椎前路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组和颈椎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活动度(C2-C3)值在各方向上有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骨折组>正常组>后路组>前路组,提示临床上治疗Ⅱ型齿状突骨折前路固定标本在五种方向应力运动下较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标本运动位较小,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前路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和颈椎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可以提供良好的生物力学和坚强的内固定,颈椎前路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和颈椎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可以有效的用于Ⅱ型齿状突新鲜骨折手术治疗。但颈椎后路组术后应力集中,活动度增大,临近节段失稳的出现不能有效规避。结论:齿状突的连续性与完整性在维持上颈椎稳定性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齿状突骨折经颈椎前路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和颈椎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均具有操作简便、安全系数较高等优点,颈椎前路齿状突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较颈椎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不会增大临近节段活动度,对临近节段稳定性造成影响较小。颈椎前路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和颈椎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可以广泛的应用于齿状突骨折的手术治疗中,但颈椎前路空心加压螺钉较颈椎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颈2、3稳定性影响较小。第二部分改良型寰椎椎弓根螺钉钉道进钉点及进钉角度的影像学测量目的:Ⅱ型齿状突骨折是上颈椎损伤中严重且常见的类型,针对该类型损伤目前比较经典的治疗方式为经前路齿状突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和颈椎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后者治疗方法适用于多类型的寰枢椎损伤,固定牢靠,融合几率高,但因操作相对复杂,容易并发脊髓及椎动脉损伤。本文主要以寰椎椎弓根置钉术中为研究对象,了解CT叁维重建及计算机测量技术对其所起到的作用及应用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解放军第一八一医院、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拟经寰椎后路椎弓根置钉术患者42例,全部通过钉道设计技术、64排螺旋CT寰椎椎弓根平扫成像检查、计算机数据测量测定寰椎椎弓根置钉术中安全置钉区域。结果:双侧椎弓根内外径连线数值对比、极值(最大、最小)、安全置钉区域(进钉角度、内外侧安全极点距离及其与寰椎后结节的距离)、进钉角度及钉道(长度、直径)之间的差异进行对比,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能够安全容纳半径1.75mm螺钉,为相对安全进钉区域。本次研究病例无血管、脊髓及神经根损伤,椎弓根无破裂,术后CT显示螺钉位置良好,处于椎弓根内,内外侧皮质无破裂,全部手术均成功完成,术后螺钉均良好的固定在相应的位置,未出现松动、断裂现象,实现骨性愈合。结论:CT平扫、叁维重建及计算机测量技术辅助下指导寰椎椎弓根手术置钉角度及长度,明确安全置钉区域,改善手术近远期疗效。第叁部分不同内固定手术方法治疗成人Ⅱ型新鲜齿状突骨折对颈2、3稳定性影响的研究目的:Ⅱ型齿状突骨折是严重的上颈椎损伤类型,不同的手术方法对临近颈2、3稳定性的影响一直存在争议。本研究探讨Ⅱ型齿状突新鲜骨折,排除复合损伤,经颈椎前路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和颈椎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后,通过对术前及随访区间颈2/3椎间盘高度变化及MRI常规扫描及Pfirrmann分级随访测量椎间盘情况,考量对颈2、3稳定性的影响。方法:1、回顾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解放军第一八一医院、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自2008年1月~2015年3月手术治疗的成人新鲜Ⅱ型齿状突骨折29例,术前通过颈椎张口位、颈椎侧位及颈椎CT确诊齿状突Ⅱ型新鲜骨折,排除寰枢关节损伤、颈1前后弓骨折等复合损伤,并行颈椎MRI检查,通过常规MRI扫描排除颈2/3椎间盘损伤。其中男17例,女12例,年龄19~65岁(40.8±12.6岁)。通过随访行术前、术后6月、12月颈椎间盘高度变化,结合MRI常规扫描及T2-mapping值与Pfirrmann分级随访测量椎间盘情况,评价Ⅱ型齿状突骨折不同手术方式对颈2、3稳定性的影响。结果:颈椎前路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患者颈2/3椎间盘高度在术后1周、6月无明显改变,术后12月有降低;颈椎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患者颈2/3椎间盘高度在术后6月、12月出现逐步降低,但两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T2值在不同颈椎间盘退变程度中的比较情况:29例患者共29个颈2/3椎间盘,经整理Pfirrmann分级资料发现颈椎前路空心加压螺钉组15个颈2/3椎间盘分别在术后1周、术后6月、12月Ⅰ、Ⅱ、Ⅲ、Ⅳ、V级例数分别为9、4、2、0、0例,6、4、3、2、0例,5、5、2、3、0例;颈椎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14个椎间盘分别在术后1周、术后6月、12月Ⅰ、Ⅱ、Ⅲ、Ⅳ、V级例数分别为6、6、2、0、0例,4、6、4、0、0例,3、5、2、3、1例。结论:颈椎前路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和颈椎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可以提供良好的生物力学和坚强的内固定,颈椎前路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和颈椎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可以有效的用于Ⅱ型齿状突新鲜骨折手术治疗。但术中及术后需注意严格保护颈2、3各部分结构及椎间盘的完整性,并严密随访,尽量防止导致颈2、3稳定性变化因素出现。(本文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期刊2019-05-01)

