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皮利尼亚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皮利尼亚克,鲍里斯,编辑部,高尔基
皮利尼亚克论文文献综述
蓝泰凯[1](2019)在《皮利尼亚克:惨遭冤杀的“新文学最卓越的天才”》一文中研究指出十月革命后,第一部全面描写国内战争生活的长篇小说《荒年》(1922年)在苏联文学界引起巨大反响,成为名噪一时的作品。作者皮利尼亚克因此被誉为"新文学最卓越的天才"(库兹涅佐夫主编《20世纪俄罗斯文学》第1卷,莫斯科,1994年,第267页)而蜚声文坛。令人惋惜的是,这位正当盛年、才华横溢的作家(本文来源于《文史天地》期刊2019年08期)
章佳[2](2017)在《皮利尼亚克创作中的民间文化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俄罗斯的众多作家对俄罗斯民间文化有着独特的情怀。如普希金、果戈理。这些独具特色的俄罗斯民间文化因素既增加了作品的内涵,也成为作家表达个人思想的一种方式。鲍里斯·安德烈耶维奇·皮利尼亚克(БорисАндреевичПильняк,1894—1938)是俄罗斯二十世纪重要的作家,他的创作在俄罗斯文学中具有重要影响。他的小说结构复杂,情节凌乱,形式新颖,被称为“皮利尼亚克风格”。皮利尼亚克是别雷、列斯科夫等人的追随者。他常常将各类材料融入到自己的小说中,比如,故事、历史片段、文献、题词等。他还能敏锐捕捉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比如,古旧的语言、书信、节日等,通过这些材料作家表达了自己对待革命、生命以及俄罗斯发展道路的看法。本文试图从民间文化角度出发,研究作家小说中的民间宗教、巫术、歌曲等因素,并进一步了解作家的创作思想和创作特点。首先,独特的民间文化展现了俄罗斯民众对生活的见解,分析小说中的宗教和民间日常生活因素,能够了解多神教、巫术对体现小说中矛盾的意义,理解作家对革命的矛盾态度;其次,在小说中刻画的艺术形象是俄罗斯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这些艺术形象有利于认识它们对皮氏小说建构的重要意义,还有利于深入了解作家对俄罗斯革命和发展道路问题的态度。最后,深入研究他小说中的民间歌曲、绰号有利于进一步了解民间语言在小说中的功能;揭示作家的艺术品味和生活态度。(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大学》期刊2017-04-15)
刘露露[3](2016)在《谈鲍·皮利尼亚克《人性的风》的创作手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鲍·皮利尼亚克是俄罗斯20世纪20~30年代的一位重要作家,他风格独特,敢于针砭时弊,是一位享有世界声誉的着名作家。他的创作具有独特性,曾被称为"皮利尼亚克风格",也在上个世纪20年代享有极高的声誉。但是他的作品也因为思想内容和创作手法不同于其他作家,而受到评论家们的广泛关注,通常他的作品会得到两种十分极端的评价。本文选取了皮利尼亚克创作于1925年的短篇小说《人性的风》进行简单的分析,主要从小说的叙述结构和修辞手段两个方面着手,分析作品的深层含义。(本文来源于《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期刊2016年08期)
王禹婷[4](2016)在《皮利尼亚克短篇小说《雪》的翻译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俄罗斯文学有着自己独特而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着大量的文学翻译家和爱好者对其进行翻译和研究。鲍里斯·安德烈耶维奇·皮利尼亚克(1894——1938)是俄罗斯20世纪20——30年代颇负盛名的作家,在俄罗斯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他的小说视角独特,语言奇妙,无论在叙事方法上还是在思想内容上都别具一格,被称为“皮利尼亚克派”。因此,读皮利尼亚克的作品,有时很难弄懂其深层次的思想。但我们阅读他的作品后,的确能够感觉到他想通过文学作品所传达的宗教哲学观点及伦理道德思想。皮利尼亚克的许多作品都被外译,比如,长篇小说《荒年》就译为英、法、德、西班牙、日本、挪威等多国语言,在中国也有些他作品的汉译,如中篇小说《伊凡和玛丽雅》(1922)、《黑面包的故事》(1923)、《机器和狼》(1925)等。本论文是笔者在翻译完皮利尼亚克的短篇小说《雪》之后的一个翻译报告。小说《雪》目前在中国尚无译本。翻译这篇小说,可以拓展我国读者的文学视野,更进一步地了解这位作家独特的艺术创作手法,给读者提供更多的机会去品读和感悟这位前苏联文学大家的内心世界。