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南方玉米锈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锈病,玉米,种质,抗性,自交系,对策,标记。
南方玉米锈病论文文献综述
李磊福,孙秋玉,张克瑜,骆勇,马占鸿[1](2016)在《我国南方玉米锈病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由多堆柄锈菌(Puccinia polysora Underw)引起的南方玉米锈病已成为我国玉米生产上的重要病害。文中总结了南方玉米锈病的病害特征及在我国玉米产区的发生情况。系统综述了我国玉米品种和亲本自交系对南方玉米锈病的抗性及抗锈性的遗传分析,以及病原菌的遗传多样性和毒性变异研究。由于我国玉米抗性品种少且抗源单一,大量引入外来种质,选育抗性品种是未来南方玉米锈病防控的重点。此外,研究我国南方玉米锈病主要发生区域的病原菌遗传多样性并对生理小种进行鉴定和监测有助于深层次的解析该病害的流行过程,对南方玉米锈病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植保科技创新与农业精准扶贫——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6-11-10)
谭华,邹成林,郑德波,韦新兴,黄爱花[2](2016)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抗南方玉米锈病材料》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来自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的高抗南方玉米锈病种质为抗锈源,把抗病基因导入来自温带欠抗锈种质,借助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聚合抗锈基因定向改良,对获得的BC2F2进行田间抗病性接种鉴定。结果显示,利用phi048选择与抗病亲本相同带型的BC2F2家系368个单株接种鉴定,抗及高抗级别植株共235株,占总株数的63.9%;中抗级别植株114株,占31.0%;感病植株19株,占5.1%。表明利用phi048对南方玉米锈病抗病材料进行早代选择是有效的,可淘汰大量感病家系,减轻田间工作量;利用分子标记辅助定向选择结合抗病接种鉴定,能有效改良温带种质的抗锈性。(本文来源于《广东农业科学》期刊2016年07期)
蔡理文[3](2016)在《南方玉米锈病的发生及防治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产品之一,保障其高产、优产是提高农户经济收入的重要手段。南方玉米锈病是一种严重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的病害。对南方玉米锈病的发病特点及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探讨如何有效防治该病的策略,旨在帮助广大农户重视起该病,并采取科学合理的手段有效预防南方玉米锈病。(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期刊2016年03期)
徐洪[4](2012)在《鲁西地区南方型玉米锈病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年,鲁西地区南方型玉米锈病严重发生,发病地块平均病株率80.1%,严重的达到98.0%;发病株病情指数达67.85,在不抗病品种间有继续流行的趋势,山东省东阿县农业局(本文来源于《农民科技培训》期刊2012年06期)
李余良,刘建华,胡建广,郑锦荣,李春艳[5](2011)在《糯玉米种质资源对南方玉米锈病抗性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2011年秋季对550份糯玉米种质资源进行南方玉米锈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供试的糯玉米种质材料间的抗感性存在显着差异,缺乏对南方玉米锈病的抗源。在所有鉴定资源中,中抗以上材料仅占鉴定总数的28.18%,感病以上材料占71.82%。(本文来源于《广东农业科学》期刊2011年S1期)
李石初,杜青[6](2010)在《玉米种质资源抗南方玉米锈病鉴定初报》一文中研究指出2008年秋季和2009年秋季分别对1218份玉米种质资源进行了人工接种南方玉米锈病抗病性鉴定。在春玉米典型的病株叶上采集锈病的病原菌(夏孢子),经自然干燥后在6℃低温条件下保存备用。在秋季,当被鉴定的玉米材料8~9叶时,将备用的病原菌配成孢子悬浮液进行田间喷雾接种,在玉米乳熟期采用国内通用的病害分级及抗性评价标准进行鉴定评价。结果表明:玉米种质材料间的抗感性存在明显差异。在1218份鉴定材料中,高抗(HR)的材料占鉴定总数的1.97%、抗病(R)的材料占3.20%、中抗(MR)的材料占12.81%、感病(S)的材料占21.35%、高感(HS)的材料占60.67%。(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10年21期)
