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论文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论文

问:如何提高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兴趣的论文
  1. 答:联系学生实际,晓之以理 思想品德课要依据教材内容及联系学生,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理要明白,情要培养因为小学生道德知识缺乏,所以小学品德课就要注意讲理。
    生是习的主体,在品德与社会课堂教中,一方面教师要尊重生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生自身也要逐步适应课堂教带来的习方式的变化,养成良好的习习惯。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这里的习惯是指常常接触某种新的情况而逐渐适应。
问: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几点感悟
  1. 答:1、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效转变。
    新课程改革的标志性转变主要表现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
    习方式的转变。在平时的教研活动中,我们看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同程度地渗透新课改理念,积极创设学习情境,发挥教师组织者、引导者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的角色去组织课堂教学。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有效转变,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极大提高,教师能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并且能积极参与学生活动,与学生共同合作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课堂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有效转变,课堂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如《小小理财家》一课,教师通过设问导入新课,分别通过三个案例让学生合作探究解决,尤其在讲授教学重点掌握科学合理的理财知识,养成良好理财习惯环节时,教师先给予学生学法指导和明确的目标要求,在学生合作探究时深入不同的小组指导参与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最后进行学生交流。这节课虽然存在其他问题,但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
    2、 能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和身边小事,并扩展到社会生活,德育教育功能明显。
    生活的边界就是教育的边界,生活的范围就是课程的范围。尤其是德育课程更需要在教学内容上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努力贴近社会生活,这样一方面拓展学生学习的课程时空,另一方面把课堂生活置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现象,初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如《绿色行动——绿色家园》一课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生活的校园环境卫生,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进而树立爱护环境的意识;《我送老师一朵花》、《让爷爷奶奶高兴》这两课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触动学生的内心感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懂得感恩之心等,都较好地发挥了学科德育教育的功能。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