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提取精制过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大黄,补骨脂,黄芩,超滤,超滤膜,过程,精油。
提取精制过程论文文献综述
李招,王建文,王建辉,王发祥,李向红[1](2019)在《大鲵油的水酶法提取及精制过程中脂肪酸组成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大鲵油脂肪酸的营养价值,通过水酶法提取大鲵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粗大鲵油及其精制(脱胶、脱酸、脱臭)过程中脂肪酸组成的变化以及精制草鱼油中脂肪酸组成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水酶法提取大鲵油的最佳条件为酶解温度60℃,pH6.5,酶添加量0.75%,酶解时间90 min。所得粗大鲵油达到SC/T 3502-2016粗鱼油二级标准。研究发现,在粗大鲵油中共检出脂肪酸20种,精制过程中脂肪酸组成基本不变,精制后大鲵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和必需脂肪酸的相对含量分别达74.76%和25.17%,均高于精制草鱼油中不饱和脂肪酸(61.08%)与必需脂肪酸(18.90%)的相对含量,由此可知,当前方法对大鲵油的提取较为有效,且大鲵油营养价值较草鱼油高。(本文来源于《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期刊2019年11期)
苏青,李文娟,谢家涛,田清,吴纯洁[2](2017)在《黄芩提取物在纯化精制过程中的味道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考察黄芩提取物在纯化精制过程中的味道变化。方法制备黄芩提取物及中间产物后,通过电子舌检测其传感器相应值,再采用主成分分析、判别因子分析、统计质量控制分析对味道特征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样品1~4(分别经水提、第一次碱溶酸沉、醇沉、第二次碱溶酸沉处理)的味道变化呈现一定规律,与精制纯化工艺路线吻合,其中样品1、2,样品3、4味道相似。以样品1为参照,样品2~4呈现出与其味道距离拉大的趋势。结论黄芩提取物可选择味道作为评价指标,其在精制纯化过程中应尽可能保留原有味道,以避免过度纯化导致的功效损失。(本文来源于《中成药》期刊2017年08期)
田杰,刘喜纲,常金花,刘沛,李忠思[3](2015)在《黄芩对大黄蒽醌在提取精制过程中转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黄芩对大黄中5种蒽醌类成分在提取精制过程中相互转化的影响。方法 HPLC测定药材和提取物中5种成分的含量,比较药材和提取物中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的相对比例;再分别用5种蒽醌的对照品加入和不加黄芩药材提取液模拟提取精制过程,考察5种蒽醌成分之间的转化情况。结果大黄药材和提取物中5种成分的相对比例有明显变化,大黄酸在提取物中的比例增高;同时采用对照品模拟提取精制过程时各个成分并无转化,而加入黄芩药材提取液后,大黄酸经过提取精制处理后能部分转化为大黄素,其余4种成分之间无转化。结论黄芩和大黄药材配伍提取可以使大黄蒽醌类成分发生转化。(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期刊2015年04期)
管汉亮[4](2014)在《精制银杏叶提取物活性及体内过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银杏(Ginkgo bilobo L.)为银杏科银杏属多年落叶乔木,是1.5亿年前冰川时期在地球上的孑遗植物之一,素有裸子植物“活化石”之称。我国是银杏的发源地,银杏资源居世界首位。银杏叶提取物是以丙酮-水或乙醇为起始溶剂粗提取银杏叶,再经脱脂、除去银杏酚酸、双黄酮、富集萜类内酯、富集黄酮醇类等15道工序,制成的提取物。目前,黄酮醇苷与内酯被认为是银杏叶提取物的主要活性成分,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因此银杏叶提取物有着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例如:标准银杏叶提取物“EGb 761”中总黄酮醇苷(以槲皮素、山柰酚和异鼠李素计)应在22-27%之间,银杏内酯(以银杏内酯A、B、C和白果内酯计)应在5-7%之间,并且总银杏酸的含量应小于5 ppm。而银杏叶提取物中除去黄酮及内酯类成分其余非黄酮及非内酯类成分的种类及含量均未知,它们是否具有药理效应或是否会影响黄酮及内酯类成分药效的发挥、体内生物转化、毒理效应,尚不清楚。本论文从银杏叶提取物中共存成分对主要活性成分体内外活性及体内过程方面进行阐述,为提高产品质量,精制制剂提供依据。