本论文的引言部分介绍了作家皮利尼亚克的生平、主要作品及国内外的有关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正文第一章是翻译任务描述,包括对小说内容的简要概述和小说的主要语言艺术特点。第二章介绍了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主要从理解和表达两大方面报告所遇到的难题。第叁章报告译文的修改和校对情况。第四章是对本次翻译实践活动的一个理论性的思考。结语部分对本篇论文做一个概括性总结,以及笔者通过这次文学翻译得到的有价值的收获。(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期刊2016-06-02)
王芗崎[5](2016)在《皮利尼亚克中短篇实验小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鲍里斯·安德烈耶维奇·皮利尼亚克(1894-1938)是俄罗斯二十世纪二十至叁十年代颇负盛名的作家,他丰富的文学创作曾在俄罗斯文学史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他的小说在当时的文学环境中,可以说是具有实验性的创作。本文是对其中短篇实验性小说,即装饰小说、讲述小说、日常生活小说的体裁特点所进行的探讨和研究。论文在结构上可分为绪论、论文主体、结语和参考文献四个部分。在绪论里提出了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总结评述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阐明了本文所运用的研究方法、创新之处及研究意义。第一章介绍了皮利尼亚克的生平与创作,从皮氏生活的文学时代背景出发,对二、叁十年代俄罗斯文学所具有的“伟大的实验”环境进行了浅析;将有关“实验”的若干概念做了梳理。第二章通过对《红木》和《狼》的分析,阐释了皮利尼亚克装饰小说的体裁特点:即非典型人物形象的粉饰性、碎片化情节叙述方式,旨在探讨其小说中的独特的实验性风格之一。第叁章通过对小说《地母》的分析,阐释了皮利尼亚克讲述小说的体裁特点:生动的口语特色、贴切的对话外独白,以此揭示其小说中的对话性、讲故事性等独特的实验性风格之二。第四章通过对《人的诞生》和《死亡的诱惑》的分析,阐释了皮利尼亚克日常生活小说的体裁特点:生活的非理性、死亡的无意识性,意在发掘皮氏试图颠覆传统理性叙事等独特的实验性风格之叁。结语部分对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概括和梳理,指出了该项研究所具备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期刊2016-06-01)
平保兴[6](2016)在《论民国时期苏俄作家皮利尼亚克在中国的接受》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民国时期出版的报刊上,我们可以读到必尔涅克、毕勒涅克、比尔尼克、毕力涅克、碧尼亚克、皮涅克、皮里涅克、比理涅克的人名。经笔者考证,这些名字实为苏俄作家皮利尼亚克(Б.Α.Пильняк,1894-1938)不同的中文译名而已。1926年,皮利尼亚克从日本来到上海,与蒋光慈、田汉等人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的交往如今已成为中俄文化交流史上的佳话。在了解国内皮利尼亚克研究成果时,笔者发现,对于皮利尼亚克及其作品的译介研究,目(本文来源于《寻根》期刊2016年03期)
王芗崎[7](2015)在《俄罗斯作家皮利尼亚克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鲍里斯·安德烈耶维奇·皮利尼亚克(БорисАндреевичПильняк1894—1938)是俄罗斯20世纪20—30年代颇负盛名的小说家。他在20—30年代的俄罗斯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他丰富的文学创作在俄罗斯文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他的创作具有独特性,其作品的思想内容和叙事风格非同寻常,备受评论家们的关注。因社会历史原因,皮利尼亚克的作品曾经被尘封多年,因此对其作品的研究也缺少系统性分析。(本文来源于《林区教学》期刊2015年09期)
张美[8](2014)在《试析皮利尼亚克小说《地母》中的多神教文化图景》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地母亲是沟通俄罗斯多神教与东正教信仰的核心意象。而20世纪初期在多神教、巫术、东正教、工具理性等现象错综交织的文化图景中,大地母亲信仰呈现出精神性的失落。皮利尼亚克的中篇小说《地母》正是从这一民族文化视角切入,揭示出多神教思维与工具理性对民族精神诉求的侵蚀。(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10期)
