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隧道扫描显微镜论文-窦子媛,吕衍凤,宋灿立,马旭村,薛其坤

电子隧道扫描显微镜论文-窦子媛,吕衍凤,宋灿立,马旭村,薛其坤

导读:本文包含了电子隧道扫描显微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铜氧化物超导电性,铜氧面,超导能隙,扫描隧道显微谱

电子隧道扫描显微镜论文文献综述

窦子媛,吕衍凤,宋灿立,马旭村,薛其坤[1](2018)在《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中铜氧面电子结构的扫描隧道显微镜观测》一文中研究指出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的超导机理是近30年来凝聚态物理研究领域的一个重大科学难题.赝能隙和d波配对对称性是对铜氧化物超导体研究所得出的重要实验观察.然而,过去的宏观测量描述的是超导层和电荷库层性质迭加的结果;而微观表面探测主要在实验上易获得的电荷库层进行,无法保证其测量结果能真实表征夹在电荷库层之间的超导结构单元(CuO_2).因此,获得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的超导层CuO_2且对其进行直接测量是非常必要的,对揭示其高温超导机理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综述最近五年内对铜氧化物中CuO_2层相关的扫描隧道显微镜研究结果,对铜氧化物中赝能隙及其与超导电性的关系进行讨论.这些研究为理解高温超导机理提供了重要的思路.(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期刊2018年08期)

郦盟,徐春凯,陈向军[2](2016)在《用于扫描探针电子能谱仪的扫描隧道显微镜》一文中研究指出扫描探针电子能谱学是正在发展中的一种结合了扫描隧道显微技术的电子能谱学技术,可以原位地获得固体表面的形貌和能谱信息。本文针对新研制的扫描探针电子能谱仪专门设计制作了一台采用横向隧道结结构、小巧紧凑、稳定对称的扫描隧道显微镜,可以工作在隧道区测量样品表面形貌,也可以在近场发射区测量表面背散射电子能谱。在高定向热解石墨和石墨基底上蒸镀的银膜样品的得到的原子分辨、纳米结构图像和原位电子能量损失谱表明这两种功能已完全实现。(本文来源于《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期刊2016年11期)

郭阳,李健梅,陆兴华[3](2015)在《电子自旋共振扫描隧道显微镜》一文中研究指出单电子自旋极有可能发展成为未来信息学的基础。以电子自旋为核心的新型单分子或单原子器件将最终成为基本信息单元,基于单电子的自旋态将有可能构筑未来量子计算机的量子比特。但是,如何实现对单个电子自旋及其相干态和纠缠态的测量和控制,目前仍然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作为调控单个电子自旋的重要实验手段,电子自旋共振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发展一直备受关注。文章简要介绍了电子自旋共振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基本概念,阐述了其发展历史和最新进展,归纳了机理探索的研究成果,论述了该设备研发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并对未来的发展和应用做了展望。(本文来源于《物理》期刊2015年03期)

樊英民[4](2008)在《低温扫描隧道显微镜部分电子电路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扫描隧道显微镜由于能够探测导电固体表面附近的局域电子态结构,以及得到原子级分辨率的样品表面形貌,而在凝聚态物理学和材料科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论文的主要目的,是设计和搭建一套用于低温扫描隧道显微镜的控制电路。这套电路系统主要包括:(1)高压电路单元,分别提供线性压电步进电机和压电陶瓷扫描管所需的高压源,前者用于扫描针尖位置的粗调,后者用于细调;(2)线性压电步进电机的控制电路;(3)隧道电流前置放大单元,用于将隧道电流转换并放大成合适大小的电压信号;(4)反馈控制单元,由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实现,对来自前放的信号进行处理并控制扫描驱动电路。高压驱动电路主要功能元件是APEX公司的高精度集成高压运放PA97,通过细致地分析设计,使得高压信号输出噪声小于5mV,达到对压电扫描管运动控制的精度要求。扫描隧道显微镜的粗调定位器使用一种结构紧凑、控制方便,并可工作于液氦低温环境的压电陶瓷步进电机。扫描隧道显微镜的隧道电流一般约为0.01nA~50nA,对这么小的电流信号进行处理,前置电流放大器的性能好坏至关重要,本文在前放单元的设计中,详细分析影响隧道电流放大电路性能的各种因素,如元件选用、接地、电磁屏蔽等。我们使用加拿大Signal Ranger公司的集成DSP电路板卡,并对其电路进行扩展,来实现反馈及控制。本文对这几个部分的设计和制作做了详细的分析和介绍,并对制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08-06-30)

