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再植病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病害,生物防治,苹果,枯草,杆菌,芽孢,微生物。
再植病害论文文献综述
赵璐,刘胜,胡同乐,王亚南,王树桐[1](2019)在《复合微生物菌剂对苹果再植病害的生防效果测定及拮抗菌株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复合微生物菌剂对苹果再植病害的生防效果,以苹果砧木实生海棠幼苗为试材,通过盆栽试验测试了木美土里复合微生物菌剂对苹果再植病害的防治效果及对再植海棠的促生作用,然后对该菌剂的可分离微生物进行了分离纯化,并以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菌株HS2为靶标菌,测试分离获得的10株菌株的拮抗效果,并对拮抗效果显着的1株真菌菌株和2株细菌菌株进行种类鉴定。结果表明,木美土里复合微生物菌剂对苹果再植病害的防治效果达87.78%;经该菌剂处理后,再植海棠苗的株高、茎粗、鲜重、干重及叶面积分别是对照处理的1.51、2.00、5.74、5.21和2.83倍,表明该菌剂有显着的促生作用。木美土里复合微生物菌剂对菌株HS2的抑制率达到68.59%,并从中分离到7株真菌菌株,3株细菌菌株。其中,拮抗效果高于80.00%的真菌菌株有1株,细菌菌株有2株。经鉴定,真菌菌株MMTL-1为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细菌菌株BM-01和BM-03均为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周喆[2](2018)在《苹果抗再植病真菌病害相关基因MdCERK1的克隆及其互作蛋白的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苹果再植病是一个复杂又难以解决的历史性问题,也是保障我国苹果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筛选抗重茬苹果砧木品种是目前防治苹果再植病最为环保且有效的途径。开展苹果砧木中参与调控抗再植病相关基因的筛选及作用机制研究,对于通过基因工程手段选育苹果再植病抗性砧木具有重要意义。以往研究表明,苹果再植病的关键发病因子主要是真菌,几丁质是真菌细胞壁的重要组成成分。模式植物研究结果显示,植物的几丁质受体蛋白可通过识别几丁质而触发植物的免疫反应,从而对随后的病原菌侵染表现出抗性。本研究借鉴了模式植物的研究成果,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结合两个在苹果再植病抗性方面存在差异的品种(G.935与B.9)的转录组分析结果,成功获得了抗苹果再植病相关基因MdCERK1,并通过qPCR、pull-down及质谱测序等技术对该基因的表达特性及相互作用蛋白进行了筛选,获得了以下主要的研究结果:1.使用Pythium ultimum分别对两个在苹果再植病抗性方面存在差异的品种进行侵染,通过RNA-seq筛选差异表达基因来获得在苹果再植病抗病中起关键作用的目标基因。因为CERK(chitin elicitor receptor kinase)基因包含的胞外LysM(lysin motif)结构域,对几丁质的识别具有特异性。理论上,CERK基因对苹果再植病真菌性病原菌具有广谱抗性,具有很高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所以我们选择其作为进一步研究的目标基因。2.在利用qPCR研究基因表达时,需要内参基因对实验过程进行校正,而当前有关苹果根组织响应不同胁迫条件后的基因表达尚少有研究。所以我们利用了我们的转录组数据,选择了10个表达水平变化最小的基因和5个之前有过报道的内参基因。然后采用Delta Ct、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等分析方法对这15个基因在不同实验条件与不同基因型根组织中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MDP0000095375、MDP0000147424、MDP0000233640、MDP0000326399和MDP0000173025等5个基因无论是非生物胁迫还是生物胁迫条件下都较为稳定,可以用作相关研究的内参基因。3.利用已公布的苹果基因组数据库GDR和The Apple Genome and Epigenome,鉴定苹果LysM基因家族成员。通过系统的鉴定,共得到30个苹果LysM家族成员。使用在线工具ExPASy Proteomics Server对MdLysM蛋白的基本信息进行预测。根据聚类分析可将这些基因分为A、B和C叁组,且C组又可进一步被分为Ⅰ、Ⅱ和Ⅲ3个亚族,说明它们的功能可能已经发生了分化,基因结构的复杂程度与进化树聚类存在联系。MdLysM蛋白结构域预测的结果及基因结构分析的结果均与进化树聚类结果吻合。序列相似性及对MD09G1111800的基因组结构、结构域组成的序列分析以及其对外源几丁质的响应等结果显示,MD09G1111800是AtCERK1的同源基因,因此我们将其命名为MdCERK1。