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集成对象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模型,对象,数据,电子政务,系统,面向对象,成本。
集成对象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崔翘楚[1](2018)在《集成MES对象模型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制造执行系统MES(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为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和现场实时控制系统PCS(Process Control System)建起了一座高效的通道,它的产生极大加速了现代工厂向信息化、实时化、智能化发展的进程。集成MES是一种组件化和模块化的制造执行系统,其特点是具有更迅捷的可定制性、可重构性和丰富的可扩展性。本文通过分析集成MES组成结构和总结工厂生产的特点提出一种集成MES对象模型分类和建模方法,为集成MES实现对计划、资源、进度、质量的监控和反馈提供了有效支撑。(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产品与流通》期刊2018年02期)
刘辉[2](2017)在《基于图模型的地理对象关联关系集成表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地理对象之间的关联关系是地理对象之间普遍存在的相互作用形式,任何地理对象的存在都不是完全独立的,都是和其他各种地理对象存在一定的关联的。并且其关联关系是复杂多样的。地理场景就是在地理对象之间普遍存在的、复杂多样的关联作用下形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传统GIS数据模型对地理对象之间关联关系的描述多侧重于空间关系,时间、因果、属性等其他的关联关系往往需要经过比较复杂的计算和推理后求得,难以完整地表达地理对象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不完全符合人类对地理现象的认知情况。本文在目前地理对象关联关系研究的基础上,对地理对象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行了扩展,使之更符合人类的认知情况。以图模型为基础,将地理对象之间的关联关系以多路径有向图的方式进行组织表达。并基于Neo4j实现了地理对象关联关系的数据存储管理与可视化。本文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将地理对象之间的关联关系,划分为空间关系、时间关系、属性关系和因果关系,并将每种关联关系进一步细分为更详细的子关联关系。按照地理对象的动静状态,将地理对象之间的空间关系分为静态关联关系和动态关联关系两种。(2)将地理对象、地理对象之间的关联关系分别用节点和边来表示,通过有向图的方法来表达地理对象之间的关联关系。对于静态关联关系中不明确的、模糊的关联关系,引入隶属度来表达其关系强度,并使用隶属度关系图来进行图模型表达;对于动态关联关系中不确定的、未知的关联关系,引入概率来表达其关系强度,并使用概率关系图来进行图模型的表达。(3)基于Neo4j实现地理对象关联关系的存储、管理与可视化软件的实现。软件实现包括系统需求分析、系统总体设计、系统功能模块设计几个方面。底层数据库中,使用Neo4j进行节点、边、关系等基础数据的存储和管理,上层通过JGraphx进行节点和边的绘制。(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7-05-10)
郭栋,尹作重,秦修功,杜峻,范维[3](2017)在《企业控制系统集成中的对象模型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企业控制系统集成中企业行为与控制行为之间接口存在的风险、高成本与不可避免的差错,对系统集成中的人员模型、设备模型、物料模型、过程段模型、生产能力模型、过程段能力模型、产品定义模型、生产调度模型、生产绩效模型等9个模型进行了规范化,进而以人员模型为例,详解其应用,从而可降低相应的风险、成本和差错,实现生产过程的综合自动化。(本文来源于《制造业自动化》期刊2017年01期)
彭蕾[4](2013)在《基于成本优化的面向对象集成电子政务系统模型刍议》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分析了基于政府职能的电子政务模型和面向对象集成电子政务模型的特点,并对两种模型进行对比分析,表明了面向对象集成的电子政务模型具有明显优势,并以上海市为例,分析了面向对象集成电子政务模型的实践意义。(本文来源于《今日中国论坛》期刊2013年13期)
毛小玲,张朋柱[5](2011)在《基于成本优化的面向对象集成电子政务系统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的基于职能型电子政务系统模型以及面向对象的集成电子政务系统模型,基于交易成本理论对电子政务成本进行了建模,将电子政务成本定义为搜寻成本,政府解决信息不对称的成本,以及交易实现的成本,并进行定量比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电子政务用户数的增加,面向对象集成电子政务系统能降低总社会成本,特别是电子政务用户的成本。最后,结合上海和河南开封两地应用实例的比较,显示面向对象的集成电子政务系统模型具有实践意义。(本文来源于《系统管理学报》期刊2011年05期)
辛爱莉,张林,李守坤[6](2009)在《基于xml对象树模型的异构数据集成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介绍异构数据库中数据集成的基本原理,并建立了一种数据模型(对象树模型)对各种异构数据进行统一建模,还定义了在该模型下各种异构数据与XML模式的映射关系。给出了异构数据管理平台在数据查询方面的应用,并用实例进行实验验证。(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信息》期刊2009年13期)
