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共聚改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开环,石墨,聚酯,疏水,硅油,双环,纤维。
共聚改性论文文献综述
刘圆圆,马晓飞,胡红梅,吕媛媛,郝克倩[1](2019)在《氧化石墨烯共聚改性PET纤维的制备及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氧化石墨烯(GO)作为改性单体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进行共聚,分别采用酯交换前后两种工艺路线成功制备两个系列GO改性共聚酯,并通过熔融纺丝制备出GO改性共聚酯纤维,对GO改性共聚酯的结构和性能及GO改性共聚酯纤维的力学性能和抗静电性能进行表征,并与PET及PET纤维做比较。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测试初步判定PET大分子链被成功引入到GO片上,热重分析(TGA)证实有50%(质量分数)以上的PET成功被引入到GO片上;DSC测试表明GO改性共聚酯的熔点与玻璃化转变温度较PET聚酯低;WAXD测试表明GO改性共聚酯的结晶度随着GO添加量的增加先增大后下降。GO改性共聚酯纤维的初始模量较PET纤维大幅度降低,柔软性得到较好的改善。GO改性共聚酯纤维的体积比电阻大幅度降低,抗静电性能好。(本文来源于《产业用纺织品》期刊2019年06期)
徐哲峰,苏凤仙[2](2019)在《共聚改性PET中改性组分叁甘醇含量的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在GB/T 14190—2017《纤维级聚酯(PET)切片试验方法》中二甘醇(简称DEG)试验方法的基础上,对气相色谱法的色谱柱、柱流速、分流比、进样量及试样前处理的酯交换时间与酯交换温度等条件进行了系统探索,确定了共聚改性PET中改性组分叁甘醇(简称TEG)含量测定的色谱条件与试样前处理条件,研究了气相色谱法分析共聚改性PET中TEG含量的可行性,建立共聚改性PET中改性组分TEG含量测定方法。(本文来源于《合成技术及应用》期刊2019年01期)
封禄田,吕晨曦,张悦,赫秀娟[3](2019)在《丙烯酸甲酯共聚改性聚乙烯醇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丙烯酸甲酯(MA)作为第二单体与醋酸乙烯酯溶液共聚再醇解制备改性聚乙烯醇(PVA).通过正交实验进行优化,得出适宜聚合反应条件为:反应时间为5. 5 h,引发剂质量分数为0. 4%,MA质量分数为3%,溶剂质量分数为33. 3%.单体转化率达到87%.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等实验方法对改性聚乙烯醇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MA用量的增加,共聚改性PVA大分子链中MA结构单元摩尔分数增大,共聚物的结晶度降低,热分解温度提高,其水溶性明显提高,吸湿率下降.(本文来源于《沈阳化工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张铭芮,马兴元,赵昭,丁博,刘帅[4](2019)在《梳状有机硅共聚改性水性聚氨酯的制备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四氢呋喃二醇(PTMG2000)、双尾型二羟基硅油、二羟甲基丙酸(DMPA)、1,4-丁二醇(BDO)、叁乙胺、水合肼为主要原料,采用预聚体分散法合成了梳状有机硅改性水性聚氨酯(Si-WPU),研究了反应指数(R值,NCO/OH)、亲水基含量、有机硅含量对Si-WPU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R值的逐渐升高,Si-WPU膜的撕裂强度逐渐提高,断裂伸长率逐渐减小,拉伸强度先增加后减小,当反应指数为1.5,亲水基含量为5%,有机硅含量15%时,所得Si-WPU的疏水性、力学性能和卫生性能最好。(本文来源于《中国皮革》期刊2019年01期)
