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贝多芬《悲怆奏鸣曲第一乐章》

试析贝多芬《悲怆奏鸣曲第一乐章》

(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摘要:贝多芬除了创作有这首悲怆之外,还有比如《月光》、《田园》、《黎明》等等优秀的作品。第一乐章的情绪激昂、热情似火,它不像第二乐章一样安静沉思,也不像第三乐章充满了浮想联翩的幻想,第一乐章的演奏激情有动感,充满戏剧性,技术流利,有利于手指上技术的突破,许多音阶上的跑动以及震音上的使用,都为这首作品的宏伟增加了一份力量。本文就作品的背景以及演奏技巧等展开讨论。

关键词:悲怆;贝多芬;背景;技巧

一、《悲怆奏鸣曲第一乐章》写作背景

现代钢琴师近现代工业革命的一种产物,但它能在短短的几百年间发展到现在的高度,说明其符合人们现实的需求。在钢琴音乐中音乐题材丰富,如托卡塔、赋格、圆舞曲、练习曲、奏鸣曲、协奏曲等等,品种繁多。本文就古典奏鸣曲的伟大作曲家贝多芬的悲怆一乐章进行深入学习与研究。因为中国的钢琴音乐起步较晚,最早的钢琴教育家是俄罗斯的钢琴家在上海音乐学院教学,中国没有西方的钢琴音乐完善,现在正处于一个发展的阶段,更没有被称为钢琴旧约圣经的《十二平均律》,也没有被称为新约圣经的《32首钢琴奏鸣曲》。古典主义时期的奏鸣曲以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为代表,海顿和莫扎特更多的是对前辈的传承,而贝多芬的古典奏鸣曲在经历了传承后开辟出了属于自己独特的音乐语言,可以说贝多芬的钢琴音乐创作集古典之大成,开浪漫之先河。何以贝多芬的古典奏鸣曲如此之经典,这大概得从贝多芬本人的经历以及创作的作品类型说起,贝多芬一生坎坷的尽力造就了他内发自省的深刻音乐语言,他一生对交响曲的创作决定了所创作的奏鸣曲的丰富以及经典。

这首《悲怆奏鸣曲第一乐章》由作曲家于1792年创作完成,这首作品创作于贝多芬音乐创作的中期也就是成熟时期,这个时候作曲家脱离了海顿以及莫扎特音乐语言的影响,摸索出了自己的一条音乐创作之路。可以说本首作品是他奏鸣曲的一个分水岭,有青涩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作品是作曲家贝多芬为了雇主卡尔.冯.李思诺夫斯基亲王所创作的一首作品,于1792年创作并献给这位亲王。这首作品表达了作曲家当时苦闷的情绪,对于自己渴求的事物不曾得到,再加之当时作曲家处于社会的阶层不好,作曲家一直是属于权贵的附属品,一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这首奏鸣曲,技术丰富,技术难点较多,且音乐情绪丰富。

二、《悲怆奏鸣曲第一乐章》演奏简析

《悲怆奏鸣曲第一乐章》是一首富有丰富感染力以及渲染力的奏鸣曲,在结构的安排上辉煌庞大,在情感的使用上充满了多变性和戏剧性。作品以忧伤的小调写作而成,在演奏的时候要注意情绪的把握。作品每个部分速度以及情绪都不尽相同,比如引子的装板悲恸,快板辉煌而有力。作品根据曲式结构以及音乐情绪的处理将其划分为以下段落:引子部分(1-12)小节,呈示部(12-134)小节,展开段落(135-196)小节,再现段落(197-296)小节,尾声(297-312)小节。

引子部分(1—11)小节,作品引子部分沉重有力,在织体的安排上多用了和弦、八度以及半音阶等方式,其目的是为了凸显出作品动荡不安的内心情绪。在调式的选择上使用阴暗的c小调过度到E大调,并且在5小节的时候就进入了大调。在对作品的技术以及织体进行分析以后,那么就是演奏的设计了,在演奏前半部分的八度以及和弦的时候,声音一定要深沉,不可以很浅,给人的感觉应是深沉与通透的,而不是肤浅,因此在力度的使用上就要强一些,这种强不是手砸钢琴的难听音色,而是运用腰和后背的力量将每一个和弦送下去,弹到琴键的深处,让声音具备强大的穿透力,演奏八度的时候找后背和腰瞬间发力的感觉,八度出来的声音要具备魄力和穿透力,给人一种震撼的感觉。在引子部分半音阶技术的弹奏上,更多的是采用一关节的力量,手掌相对松弛,但不能是绝对松弛,如果全松的话声音就会不集中,松散。

呈示部(12-134)小节:呈示部分的技巧相当华丽,运用了双音、八度、震音、琶音、音阶等多种技术的融合,旨在渲染辉煌的音乐情绪。在演奏一开始的左手震音的时候,手腕要保持松弛的状态,切记不可以过于紧,太紧容易弹不动震音,并且震音的演奏也是由弱及强,徐徐展开。演奏右手的双音上行的时候,要抓住双音上方的旋律音,将每一个旋律音串联成句子,在每一个句子之间还要注意呼吸。在演奏后面的音阶跑动的时候注意声音的穿透力,不可轻飘飘的带过,声音应是集中具有穿透力的,要求手指必须崩住,不可松懈,每一个音阶跑动的句子都要一鼓作气的完成,中间不可出现中断,出现断层那么曲子的情绪也断了。在12小节过后即进入快速华丽的快板乐章,如同一部交响乐,左手的托卡塔如同交响小节开始是作品相当有意思的一个地方,要求在演奏的时候注意抓住作品的主旋律,并且这个主旋律的音色必须必有连贯性和统一性。左手的伴奏也需要注意声音的层次,每一个低音都有稳定音乐的效果。

展开段落(135-196)小节,这个部分的一开始的演奏与作品引子大同小异展开部的中间部分的弹奏稍稍具有难度,需要单独练习,解决八度震音的技术。187小节开始的音阶下行的跑动要义四个音为一组,节奏点明晰准确。

再现段落(197-296)小节,再现段落的演奏以及情绪等可以参照呈示部的,在技术以及情绪上都可参照前面。

尾声(297-312)小节,尾声的写作材料使用了引子和主题的材料,这样的写作方式使首尾呼应,照应主题。演奏时注意是快速强收,注意和弦演奏的整齐与通透性。

三、小结

贝多芬的这首悲怆奏鸣曲,无论是技术还是情感都非常丰富,在演奏的时候需对作品的背景深入了解,并且对难点技术单独解读才能更好的诠释这首作品。

作者简介:张贵荣(1994-),男,四川西昌人,硕士研究生,单位: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研究方向:音乐。

标签:;  ;  ;  

试析贝多芬《悲怆奏鸣曲第一乐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