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原核注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转基因,受精卵,小鼠,囊胚,微管,弧菌,内皮。
原核注射论文文献综述
李兴[1](2017)在《利用原核显微注射技术制备HIF-1α转基因小鼠及其表达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HIF-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 alpha,HIF-1α)即乏氧诱导因子-1α 是 HIF-1异源二聚体结构的一个亚基。HIF-1是PAS(PER-ARNT-SIIM)转录因子家族的成员之一,主要通过与靶基因结合进而调节靶基因的转录来发挥功能。其作用主要集中于介导机体的缺氧缺血等适应性反应。而HIF-1α亚基是HIF-1转录因子的活性调节亚基,它决定了 HIF-1转录因子具有活性并行使其功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是血小板衍生性生长因子家族的成员之一,它被证明具有促进毛囊发育和毛发生长的作用,同时也被证明是HIF-1α的靶基因之一。本实验利用CISPR/Cas9基因打靶系统将HIF-1α基因整合到小鼠Rosa26基因位点上来探讨HIF-1α对毛囊发育等的影响。本实验制作转基因小鼠的方法为原核显微操作技术。利用该方法获得HIF-1α转基因小鼠之后,首先利用PCR来筛选阳性小鼠;之后通过Real-time PCR的方法检测转基因小鼠皮肤组织中HIF-1α、VEGF的mRNA的相对表达量;再通过Western Blot检测转基因小鼠皮肤组织中HIF-1α、VEGF的蛋白表达水平。1、HIF-1α过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功能的检验研究HIF-1α对毛囊发育与生长的关系则需研究HIF-1α与其靶基因VEGF的关系,验证HIF-1α的过表达是否真正引起其靶基因VEGF、eNOS的变化,是否在HIF-1α/VEGF/VEGFR2的信号通路中起作用。本实验首先从小鼠基因组中克隆出HIF-1α基因并成功构建了过表达载体。将该载体通过电穿孔转染法成功转入小鼠胎儿成纤维细胞(MEF)中,通过实时定量PCR的检测,以非转基因MEF为对照组,转基因MEF中基因HIF-1α的mRNA的表达量为对照组的17.91倍,VEGF mRNA的表达量为对照组的15.49倍,VEGFR2mRNA的表达量为对照组的6.13倍,eNOSmRNA的表达量为对照组的2倍;通过Western Blot的检测,转基因MEF中HIF-1α的蛋白表达量为对照组的2.41倍,VEGF的蛋白表达量为对照组的1.79倍。说明过表达HIF-1α确实引起了其靶基因VEGF,eNOS的上调,也同时引起VEGFR2的上调。2、HIF-1α基因定点整合载体的构建本实验利用CISPR/Cas9基因打靶系统进行基因编辑,因此需要叁个载体:Cas9载体、sgRNA载体以及HIF-1α同源重组载体。本实验选取的靶位点为Rosa26第一内含子1096bp处,由于该位点之前在本实验室已实现过同源重组插入目的基因的先例因此Cas9载体、sgRNA载体直接使用本实验室存留载体。同时通过扩增上游同源臂、人源K14启动子、目的基因HIF-1α并加入合适酶切位点最终成功构建HIF-1α同源重组打靶载体。经过一系列酶切鉴定正确后再经过测序该载体同源性达到100%,因此认定打靶载体构建成功。3、定点整合载体相关细胞检测本实验主要使用电穿孔转染法将Cas9载体、sgRNA载体以及HIF-1α同源重组载体导入MEF中,培养48h之后提取基因组。本实验筛选出两对引物:一对用来检测目的基因HIF-1α是否成功整合到细胞基因组中即检测随机整合引物;另一对用来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如预期插入靶位点。以转染后的细胞基因组为模板用以上两对引物进行PCR反应,反应产物条带大小符合预期,经测序正确。以上两对引物可用于后续进行转基因小鼠检验。4、转基因小鼠的制备本实验主要通过原核注射的方法制备转基因小鼠,该方法首先需要准备注射用外源基因,其次即原核时期受精卵的获得,然后进行注射,最后完成胚胎移植。本实验一共制备了原代小鼠56只,经PCR鉴定其中有2只HIF-1α随机整合阳性小鼠,并未得到定点整合的小鼠。为后期研究HIF-1α基因与毛囊发育的关系构建了转基因小鼠模型和相关实验材料。