文献综述了银杏叶及其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体内过程研究进展,为研究银杏叶提取物中非黄酮非内酯类成分的作用奠定基础。首先,通过聚酰胺分离制备银杏叶提取物黄酮部位、内酯部位、非黄酮非内酯部位,合并黄酮及内酯部位得精制银杏叶提取物。比较精制银杏叶提取物与标准银杏叶提取物在体外抗氧化(DPPH、ABTS、FRAP)及抑制血小板聚集(PAF、ADP)功效,结果显示标准银杏叶提取物与精制银杏叶提取物均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及抑制血小板聚集均作用,且二者没有显着性差异;比较银杏叶提取物精制前后及非黄酮非内酯部位对人肠道菌平衡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银杏叶提取物精制前后对病原菌肠球菌和肠杆菌、有益菌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生长抑制作用,标准银杏叶提取物与精制银杏叶提取物在浓度分别分为2.00 mg/mL、1.05 mg/mL(总黄酮醇苷含量相同)时对四种细菌菌具有显着地生长抑制作用(P<0.05),而随着浓度的降低抑制作用减弱:与空白组相比,银杏叶提取物中、低浓度组与精制银杏叶提取物低浓度组对肠球菌及乳酸杆菌无显着生长抑制作用。除高、中浓度对肠杆菌有显着抑制作用外,非黄酮非内酯部位对其余叁个细菌的生长均无显着作用,可见银杏叶提取物发挥其抗菌作用的物质基础主要是黄酮类成分;标准银杏叶提取物3.33、10.00μg·mL~(-1)剂量组与精制银杏叶提取物1.76、5.27 μg.L~(-1)剂量组对H_2O_2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明显,细胞存活率显着高于模型组,两者各剂量下细胞存活率无显着性差异,说明银杏叶提取物有保护神经细胞的作用,且在主要有效成分黄酮和内酯含量相等的情况下,保护作用相当,非黄酮非内酯部位,作为银杏叶提取物中分离的部分,对H_2O_2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并无保护作用,可见非黄酮非内酯部位并非为银杏叶提取物保护神经细胞的物质基础;建立异丙肾上腺素致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考察标准银杏叶提取物与精制银杏叶提取物对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效果。通过观测模型及各给药组大鼠心电图(ECG),测定血清中磷酸肌酸激酶(CK)及乳酸脱氢酶(LDH)和心肌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的含量等生化指标,心肌组织病理切片等来评价标准银杏叶提取物与精制银杏叶提取物药效差异,结果表明:标准银杏叶提取物及精制银杏叶提取物各剂量组均能起到一定的心肌保护作用,且成剂量依赖关系,表现为与模型组相比,J点值下降;血清中CK、LDH含量降低;心肌中SOD活力升高,MDA含量下降。银杏叶提取物精制前后各剂量组各指标均无显着性差异,在减少药量的情况下达到了相同的治疗效果,可见非黄酮非内酯部位对治疗急性心肌缺血无显着影响,将其去除并不会影响银杏叶提取物对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其次,从药动学及组织分布角度探究非黄酮非内酯部位是否会对黄酮及内酯类成分吸收入血有影响。本文通过比较大鼠灌胃各部位后测定大鼠血浆及组织脏器(心、肝、脾、肺、肾、脑、胸腺)中芦丁、异槲皮苷、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4→1)-α-L-吡喃鼠李糖苷、银杏内酯C、白果内酯、槲皮苷、银杏内酯B、银杏内酯A、木犀草素、槲皮素、芹菜素、山柰酚、异鼠李素、芫花素的含量,研究非黄酮非内酯部位对黄酮及内酯类成分药动学及组织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非黄酮非内酯成分对银杏内酯的药动学没有影响,但却能增加黄酮苷类成分的吸收,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减少黄酮苷的吸收,降低其生物利用度;非黄酮非内酯成分能显着促进四个内酯在心、肝、脾、肾的分布,而对其在体内的消除没有显着影响。另外,非黄酮非内酯成分能促进黄酮苷元在大多数脏器中的分布并加速这些成分的消除速率,能延缓黄酮苷类成分在肺及胸腺中的分布。因此,总的来说,银杏叶提取物精制后,更有利于黄酮在各组织脏器中的分布,有利于其功效作用的发挥,但却减少了内酯的分布。仅从体外活性来看,银杏叶提取物精制前后活性并未发生改变,但中药治疗疾病是从多途径、多靶点、多方位发挥作用,其药理作用也是多方面的,仅从一个急性心肌缺血模型不足以说明精制银杏叶提取物在药效上就与标准银杏叶提取物等同,还需要从更多的动物模型来探讨银杏叶提取物中非黄酮非内酯类成分对主要活性成分药效影响,以明确非黄酮非内酯类成分是否具有其它活性。(本文来源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14-04-03)