4.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显示,相比花、果实、种子等组织来说,MdCERK1还是主要在根、叶等营养组织中表达。立枯丝核杆菌侵染的苹果根组织中MdCERK1的转录调控模式证明,MdCERK1是一个功能性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 protein,PRR)。pull-down结果显示,GST-MdCERK1具有几丁质分子绑定能力,进一步从生化角度上证明了其就是苹果中的几丁质受体蛋白基因。其在不同抗性品种均能响应病原侵染,但是调控模式存在差异。5.使用pull-down联合质谱筛选到MdCERK1可能的互作蛋白PR4,进一步解析MdCERK1的抗病信号转导机制。综合以上所有的数据,得到结论,MdCERK1是一个几丁质绑定受体类激酶,主要在苹果营养器官中发挥作用,并且在响应苹果再植病病原菌侵染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8-06-01)
王树桐,曹克强,刘镇[3](2018)在《苹果再植病害的生物防治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近年来的调查表明,我国将近70%的苹果园的树龄在15年以上,有50%以上的果园树龄在20年以上,这表明我国苹果园的主体已经逐步进入老龄化。而随着现代化矮化密植栽培技术的大力推广,苹果品种的更新换代正在加速,同时受到耕地面积、栽培条件的限制,以及经济利益的驱使和地域品牌效应的存在,大量果园面临着原址重建的问题,这一问题目前已经在山东栖霞、陕西洛川等苹果专业县成为苹果产业面临(本文来源于《农业知识》期刊2018年11期)
赵璐,刘胜,王树桐,曹克强[4](2017)在《复合生物菌剂对苹果再植病害的防控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苹果再植病害广泛发生在世界各苹果产区,严重制约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利用溴甲烷、氯化苦等进行土壤熏蒸是防治该病害的主要手段。但化学熏蒸不但对土壤环境造成污染,溴甲烷还会对臭氧层造成损坏。利用生物防治再植病害作为化学熏蒸的替代方法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和研究。本研究以市场上较为普遍应用的木美土里复合微生物菌剂作为试验材料,开展了苹果再植病害的田间防控试验,以株高、干径、叶绿素含量和产量等苹果树生长指标作为评价指标。结果表明:木美土里复合微生物菌肥对一年生再植果树植株生长有促进作用,一年生再植苹果树,定植时施用木美土里生物菌肥并结合根宝贝灌根,其植株的干茎增长率是对照的1.5倍、株高增长率是对照的1.4倍、叶片叶绿素含量高于对照植株,最高达对照的1.16倍,分枝数、平均分枝长度等生长指标均优于对照再植植株和正茬植株。通过对再植病害防效的连续观察,木美土里生物菌肥对再植后多年植株的生长有显着促进作用,定植时施用木美土里生物菌肥并结合根宝贝灌根,其生长2~4年的果树植株的干茎平均是对照的1.29倍、株高平均是对照的1.2倍、分枝长度平均是对照的1.25倍,树龄为5年的再植果树,单株产量是对照的1.86倍,显着优于有机肥处理的对照植株,防效显着。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木美土里复合微生物菌肥在田间对再植苹果树具有促生长、增产量的作用,可以有效缓解苹果再植病害症状。本研究为推广苹果再植病害的生物防治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7-07-25)
刘力伟,刘丽媛,胡同乐,王亚南,王树桐[5](2016)在《荧光假单胞菌SS101对苹果再植病害的生防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荧光假单胞菌SS101对苹果再植病害的生防效果,采用平板对峙法和孢子萌发法研究了SS101菌株对9株来自不同苹果产区病原菌的抑制作用以及对盆栽海棠实生苗、海棠大苗和苹果树生长的影响,并测定了连续处理4年苹果树的产量。结果显示,SS101菌株对9株病原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为39.39%~72.00%,对孢子萌发抑制率为19.86%~51.77%;经SS101菌株处理后,海棠实生苗叶绿素含量、株高和鲜重均显着高于再植土处理,分别提高13.38%、19.39%和48.26%;经SS101菌株处理后,海棠大苗定植9个月后,茎粗净增长量为2.97 mm,增长率为214.05%,而再植土处理仅为114.02%;连续处理4年的苹果树平均单株产量比再植土处理提高139.46%,且消除了再植病害症状。研究表明,SS101菌株对苹果再植病害病原菌具有显着抑制作用,在田间对再植病害具有良好的防控效果。