夏慧琼[7](2009)在《基于位置和对象集成的时空数据模型及其在土地利用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GIS所描述的现实世界是随时间连续变化的,随着GIS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时间维必须作为与空间等量的因素加入到GIS中来,于是产生了时态GIS(TGIS)。TGIS由于能够提供辅助决策支持,为人们描述了一幅美好的前景。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空间数据获取手段的飞速发展,TGIS也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目前TGIS的研究重点主要在时空数据库模型(如何设计并建立一个有效的数据库结构来存储时空数据)、时空分析和推理(如何根据数据库中大量的时间序列数据和空间数据进行包括时间推理和空间推理在内的数据分析)、时空数据库管理系统(目前主要研究的是时空数据库查询语言,而真正数据库管理系统层次的研究很少)、时空数据的可视化研究(探讨不同时间数据的显示、制图和符号化),其中时空数据库模型的建立是TGIS的基础。现有时空数据模型在不同的应用领域取得了相应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对时空语义理解的不足、时空内涵单一化、更注重时间的描述而忽略了空间特征、受空间数据结构的制约等,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时空数据模型对时空信息驾驭能力。笔者认为在时空数据建模过程中,空间信息的管理和时间信息的管理同样重要,且空间特征的保持是时空数据模型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因此,合适的空间建模方法和时间组织结合能够使为时空数据模型注入更强的生命力。本文从TGIS中时空数据模型的发展现状,目前时空数据模型发展的趋势及存在的不足出发,在基于场模型和对象模型集成的空间建模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位置与对象集成的时空数据建模框架,并对其中涉及的一些技术和算法进行了描述。论文主要创新内容包括:(1)通过分析基于位置和基于对象的方法各自的特点,顾及到与空间相关的属性与地理实体空间特征之间的相依关系,将“事件”引入模型,提出了基于位置与对象集成的时空数据模型(STDMLO模型)。将基于位置的变化(与空间相关的属性的变化)作为显式事件,显式事件被认为是变化的“因”,描述地理实体局部特征的变化;而由于显式事件导致的地理实体基于对象层面的变化作为隐含事件,隐含事件被认为是“果”,描述地理实体由于实体局部区域发生的综合变化导致的基于对象的变化。该模型通过时间轴上事件的排列顺序描述时间信息,通过显式事件和隐含事件描述该时刻发生的对象的变化。该模型弥补了以往时空模型由于采用的空间数据结构带来时空信息表达上的不足;保持了空间对象在变化过程中的拓扑信息的记录;对地理实体的变化进行了深入研究,能够对地理实体/现象的出现、成长与消亡过程进行描述;能够同时提供基于位置、基于对象和基于时间的时空表达和查询功能。(2)考虑到对变化的认知关系到模型驾驭时空信息的能力,在Claramunt, Hornsby和Egenhofer等进行的定性变化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相似性理论对不同时期对象的变化程度进行定量描述的方法,通过计算不同时期对象间的相似度,对对象的“量变”和“质变”进行判断,并提出了结合相似系统中的相似元数值,对对象的变化类型进行判断,并对对象变更前后的父子亲缘关系进行判别。该方法能够通过对地理实体变化程度的判断选择为对象建立一个新版本,还是作为新对象存储在数据库中,并对变化的类型进行判断,为时空信息的存储和时空过程的跟踪建立了基础。(3)分析了静态可视化技术在表达变化时的直观性,基于Poonam Shanbhag根据提出的用楔形(wedges)、环形(rings)和时间切片(time slices)的叁种方法对时间进行可视化表达,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年轮(annual ring)"的时空静态可视化表达方法。由于“年轮”每轮一年,厚度不一。宽的“年轮”表示当时生长条件优越有充足的阳光和水分,窄的“年轮”标志着那一年是个旱年。“年轮”能够通过厚度表达生长条件的特点,光亮的线条表示多水的春季时迅速而旺盛的生长,黑暗的线条表示夏季缓慢的生长的特点。借鉴“年轮”的这些特点,该方法将属性特征与对象的图形空间特征结合在一起,并将属性特征数值化转化为“年轮”的厚度值,空间特征作为“年轮”的形状,地理实体经过的时期表示为“年轮”的数量,并结合视觉变量进行可视化表达。该方法不仅能对时间进行表达,还将属性特征反应到空间特征上,是一种能将时间、空间和属性结合起来进行静态可视化表达的方法。基于本文所研究提出的基于位置与对象集成的建模方法的有关理论、方法与算法设计,用VB 6.0编程实现。并选取了广东省东莞市常平镇的几个村庄在2003、2004、2006叁期的土地利用现状图,进行了系统的实验分析,有关实验结果证明本文提出的时空模型能有效处理基于位置的局域变化信息以及基于对象的变化过程,消除了长久以来基于栅格的时空数据模型和基于矢量的时空数据模型由于数据结构的限制导致各自在时空信息的管理和查询能力方面的不足,并且时空数据模型研究领域中基于栅格数据建模的研究比较少,本文的研究为基于栅格的时空数据建模提供一种新的建模思路。实验结果还证明,本文提出的时空建模方法能够消除时空内涵的单一化,能够反映地理实体/现象的发生、成长与消亡过程以及时态与空间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功能、能够保持地理实体在变化过程中的拓扑关系,由于矢栅一体化数据结构的应用,使得多源数据的集成称为一种可能。本文提出的基于位置与对象集成的时空建模方法将一种新的时空认知方法——变化过程中场模型作为对象模型更低一级的空间表现方法——引入到时空建模中来,为离散的空间变化、连续的空间变化的结合问题提供了一条新的解决途径。(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期刊2009-05-18)
牛明博,徐德民,严卫生,牛海发[8](2008)在《基于分布式对象封装的集成SMS报警控制系统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监控系统中对设备的远程报警和控制上存在的异网、异构等问题,提出在分布式监控平台中引入短信息服务(SMS)分布式服务体系的设计理念来建立远程监视控制系统,给出了网络化SMS体系的监控系统功能模块结构和工作程序流程,同时采用CORBA服务组冗余等容错策略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另外,系统中的分布式监控模块将各种监控平台逐一封装为CORBA对象,可用于分布式子系统的无缝透明连接。(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研究》期刊2008年02期)