5、HIF-1α转基因小鼠的表达水平检测本实验对已筛选出的两只随机整合阳性小鼠661号、664号的皮肤组织进行HIF-1α的表达水平的检测。该实验以同批非转基因小鼠682号为对照,首先通过实时定量PCR进行mRNA水平的检测,以α-tublin为内参基因,检测结果为661号小鼠的HIF-1α mRNA表达量是对照小鼠的7.75倍,VEGF mRNA的表达量是对照小鼠的29.62倍;664号小鼠的HIF-1α mRNA表达量是对照小鼠的3.41倍,VEGF mRNA的表达量是对照小鼠的2.91倍。然后通过Western Blot进行蛋白水平的表达的检测,同样以α-tublin为内参基因,实验结果显示661号小鼠的HIF-1α蛋白表达量是对照小鼠的2.02倍,VEGF蛋白表达量是对照小鼠的1.72倍;664号小鼠的HIF-1α蛋白表达量是对照小鼠的1.84倍,VEGF蛋白表达量是对照小鼠的1.54倍。(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7-04-20)
焦钰[2](2016)在《原核注射制备转基因小鼠的技术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转基因小鼠(Mus musculus)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包括原核显微注射、精子介导转基因、体细胞核移植和使用慢病毒载体等。但目前为止,生产转基因小鼠最为有效的方法仍然是原核注射技术。单从效果来看,原核注射技术是最为理想的。但此项技术也存在着不足:很多研究人员在实验室中得到的转基因效率并不一致,并且转基因效率低。为此,本文从注射针直径、外源基因浓度、单/双核注射等原核注射环节入手,对原核注射技术进行优化,并采用优化后的技术制备转基因小鼠。试验结果:注射针的直径大约为0.5μm时是最合适的,相比直径1μm的阳性率(12.5%),其阳性率(47.7%)要高出35%(P<0.01)。外源性基因的浓度,是影响转基因小鼠阳性率的重要因素。外源基因浓度为1.00μg/mL、2.50μg/mL、3.00μg/mL和4.0μg/mL时,转基因小鼠阳性率分别0.67%、14.9%、30.6%和21.4%。当外源性基因浓度为3.00μg/mL时,阳性率远高于其他组(P<0.01)。使用浓度为3.00μg/mL的外源基因浓度,分别统计并比较单原核注射与双原核注射的阳性率,结果表明双原核注射组的阳性率(24.3%)比单原核注射组(18.3%)明显要高(P<0.01)。在显微技术辅助作用下,将2-细胞时期胚胎分别移入到0.5d、1.5d、2.5d假孕母鼠输卵管内,19.5d后代孕母鼠产仔,产仔率分别为68.6%、67.6%和40.1%,经检测,转基因阳性率为17.4%、22.5%和10.1%。组间对比结果表明,在产仔率指标方面,0.5d和1.5d组间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不过在转基因阳性率方面,1.5d代孕组(22.5%)显着高于其他两组。结论:使用注射针直径小(≈0.5μm);DNA载体浓度为3μg/mL;采用双原核注射;1.5d代孕母鼠孕母鼠;可以高效获得转基因转基因小鼠。本实验经过对原核注射过程中主要关键步骤的优化组合,形成了一套高效的转基因小鼠标准化操作流程。(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6-11-01)
杨磊,宋丽爽,刘雪霏,白力格,李光鹏[3](2016)在《原核注射制备转基因小鼠的技术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原核注射技术已经是目前制备转基因小鼠(Mus musculus)最有效的手段,但不同实验室所报道的转基因效率差异较大,效率不高仍是该技术的主要缺点。为提高转基因小鼠的制备效率,本研究对转基因小鼠制备过程中的原核注射的多个方面都进行了改进,尤其是在注射针直径、外源基因浓度、单/双原核注射以及胚胎移植等主要步骤上的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外源基因对转基因小鼠的阳性率有很大影响。外源基因为1.00、2.50、3.00和4.00μg/m L浓度时,转基因小鼠阳性率分别0.67%、14.9%、30.6%和21.4%。其中,外源基因浓度在3.00μg/m L极显着高于其他各组(P<0.01)。采用阳性率最高的3.00μg/m L浓度又进行了单双/原核注射比较,发现转基因阳性率在进行双原核注射组显着高于单原核注射组(24.3%vs.18.3%,P<0.01)。将显微注射后的2细胞时期胚胎经输卵管移植到0.5、1.5和2.5 d假孕母鼠体内,产仔率分别为68.6%、67.6%和40.1%,转基因阳性率为17.4%、22.5%和10.1%。比较发现,0.5 d与1.5 d代孕母鼠产仔率没有差异,但1.5 d代孕组转基因阳性率(22.5%)显着高于其他组。结果表明,采用尽可能细的注射针、2~4μg/m L的DNA载体浓度、双原核注射、1.5 d的假孕母鼠和正确的胚胎移植操作,是获得高效率转基因小鼠的关键。本研究对从事动物转基因技术研究的实验室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本文来源于《农业生物技术学报》期刊2016年08期)
