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奥多德莱塞论文_周昂锐

导读:本文包含了西奥多德莱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莱塞,西奥多,对等,妹妹,美国,嘉莉,珍妮。

西奥多德莱塞论文文献综述

周昂锐[1](2019)在《基于语料库方法对西奥多·德莱赛笔下两位女主人公的角色分析——以《嘉莉妹妹》和《珍妮姑娘》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文学鉴赏大多以定性的方式解读作品,文章将文本本身作为小型语料库来进行研究,为文学作品的分析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在对西奥多.德莱塞姊妹篇小说《嘉莉妹妹》与《珍妮姑娘》中两位女性主人公嘉莉与珍妮进行性格分析时,运用语料库检索工具的词表生成和索引行等检索功能,可以较为直观清晰地分析两位角色的人物性格等特征。通过量化检索及定量分析,语料库研究方法在鉴赏文学作品方面显示出了具体、细微的强大功能,是对传统文体学研究的一种有益补充。(本文来源于《青年与社会》期刊2019年16期)

[2](2018)在《西奥多·德莱塞》一文中研究指出作品《嘉莉妹妹》《珍妮姑娘》《金融家》《美国悲剧》西奥多·德莱塞西奥多·德莱塞(1871-1945),美国现代小说的先驱、现实主义作家之一,他还是一个自然主义者,他的作品贴近广大人民的生活,诚实、大胆、充满了生活的激情。(本文来源于《学苑教育》期刊2018年15期)

郭竟[3](2018)在《西奥多·德莱塞《美国的悲剧》之美国梦幻灭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的悲剧》是美国着名现实主义作家西奥多·德莱塞的代表作。小说取材于一个真实的故事,作家用浅显易懂的文字深刻揭露了纸醉金迷、物欲横流的美国社会现状,从而告诫人们只有脚踏实地、勤劳奋斗,才能实现梦想;如果无视道德,为追求财富和地位而不择手段,只会在逐梦途中越陷越深,最终沦为金钱和权力的奴隶。(本文来源于《安阳工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高婷婷[4](2018)在《西奥多·德莱塞小说《嘉莉妹妹》的凝视理论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西奥多·德莱塞是20世纪美国最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家之一。《嘉莉妹妹》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由于作品所具有的现实意义与当时社会的价值观不同,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德莱塞家中姐妹众多,他的姐姐爱玛一度被认为是嘉莉妹妹的原型。男主人公赫斯沃从一个成功的酒吧经理变为一个落魄的乞丐,这是对当时主流社会的一种蔑视。国内外对《嘉莉妹妹》的研究主要从美国梦主题,女性主义,消费主义等方面进行,而很少用凝视理论同时研究男女主角的悲剧成因。凝视理论是一种认知世界和探索真相的观看方式,同时伴有权力运作和欲望纠结。凝视的主体被称作凝视者,客体被称为被凝视者。凝视者拥有权力和欲望,通过凝视,使被凝视者逐渐同化,失去自我,成为凝视者的精神俘虏。拉康提出了镜像阶段,认为凝视者进行凝视的同时也不知不觉变为被凝视者,同时凝视有利于自我身份的建构。《嘉莉妹妹》中两个主角嘉莉和赫斯沃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凝视,同时他们也在不同阶段对他人进行凝视。他们既是凝视者,又是被凝视者。嘉莉原本是一个贫穷的乡下女孩,只身来到大城市芝加哥,她受到了叁位男性对她不同的凝视:姐夫对她金钱的凝视、杜洛埃欲望的凝视、赫斯沃对她精神的凝视。通过自己的努力,她逐渐成长为一名独立成功的演员。此时她拥有了凝视别人的权力。她认为杜洛埃并不是真的爱她,所以选择离开他;而赫斯沃后来一蹶不振,也让她最后决然离开。赫斯沃作为一名成功的经理,生活在男权社会,他对自己的妻子和嘉莉都进行着无形的凝视。在纽约,他多次受到打击,选择藏在家里,又反过来受到嘉莉的凝视,选择了屈服。本文通过对小说中凝视现象的分析,旨在探寻男女主人公命运的成因,以及男女主人公是如何通过凝视与被凝视完成自身的消解与重建,由此呼吁大家正确对待凝视,合理使用凝视,实现自身的解放。(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期刊2018-06-01)