王征飞[5](2008)在《单层及有限层石墨体系的扫描隧道显微镜图像模拟与纳米电子器件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硅芯片加工工艺进入30纳米以下,传统的CMOS工艺将日趋极限,基于新材料发展出具有量子效应的电子器件,已成为21世纪科学研究的热点和趋势。2004年单层石墨的发现引领了该领域研究的一场新浪潮。这种标准的二维材料显示出优异的晶体结构及良好的电学性质,基于单层石墨的碳基集成电路有望通过改进的刻蚀技术得以实现。此外单层石墨中的准粒子服从相对论狄拉克方程,而不是传统半导体所遵循的薛定谔方程,这就为利用这种二维平面凝聚态的材料来研究量子电动力学提供了可能。在第一章中,我们简要介绍了一下现有硅工艺的局限性,碳纳米管的发现及应用,单层石墨的发现及单层石墨中奇特的无质量狄拉克费米子,以及现有制备单层石墨的方案。在第二章中,我们利用紧束缚近似的模型,解析求解了单层及有限层石墨万轨道的本征态和本征值,进而构造出其相应的传播子(实空间格林函数)。在有效质量的框架下,单层及有限层石墨实空间格林函数可以解析的表达为空间各向同性和空间各向异性两部分的乘积。其中各向同性的部分仅依赖于两个碳原子之间的相对距离,而各向异性部分由正旋和余旋函数决定,具有120°的对称性。利用得到的格林函数的解析表达式,结合Dyson方程,我们模拟了单层石墨上单个杂质和多杂质构成的量子栅栏,双层石墨上单个、多个空位缺陷以及长、短程势的扫描隧道显微镜图像。结果表明当杂质不破坏石墨表面固有的对称性时,其相应的扫描隧道显微镜图像都呈现出120°的对称性。通过研究多层石墨表面电子结构随层数的衍化,我们进一步发现双层石墨的表面电子结构可近似由多层石墨来反映,这就为实验上通过体材料石墨样品来定性研究双层石墨表面电子结构提供了可能。在第叁章中,我们在紧束缚近似的框架下,通过朗道模型研究了单层石墨条带在弹道区的输运性质,并利用新颖的物理现象设计出多种量子器件。我们设计的器件包括:1、Z形的量子点器件。将扶手椅形和锯齿形石墨条带接在一起形成半导体/金属/半导体的异质结,量子点可以被束缚在金属部分。同时该结构具有很好的抗扰动性,不会由于杂质、衬底和边界破损的影响而破坏量子点的存在。2、锯齿形石墨条带的负微分电阻器件。通过掺杂将锯齿形石墨条带分为两部分,选择性的隧穿规则导致其非线性的输运具有负微分特性,并且我们提供了一种描述该选择性规则的一般方案。3、扶手椅形石墨条带的开关器件。利用不同宽度的扶手椅形石墨条带可以是金属、半导体的特性,将不同宽度的部分接在一起,通过调节门电压实现开关的效果。同时我们还发现了一种选择性隧穿,借此可以用来构造可调控的量子点。(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08-05-01)

杨晶[6](2008)在《扫描隧道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的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的发明打开了人类对微观世界观察的大门,使得人类在纳米尺度上研究单一原子以及单一分子的反应成为可能。本文简述了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并介绍了它与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联用的优点。(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导报》期刊2008年04期)

柳可,李国荣,王献红[7](2007)在《分子导线金属多层夹心结构电子传输性能的扫描隧道显微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层层组装的方法构筑了苯乙炔分子导线和银离子的多层夹心结构,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对其电子传输性能的表征,发现此多层夹心结构的电子传输行为对膜厚没有明显的依赖(本文来源于《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期刊2007-10-01)

苏春,丁道一,何焰蓝,郑浩斌,孙全[8](2007)在《基于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原子电子云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简要介绍了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基本工作原理,展示了一些扫描样品(石墨和铜)的电子云图,在简要介绍量子力学关于原子电子云结构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通过理论上的电子云结构与扫描结果的比较,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量子力学关于原子电子云结构理论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物理与工程》期刊2007年04期)

