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历史叙事论文-范湘萍

女性历史叙事论文-范湘萍

导读:本文包含了女性历史叙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女性主义叙事,多元叙事聚焦,女性形象

女性历史叙事论文文献综述

范湘萍[1](2019)在《精神的困顿,自我的塑造——社会历史语境下《在美国》中的女性主义叙事》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女作家苏珊·桑塔格的第二部长篇历史小说《在美国》,以波兰裔美国着名演员海伦娜·莫德耶斯卡为原型,从历史根源,探索美国社会发展轨迹和个人梦想在这块土地上实现的可能性。本文从小说中女性主义叙事方法和叙事主题两个方面,探讨在社会历史语境中,桑塔格利用独特的多元叙事聚焦手法,凸显当时社会背景下叁类女性的精神困顿和自我塑造。(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9年29期)

李晓霞,徐义红[2](2019)在《记忆筛选与历史重构——日本女性作家的战争叙事》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女性作家或亲赴战地,或亲历战争的摧残,以不同的视角描述了战争带给人们的灾难与苦痛,表现出了对战争的厌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然而在书写战争体验与战争记忆时一些女作家有意进行了记忆筛选,极力宣扬日本士兵的英勇,肆意歪曲中国士兵与民众,为日本对他国的侵略寻找合法性依据。政府的高压政策、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自身利益的驱动等,使其未能从意识形态上客观认识、判断战争。(本文来源于《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梁慧超,赵鑫[3](2018)在《女性主义视角下历史战争题材纪录片的叙事策略研究——以纪录片《冲天》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题材纪录片里,历史战争题材纪录片历来是一种重要的类型,且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较好的表现。从观众群体而言,因为内容的特殊性,历史战争题材纪录片的观众主要以高学历的男性群体为主。纪录片《冲天》则打破这一局面,从女性主义视角切入,在历史战争题材纪录片的叙事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赢得了女性观众的喜爱,进而扩大了历史战争题材纪录片的受众群体。文章主要以纪录片《冲天》为例,从叙事视角、叙事结构、情感表达等方面探讨女性主义视角下历史战争题材纪录片的叙事策略。(本文来源于《影视制作》期刊2018年01期)

赵锐[4](2017)在《浮出历史的歌:女性人类学视野下“陈圆圆”叙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清史专家的考证,陈圆圆最后归隐地在贵州省岑巩县马家寨,当地流传许多关于"陈圆圆"的口传叙事,对这些口传叙事的挖掘,让陈圆圆形象浮出历史尘埃,其形象与书面文学书写的形象差异性很大,具有很强的女性意识与主体意识。本文在女性人类学视野下,对书面文学与口头叙事中陈圆圆的形象进行梳理,展示陈圆圆形象经历了由"物化"到"人化"最后走向"神化"的嬗变过程。(本文来源于《学理论》期刊2017年10期)

袁琳,刘丹琛[5](2017)在《严歌苓小说历史叙事中的女性身份建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严歌苓的小说大多以女性的视角切入历史,在漫长的历史叙事中再现女性的人生命运,这些女性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中彰显出雌性的光辉,颠覆传统社会中"男强女弱"的观点。同时小说选择日常叙事的形式,以乌托邦的想象完成了女性理想化人格的书写,建构属于女性个体的身份认同。(本文来源于《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9期)

李瑶[6](2017)在《“娜拉现象”的中国言说》一文中研究指出诞生于易卜生笔下的“娜拉”形象,“五四”时期在异域的中国获得了强烈反响。虽然这一历史现象已渐行渐远,关于“娜拉”的讨论却仍在继续。中国的“娜拉”是否存在?新女性作家为什么游离于启蒙话语之外?她们何以对思想启蒙心存质疑?带着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宋剑华教授开启(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7-08-10)