张宇[5](2018)在《西奥多·德莱塞小说研究的新话题、新思路与新范式——《都市空间与文化想象:德莱塞小说中女工形象的文化表征》评介》一文中研究指出王育平教授的专着《都市空间与文化想象:德莱塞小说中女工形象的文化表征》着眼于德莱塞的叁部小说《嘉莉妹妹》、《珍妮姑娘》和《美国悲剧》中的都市空间特质,借助霍尔的"文化表征"和新历史主义的"身份型塑"概念,挖掘出小说中潜藏的文化意蕴,诠释出美国世纪之交的经济模式、道德规范与社会理想变迁对都市空间的重塑及其对女工自我身份建构的影响,借以窥测西奥多·德莱塞对女性工作问题与美国社会主流文化所持的态度。该着作为国内外德莱塞小说研究开拓了一条崭新的路径。(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文莉[6](2017)在《真实再现19世纪末的美国社会——评西奥多·德莱塞《金融家》》一文中研究指出西奥多·德莱塞是美国现代小说的先驱,他一生创作了《嘉莉妹妹》《金融家》《美国的悲剧》等许多着名长篇小说。他的作品真挚、诚实、大胆而又充满生活激情,非常贴近美国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真实地再现了19世纪末的美国社会。德莱塞在苦难中度过了童年,他从母亲那里学会了同情,从父亲那里(本文来源于《语文建设》期刊2017年25期)

张祥亭[7](2017)在《西奥多·德莱塞的城市道德书写——以《堡垒》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堡垒》与德莱塞之前的小说形成了巨大的反差,甚至天壤之别。其故事情节没有《欲望叁部曲》跌宕起伏,少了城市的喧嚣和欲望的展演,也没有《嘉莉妹妹》中的传奇色彩,而是在平淡的生活中多了一份浓浓的温情与温暖,一股澄明与清新的气息凝铸与浸透整部小说。马蒂森指出:"《堡垒》与德莱塞的其他任何小说不同,读起来并不像一部自然主义小说,反倒像一个寓(本文来源于《文艺争鸣》期刊2017年07期)

江娜[8](2017)在《《最后的巨匠:西奥多·德莱塞的一生》(第一章)翻译项目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该论文为翻译项目报告。材料来自杰罗姆·洛文写的关于西奥多·德莱塞的传记《最后的巨匠:西奥多德莱塞的一生》的第一章《印第安纳的艰难时光》。该章主要描述了德莱塞小时候的成长经历,以及这段经历对他后期创作以及写作风格的影响。德莱塞是美国现代小说的先驱,翻译该书能让人们更加了解德莱塞,进而加深对其作品的了解。本次翻译的难点在于,文中出现了很多德莱塞作品中的人物,并且分析了创作这些人物的原因及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原型,这就要求笔者通读德莱塞的着作,工作量十分繁重。此外,文中涉及大量天主教专业术语,因此笔者需要查阅相关资料,熟练掌握相关专业背景知识。笔者运用了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从词汇对等、句法对等、篇章对等叁个层次对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重难点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结合具体实例,灵活运用拆分法、转换法、增译法等多种翻译策略。通过该翻译项目报告的撰写,笔者认识到,翻译是一项细致而繁杂的工作,扎实的双语功底是必不可少的。同时在面对翻译难点时,还需要保持冷静,耐心,以及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才能游刃有余的解决相关问题。(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17-05-01)

彭根根[9](2017)在《《最后的巨匠:西奥多·德莱塞的一生》(节选)翻译项目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是一篇英译中的翻译实践报告。本篇翻译材料来源于美国传记作家杰罗姆·洛文(Jerme Loving)的作品《最后的巨匠:西奥多·德莱塞的一生》(The Last Titan:A life of Theodore Dreiser)中的第叁章:记者岁月(This Matter of Reporting)。这本书是一篇关于美国着名现实主义作家西奥多·德莱塞的人物传记,书中记载了德莱塞的个人发展、恋爱事件和家庭关系。节选的第叁章讲述了其在芝加哥和圣路易斯市报纸界的岁月,这是德莱塞人生重要阶段。译者认为,我们可以从作者笔下的德莱塞的经历的描写了解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上半叶美国的社会状况,从而清晰地看到各种各样社会问题,比如贫富差距、中西部与沿海的差异和社会发展导致的亲情疏远等,这对我国改革开放大环境下的区域协调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有很大的警示意义。另一方面,翻译此传记对于研究德莱塞作品和美国文学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传记文学注重表达的真实性,而传记文学翻译的关键在于准确传达源文本的信息,让读者走近这个人物。整体上来讲,作者杰罗姆·洛文遣词造句朴实简单,但人物关系复杂多变,怎么样以准确、自然的方式传达出原文的人物关系就成了本次翻译任务一个重难点。译者在本次翻译任务中采用的是美国翻译家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在功能对等理论的引导下,结合各种翻译策略和技巧处理翻译过程中遇到的疑难杂症。译者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运用各种翻译策略和方法解决翻译项目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在本报告中,译者将着重分析这部分内容,并阐述该翻译实践所带来的收获和启示。(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17-05-01)