韩瑞刚,朱亮[4](2016)在《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后多原核合子发生的相关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原核合子是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避免了多精子受精造成的多原核合子,但仍有可能出现多原核合子。ICSI后多原核合子出现主要是由于第二极体排出异常造成,卵母细胞质量、男方精液情况以及ICSI操作技术本身都是多原核合子形成的影响因素。该文针对ICSI后多原核合子的产生机制、影响因素、妊娠结局及相应处理措施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中国妇幼健康研究》期刊2016年05期)
王新[5](2016)在《以原核显微注射技术建立Csnk1ε转基因小鼠及其表达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酪蛋白激酶1 (Casein Kinase 1, Csnk1)属于丝/苏氨酸蛋白激酶,已经在哺乳动物中发现并得到了7个Csnkl的同工酶,分别是Csnkla、Csnk1b、Csnklg1、 Csnk1g2、Csnklg3、Csnk1d和Csnkl ε。相关研究表明,Csnkl ε的碱基缺失或突变可能对毛囊发育和毛发生长具有一定影响。CRISPR/Cas系统是一种来源于细菌获得性免疫的由RNA指导Cas蛋白对靶向基因进行修饰的技术。为深入研究Csnkl ε对毛囊的作用,本实验设计以CRISPR/Cas9系统介导使得Csnklε定点整合于小鼠Rosa26位点上,再通过原核显微注射技术技术,制备Csnklε转基因小鼠。通过PCR及Southern Blot检测方法鉴定阳性小鼠,并通过Real-time PCR, Western Blot方法对转基因阳性小鼠进行表达检测。1、sgRNA载体及打靶载体构建本实验通过麻省理工学院的CRISPR Design软件设计5对sgRNA,以sgRNA-T2为模板,扩增得到相应的U6启动子和sgRNA骨架载体,最终构建得到完整的sgRNA载体。打靶载体的构建是以人源K14启动子,即皮肤特异性启动子启动目的基因,经测序得知其同源性为98%。为了确保该启动子的启动功能,本实验构建了以该启动子启动的红色荧光蛋白表达载体pK14-DsRed,用以下一步细胞水平检测。再利用同源重组技术原理在已经确定的靶位点,即小鼠Rosa26第一内含子处,分别向上、下各取lkb左右作为打靶载体的上、下游同源臂,最终将打靶载体构建成功。2、细胞水平的相关检测本研究主要利用电穿孔转染法将红色荧光蛋白表达载体pCMV-DsRed导入MEF中,筛选出适应于MEF的最优转染条件,即160V/5Ms。利用该转染条件将Cas9载体和sgRNA载体共同转染于MEF中,培养48h后提取基因组,通过设计跨靶位点的PCR引物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经杂交后再通过Surveyor突变检测试剂盒进行鉴定,从而确定sgRNA敲除位点为Rosa26基因的第一内含子的第1096bp处,其敲除效率为36.52%。同理,将构建好的人源K14启动子启动的红色荧光蛋白表达载体pK14-DsRed,导入MEF中,通过观察红荧光的表达情况可知该启动子具有启动功能,可用于下一步实验中。最后将hCas9载体、sgRNA载体及打靶载体共转染于MEF中,进行PCR检测,结果表明具备同源重组条件,可用于下一步转基因打靶小鼠的建立,同时该检测引物可用于转基因阳性小鼠的检测。3、Csnk1ε转基因小鼠的制备及鉴定本研究将构建好的Csnk1ε打靶载体,根据同源重组技术原理,利用原核显微注射法制备小鼠18只,通过PCR及Southern Blot鉴定后得到Csnk1ε随机整合阳性小鼠1只,并未得到Csnk1ε定点整合的阳性小鼠。