周长雨[9](2014)在《从皮利尼亚克的《地母》看俄罗斯人的大地女神崇拜》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地女神崇拜对俄罗斯民族的宗教乃至文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隐藏在俄罗斯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以皮利尼亚克的小说《地母》为文本,分析大地女神崇拜对俄罗斯人的意义。得出结论:大地女神对俄罗斯人来说,指向着人的一切归属感,是俄罗斯人安全感的提供者,也是俄罗斯人生存的基础和想要摆脱的现实;地母代表着自然、社会、女人、和一切俄罗斯人所面临的文化境遇,有着内容上的丰富性,而俄罗斯人在地母的怀抱里具有自由和不定的人的本质,他们面向着未来、远方,不断生成着自我;作为俄罗斯人生存的背景色调,大地女神崇拜已成为俄罗斯人的特质。(本文来源于《俄语学习》期刊2014年01期)
苏昀晗[10](2013)在《皮利尼亚克《不灭的明月的故事》的赏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鲍·皮利尼亚克是俄罗斯20世纪的重要作家,他风格独特,敢于针砭时弊,是一位享有世界声誉的着名作家。本文针对其饱受争议的中篇小说《不灭的明月的故事》进行赏析,从小说的叙述结构和修辞手段两个方面,分析小说的现实性和悲剧性。(本文来源于《俄语学习》期刊2013年05期)
皮利尼亚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俄罗斯的众多作家对俄罗斯民间文化有着独特的情怀。如普希金、果戈理。这些独具特色的俄罗斯民间文化因素既增加了作品的内涵,也成为作家表达个人思想的一种方式。鲍里斯·安德烈耶维奇·皮利尼亚克(БорисАндреевичПильняк,1894—1938)是俄罗斯二十世纪重要的作家,他的创作在俄罗斯文学中具有重要影响。他的小说结构复杂,情节凌乱,形式新颖,被称为“皮利尼亚克风格”。皮利尼亚克是别雷、列斯科夫等人的追随者。他常常将各类材料融入到自己的小说中,比如,故事、历史片段、文献、题词等。他还能敏锐捕捉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比如,古旧的语言、书信、节日等,通过这些材料作家表达了自己对待革命、生命以及俄罗斯发展道路的看法。本文试图从民间文化角度出发,研究作家小说中的民间宗教、巫术、歌曲等因素,并进一步了解作家的创作思想和创作特点。首先,独特的民间文化展现了俄罗斯民众对生活的见解,分析小说中的宗教和民间日常生活因素,能够了解多神教、巫术对体现小说中矛盾的意义,理解作家对革命的矛盾态度;其次,在小说中刻画的艺术形象是俄罗斯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这些艺术形象有利于认识它们对皮氏小说建构的重要意义,还有利于深入了解作家对俄罗斯革命和发展道路问题的态度。最后,深入研究他小说中的民间歌曲、绰号有利于进一步了解民间语言在小说中的功能;揭示作家的艺术品味和生活态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皮利尼亚克论文参考文献
[1].蓝泰凯.皮利尼亚克:惨遭冤杀的“新文学最卓越的天才”[J].文史天地.2019
[2].章佳.皮利尼亚克创作中的民间文化因素[D].黑龙江大学.2017
[3].刘露露.谈鲍·皮利尼亚克《人性的风》的创作手法[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6
[4].王禹婷.皮利尼亚克短篇小说《雪》的翻译报告[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6
[5].王芗崎.皮利尼亚克中短篇实验小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
[6].平保兴.论民国时期苏俄作家皮利尼亚克在中国的接受[J].寻根.2016
[7].王芗崎.俄罗斯作家皮利尼亚克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J].林区教学.2015
[8].张美.试析皮利尼亚克小说《地母》中的多神教文化图景[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4
[9].周长雨.从皮利尼亚克的《地母》看俄罗斯人的大地女神崇拜[J].俄语学习.2014
[10].苏昀晗.皮利尼亚克《不灭的明月的故事》的赏析[J].俄语学习.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