(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赵璐,刘欣,王树桐,曹克强[6](2016)在《木美土里复合微生物菌剂对苹果再植病害的生防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苹果再植病害是苹果产区的一种重要的土传病害,严重威胁到我国苹果产业的健康发展。本研究通过室内对峙试验和盆栽试验,研究了木美土里生物菌肥对苹果再植病害的防治效果。室内试验结果表明木美土里复合微生物菌剂对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HS2的抑制率达到68.59%;从木美土里复合微生物菌剂中分离得到7株可培养真菌,3株可培养细菌。对分离菌株的抑菌试验结果表明,所有分离菌株均可不同程度的抑制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其中效果最好的真菌为哈茨木霉(T.harzianum),抑制率为81.48%,颉颃效果高于复合微生物菌剂的细菌菌株有3株,其中,2株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myloliquefaciens),1株鉴定为地衣芽孢杆菌(B.licheniformis),3个细菌菌株对病原镰刀菌的抑制率依次为82.22%、80.74%和71.11%。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木美土里复合微生物菌剂对海棠苗再植病害的防治效果达到87.78%,显着优于恶霉灵对照处理5.55%;海棠苗生长明显得到促进,株高是对照处理的1.51倍,茎粗是对照的2倍,鲜重是对照的5.74倍,干重是对照的5.21倍,叶面积是对照的2.83倍。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木美土里复合微生物菌剂对苹果再植病害病原真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盆栽海棠幼苗的再植病害有较好的生防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6-08-05)
刘欣,刘丽媛,王亚南,胡同乐,王树桐[7](2016)在《枯草芽孢杆菌Bs-0728对苹果再植病害的生防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Bs-0728菌株是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到的1株具有抗真菌活性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本文研究了Bs-0728对6个苹果再植病菌菌株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采用胚根接种法和盆栽试验测试了Bs-0728对苹果再植病害的防治效果,对苹果和海棠生长的促进作用及在苹果根际定殖的能力。结果表明,3%Bs-0728发酵液对6个供试病原菌株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为22.58%~100%,对孢子萌发的抑制率为44.33%~60.80%。胚根接种法测试结果表明,Bs-0728处理使胚根生长较病菌接种对照分别提高了12.9%~112.0%。盆栽试验结果表明,Bs-0728发酵液灌根施用对海棠生长的促进作用最高可达为62.30%,显着优于浸种处理的22.95%。对利福平标记的Bs-0728菌株在苹果树根围土壤的定殖动态研究结果表明,Bs-0728能成功定殖于苹果根围土壤至少120d。本研究明确了Bs-0728菌株发酵液对苹果再植病菌的抑制作用及其对苹果树再植病害控制效果。(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刘欣,刘力伟,刘丽媛,郭永斌,王亚南[8](2015)在《枯草芽孢杆菌Bs-0728对苹果再植病害的生防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室内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枯草芽孢杆菌Bs-0728对苹果再植病害主要病原菌的抑制效果以及对苹果再植病害的防治效果。室内试验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Bs-0728菌株3%发酵虑液对供试苹果再植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依次为100%、57.01%、53.42%、52.53%、23.25%、23.3%和10.00%,对孢子萌发的抑制率为60.80%、54.61%、49.65%、49.04%、45.0%、44.3%和36.82%。浸种后接种致病力不同的病原菌,胚根长度可达3.36cm、3.24 cm,发病率降低到6.67%、16.67%。盆栽试验表明,与浸种处理相比,灌根施用更能促进海棠胚根生长且降低发病率。田间试验显示,Bs-0728菌株发酵滤液可促进海棠苗的生长,缓解苹果树再植病害的症状。抗生素标记试验表明Bs-0728菌株对5μg/mL的利福平缺乏天然抗性。对Bs-0728在苹果树根部的定植动态研究结果表明,Bs-0728能成功定植于苹果根部土壤。(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5-07-21)