高宏建[5](2011)在《烟草呈香物质的提取及其提取物精制过程的设计与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废弃烟叶及其下脚料是卷烟生产中的一类大宗副产品,合理开发利用这些生产过程中的下脚料,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卷烟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烟末进行烟草呈香物质提取的研究,对提高烟草产品的利用率和安全性的同时保障品质,对烟草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用水蒸汽蒸馏法和超声辅助溶剂法两种方法提取烟草呈香物质,通过单因素实验与正交实验相结合,得到了两种提取方法的最佳工艺条件,用方差分析等方法进行显着性分析,用GC/MS分析提取物成分。水蒸汽蒸馏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蒸馏时间为2 h,料液比为1:35,浸泡时间0 h,氯化钠浓度为2%,在此条件下,烟草精油平均得率可达到1.710%;氯化钠浓度是烟草精油提取过程中一个最显着的影响因素,蒸馏时间和浸泡时间是比较显着的因素,而料液比的影响不显着。水蒸汽蒸馏法鉴定出56种化合物,其中新植二烯含有52.49%,占到总含量的一半以上,类胡萝卜素类降解产物为14.07%,含有少量的烟碱(0.32%)。超声辅助溶剂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浸泡时间20 min,超声功率70 w,超声时间50 mn,料液比1:6,在此条件下所得提取物的平均得率可达3.863%:超声功率是超声辅助溶剂法提取烟草精油粗提物过程中最显着的一个影响因素,其次是料液比。超声时间、浸泡时间及其各因素间的相互作用对该过程的影响并不显着。超声辅助溶剂法鉴定出47种化合物,其中新植二烯含有38.66%,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寸拜醇含量为13.82%,类胡萝卜素类降解产物为2.8%,含有大量的烟碱(25.41%)。对提取物精制过程进行设计,使得该过程既可以得到主产品烟草精油,又能得到副产品高纯度烟碱,而且正己烷可循环使用。此设计既提高了产品产量、纯度,还提高了附加值,降低了成本。用ASPEN PLUS对烟碱和正己烷的分离过程进行模拟,得到操作条件、塔设计参数等数据,为实验和工业生产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1-12-29)
潘林梅[6](2007)在《黄连解毒汤提取过程及大孔树脂精制机理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药复方是中医药理论体系的精髓,中药复方多以煎服汤剂的形式广泛地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是临床应用的主要形式,是中成药生产的基础。因而从中药及其复方的水提液中获取药效物质,最能体现其安全性与有效性,是现代中药开发的主要研究思路。如何既保持其现有传统优势,又能更好、更方便地发挥中药复方治病的稳定疗效?如何充分体现数千年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使“继承”与“创新”得到有效结合、高度统一?对这些问题的回答迫使我们必须对中药复方水提液及其提取精制工艺进行深入的基础性研究,而这也正是中药复方现代化研究必须面临的问题。本论文是工业化分离手段用于中药复方复杂体系分离研究的方向之一,探索将复杂系统科学原理引入诠释中药复方提取及精制过程中所面临的共性关键技术,旨在从有效部位群分离筛选与物理化学表征参数的角度,建立可与信息科学接轨的中药复杂系统表征技术体系。本论文选用物质基础研究较多、作用机理较明确的经典方——黄连解毒汤作为研究起点,首先,针对其复方提取过程中产生沉淀的现象进行深入的探讨,对其提取过程进行动态考察,从研究提取过程中多种指标性成分的溶出变化及中药复方水提液中特征物理化学表征参数的变化入手,采用数学统计的方法,探讨不同指标性成分及理化参数与汤剂溶出过程中所产生沉淀之间的关系,从而为提高该复方临床使用的有效性提供了理论依据;建立了各相关指标性成分的溶出数学模型,用于初步模拟复方提取中各指标性成分的动态变化过程,同时对提取过程中体系物理化学表征参数的变化进行相关分析,提示一定范围内可以通过各阶段提取液体系的物理化学特征参数对整个提取的动态过程进行在线控制。