随机整合阳性小鼠通过传代得到F1代阳性小鼠1只,说明该转基因阳性小鼠能够将外源基因稳定遗传给子代。本实验成功构建出Csnk1ε转基因小鼠模型,为以后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创造了实验条件。4、Csnk1ε转基因小鼠表达水平的检测本实验首先对转基因阳性小鼠进行了mRNA水平的检测,以GAPDH为内参基因,通过Real-time PCR检测结果为:转基因阳性小鼠Csnk1ε mRNA表达量是同窝对照小鼠的2.65倍。然后对其进行蛋白质水平的检测,以α-tubulin为内参基因,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是同窝对照小鼠的1.243倍。通过上述检测手段,说明目的基因已经成功转入小鼠的基因组并稳定表达。(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6-03-20)
陆明海,刘玉峰,王素梅,何海娟,亓美玉[6](2014)在《影响山羊原核注射胚胎移植效果因素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进一步提高并稳定原核注射胚胎移植受胎率和胚胎利用效率,本文对影响原核注射胚胎移植的撤栓到输精时间、受体因素、胚胎类型、移入胚胎数四个方面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山羊撤栓到腹腔内输精时间在(50.5±0.5)h内,其胚胎受胎率最高(P<0.01);(2)受体和供体做受体对移植效果没有影响(P>0.05);(3)2细胞胚胎产羔效率高于原核胚(P<0.05);(4)移入胚胎在4枚/只以上,不能提高受胎率,同时降低胚胎的产羔效率。(本文来源于《畜牧与兽医》期刊2014年09期)
庞欢瑛,周泽军,丁燏,黄郁葱,吴灶和[7](2014)在《溶藻弧菌Ⅲ型分泌系统注射装置蛋白VscO的原核表达及免疫原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ZJ03株Ⅲ型分泌系统(Type III secretion system,T3SS)注射装置蛋白VscO作为疫苗候选抗原的可能性,根据GeneBank上登陆的溶藻弧菌VscO序列(NO.KJ179947),设计1对带酶切位点的特异性引物,PCR扩增vscO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全长462 bp,理论分子质量为18.430ku。将vscO基因定向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vscO。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后,可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BL21(DE3)中表达分子质量约为22 ku的VscO融合蛋白,且该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VscO蛋白表达和纯化的最优条件为:0.1 mmol/L IPTG、37℃条件下诱导4 h,咪唑洗脱浓度为400 mmol/L。用纯化后的融合蛋白免疫SPF级小鼠,获得高效多克隆抗体。Western-blotting结果表明,鼠抗VscO血清既能与重组VscO蛋白发生反应,也能与分离自溶藻弧菌约22 ku的天然蛋白发生反应,提示T3SS注射装置蛋白VscO可能是溶藻弧菌的重要保护性抗原之一。(本文来源于《广东海洋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张志鹏[8](2014)在《利用原核显微注射技术制备VEGF164转基因小鼠及其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一种二聚体糖蛋白,由二硫键连接而成,是血小板衍生性生长因子(PDGF)家族的一员,具有促进毛囊发育和毛发生长的作用。为深入研究VEGF基因对毛囊的作用,本实验利用原核显微注射法制作VEGF164转基因小鼠,通过PCR筛选得到转基因阳性小鼠。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转基因小鼠皮肤VEGF mRNA的相对表达量;通过Western Blot检测VEGF蛋白的表达水平;通过石蜡切片的方法检测小鼠皮肤毛囊的数量和形态。1.利用原核显微注射技术制备转基因小鼠转基因小鼠是研究基因调控、个体发育和疾病的重要实验动物。