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新闻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新闻片,电视,山西,艺术性,亚细亚,意境,新闻。
新闻片论文文献综述
韩峻[1](2018)在《成为“绝版”的第一张彩色新闻片》一文中研究指出上世纪70年代,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玩摄影是一种奢侈。因为黑白胶片不仅贵,而且洗印工艺复杂,纯手工制作,没有一幅作品是完全相同的,件件称得上"绝版"。1980年初,我有幸被选中在团场从事宣传工作,从此与新闻摄影结缘。当时国门初开,各种现代化的商品让人眼花缭(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垦》期刊2018年08期)
贾剑秋[2](2017)在《关于电视新闻片意境之美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电视新闻片的意境之美的表现对于电视新闻片的特色体现以及质量提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电视新闻片中的意境是指通过镜头将荧屏展现的客观事件与创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的一种具有独特艺术效果的境界,意境美特别突出。下面这篇文章主要就对电视新闻片的意境之美概念进行阐述,并且重点讲解其重要性和必然性,最后在对电视新闻片的意境之美的表达方式进行阐述,使得电视新闻片的意境表达更具可行性和突出性。(本文来源于《电视指南》期刊2017年21期)
陈建华[3](2017)在《新闻片《上海战争》与“二次革命”——兼论“攻打制造局”史料与电影史建构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1913年美国亚细亚影戏公司拍摄的新闻纪录片《上海战争》在程季华等编着的《中国电影发展史》中得到高度评价,认为该片反映了"二次革命"反抗袁世凯专制的斗争过程以及上海戏剧界热情参与的革命精神。虽然《中国电影发展史》的叙述有悖史实,但对革命"宏大叙事"的历史建构含有国际视野,使得亚细亚影戏公司在中国电影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近年来,这一最早中外合作的电影公司愈益得到重视,而从海外新发现的资料有助于研究者对这一段中国早期电影史的认识。(本文来源于《电影艺术》期刊2017年06期)
刘砺刚[4](2016)在《从《山西新闻》片尾,看节目对都市化的向往》一文中研究指出都市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主要参考指标,而作为山西卫视的头牌电视节目《山西新闻》,于片尾对山西的都市形象进行了有意的刻画与展现,充分地表明,山西,作为一个内陆欠发达省份,对追赶都市化和现代化的坚定决心,更表明,山西对现代都市文化的终极向往。(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6年15期)
罗静[5](2016)在《浅谈停连技巧在电视新闻片配音中的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语言表达过程中停顿和连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停连的运用必须依靠较高的语言功底和文化素养来完成。尤其是播音员/主持人更需要具备较高的文化水平,而不是见字出声的机器。笔者主持的是《西安看天下》节目,通过很长时间的摸索,总结出了一些播读技巧,让整个节目的声画组合更加顺畅,也有助于受众理解。每个台的新闻节目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闻宣传被人们称作是"喉舌",新闻播音就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新闻资讯的播读必须要掌握好(本文来源于《新闻知识》期刊2016年08期)
肖雪蕊,翟帼旗[6](2016)在《浅析电视新闻片的意境之美》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分析电视新闻片中对于内容的艺术性表达形式和对意境美的应用,阐释在内容生产方面电视新闻片意境的重要性及实现方式。所谓电视新闻片中的意境,就是通过镜头语言将荧屏展现的客观事件与创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境界,从而达到意境美。基于电视新闻片的影像呈现形式,意境的表达在重要性、可操作性和程度的把握成为本文研究的重点和方向。(本文来源于《新闻研究导刊》期刊2016年12期)
吕鹏[7](2015)在《电视新闻口播和新闻片配音的异同》一文中研究指出电视新闻播音就是指电视播音员以有声语言和副语言为创作手段,面对镜头、话筒报道新闻信息的创造活动。它具有几种形态:电视口播、新闻片配音、现场报道和演播室对话。一、新闻口播的特点电视新闻口播就是由播音员在电视屏幕上出图像播报新闻稿件。它具有可视性,以有声语言作为传达新闻信息的主要手段,同时辅以电视播音员的表情、神态、体态动作等副语言。副语言,指除了有声语言(本文来源于《视听纵横》期刊2015年05期)
王岩[8](2014)在《浅谈拍摄电视新闻片的画面技巧》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看到的电视新闻不仅仅为拍摄画面而去简单的拍摄。还要对新闻事件发生的画面中的各个要素,如新闻事件所发生的时间,地点,引起事件发生的主体、事件发生的环境等进行合理的安排和布局,使得观众及时了解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应该对电视新闻画面的全局即技术与艺术的角度来分析其构成,发挥电视新闻的最大优势就是能够充分展示画面语言的魅力,满足人们眼见为实、先睹为快的接受心理。当然拍摄时也要在(本文来源于《采写编》期刊2014年06期)
张喆[9](2014)在《电视新闻片在形势与政策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普遍开设的一门必修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课程的基本性质来看兼容了时效性和政治性,因而课程内容的设定必须与时俱进。当今高校学生的主体已经90后,90后学生普遍对时政的关注明显不足,加之智能手机,智慧网络等因素的影响,对课堂教学效果影响巨大,一时间"抬头率"成为了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电视新闻片以其强大的视觉冲击力一直广泛的影响这类受众,同样是因(本文来源于《电影评介》期刊2014年20期)
高勇[10](2014)在《浅析技巧转场在电视新闻片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电视新闻片,是大家最常见的新闻传播方式之一。由于电视新闻片的时间限制,在镜头的组接编辑上多以硬切为主,虽然这样尽最大可能增加了镜头信息的多样性,但弊端是很多镜头之间由于没有因果关系和逻辑关联,展现出不连贯的跳跃感,在观众看来,舒适感和趣味感较差。而灵活运用技巧转场,可以让电视新闻片看起来更生动,更活泼,更舒服并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所谓技巧转场,就是利用合理的逻辑安排,使得原始(本文来源于《新闻传播》期刊2014年05期)
新闻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电视新闻片的意境之美的表现对于电视新闻片的特色体现以及质量提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电视新闻片中的意境是指通过镜头将荧屏展现的客观事件与创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的一种具有独特艺术效果的境界,意境美特别突出。下面这篇文章主要就对电视新闻片的意境之美概念进行阐述,并且重点讲解其重要性和必然性,最后在对电视新闻片的意境之美的表达方式进行阐述,使得电视新闻片的意境表达更具可行性和突出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新闻片论文参考文献
[1].韩峻.成为“绝版”的第一张彩色新闻片[J].中国农垦.2018
[2].贾剑秋.关于电视新闻片意境之美的探讨[J].电视指南.2017
[3].陈建华.新闻片《上海战争》与“二次革命”——兼论“攻打制造局”史料与电影史建构问题[J].电影艺术.2017
[4].刘砺刚.从《山西新闻》片尾,看节目对都市化的向往[J].大众文艺.2016
[5].罗静.浅谈停连技巧在电视新闻片配音中的运用[J].新闻知识.2016
[6].肖雪蕊,翟帼旗.浅析电视新闻片的意境之美[J].新闻研究导刊.2016
[7].吕鹏.电视新闻口播和新闻片配音的异同[J].视听纵横.2015
[8].王岩.浅谈拍摄电视新闻片的画面技巧[J].采写编.2014
[9].张喆.电视新闻片在形势与政策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电影评介.2014
[10].高勇.浅析技巧转场在电视新闻片中的应用[J].新闻传播.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