宋全威[10](2019)在《中空螺钉治疗齿状突骨折的在体叁维运动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齿状突骨折是较为多见的一种颈椎损伤,在颈椎骨折中齿状突骨折发生率约占8%~15%。齿状突对于寰枢椎稳定具有重要作用,II型齿状突骨折稳定性差。本研究通过3D-3D配准技术,对比行前路齿状突螺钉固定手术的患者与正常人的C1-C3间活动度变化。方法:(1)随访在我院行前路齿状突螺钉固定手术的患者,根据入选标准筛选10名手术患者进入手术组。在我院门诊筛选10名健康志愿者进入正常组。两组受试者分别进行颈椎7种运动体位下(中立位、左旋转位、右旋转位、左侧弯位、右侧弯位、前屈位、后伸位)颈椎的CBCT扫描。(2)利用Mimics软件将颈椎扫描数据建立成椎体叁维模型。(3)在Fluo_Motion软件进行多体态叁维模型的体积融合分析,建立叁维坐标系测量出椎体间的六自由度活动度。结果:1、颈椎前屈时,正常组C1-C2节段前屈6.74±2.26°,C2-C3节段前屈4.50±2.00°,手术组C1-C2前屈1.25±0.71°,C2-C3前屈1.70±1.37°。手术组C1-C2、C2-C3节段的前屈角度较正常组显着减小。2、颈椎后仰时,C1-C2节段手术组平均左移1.46±0.53mm,正常组为平均右移0.42±0.19mm,两组有统计学差异;手术组左旋5.68±2.45°,正常组右旋2.27±1.59有统计学差异。3、颈椎左旋时,手术组C1-C2节段左旋17.51±5.25°较正常组(31.41±6.09°)减小,P<0.01;左移3.87±1.13mm较正常组(5.21±1.02)减小,P<0.05。4、颈椎右旋时,手术组C1-C2节段右旋16.28±5.92°较正常组(32.86±5.22°)减小,P<0.01;右移3.40±1.63mm较正常组(5.30±1.29mm)减小,P<0.01。5、颈椎左倾时,C1-C2节段,正常组右旋17.28±4.84°,手术组右旋12.57±3.41°,两组有统计学差异。6、颈椎右倾时,正常组和手术组在C1-2及C2-3节段的六自由活动度无明显差异。结论:前路齿状突螺钉内固定术后寰枢椎活动受到一定限制,主要表现在颈椎旋转及前屈运动,C2-3节段除前屈运动其余各个方向的活动度无明显改变。颈椎侧弯运动时,C1-C2节段伴有与侧弯方向相反的耦合旋转,C2-C3节段伴有与侧弯方向一致的耦合旋转。(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9-05-01)

齿状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微通道C臂引导下经皮空心钉内固定对新鲜齿状突AndersonⅡ型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7年7月百色市人民医院的12例新鲜齿状突AndersonⅡ型骨折患者,所有患者通过创新性设计的微通道在C臂引导下行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术,术后行X线、CT检查,评价疗效。结果 12例患者术后影像学复位满意,术后3个月骨性愈合,头颈部旋转活动无一例受限。结论微通道C臂引导下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新鲜齿状突AndersonⅡ型骨折,影像学复位理想,疗效满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齿状突论文参考文献

[1].唐仲海,樊成虎,葛黁黁,路凯,齐兵献.齿状突游离小骨并寰枢椎脱位1例报道及文献回顾[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9

[2].陆文忠,韦西江,隆振学,赵勇.微通道C臂引导下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治疗新鲜齿状突AndersonⅡ型骨折的疗效[J].安徽医学.2019

[3].俞益康,许超,姜献,周红云,范鑫.齿状突加冠综合征临床诊治研究进展[J].中国骨伤.2019

[4].王璐,谷雨.前路螺钉内固定与后路寰枢椎融合术治疗ⅡB型齿状突骨折的疗效[J].临床骨科杂志.2019

[5].杨云飞,霍志伟,桂大金,吴博,陈占法.颈前路切开内固定治疗齿状突Ⅲ型骨折及急性颈髓损伤方法讨论[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6].王颖博,胡波,刘瑶瑶,朱军,殷翔.后路寰枢固定融合术治疗齿状突畸形伴创伤后寰枢关节脱位的疗效观察[J].创伤外科杂志.2019

[7].王洲.枢椎齿状突加冠综合征的临床及MSCT分析[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暨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资料汇编.2019

[8].茅剑平,范明星,吴佳源,肖斌,行勇刚.骨科机器人辅助齿状突螺钉内固定术9例报告[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9

[9].林阳.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成人Ⅱ型齿状突新鲜骨折对颈2、3稳定性影响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9

[10].宋全威.中空螺钉治疗齿状突骨折的在体叁维运动学研究[D].南昌大学.2019

论文知识图

术前、术后影像学检查A:X线显示齿状患者,女,29岁,诊断为齿状突游...术前枢椎CT冠状位片:齿状突基底...枢椎损伤-图14-30 齿状突骨折颈椎斜...枢椎损伤-图14-31 齿状突骨与寰枢关...施于齿状突侧方应力...

标签:;  ;  ;  ;  ;  ;  ;  

齿状突论文_唐仲海,樊成虎,葛黁黁,路凯,齐兵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