伍威,曹凯凯,高敬民,王文志,袁锋[5](2018)在《共聚改性尼龙MXD6的制备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己二酸、间苯二甲胺、己内酰胺、尼龙66盐、尼龙1010盐为原料,通过熔融缩聚合成了MXD6以及MXD6/6、MXD6/66、MXD6/1010叁种共聚尼龙。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分析了其化学结构,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和热失重法分析其热性能,通过动态热机械性能测试分析了其储能模量及玻璃化转变温度,并测试了力学性能。结果表明:(1)共聚改性尼龙MXD6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2)共聚改性尼龙MXD6的熔点和玻璃化转变温度低于尼龙MXD6;(3)通过与脂肪族尼龙共聚,得到的共聚改性尼龙MXD6具有更好的韧性。(本文来源于《塑料工业》期刊2018年08期)
陈柳,魏永梅,王涛,田恒水[6](2018)在《异山梨醇型聚碳酸酯的共聚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乙酰丙酮锂(LiAcac)为催化剂,脂肪族直链二醇(1,4-丁二醇、1,5-戊二醇、1,6-己二醇和1,8-辛二醇)、异山梨醇(IS)和碳酸二苯酯(DPC)为原料,通过熔融酯交换法合成了一系列脂肪族二醇/异山梨醇共聚碳酸酯(PIAC),产品特性黏数为48.3~85.7 m L/g。考察了不同1,4-丁二醇/异山梨醇投料摩尔比对合成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随丁二醇用量的增大,热稳定性降低,共聚产品Tg下降,但分子链的柔韧性增强,产品力学性能得到改善。同时考察了等摩尔不同种类的直链二醇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分子链中二醇亚甲基数的增加,共聚产品Tg逐渐降低,但热稳定性逐渐提高,分子链力学性能明显增强,1,8-辛二醇改性产品的断裂伸长率达到575.2%。(本文来源于《现代化工》期刊2018年08期)
刘圆圆[7](2018)在《石墨烯共聚改性PET纤维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是由对苯二甲酸(PTA)和乙二醇(EG)经缩合聚合反应制备得到一种综合性能优异的聚合物材料,被广泛的应用于电子器件,工程塑料以及包装和合成纤维领域。尤其是在合成纤维中,PET占比高达80%。开发功能性的PET纤维,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传统的改性方法一般是通过改性基体,引入纳米粒子如碳纳米管(CNT),二氧化硅,蒙脱土功能助剂等来获取高性能和功能型的PET。石墨烯作为一种机械性能优良,导电导热性能优异的材料,为开发高性能的PET提供了一条新思路。本课题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对氧化石墨烯(GO)进行筛选,主要考虑的是GO的活性基团的含量,以及GO的粒径等指标。最终选定综合性能较好的氧化石墨烯,并对其结构和表面形貌进行表征。红外光谱和XPS以及Raman光谱结果证明GO表面较石墨而言有较多缺陷即含有丰富的活性官能团,XRD结果表明GO的片层间的距离较大,结构疏松,易被剥离成单层状态。此外选用SEM观察了GO的表面形貌和粒径分布,发现GO粒径分布相对较窄,均为几个微米左右。2.采用直接酯化法将对苯二甲酸(PTA)和乙二醇(EG)以及第叁反应单体氧化石墨烯(GO)制备得到石墨烯共聚改性PET,通过在聚酯合成的不同阶段加入GO,并调整GO的添加比例,得到两个系列,质量分数分别为0.1%,0.5%,1%,3%,4个比例共8种氧化石墨烯共聚改性PET(GO-PET1和GO-PET2),并测试其特性粘度。为了研究GO与PET之间的化学相互作用关系,并通过反复的溶解离心洗涤的方法对GO-PET进行提纯,得到提纯后的接枝有PET的GO(P-GO-PET),采用红外光谱(FTIR),XPS,Raman,XRD表征了P-GO-PET的结构。