原核注射技术在小鼠转基因中应用十分广泛而且非常成功,主要步骤包括外源基因的准备、原核期胚胎的获得、原核显微注射、胚胎移植等。本实验利用原核显微注射法制备了K14/VEGF和KAP6-1/VEGF转基因小鼠59只和87只,得到阳性小鼠各5只,阳性率分别为8.5%和5.8%,经过传代F0代阳性小鼠均能够把外源基因稳定遗传给子代。实验成功建立VEGF164转基因小鼠模型。2. K14/VEGF和KAP6-1/VEGF转基因小鼠的检测实验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石蜡切片等技术检测转基因阳性小鼠和同窝对照组小鼠。经检测,转基因阳性小鼠与同窝对照小鼠相比,VEGFmRNA表达量最高达6.25倍(K14/VEGF)和6.67倍(KAP6-1/VEGF),蛋白质表达量最高达1.68倍(K14/VEGF)和1.64倍(KAP6-1/VEGF),石蜡切片显示阳性小鼠毛囊直径和数量明显增加。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具有促进毛囊生长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4-04-01)
杨信志,绢谷正之[9](2013)在《透明带缺失卵经胞浆内单精注射(ICSI)后所形成的单原核受精卵在体外可以继续发育到囊胚期》一文中研究指出广岛市绢谷产妇人科病院临床上,在实施ICSI之前,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都要经过透明质酸酶处理以去除卵丘细胞。在去除卵丘细胞的过程中偶尔会发生卵胞质从透明带中脱出的情况。从透明带中脱出的形态正常的成熟卵母细胞经ICSI后可以正常受精并发育到囊胚期。在临床上我们遇到这样一个病例,一位原发性33岁的不孕妇女用clomiphene(本文来源于《中国解剖学会2013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期刊2013-08-02)
马斌斌,孟永芳,谷建锋,贾洪响,魏强[10](2013)在《昆白小鼠受精卵原核注射后微管和微丝的动态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受精卵原核注射技术作为制备转基因小鼠的常用方法,其操作过程对受精卵造成的影响可能是导致原核注射卵发育能力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受精卵细胞骨架系统与受精卵的原核迁移及早期卵裂等发育过程密切相关,为了研究受精卵微管、微丝在原核注射后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并为提高原核注射卵发育效率提供基础资料,本研究采用免疫荧光技术与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在原核注射后昆白小鼠(Musmusculus)受精卵第一次有丝分裂过程中对其α-微管(α-tubulin)和微丝(F-actin)进行定位观察。结果显示:(1)原核注射后受精卵存活率为(75.11±2.10)%,卵裂率为(79.70±1.75)%,囊胚率为(44.85±3.21)%,与未进行显微注射的对照组受精卵卵裂率(90.37±0.65)%和囊胚率(75.32±1.29)%相比,存在极显着差异(P<0.01)。(2)受精卵原核注射后,原核期微管在胞质内弥散分布,没有明显的星体结构,原核周围无纤维状微管;在原核迁移、融合期,α-微管逐渐呈纤维状集中在原核周围,胞质内出现星体结构,中体逐渐消失;在第一次有丝分裂开始时,α-微管参与形成纺锤体;在卵裂完成后,α-微管集中分布于两卵裂球连接处的中体中。而对照组受精卵原核期微管集中于原核周围呈纤维状分布,卵胞质内有星体结构;在原核迁移、融合期、第一次有丝分裂期及卵裂完成后,其微管分布与原核注射受精卵无明显差异。(3)受精卵原核注射后,原核期微丝在原核周围及皮质区域均有分布;随着原核的迁移和融合,卵胞质内部微丝分布逐渐减少,明显趋于集中在受精卵皮质区域和原核周围;第一次有丝分裂开始时,卵胞质内部微丝消失,微丝集中分布于受精卵皮质部位;卵裂完成后,微丝主要分布于两卵裂球间的分裂沟处。对照组受精卵微丝在原核期及原核迁移、融合过程中,微丝均集中分布于皮质区域;在第一次有丝分裂及卵裂完成后,其微丝分布与原核注射受精卵无明显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原核注射操作对受精卵微管网络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原核期,在原核融合期前微管网络得以恢复,而对微丝网络的影响主要集中在第一次有丝分裂开始前,并且对皮质区域的微丝分布没有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农业生物技术学报》期刊2013年07期)