徐梦[10](2017)在《《最后的巨匠:西奥多·德莱塞的一生》(第二章)翻译项目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是一篇英译中翻译报告,翻译材料来源于杰罗姆·洛文所着传记《最后的巨匠:西奥多·德莱塞的一生》。此次翻译报告节选了其中的第二章——《城市的吟游诗人》。这部分内容主要描述了主人公德莱塞去芝加哥谋生,然后在印第安纳大学短暂的求学生涯,一年之后辍学回到芝加哥重新求职的人生经历。与此同时,该部分内容还穿插了当时时代的大背景:民族意识突然觉醒的美国,十九末二十世纪初现代文明初现的芝加哥,以及当时的一些社会现象和宗教现象,这些毫无例外对身在其中的德莱塞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次翻译的难点在于原文表达严谨精确,要求译者熟练掌握相关背景知识。此外,句式上长句居多,被动语态使用频繁,要求译者具有较好的语法知识储备与逻辑思维。结合其语言特点,译者运用了目的论作为指导理论,并结合各种翻译策略和方法如意译法、增译法、词序调整法等来分析和解决整个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此项目意在通过对传记的翻译,使中文读者更加了解美西奥多·德莱塞的人生经历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这些无疑帮助读者深层次地理解其作品及其中的自然主义特色。通过此次翻译项目报告的撰写,译者总结出在翻译过程中,理论指导以及中英双语功底在翻译中缺一不可,相辅相成。除此之外,广泛的知识面以及翻译时需持有的耐心恒心也都必不可少。译者在此次翻译过程中收获了诸多教训和启示,争取以后在翻译中取得更大的进步。(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17-05-01)

西奥多德莱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作品《嘉莉妹妹》《珍妮姑娘》《金融家》《美国悲剧》西奥多·德莱塞西奥多·德莱塞(1871-1945),美国现代小说的先驱、现实主义作家之一,他还是一个自然主义者,他的作品贴近广大人民的生活,诚实、大胆、充满了生活的激情。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西奥多德莱塞论文参考文献

[1].周昂锐.基于语料库方法对西奥多·德莱赛笔下两位女主人公的角色分析——以《嘉莉妹妹》和《珍妮姑娘》为例[J].青年与社会.2019

[2]..西奥多·德莱塞[J].学苑教育.2018

[3].郭竟.西奥多·德莱塞《美国的悲剧》之美国梦幻灭解析[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8

[4].高婷婷.西奥多·德莱塞小说《嘉莉妹妹》的凝视理论解读[D].辽宁师范大学.2018

[5].张宇.西奥多·德莱塞小说研究的新话题、新思路与新范式——《都市空间与文化想象:德莱塞小说中女工形象的文化表征》评介[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6].文莉.真实再现19世纪末的美国社会——评西奥多·德莱塞《金融家》[J].语文建设.2017

[7].张祥亭.西奥多·德莱塞的城市道德书写——以《堡垒》为例[J].文艺争鸣.2017

[8].江娜.《最后的巨匠:西奥多·德莱塞的一生》(第一章)翻译项目报告[D].安徽大学.2017

[9].彭根根.《最后的巨匠:西奥多·德莱塞的一生》(节选)翻译项目报告[D].安徽大学.2017

[10].徐梦.《最后的巨匠:西奥多·德莱塞的一生》(第二章)翻译项目报告[D].安徽大学.2017

论文知识图

荷兰、丹麦、德国、英国、加拿大、美国...电水壶PeterBehrens电镀茶壶TheodoreDreiser

标签:;  ;  ;  ;  ;  ;  ;  

西奥多德莱塞论文_周昂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