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治津(黑龙江省大庆市脑血管医院外科163001)
【中图分类号】R473.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3-0331-01
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目前原因不明,与炎症、真菌污染、亚硝胺类化合物摄入、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缺乏有关。其主要病理类型为鳞癌(90%),少部分为腺癌,肉瘤及小细胞癌等。可分为髓质型、缩窄型、蕈伞型、溃疡型。
1病因
本病的确切病因尚未完全清楚,但某些理化因素的长期刺激和食物中致癌物质,尤其是硝酸盐类物质过多是食管癌的重要病因,同时食物中微量元素和无机盐的缺乏、酗酒、抽烟、基因突变、遗传因素等,也可能参与本病发生。
1.1亚硝胺类化合物和真菌毒素
现已知有近30种亚硝胺能诱发实验动物肿瘤,国内已成功地用多种硝酸盐代谢产物诱发了大鼠的食管癌;同时,我国学者通过降低我国食管癌高发区内食物和饮水中硝酸盐类物质的含量也降低了高发区内食管癌的发病率。真菌霉素的致癌作用早为人们所注意。我国林州食管癌的研究结果证明,当地居民喜食的酸菜中,含有大量白地霉菌和高浓度硝酸盐、亚硝酸盐和二级胺,其中包括亚硝胺,食用酸菜量与食管癌的发病率呈正相关。
1.2食管损伤、食管疾病及食物的刺激作用
在腐蚀性食管灼伤和狭窄、食管贲门失弛缓症、食管憩室或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食管癌的发病率较一般人群为高,这可能与食管黏膜上皮长期受炎症、溃疡及酸性、碱性反流物的刺激导致食管上皮增生及癌变有关。研究资料表明,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食管下端鳞状上皮有时可被柱状上皮替代而形成Barrett食管,Barrett食管的癌变危险平均为每年l%,其癌变率比同龄对照组高30~125倍。生活习惯与食管癌的发病也有关,如新加坡华裔居民中操福建方言者有喝烫饮料的习惯,其食管癌的发病率比无此习惯、讲广东方言者要高得多;哈萨克人爱嚼刺激性很强的含烟叶的“那司”,这也与其食管癌的高发有关;酗酒与食管鳞癌的发病有关,烈性酒的危险要大于葡萄酒和啤酒。
1.3遗传背景
食管癌的发病有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这与人群的易感性与环境条件有关。在食管癌高发区,连续3代或3代以上出现食管癌患者的家族屡见不鲜。在我国山西、山东、河南等省的调查发现,有阳性家族史的食管癌患者占1/4~l/2,高发区内阳性家族史的比例以父系最高,母系次之,旁系最低。
2临床表现
进行性下咽困难和消瘦是食管癌的主要症状,有的患者在进食下咽时可出现胸骨后或背部的疼痛,少部分食管下端癌及贲门癌可有呕吐胃内容物或呕血的病史。对长期在高发区生活的患者尤其应提高警惕。晚期病变者可有喉返神经累及所致的声音嘶哑及饮水呛咳现象,有的还会有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病灶侵犯气管会造成刺激性咳嗽,如癌灶穿孔形成食管-气管瘘则会出现发热、咳嗽、咳痰及呼气有臭味等。
3护理措施
3.1心理护理
护士应加强患者及家属的沟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耐心的心理疏导,争取亲属在心理上,经济上的积极支持和配合,解除患者的后顾之忧。
3.2术前护理
(1)改善营养状况:嘱患者进食高蛋白质、高热量、少纤维流食、半流食,不能进食者行胃肠外营养支持或空肠造瘘灌注营养素。
(2)口臭患者应给予口腔护理,呕吐后立即漱口。
(3)向患者讲述鼻胃管的作用,饮食及开胸手术的注意事项。
3.3术后护理
(1)胃肠减压、胃管的护理:术后6~12小时从胃管可吸出少量血性液体,术后第1个24小时引流量为100~200ml,第2个24小时约300ml,如引出大量血性液体,应降低吸引力并报告医生;引流不畅时,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胃管,无效时报告医生处理。持续胃肠减压3~4日,肛门排气后拔除胃管。
(2)饮食护理:胃肠蠕动未恢复前禁水、禁食,静脉补液(体重50kg)2500~3000ml/d,24小时持续补液。胃管拔除后可少量饮水,如2小时后无吻合口瘘症状,术后5~6日开始进清流,每次100ml,每日6次。术后10日进流食,术后15日进半流食。
(3)观察吻合口瘘症状:如有呼吸困难、胸腔积液及全身中毒等症状,应立即禁食、引流、抗炎及给予静脉营养支持。
(4)卫生宣教:食管胃吻合术后,患者有胸闷或进食后呼吸困难,应少食多餐,1~2个月后症状可缓解;贲门癌切除术后,患者有泛酸,嘱其饭后2小时内不宜卧床,睡眠时将枕头垫高;有些患者进食后呕吐,重者应禁食,给予胃肠外营养,待吻合口水肿消退后再进食;术后2个月出现下咽困难,应造影排除吻合口狭窄;食管术后严禁暴饮、暴食或进硬质块状食物,以免吻合口梗阻。
参考文献
[1]莫喜萍.高龄高危患者开胸术后的呼吸道管理[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2]付小兵,程飚.老年化皮肤特点与创面愈合的关系[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02年03期.
[3]于发敏,谭祥权.PDCA管理循环在开胸术后患者呼吸道管理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08年04期.
[4]杨桂荣,詹学哲,魏淑艳.食道癌、贲门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年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