原核注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转基因小鼠(Mus musculus)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包括原核显微注射、精子介导转基因、体细胞核移植和使用慢病毒载体等。但目前为止,生产转基因小鼠最为有效的方法仍然是原核注射技术。单从效果来看,原核注射技术是最为理想的。但此项技术也存在着不足:很多研究人员在实验室中得到的转基因效率并不一致,并且转基因效率低。为此,本文从注射针直径、外源基因浓度、单/双核注射等原核注射环节入手,对原核注射技术进行优化,并采用优化后的技术制备转基因小鼠。试验结果:注射针的直径大约为0.5μm时是最合适的,相比直径1μm的阳性率(12.5%),其阳性率(47.7%)要高出35%(P<0.01)。外源性基因的浓度,是影响转基因小鼠阳性率的重要因素。外源基因浓度为1.00μg/mL、2.50μg/mL、3.00μg/mL和4.0μg/mL时,转基因小鼠阳性率分别0.67%、14.9%、30.6%和21.4%。当外源性基因浓度为3.00μg/mL时,阳性率远高于其他组(P<0.01)。使用浓度为3.00μg/mL的外源基因浓度,分别统计并比较单原核注射与双原核注射的阳性率,结果表明双原核注射组的阳性率(24.3%)比单原核注射组(18.3%)明显要高(P<0.01)。在显微技术辅助作用下,将2-细胞时期胚胎分别移入到0.5d、1.5d、2.5d假孕母鼠输卵管内,19.5d后代孕母鼠产仔,产仔率分别为68.6%、67.6%和40.1%,经检测,转基因阳性率为17.4%、22.5%和10.1%。组间对比结果表明,在产仔率指标方面,0.5d和1.5d组间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不过在转基因阳性率方面,1.5d代孕组(22.5%)显着高于其他两组。结论:使用注射针直径小(≈0.5μm);DNA载体浓度为3μg/mL;采用双原核注射;1.5d代孕母鼠孕母鼠;可以高效获得转基因转基因小鼠。本实验经过对原核注射过程中主要关键步骤的优化组合,形成了一套高效的转基因小鼠标准化操作流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原核注射论文参考文献
[1].李兴.利用原核显微注射技术制备HIF-1α转基因小鼠及其表达检测[D].内蒙古大学.2017
[2].焦钰.原核注射制备转基因小鼠的技术优化[D].内蒙古大学.2016
[3].杨磊,宋丽爽,刘雪霏,白力格,李光鹏.原核注射制备转基因小鼠的技术优化[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6
[4].韩瑞刚,朱亮.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后多原核合子发生的相关研究进展[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6
[5].王新.以原核显微注射技术建立Csnk1ε转基因小鼠及其表达检测[D].内蒙古大学.2016
[6].陆明海,刘玉峰,王素梅,何海娟,亓美玉.影响山羊原核注射胚胎移植效果因素的研究[J].畜牧与兽医.2014
[7].庞欢瑛,周泽军,丁燏,黄郁葱,吴灶和.溶藻弧菌Ⅲ型分泌系统注射装置蛋白VscO的原核表达及免疫原性[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14
[8].张志鹏.利用原核显微注射技术制备VEGF164转基因小鼠及其检测[D].内蒙古大学.2014
[9].杨信志,绢谷正之.透明带缺失卵经胞浆内单精注射(ICSI)后所形成的单原核受精卵在体外可以继续发育到囊胚期[C].中国解剖学会2013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2013
[10].马斌斌,孟永芳,谷建锋,贾洪响,魏强.昆白小鼠受精卵原核注射后微管和微丝的动态变化[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