FTIR和XPS的结果表明,PET分子链成功接枝到氧化石墨烯片上,Raman光谱和溶解实验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过共聚反应以后,GO的表面结构以及表面溶解性能发生了变化,同样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说明PET分子链已经被成功的引入到GO片上。粘度和TGA测试的结果表明,随着GO含量的增加,PET的分子量呈现下降的趋势,且系列二的反应率高于系列一。并通过DSC,TGA以及XRD对氧化石墨烯共聚改性PET(GO-PET)的热性能和结晶性能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改性PET的热稳定性随着GO的添加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XRD的结果表明少量GO的加入使得材料的晶核密度增大,结晶度增加,结晶性能得到改善。但是系列2中,GO含量过高时(1%),由于发生交联反应,结晶度反而下降。3.此外又精选了系列一,0.1%,0.5%(GO-PET1-0.1,GO-PET1-0.5)和系列二,0.1%含量(GO-PET2-0.1)的叁个样品进行熔融纺丝,每个样品分别进行了3.2,3.5,3.8倍牵伸。对纤维的取向度,沸水收缩率以及力学性能和抗静电和抗菌性能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纤维的取向度和结晶度随着牵伸倍数的增加而增大,但GO-PET纤维的取向度较纯PET均减小;纤维的沸水收缩率随着纤维的牵伸倍数的增加而增大,且石墨烯共聚改性PET纤维的沸水收缩率较纯PET下降;力学研究结果发现,当GO的含量添加较少时(0.1%),其对纯PET有增强效果,当添加量过高(≥0.5%)时,其力学性能反而下降,但是石墨烯共聚改性PET纤维较PET纤维,断裂伸长率增加,模量下降,说明改性PET在柔软性方面得到改善;抗静电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石墨烯共聚改性PET纤维的电阻下降,具有抗静电性能;抗菌性研究结果表明本文中制备的GO-PET纤维并无明显的抗菌性。(本文来源于《东华大学》期刊2018-05-30)
姜付本[8](2018)在《降冰片烯二酸酐及其衍生物对聚双环戊二烯的催化共聚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聚双环戊二烯(PDCPD)是一种具有良好机械强度、优异热稳定性以及适用于反应注射成型工艺(RIM)制备方法的新型复合材料,广泛地应用于车辆、管道、卫浴等领域。人们往往采用能够进行开环易位聚合的环烯烃(大多为降冰片烯类衍生物)和可以进行自由基聚合的链烯烃为原料对其进行催化共聚改性,其目的在于进一步增强PDCPD复合材料的性能和扩大其实际应用领域。本研究选择了叁种降冰片烯类共聚单体对PDCPD复合材料进行催化共聚改性,同时还对PDCPD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进行了探索。本研究在钌类开环易位聚合催化剂M1催化作用下,首次选择及合成了降冰片烯二酸酐(NA)、外型,内型-5-降冰片烯-2,3-二羧酸二甲酯(exo-DCNM)、内型,内型-5-降冰片烯-2,3-二羧酸二甲酯(endo-DCNM)叁种单体对PDCPD进行催化共聚改性,并借助核磁共振、凝胶渗透色谱仪、扫描电镜、热失重等表征手段对单体的聚合情况以及改性后PDCPD制品的微观形貌进行了分析。通过不断优化制备PDCPD复合材料的工艺参数,最终我们采用RIM工艺制得了经NA、exo-DCNM、endo-DCNM叁种单体催化共聚改性的PDCPD复合材料,并考察了改性后PDCPD制品的机械强度和热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1)PDCPD/PNA制品的拉伸、弯曲性能随着NA组分增多而增强,当NA组分含量为10 wt%时,改性后PDCPD制品的拉伸、弯曲强度分别提高了40.79%、18.67%。2)PDCPD/exo-PDCNM制品的拉伸、弯曲性能随着exo-DCNM组分增多表现出先提高后下滑的规律,改性后PDCPD制品的冲击性能和热变形温度则不断提高,当exo-DCNM组分含量为20 wt%时,制品的冲击性能和热变形温度分别为17.18 J/m、98.7℃。