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流域非点源颗粒态磷负荷的空间差异及关键影响因子研究

巢湖流域非点源颗粒态磷负荷的空间差异及关键影响因子研究

论文摘要

首先选取巢湖流域内的7个二级流域作为研究区,同时为了使研究结果更具可靠性,利用县级行政区划数据对研究区进行细化;然后构建泥沙输移分布模型,定量估算2015年巢湖流域颗粒态磷负荷模数;最后在不同土地利用模式下,综合考虑地理位置、资源条件、社会经济等影响因子,剖析产生颗粒态磷流失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结果表明:巢湖流域平均颗粒态磷负荷模数为0.308 t·km-2·a-1,主要用地类型为林地0.759 t·km-2·a-1>耕地0.256 t·km-2·a-1>建设用地0.138 t·km-2·a-1,细分研究区使研究结果更具可靠性。颗粒态磷负荷模数具有空间差异,高值区集中在坡度较大、降水充沛的杭埠河流域(岳西县、霍山县、舒城县);低值区分布在地势平缓、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派河流域(肥西县)、南淝河流域(合肥市、长丰县)。坡度大、降水丰沛是造成林地、耕地颗粒态磷负荷模数较高的主要原因;化肥、农药不合理施用、地膜污染等导致耕地负荷较高;畜禽养殖提高建设用地负荷;磷矿的分布也会增加磷背景值。

论文目录

  • 1 材料与方法
  •   1.1 研究区概况
  •   1.2 子研究区划分
  •   1.3 主要数据源
  •   1.4 模型与方法
  •   1.5 模型验证
  • 2 结果与讨论
  •   2.1 土地利用类型分析
  •   2.2 颗粒态磷负荷情况分析
  •   2.3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颗粒态磷负荷
  •     2.3.1 巢湖流域颗粒态磷负荷模数
  •     2.3.2 二级流域内各县 (市)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颗粒态磷负荷模数
  •   2.4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颗粒态磷负荷模数空间差异分析
  •     2.4.1 坡度、降水、磷矿分布等自然地理条件是造成模式一和模式三的重要原因
  •     2.4.2 农业生产及经济发展等社会经济因素是造成模式二和模式四的重要原因
  • 3 结论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王赵飞,林晨,许金朵,金平华,熊俊峰,闵敏,马荣华

    关键词: 土地利用,颗粒态磷负荷模数,巢湖流域,泥沙输移分布模型

    来源: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9年03期

    年度: 2019

    分类: 工程科技Ⅰ辑,农业科技

    专业: 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

    单位: 东华理工大学测绘工程学院流域生态与地理环境监测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流域地理学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土地勘测规划院,中国科学院大学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71284),中国科学院前沿重点科学研究计划项目(QYZDB-SSW-DQC038),中国科学院一三五部署项目(NIGLAS2018GH0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C0500201-05)~~

    分类号: X52

    页码: 659-670

    总页数: 12

    文件大小: 4400K

    下载量: 259

    相关论文文献

    • [1].不同土地利用模式下洪泽湖流域非点源颗粒态磷负荷时空演变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04)
    • [2].万泉河口悬浮颗粒态磷和硅的分布特征及收支估算[J].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11(06)
    • [3].大亚湾颗粒态氮磷的时空分布、关键影响因素及潜在生态意义[J]. 海洋环境科学 2019(05)
    • [4].基于泥沙指纹识别的小流域颗粒态磷来源解析[J]. 农业工程学报 2015(13)
    • [5].基于地统计学分析的太湖颗粒态和溶解态氮、磷营养盐时空分布特征及来源分析[J]. 环境科学 2019(02)
    • [6].都市农业区域暴雨径流磷素输出特征研究——以上海市新场镇果园村为例[J]. 水土保持研究 2010(04)
    • [7].间歇性波浪扰动下河口底泥中磷释放特性研究[J].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2016(06)
    • [8].三峡水库典型支流消落带泥沙颗粒态磷复合指纹示踪研究[J]. 农业工程学报 2019(20)
    • [9].滇池及流域环境水中磷与悬浮物的相关性分析[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5(05)
    • [10].北海珍珠养殖区与非养殖区春、秋季磷的形态特征及其相关性[J]. 水产科学 2011(08)
    • [11].黄河下游调水调沙与暴雨事件对营养盐输出通量的影响[J]. 海洋学报 2017(06)
    • [12].太湖梅梁湾不同形态磷周年变化规律及藻类响应研究[J]. 环境科学 2015(01)
    • [13].黄河下游营养盐浓度、入海通量月变化及“人造洪峰”的影响[J].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13(02)
    • [14].降雨强度对洱海流域凤羽河氮磷排放的影响[J]. 环境科学 2019(12)
    • [15].强降雨对平原河网区入湖河道氮、磷影响[J]. 环境科学 2020(11)
    • [16].垄作稻田生态系统对三峡库区坡面径流中氮、磷的消纳以及降雨强度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 2012(03)
    • [17].沉积物悬浮频率对水体颗粒态磷生物有效性的影响[J]. 环境科学学报 2011(10)
    • [18].颗粒态和溶解态磷浓度计算公式的推导与验证[J].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15(01)
    • [19].菌根和间作对滇池流域红壤磷素迁移的影响[J]. 环境科学研究 2015(05)
    • [20].水稻生长期间氮磷流失形态的研究[J]. 上海农业科技 2009(02)
    • [21].三峡库区酸性紫色土磷淋溶特征研究[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9)
    • [22].水生植物对沉积物中各赋存形态磷的影响研究[J]. 广东化工 2015(14)
    • [23].前处理方法对水体总磷测定值的影响研究[J]. 环境监控与预警 2020(02)
    • [24].不同坡度下玉米季坡耕地地表径流中磷素流失特征[J]. 水土保持学报 2013(05)
    • [25].金沙江一级支流龙川江水体氮磷含量动态分析[J]. 水生态学杂志 2010(04)
    • [26].动、静水条件下苦草(Vallisneria natans L.)对沉积物磷释放的影响[J]. 湖泊科学 2015(04)
    • [27].底泥扰动下藻类对不同形态磷在水体中分布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09)
    • [28].沉积物高强度扰动下生物有效磷的变化规律[J].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13(03)
    • [29].夏季辽河口各形态营养盐的河口混合行为[J]. 海洋科学 2011(12)
    • [30].长江口夏季水体磷的形态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J]. 海洋学研究 2009(02)

    标签:;  ;  ;  ;  

    巢湖流域非点源颗粒态磷负荷的空间差异及关键影响因子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