郭永才,赵文媛[7](2007)在《南方型玉米锈病对南繁玉米产量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2005年冬在海南崖城玉米锈病对14个不同地块相同品种产量影响及相关因素进行全面调查分析,对南繁南育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杂粮作物》期刊2007年02期)
任转滩,马毅,任真真,李合新,李汉中[8](2005)在《南方玉米锈病的发生及防治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南方玉米锈病P[ucciniapolysoraunderw.]是近几年我国玉米主产区暴发流行的一种新病害。该病在重病区已上升为像大小斑病及弯孢菌叶斑病一样的新的主要病害。对锈病的发生情况、症状、病原、发病规律、发病条件、危害损失、综合防治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提出了以抗病育种为核心的综合防治方法。(本文来源于《玉米科学》期刊2005年04期)
陈翠霞,邢全华,梁春阳,于元杰,梁凤山[9](2003)在《南方玉米锈病抗病基因的定位及不同遗传背景对基因标记的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玉米自交系齐 319高抗南方玉米锈病。利用SSR标记技术和BSA分析对齐 319抗南方玉米锈病基因进行了标记分析 ,结果表明SSR标记phi0 4 1和phi118与齐 319抗南方锈病基因连锁 ,其遗传距离分别为 7 6 9cM和 8 5 5cM。因此南方玉米锈病抗病基因定位于玉米 10号染色体短臂上。本研究进行的抗病基因标记 ,选择使用了两个杂交组合的 3个分离群体 ,标记结果显示同一杂交组合的不同分离群体其标记结果是一致的 ,而不同组合分离群体的标记结果有显着差异 ,这可能与基因的遗传背景有关。因此 ,在进行基因标记分析时 ,选择合适的分离群体是至关重要的。(本文来源于《遗传学报》期刊2003年04期)
陈翠霞,杨典洱,于元杰,孙学振,王斌[10](2003)在《南方玉米锈病及其抗性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玉米锈病在世界各玉米主产区均有发生 ,它有 3种类型 :由玉米柄锈菌PucciniasorghiSchw .引起的普通玉米锈病 ,由玉米多堆柄锈菌PucciniapolysoraUnderw .引起的南方玉米锈病和由玉米壳锈菌Physopellazeae(本文来源于《植物病理学报》期刊2003年01期)
南方玉米锈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来自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的高抗南方玉米锈病种质为抗锈源,把抗病基因导入来自温带欠抗锈种质,借助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聚合抗锈基因定向改良,对获得的BC2F2进行田间抗病性接种鉴定。结果显示,利用phi048选择与抗病亲本相同带型的BC2F2家系368个单株接种鉴定,抗及高抗级别植株共235株,占总株数的63.9%;中抗级别植株114株,占31.0%;感病植株19株,占5.1%。表明利用phi048对南方玉米锈病抗病材料进行早代选择是有效的,可淘汰大量感病家系,减轻田间工作量;利用分子标记辅助定向选择结合抗病接种鉴定,能有效改良温带种质的抗锈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南方玉米锈病论文参考文献
[1].李磊福,孙秋玉,张克瑜,骆勇,马占鸿.我国南方玉米锈病研究进展[C].植保科技创新与农业精准扶贫——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6
[2].谭华,邹成林,郑德波,韦新兴,黄爱花.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抗南方玉米锈病材料[J].广东农业科学.2016
[3].蔡理文.南方玉米锈病的发生及防治方法[J].南方农业.2016
[4].徐洪.鲁西地区南方型玉米锈病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J].农民科技培训.2012
[5].李余良,刘建华,胡建广,郑锦荣,李春艳.糯玉米种质资源对南方玉米锈病抗性鉴定[J].广东农业科学.2011
[6].李石初,杜青.玉米种质资源抗南方玉米锈病鉴定初报[J].现代农业科技.2010
[7].郭永才,赵文媛.南方型玉米锈病对南繁玉米产量影响因素分析[J].杂粮作物.2007
[8].任转滩,马毅,任真真,李合新,李汉中.南方玉米锈病的发生及防治对策[J].玉米科学.2005
[9].陈翠霞,邢全华,梁春阳,于元杰,梁凤山.南方玉米锈病抗病基因的定位及不同遗传背景对基因标记的比较分析[J].遗传学报.2003
[10].陈翠霞,杨典洱,于元杰,孙学振,王斌.南方玉米锈病及其抗性鉴定[J].植物病理学报.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