3)随着endo-DCNM组分含量逐渐增多,改性后PDCPD制品的拉伸、弯曲、冲击性能和热变形温度都表现出先提高后下降的规律,当endo-DCNM组分为15 wt%时,改性后PDCPD制品的拉伸性能和热变形温度分别提高了32.89%、17.86%。研究发现,之所以经NA、exo-DCNM、endo-DCNM叁种单体催化共聚改性后,PDCPD制品的机械强度和热稳定性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是由于NA、exo-DCNM、endo-DCNM叁种单体中的极性基团和其聚合物的柔性分子链,以及经催化共聚改性后PDCPD聚合物的交联度发生了一定变化共同作用产生的。最后我们通过热失重、扫描电镜对改性后PDCPD制品的热分解情况和其淬断面的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都表明经NA、exo-DCNM、endo-DCNM叁种单体催化共聚改性后获得的PDCPD制品是一个均相的聚合物体系。(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期刊2018-05-01)
姜启亮[9](2018)在《降冰片烯衍生物的合成及其与双环戊二烯的共聚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双环戊二烯(DCPD)可以在卡宾催化剂催化下,发生开环易位聚合反应生成聚双环戊二烯(PDCPD)。PDCPD具有优良的加工和机械性能,是一种有吸引力,氧化稳定的热固性材料。关于PDCPD的研究,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开始,随着通用塑料和树脂工业的发展,对材料的热学性能及力学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PDCPD虽有许多优点,但仍然存在材料耐热性不足、制品呈现一定脆性、拉伸强度和弯曲韧性较低等缺点,从而限制其应用范围。因此,对PDCPD材料进行热学性能和力学性能改性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通过功能单体与DCPD共聚将功能基团引入体系,从而改性PDCPD成为热门的研究。本研究成功合成了叁种降冰片烯酰亚胺单体:PNI、CHNI和NHNI,通过~1HNMR、~(13)CNMR、红外表征和元素分析等进行了表征与分析。然后,采用卡宾催化剂M1分别引发这些酰亚胺单体进行开环易位聚合反应,制备了它们的均聚物。TGA研究显示,叁种均聚物的T_(d5%)均大于400℃,耐热性能十分优异;DTG曲线显示只有一个吸热峰,说明体系交联紧密,不存在小分子物质,热分解过程是同步完成的。本研究接着将酰亚胺单体PNI、CHNI、NHNI分别与DCPD进行共聚改性,得到一系列P(PNI/DCPD)、P(CHNI/DCPD)、P(NHNI/DCPD)共聚物材料并分别考察了材料的热学性能和力学性能。与PDCPD相比,共聚物材料的热稳定性有明显提高:T_(d10%)均大于400℃,远远大于PDCPD的146.9℃;P(PNI/DCPD)的热变形温度最大值114.7℃,提高46.3%;P(CHNI/DCPD)的热变形温度最大值109.5℃,提高39.7%;P(NHNI/DCPD)的热变形温度最大值102.4℃,提高30.6%。力学性能方面,随着PNI含量的增加,P(PNI/DCPD)共聚物的弯曲强度先增加后趋于平稳,当PNI含量为3%时达到最大值86.25MPa;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不断增加,当PNI含量为5%时达到最大值,与PDCPD相比分别提高了39%和36.5%。P(CHNI/DCPD)共聚物随着CHNI含量的增加,弯曲强度先增加后下降,当CHNI含量为3%时达到最大值85.87MPa;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不断增加,当CHNI含量为5%时达到最大值,与PDCPD相比分别提高了70%和32.5%。P(NHNI/DCPD)共聚物随着NHNI含量的增加,弯曲、冲击和拉伸强度均先增加后下降。当NHNI含量为4%时,弯曲强度达到最大值83.11MPa;当NHNI含量为3%时,冲击和拉伸强度达到最大值,与PDCPD相比分别提高了44%和30.1%。(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期刊2018-05-01)