王宇[7](2017)在《日常生活精神与医疗、疾病书写——《笨花》新论兼及新世纪女性历史叙事新动向》一文中研究指出《笨花》最本质的特征,不是单纯的日常生活,而是"日常生活精神"(即小说所谓"笨花精神")。这是《笨花》与并不缺乏日常生活描写的《红旗谱》式宏大历史叙事的差异,也是《笨花》与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碎片化历史叙事的差异。前者将日常生活纳入大历史的逻辑,后者以琐碎日常生活解构大历史。而《笨花》则从日常生活出发,重返大历史。不是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而是亦此亦彼的多元并存,是解构之后的再建构,否定之否定后的再出发。正是基于这种日常生活精神,小说选择一个日常生活的守护者——乡村医生向文成来担当乡村历史的主人公。这就注定了医疗、疾病书写在叙事中占据重要的位置。而医疗和疾病正是日常生活最本源性的细节。《笨花》依然是一部大历史,却是一部全新的大历史,一部阴性化、女性化的大历史。不仅提供了一种超越性别议题却不放弃性别立场的女性历史叙事的可能性,也为新世纪文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日常生活叙事,甚至也是新的宏大历史叙事的可能性。(本文来源于《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4期)

刘堃,乔以钢[8](2016)在《女性家族历史叙事的双重视野——以《天香》、《张门才女》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世纪之交的女性创作热潮中,曾经涌现出一批以女性家族历史为主题的叙事佳作,如赵玫《我们家族的女人》、铁凝《大浴女》、徐小斌《羽蛇》、张洁《无字》等。这些作品大多以女性个人化视角讲述家族往事,具有一定的共性:首先是面向当代历史敞开,以不同代际女性所(本文来源于《中国文学批评》期刊2016年04期)

乌兰其木格[9](2016)在《从秋瑾到芈月:女性历史叙事中的性别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不可否认的是,中国是一个尤其重视历史的国度。历代文人学者普遍具有历史情结,希望书写出具有史诗气度的恢弘之作。但史传文学传统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一直被视为追慕男性先祖英雄业绩的专利,从性别视角来看,女性则必须面对没有历史的尴尬。在诸如《叁国演义》《水浒传》等(本文来源于《文艺报》期刊2016-08-31)

李正红[10](2015)在《女性与超越女性的双重文本——论铁凝长篇历史小说女性叙事的独特立场》一文中研究指出铁凝在《玫瑰门》、《大浴女》和《笨花》等长篇历史小说中,具有自己独特的女性叙事立场。在对女性生存关注和内省的同时,以一种"第叁性"的目光,凭借女性完成对社会现实或文化积淀的表达。家庭的影响,自身的经历和文学创作观念,以及对多重自我身份——女性身份、作家身份、政治身份的认同,是形成她这一独特叙事立场的重要原因。其文本的双重性,折射出女性和超越女性的双重意蕴。(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4期)

女性历史叙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女性作家或亲赴战地,或亲历战争的摧残,以不同的视角描述了战争带给人们的灾难与苦痛,表现出了对战争的厌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然而在书写战争体验与战争记忆时一些女作家有意进行了记忆筛选,极力宣扬日本士兵的英勇,肆意歪曲中国士兵与民众,为日本对他国的侵略寻找合法性依据。政府的高压政策、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自身利益的驱动等,使其未能从意识形态上客观认识、判断战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女性历史叙事论文参考文献

[1].范湘萍.精神的困顿,自我的塑造——社会历史语境下《在美国》中的女性主义叙事[J].文教资料.2019

[2].李晓霞,徐义红.记忆筛选与历史重构——日本女性作家的战争叙事[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3].梁慧超,赵鑫.女性主义视角下历史战争题材纪录片的叙事策略研究——以纪录片《冲天》为例[J].影视制作.2018

[4].赵锐.浮出历史的歌:女性人类学视野下“陈圆圆”叙事研究[J].学理论.2017

[5].袁琳,刘丹琛.严歌苓小说历史叙事中的女性身份建构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

[6].李瑶.“娜拉现象”的中国言说[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

[7].王宇.日常生活精神与医疗、疾病书写——《笨花》新论兼及新世纪女性历史叙事新动向[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

[8].刘堃,乔以钢.女性家族历史叙事的双重视野——以《天香》、《张门才女》为例[J].中国文学批评.2016

[9].乌兰其木格.从秋瑾到芈月:女性历史叙事中的性别建构[N].文艺报.2016

[10].李正红.女性与超越女性的双重文本——论铁凝长篇历史小说女性叙事的独特立场[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标签:;  ;  ;  

女性历史叙事论文-范湘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