康林平,寇宏达,韩柳莎,王佳真[9](2013)在《枯草芽孢杆菌对草莓再植病害防治研究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盆栽试验考察了枯草芽孢杆菌ZL-3对草莓连作病害的防治效果。结果发现,枯草芽孢杆菌ZL-3的发酵液和灭菌后的发酵液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土壤的微生态环境,抑制了病原菌的生长,促进了连作草莓的生长发育,从而减轻了连作病害的病症。发酵液和灭菌发酵液处理的死苗率分别为19.17%和21.67%,连作处理的死苗率为59.5%,显着高于枯草芽孢杆菌ZL-3的处理。而连作处理的草莓产量为24.266 7g,发酵液和灭菌发酵液处理的草莓产量显着高于连作处理,分别为81.333 3g和68.4g。本试验为枯草芽孢杆菌ZL-3的田间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为草莓连作病害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本文来源于《河北林果研究》期刊2013年02期)
王佳佳[10](2013)在《Bs-0728菌株室内发酵条件及其对苹果再植病害的防治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苹果再植病害(Apple Replant Disease,ARD)又名连作障碍,是世界范围内苹果产区的一个难题。目前,使用杀菌剂或熏蒸消毒处理重茬土是对再植病害的重要防治方法,但是化学处理具有高毒性,污染环境,并且危害人类健康等缺点。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繁殖速度快、易于定殖、抗菌谱广,并且其芽孢抗逆性强、易于存活,是理想的生防制剂。枯草芽孢杆菌Bs-0728菌株是本研究组在苹果根部重茬土壤中分离到的一株对19种苹果再植病害病原菌都具有拮抗作用的生防细菌。为了提高培养基中Bs-0728的芽孢数量,本研究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Bs-0728菌株芽孢的最适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Bs-0728菌株芽孢发酵的最适液体培养基为:玉米粉1%,花生饼粉1%,磷酸二氢钠0.4%+磷酸氢二钠0.4%,最适培养条件为:初始pH值7.2-7.5,Mn2+浓度200mg/L。在最优条件下发酵7d,Bs-0728菌株发酵液中的芽孢数量达到4.92×1014cfu/mL。Bs-0728菌株芽孢固体发酵的最优培养基成分为:玉米粉100g/kg,花生饼粉50g/kg,氯化钙8g/kg,最佳培养条件为:料水比2:5,温度28~30℃。采用室内试验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枯草芽孢杆菌Bs-0728对苹果再植病害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及对苹果再植病害的防治效果。室内试验结果表明,Bs-0728菌株对苹果再植病害病原菌有拮抗作用,同时能促进海棠胚根的伸长及胚根抗病能力的增强,使海棠胚根的发病率从13.33%降低到6.67%;两年重复试验结果表明,Bs-0728菌株对防治盆栽海棠幼苗和田间苹果树再植病害都有显着的作用;通过施用Bs-0728菌株,盆栽海棠幼苗的株高和根长分别比重茬土处理提高了22.6%和19.5%;干重提高了96.2%;田间苹果树的茎粗增加量提高了66.1%。田间定殖动态检测结果表明,Bs-0728标记菌株能成功定殖于苹果根际土壤中达120d。(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大学》期刊2013-05-31)
再植病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苹果再植病是一个复杂又难以解决的历史性问题,也是保障我国苹果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筛选抗重茬苹果砧木品种是目前防治苹果再植病最为环保且有效的途径。开展苹果砧木中参与调控抗再植病相关基因的筛选及作用机制研究,对于通过基因工程手段选育苹果再植病抗性砧木具有重要意义。以往研究表明,苹果再植病的关键发病因子主要是真菌,几丁质是真菌细胞壁的重要组成成分。模式植物研究结果显示,植物的几丁质受体蛋白可通过识别几丁质而触发植物的免疫反应,从而对随后的病原菌侵染表现出抗性。本研究借鉴了模式植物的研究成果,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结合两个在苹果再植病抗性方面存在差异的品种(G.935与B.9)的转录组分析结果,成功获得了抗苹果再植病相关基因MdCERK1,并通过qPCR、pull-down及质谱测序等技术对该基因的表达特性及相互作用蛋白进行了筛选,获得了以下主要的研究结果:1.