王静刚[10](2018)在《基于2,5-呋喃二甲酸的生物基芳香聚酯合成与共聚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基高分子材料能够有效的减少环境污染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然而目前常见的生物基高分子材料如PLA、PBS、PHAs等,与石油基的PET、PC等相比存在耐热性和力学性能差的问题,其根本原因是分子结构上缺少刚性的芳香环。2,5-呋喃二甲酸(2,5-FDCA)是美国能源部评选12种最具潜力的生物芳香平台化合物,且与对苯二甲酸有相似的化学结构,活性更高,有望替代对苯二甲酸等石油基芳香平台化合物,合成高性能生物基高分子材料。本课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纤维素得到的廉价生物基化学品呋喃为原料,开发了2,5-FDCA的低成本合成路线,打通了从纤维素到高品质2,5-FDCA的合成方法。然后以2,5-FDCA为原料,通过熔融缩聚合成了接近无色透明的聚2,5-呋喃二甲酸乙二醇酯(PEF)。在此基础上,利用呋喃环的非对称性和刚性的结构特点,采用非平面脂环二元醇进行改性,得到一系列高性能的生物基芳香共聚酯。在解决2,5-FDCA低成本规模化制备和高性能呋喃基聚酯合成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为高性能生物基芳香聚酯在纤维、瓶片、工程塑料等领域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具体结果如下:1.利用纤维素制备得到的呋喃为原料,与乙酸酐发生酰基化反应合成2,5-二乙酰基呋喃,然后通过碘仿反应将乙酰基转化为羧基得到2,5-FDCA,纯度达到99.6%,相对于呋喃,2,5-FDCA的质量收率为82.3%。此路线具有条件温和、副产物少、易工业化的优点,为未来2,5-FDCA低成本规模化制备奠定技术基础。2.以合成的2,5-FDCA为原料,成功合成了聚2,5-呋喃二甲酸对苯二甲酸乙二醇(PEFTs)共聚酯,M_v为2.06×10~4-3.27×10~4。呋喃环结构引入到PET中,提升了PET聚酯分子链的刚性,PEFT的T_g在69.5-84.1 ~oC之间,随着呋喃环含量的增加,T_m从249.6 ~oC降低到213.0 ~oC。在此基础上,将2,5-FDCA通过酯化反应合成了2,5-呋喃二甲酸二甲酯(DMFD),然后与EG通过熔融缩聚成功合成了接近无色的聚2,5-呋喃二甲酸乙二醇酯(PEF),T_g为87.6 ~oC,T_m为212.9 ~oC,结晶峰的焓值0.9 J/g,起始热分解温度381 ~oC。二氧化碳的阻隔性能是PET的14.1倍,氧气的阻隔性能是PET的6.8倍,气体阻隔性能大幅度提高,若韧性得到改善,有望在食品包装领域广泛应用。3.PEF具有高的T_g、强度和模量,但断裂伸长率低,冲击性能差。因此,采用1,4-环己烷二甲醇(CHDM)的非平面制环结构进行共聚改性,成功制备了聚2,5-呋喃二甲酸环己烷二甲醇乙二醇酯(PECFs),特性粘度0.77-0.92 dL/g,M_w为46900-76500 g/mol。当CHDM链段含量在0-32 mol%时,PECFs为无规共聚酯,当CHDM链段含量为59-100 mol%时,结晶能力不断增强。当CHDM链段含量为76%时,T_m为225.4 ~oC,ΔH_m为27.2 J/g,断裂伸长率达到155%,韧性得到改善,拉伸模量为1760 MPa、拉伸强度63 MPa,CO_2阻隔性能是PET的4.8倍,O_2阻隔性能是PET的3.5倍。PECFs共聚酯同时具有优异的热学、力学和气体阻隔性能,可用于饮料瓶和纤维等制品的开发。4.在CHDM含量对PECFs性能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CHDM立体构型对PECFs共聚酯性能的影响。采用EG、DMFD和不同cis/trans-CHDM为原料,通过两步法熔融缩聚成功合成了一系列PECFs共聚酯。