袁满,张罗,舒晓慧,孙永东[9](2007)在《一种基于WebGIS的“对象-用户-应用”集成框架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经典的集成技术解决了应用间的粗粒度集成问题,而企业的实际应用表明,特别是基于GIS的应用,需要的是以用户为中心、以GIS对象为导航目标以及与二者紧密相关的应用的细粒度集成。采用元数据与元模型驱动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对象-用户-应用"的细粒度集成框架模型。该模型基于GIS空间对象实现了不同权限的用户与所关心对象以及与该对象相关视图的有机集成;此外,该模型还能够实现该平台应用之外的其他应用的集成。该模型在大庆油田这样的特大型企业的多专业、多学科的集成中得到应用,实现了各种应用与GIS空间对象以及用户的真正集成。结果表明,该细粒度的集成框架能很好地解决特大型企业基于GIS对象导航的细粒度应用集成问题。(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理工卷》期刊2007年03期)
路明月,盛业华,陈旻,张桂英[10](2007)在《基于对象管理器的四面体集成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空间数据综合分析的目的,从空间认知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以四面体为基本体元,表面TIN隐含的集成模型构想。在对点、线、面、体元之间拓扑关系精心设计的基础上,采用面向对象的思想构建了对象管理器,对空间微观数据及其相互间的复杂关系进行集成组织管理,有效地使空间对象(四面)体模型与表面(TIN)模型在数据层面上得到有机整合,实现了两者之间的无缝结合。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对上述集成模型的构建,并实现了对模型的拣选、切割等操作,实例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可行性。(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期刊2007年09期)
集成对象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地理对象之间的关联关系是地理对象之间普遍存在的相互作用形式,任何地理对象的存在都不是完全独立的,都是和其他各种地理对象存在一定的关联的。并且其关联关系是复杂多样的。地理场景就是在地理对象之间普遍存在的、复杂多样的关联作用下形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传统GIS数据模型对地理对象之间关联关系的描述多侧重于空间关系,时间、因果、属性等其他的关联关系往往需要经过比较复杂的计算和推理后求得,难以完整地表达地理对象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不完全符合人类对地理现象的认知情况。本文在目前地理对象关联关系研究的基础上,对地理对象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行了扩展,使之更符合人类的认知情况。以图模型为基础,将地理对象之间的关联关系以多路径有向图的方式进行组织表达。并基于Neo4j实现了地理对象关联关系的数据存储管理与可视化。本文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将地理对象之间的关联关系,划分为空间关系、时间关系、属性关系和因果关系,并将每种关联关系进一步细分为更详细的子关联关系。按照地理对象的动静状态,将地理对象之间的空间关系分为静态关联关系和动态关联关系两种。(2)将地理对象、地理对象之间的关联关系分别用节点和边来表示,通过有向图的方法来表达地理对象之间的关联关系。对于静态关联关系中不明确的、模糊的关联关系,引入隶属度来表达其关系强度,并使用隶属度关系图来进行图模型表达;对于动态关联关系中不确定的、未知的关联关系,引入概率来表达其关系强度,并使用概率关系图来进行图模型的表达。(3)基于Neo4j实现地理对象关联关系的存储、管理与可视化软件的实现。软件实现包括系统需求分析、系统总体设计、系统功能模块设计几个方面。底层数据库中,使用Neo4j进行节点、边、关系等基础数据的存储和管理,上层通过JGraphx进行节点和边的绘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集成对象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崔翘楚.集成MES对象模型构建[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8
[2].刘辉.基于图模型的地理对象关联关系集成表达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7
[3].郭栋,尹作重,秦修功,杜峻,范维.企业控制系统集成中的对象模型及应用[J].制造业自动化.2017
[4].彭蕾.基于成本优化的面向对象集成电子政务系统模型刍议[J].今日中国论坛.2013
[5].毛小玲,张朋柱.基于成本优化的面向对象集成电子政务系统模型[J].系统管理学报.2011
[6].辛爱莉,张林,李守坤.基于xml对象树模型的异构数据集成技术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9
[7].夏慧琼.基于位置和对象集成的时空数据模型及其在土地利用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大学.2009
[8].牛明博,徐德民,严卫生,牛海发.基于分布式对象封装的集成SMS报警控制系统模型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8
[9].袁满,张罗,舒晓慧,孙永东.一种基于WebGIS的“对象-用户-应用”集成框架模型[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理工卷.2007
[10].路明月,盛业华,陈旻,张桂英.基于对象管理器的四面体集成模型[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