周卫[9](2005)在《硅(001)表面上硅化铒纳米结构的扫描隧道电子显微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低维量子器件由于其独特的物理性质一直吸引着大家的兴趣,在过去10多年时间里两个主要原因促使研究者对其的兴趣与日俱增。第一从纯粹科学的角度来说,由于这些纳米结构的尺度小于或者相当于德布罗意波长,因此提供了一种可以人为为材料里的各种载流子、电子和空穴制造出势阱的方法。许多原来仅仅存在于教科书里的简化理论模型现在可以在这些纳米结构中实现。第二个重要原因是这些纳米结构使量子力学不仅可以在学术领域产生影响,而且可以运用到一个实际而真实的系统。运用这些纳米器件中的量子限制效应,新概念的器件的发明变得可行。在本论文的工作中,我们主要研究硅化铒纳米结构的生长和演化,主要的工作和创新点如下:1.在斜切的硅(001)面上获得了取向一致的硅化铒纳米线,长方形纳米岛和正方形纳米岛。在室温下不同覆盖度的铒被沉积到斜切的硅(001)表面然后在不同温度下退火不同的时间。利用扫描隧道电子显微镜,我们详细研究了硅化铒纳米结构在斜切的硅(001)表面的生长机制。对应于不同的退火温度,有不同的纳米结构在表面上形成,在600℃~650℃和730℃~750℃退火温度下,纳米线和正方形纳米岛会分别在表面上形成。他们又分别对应于不同的晶体结构,即六角的AlB_2结构和四方的ThSi_2结构。在600℃~650℃的退火温度下,纳米线在低覆盖度(0.07ML~1.14ML)下形成而在高覆盖度下(2.00ML~2.86ML)长方岛则会主要出现在表面上。高覆盖度导致高密度的初始成核并可能在纳米线中引入缺陷,从而使纳米线变短变宽。在纳米线生长的末阶段,长的纳米线开始继续长长而短的纳米线减少,出现了成熟化的现象,这个过程也被应变和纳米线之间的合并影响。2.基于我们在斜切的硅(001)表面上的试验结果,我们获得了纳米线方向和硅表面台阶类型的关系。据此我们第一个提出了一个完整模型来解释纳米线和硅衬底的界面,从而揭示了纳米线特殊取向的成因。这个模型还和在铒生长在硅(001)表面初始阶段引起的(2×3)再构相吻合。参加反应形成纳米线的硅原子主要来源于台阶边缘而岛的形成则需要消耗台阶下的硅原子。3.通过传统的后退火方法,当2.3ML铒沉积到硅(001)表面,在750℃下退火10分钟,可以获得高度基本一致的正方形纳米岛。并首次观察到了硅化铒纳米岛的从正方岛到长方岛的形状变化。当退火时间延长到30分钟,所有正方形岛都转化到了长方形岛。这个转变发生的临界尺寸为32nm。在对Tersoff和Tromp提出的理论模型作修改后使之适应以Volmer-Weber方式生长的硅化铒纳米岛,可以很好的解释实验上所观察到的形状转变,理论和实验非常吻合。(本文来源于《复旦大学》期刊2005-11-01)

邝向军[10](2001)在《外电场下扫描隧道显微镜铱针尖电子结构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离散变分 -局域自旋密度泛函方法 ,对外电场作用下的扫描隧道显微镜 (简称STM )铱针尖电子结构进行了研究 ,并对同一针尖在不同的极性偏压下 ,可以获得不同分辨率的STM图象的实验事实进行了初步解释(本文来源于《西南工学院学报》期刊2001年04期)

电子隧道扫描显微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扫描探针电子能谱学是正在发展中的一种结合了扫描隧道显微技术的电子能谱学技术,可以原位地获得固体表面的形貌和能谱信息。本文针对新研制的扫描探针电子能谱仪专门设计制作了一台采用横向隧道结结构、小巧紧凑、稳定对称的扫描隧道显微镜,可以工作在隧道区测量样品表面形貌,也可以在近场发射区测量表面背散射电子能谱。在高定向热解石墨和石墨基底上蒸镀的银膜样品的得到的原子分辨、纳米结构图像和原位电子能量损失谱表明这两种功能已完全实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子隧道扫描显微镜论文参考文献

[1].窦子媛,吕衍凤,宋灿立,马旭村,薛其坤.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中铜氧面电子结构的扫描隧道显微镜观测[J].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2018

[2].郦盟,徐春凯,陈向军.用于扫描探针电子能谱仪的扫描隧道显微镜[J].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2016

[3].郭阳,李健梅,陆兴华.电子自旋共振扫描隧道显微镜[J].物理.2015

[4].樊英民.低温扫描隧道显微镜部分电子电路的研制[D].西北大学.2008

[5].王征飞.单层及有限层石墨体系的扫描隧道显微镜图像模拟与纳米电子器件的理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

[6].杨晶.扫描隧道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的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08

[7].柳可,李国荣,王献红.分子导线金属多层夹心结构电子传输性能的扫描隧道显微镜研究[C].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2007

[8].苏春,丁道一,何焰蓝,郑浩斌,孙全.基于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原子电子云结构[J].物理与工程.2007

[9].周卫.硅(001)表面上硅化铒纳米结构的扫描隧道电子显微镜研究[D].复旦大学.2005

[10].邝向军.外电场下扫描隧道显微镜铱针尖电子结构的理论研究[J].西南工学院学报.2001

标签:;  ;  ;  ;  

电子隧道扫描显微镜论文-窦子媛,吕衍凤,宋灿立,马旭村,薛其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