随着共聚酯中trans-CHDM链段含量从10%增加到98%,T_g从82.5 ~oC增加到89.2 ~oC,T_m从189.1 ~oC增加到252.3 ~oC,结晶焓从4.5 J/g增加到36.7 J/g,杨氏模量和拉伸强度分别从1700 MPa和52 MPa增加到1900 MPa和80 Mpa,通过CHDM立体构型的改变,在保持PECF韧性的基础上,实现PECFs共聚酯结晶性能和热性能的调控。5.为了进一步提高呋喃基聚酯的耐热性和结晶速度,满足生物基工程塑料的性能需求。通过DMFD和不同cis/trans-CHDM为原料,两步法熔融缩聚合成了聚2,5-呋喃二甲酸环己烷二甲醇酯(PCF),通过调控原料中trans-CHDM的含量制备得到一系列PCFs共聚酯,特性粘度在0.72-0.80 dL/g,M_w在38000-44700g/mol之间。随着PCFs共聚酯中trans-CHDM链段含量从10%增加到98%,共聚酯的T_g也从71 ~oC增加到87 ~oC,T_m从219~oC增加到291 ~oC,结晶焓从42.8 J/g增加到82.3J/g,且球晶尺寸不断减小,结晶速度和结晶度变大,最短半结晶时间为7 s。当trans-CHDM含量为68%时,同时具有优异的热学和力学性能,制备出耐高温、高结晶聚酯,用于生物基工程塑料制备。6.前面工作研究了半结晶和高结晶聚酯用于瓶装材料、纤维和工程塑料,但当聚酯用于食品包装和光学材料时,半结晶聚酯在成型加工过程中容易因为结晶,透明度下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通过熔融缩聚成功将CBDO的非平面四元环引入到PEF聚酯中,制备得到CBDO链段含量分别为4%、10%、15%和23%的PETFs共聚酯。当CBDO含量大于10%时,PETFs共聚酯为完全无定形结构,T_g为91.0 ~oC,可见光透过率为90.1%,杨氏模量为3100 MPa,拉伸强度为97 MPa,氧气阻隔性能是PET的4.6倍,二氧化碳阻隔性能是PET的6.8倍,是非常优异的非晶高阻隔食品包装材料和光学薄膜材料。(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期刊2018-04-01)
共聚改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GB/T 14190—2017《纤维级聚酯(PET)切片试验方法》中二甘醇(简称DEG)试验方法的基础上,对气相色谱法的色谱柱、柱流速、分流比、进样量及试样前处理的酯交换时间与酯交换温度等条件进行了系统探索,确定了共聚改性PET中改性组分叁甘醇(简称TEG)含量测定的色谱条件与试样前处理条件,研究了气相色谱法分析共聚改性PET中TEG含量的可行性,建立共聚改性PET中改性组分TEG含量测定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共聚改性论文参考文献
[1].刘圆圆,马晓飞,胡红梅,吕媛媛,郝克倩.氧化石墨烯共聚改性PET纤维的制备及表征[J].产业用纺织品.2019
[2].徐哲峰,苏凤仙.共聚改性PET中改性组分叁甘醇含量的测定[J].合成技术及应用.2019
[3].封禄田,吕晨曦,张悦,赫秀娟.丙烯酸甲酯共聚改性聚乙烯醇的研究[J].沈阳化工大学学报.2019
[4].张铭芮,马兴元,赵昭,丁博,刘帅.梳状有机硅共聚改性水性聚氨酯的制备与性能研究[J].中国皮革.2019
[5].伍威,曹凯凯,高敬民,王文志,袁锋.共聚改性尼龙MXD6的制备与表征[J].塑料工业.2018
[6].陈柳,魏永梅,王涛,田恒水.异山梨醇型聚碳酸酯的共聚改性研究[J].现代化工.2018
[7].刘圆圆.石墨烯共聚改性PET纤维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东华大学.2018
[8].姜付本.降冰片烯二酸酐及其衍生物对聚双环戊二烯的催化共聚改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8
[9].姜启亮.降冰片烯衍生物的合成及其与双环戊二烯的共聚改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8
[10].王静刚.基于2,5-呋喃二甲酸的生物基芳香聚酯合成与共聚改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