使用Pythium ultimum分别对两个在苹果再植病抗性方面存在差异的品种进行侵染,通过RNA-seq筛选差异表达基因来获得在苹果再植病抗病中起关键作用的目标基因。因为CERK(chitin elicitor receptor kinase)基因包含的胞外LysM(lysin motif)结构域,对几丁质的识别具有特异性。理论上,CERK基因对苹果再植病真菌性病原菌具有广谱抗性,具有很高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所以我们选择其作为进一步研究的目标基因。2.在利用qPCR研究基因表达时,需要内参基因对实验过程进行校正,而当前有关苹果根组织响应不同胁迫条件后的基因表达尚少有研究。所以我们利用了我们的转录组数据,选择了10个表达水平变化最小的基因和5个之前有过报道的内参基因。然后采用Delta Ct、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等分析方法对这15个基因在不同实验条件与不同基因型根组织中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MDP0000095375、MDP0000147424、MDP0000233640、MDP0000326399和MDP0000173025等5个基因无论是非生物胁迫还是生物胁迫条件下都较为稳定,可以用作相关研究的内参基因。3.利用已公布的苹果基因组数据库GDR和The Apple Genome and Epigenome,鉴定苹果LysM基因家族成员。通过系统的鉴定,共得到30个苹果LysM家族成员。使用在线工具ExPASy Proteomics Server对MdLysM蛋白的基本信息进行预测。根据聚类分析可将这些基因分为A、B和C叁组,且C组又可进一步被分为Ⅰ、Ⅱ和Ⅲ3个亚族,说明它们的功能可能已经发生了分化,基因结构的复杂程度与进化树聚类存在联系。MdLysM蛋白结构域预测的结果及基因结构分析的结果均与进化树聚类结果吻合。序列相似性及对MD09G1111800的基因组结构、结构域组成的序列分析以及其对外源几丁质的响应等结果显示,MD09G1111800是AtCERK1的同源基因,因此我们将其命名为MdCERK1。4.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显示,相比花、果实、种子等组织来说,MdCERK1还是主要在根、叶等营养组织中表达。立枯丝核杆菌侵染的苹果根组织中MdCERK1的转录调控模式证明,MdCERK1是一个功能性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 protein,PRR)。pull-down结果显示,GST-MdCERK1具有几丁质分子绑定能力,进一步从生化角度上证明了其就是苹果中的几丁质受体蛋白基因。其在不同抗性品种均能响应病原侵染,但是调控模式存在差异。5.使用pull-down联合质谱筛选到MdCERK1可能的互作蛋白PR4,进一步解析MdCERK1的抗病信号转导机制。综合以上所有的数据,得到结论,MdCERK1是一个几丁质绑定受体类激酶,主要在苹果营养器官中发挥作用,并且在响应苹果再植病病原菌侵染中发挥重要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再植病害论文参考文献
[1].赵璐,刘胜,胡同乐,王亚南,王树桐.复合微生物菌剂对苹果再植病害的生防效果测定及拮抗菌株鉴定[J].植物保护学报.2019
[2].周喆.苹果抗再植病真菌病害相关基因MdCERK1的克隆及其互作蛋白的筛选[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8
[3].王树桐,曹克强,刘镇.苹果再植病害的生物防治技术[J].农业知识.2018
[4].赵璐,刘胜,王树桐,曹克强.复合生物菌剂对苹果再植病害的防控效果研究[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7
[5].刘力伟,刘丽媛,胡同乐,王亚南,王树桐.荧光假单胞菌SS101对苹果再植病害的生防效果[J].植物保护学报.2016
[6].赵璐,刘欣,王树桐,曹克强.木美土里复合微生物菌剂对苹果再植病害的生防效果[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6
[7].刘欣,刘丽媛,王亚南,胡同乐,王树桐.枯草芽孢杆菌Bs-0728对苹果再植病害的生防效果[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6
[8].刘欣,刘力伟,刘丽媛,郭永斌,王亚南.枯草芽孢杆菌Bs-0728对苹果再植病害的生防效果[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5
[9].康林平,寇宏达,韩柳莎,王佳真.枯草芽孢杆菌对草莓再植病害防治研究初探[J].河北林果研究.2013
[10].王佳佳.Bs-0728菌株室内发酵条件及其对苹果再植病害的防治作用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