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伟民
(四川省蓬溪县新胜小学蓬溪629105)
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知和迅速领悟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直觉的、整体的把握。它左右着语文教学中的读、写、听、说等言语活动的质量和效率,在言语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叶圣陶先生说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本文拟从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训练的基本策略和方法两方面来加以阐述。
一、语感训练的基本策略
我认为语感训练的主要内容包括:(1)形象感。(2)意蕴感。(3)情趣感。根据语感的内涵,提出以下训练策略:
(一)阅读积累策略。对语言敏锐感受能力形成的重要前提是积累语言,积累语言材料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读。巴金先生曾说:“读多了,读熟了,常常可以顺口背出来,也就慢慢体会到他们的好处,也就慢慢地摸到文章的调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广泛阅读,熟读成诵,是储备语言材料,培养语感,发展语言能力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书要苦读,不读不能得其要旨,不读不能知其意味,不读不能领略言语美。”这其中的“得其要旨”、“知其意味”、“领略言语美”,正是语感训练的体现。
(二)语言分析策略。训练语感,必须加强语言分析,把语言文字的分析与语言规律的指点相结合。“语言→内容→语言”是语言文字训练的基本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感知、理解语言的过程,加强了语言分析,就把语感的感性与理性认识统一起来了。语文教学中“一语双关”、比喻、夸张等语言现象非常多,学生在学习时咬文嚼字,了解字词的意义和情味,或从字面上去推敲,或从蕴涵方面去揣摩,在文章提供的语境中理解字词,细加揣摩,体会言词中的象征义,品味语言的微妙性。
(三)形象思维策略。语文课文大多是形象性很强的文学作品,以生动、活泼、感人的具体形象反映客观事物。别林斯基说,阅读时,你到处感觉到他的存在,但却看不到他本人,你读到他的语言,但却听不到他的声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补足这个缺点。在教师启发性的提示下,学生顺着文章的内容合理展开联想,凭借想象使具体事物在脑子里重现,使概括的东西变成具体形象的东西,触景生情,浮想联翩,走进作品所描述的世界,在具体生动的语言形象中感悟语言背后的深奥与美妙,进入一个摸得着、看得见、能闻到气味、能听到音响、能辨出色彩的世界。
(四)情感共鸣策略。在语感训练中,要努力寻找文章对学生思想感情的触发点,正像振动频率相同的物体产生共振一样,要使学生与文章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就必须找出二者之间的相通之处来,因为“感情只能向感情说话,感情只能为感情所了解”。(费尔巴哈)
(五)实践体验策略。教师要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利用一切语文学习的机会和因素,反复进行能动的语言实践,在听说读写的实际操作训练中把语言还原到一定的语言环境和实践情境中加以模拟、演习和创造,进而形成良好的语感能力。
二、语感训练的基本方法
(一)加强朗读训练,感悟语句的连贯性
小学语文课文一般来讲篇幅比较短小,内容比较浅显,学生大多能够依靠多读来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想。因此,我把“以读为本”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上,课堂上让学生人人读起来。如初读课文时,让学生自由诵读;了解课文时,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轻读;精读课文时,引导学生斟酌词句。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同时用比比、赛赛的方法激起学生读的兴趣。这样,即能保证每个学生读书的量,也能提高学生读书的质,使学生在读中体味课文内容、表达方法和思想情感,增强语感。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讲,“吟诵要使学生看作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一遍比一遍读得入调,一遍比一遍体会真切,希望早一点能背诵而自然达纯熟的境界”,这是培养语感最易得益的途径。
(二)创设情境,培养语感。语感的产生是以“感”为主,它离不开具体生动的想象。因而,要得到敏锐、丰富、深切的语感,应让学生运用形象思维,品味语言文字,启发想象,达到“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的境地,让学生在心中产生“内心视像”,感悟课文的意境,获得丰富的语感。如《再见了,亲人》一文中分别描写大娘、小金花、大嫂送别志愿军战士的动人场面。教学时,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神态、动作等词句描写,启发学生在脑子里“过电影”,想象大娘熬红的双眼,小桂花挂在腮旁晶莹的泪花,大嫂拄着拐杖一瘸一拐的一幕幕,感悟课文描写的意境,从中培养语感。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朗读,自然就读得格外投入,不知不觉进入“角色”,从而领悟文中所要表达的情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注意品词析句,领悟语感。训练学生的语感,要把语言的品析与情感体味联系起来,使学生透过语言文字感受作者起伏的情感。如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那时候我有点儿惊异了,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爱戴”一词不仅是这句话的中心词,还是全文贯通点。抓住这个关键词,启发学生站在鲁迅侄女的位置上,发出同样的疑问,并从“谈《水浒传》、谈‘碰壁’、救助车夫和女佣”这四件事中,领会到伯父受到“爱戴”是因为他对学习的认真,对旧社会的痛恨及人民的热爱,感受到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伟大人格。
(四)引导形象思维,激发语感。语感同想象是紧密联系的,而想象必须有特定的语言环境。如《我爱故乡的杨梅》中,对“贪婪地吮吸甘露”这句作这样的描述:“细雨如丝,雨蒙蒙,雾蒙蒙,杨梅树从沉睡中醒来,它正在兴旺地生长,它需要大量的水分,绵绵的春雨来了,多甜美啊,杨梅树贪婪地吮吸,像婴儿吮吸母亲的乳汁一样,吸得多欢哪!这真是‘春雨绵绵润杨梅’”。描述,把美的主体放在美的环境中衬托,使学生感受到杨梅树贪婪吮吸甘露的图景,由语言文字的美感受到物的美,情的美,并由此产生语感。
正如费尔巴哈所讲,“感情只能向感情说话,因此感情只能为感情所理解”,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和积累,才能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才能从优秀的篇章中汲取营养,才能从丰富的生活中学到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