其次,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对复方黄连解毒汤精制过程进行探讨,选用已广泛用于工业生产的现代精制技术——大孔树脂吸附分离技术,精制中药复方水提液,针对目前制约大孔树脂吸附技术精制中药复方领域的共性关键问题,探索在现代分离科学原理的指导下,通过监控我们可检测到的指标性成分在大孔树脂上实现吸附—分离的动力学过程、精制过程中复方体系的物理化学特性参数的动态变化过程以及相关药效学指征,运用数据挖掘软件进行分析和知识发现,揭示大孔吸附树脂的特性与复方中不同指标性成分的含量及其吸附动力学过程之间、大孔吸附树脂的特性与复方精制过程中体系特征物理化学参数之间以及它们与相关药效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的规律。同时结合对大孔吸附树脂精制复方前后其本身的微观变化进行综合分析,旨在为大孔树脂吸附分离技术用于精制中药复方建立可科学表达的参照模型,保证工业化生产中中药复方精制后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等效性。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1、采用HPLC法对组方药材进行了质量控制研究,本复方由黄连、黄柏、黄芩、栀子组成,分别采集不同产地的各种药材进行基源及含量测定研究,确保合格可控的原药材用于本论文研究。2、对复方提取过程进行动态研究,考察复方各项指标及参数在10min~120min的提取时间内的变化。分别运用UV、HPLC法研究复方提取过程中指标性成分——总生物碱、总黄酮、小檗碱、药根碱、巴马汀、黄芩苷、栀子苷的溶出变化,同时分别采用不同理化测定仪器对提取过程中各药液的物理化学表征参数——溶液pH值、电导率、盐度、粘度、浊度的变化进行研究,并与复方提取过程中的沉淀率、固含率进行比较分析,采用直观分析与数理统计分析结合,探讨各物理化学表征参数与各指标性成分之间的相关性;各指标性成分与沉淀率、固含率之间的相关性;各物理化学表征参数与沉淀率、固含率之间的相关性,建立相关模拟数学方程和模型,探讨复方提取过程中沉淀产生变化的过程,为建立能以体系物理化学表征参数的变化来对复方提取进行在线控制,以及探讨建立中药复方提取动力学模型提供研究基础。3、采用大孔树脂静态吸附法,对组方中各单味药材分别进行了九种不同大孔吸附树脂的吸附动力学研究,分别采用UV、HPLC法测定相关指标性成分的量,计算不同树脂的吸附速率常数、比吸附量、比洗脱量,以及不同成分的吸附率、洗脱率,绘制了不同树脂的吸附动力学曲线,对其吸附过程中的动力学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4、采用静态吸附法,对复方分别进行了九种不同大孔吸附树脂的吸附动力学研究,分别采用UV、HPLC法测定相关指标性成分——总生物碱、总黄酮、小檗碱、药根碱、巴马汀、黄芩苷、栀子苷的量,计算不同树脂分别相对于总生物碱、总黄酮的吸附速率常数、比吸附量、比洗脱量,以及吸附率、洗脱率,分别绘制了不同树脂的吸附动力学曲线,同时以其中单个成分小檗碱、药根碱、巴马汀、黄芩苷、栀子苷的量分别进行比洗脱量和洗脱率的比较,对其复方吸附分离中的动力学过程进行了比较研究。5、从中药水提液复杂体系的客观本质入手,运用物理化学的研究方法,对复方吸附分离过程中溶液体系的物理化学表征参数进行了研究,分别测定了上样前药液、吸附后药液及洗脱后药液的pH值、电导率、盐度、粘度、浊度的变化,并对其变化进行比较分析。6、采用动态上柱法,对组方单味药材及复方分别进行了九种不同大孔吸附树脂的动态吸附分离研究,分别采用UV、HPLC法测定相关指标性成分——总生物碱、总黄酮、小檗碱、药根碱、巴马汀、黄芩苷、栀子苷的量,计算其转移率。同时考察了精制过程中各体系的物理化学表征参数——溶液pH值、电导率、盐度、粘度、浊度的变化。7、采用体外血小板抑制聚集试验对比了九种不同大孔树脂的分离精制产物与精制前的药效学变化。8、运用数据挖掘软件,对有关“大孔吸附树脂特征参数量——中药复方提取液精制前后物理化学特征参数量——中药复方提取液精制前后指标性成分特性量——大孔树脂吸附动力学特征参数量——药效学指标之间相关性进行数据挖掘研究,拟合不同的曲线,建立相关的数学方程,探讨大孔吸附树脂分离中药复方水提液的相关规律及机理。9、基于知识发现,设计五种不同的树脂组合,分别进行静态及动态吸附实验,对其吸附动力学过程以及各相关指标性成分——总生物碱、总黄酮、小檗碱、药根碱、巴马汀、黄芩苷、栀子苷的量进行比较研究。10、借鉴微观粒子的研究手段,采用电镜扫描法,对不同大孔树脂分离复方的吸附前、吸附后及洗脱后,其本身的微观形态的变化进行比较研究。本论文的创新点: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从精密微观的角度探讨中药复方提取精制过程的作用机理,通过采集大量中药化学、物理化学、吸附动力学参数,开展多变量数据挖掘实验研究:1、首次对中药复方提取过程进行动态研究:多指标同时考察、引入物理化学表征参数量,用数学统计的方法探讨其复方煎煮中成分溶出的规律,为创建一种可较全面评价药效物质溶出状况的工艺考察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并为进一步建立能以提取液的物理化学表征参数对提取过程进行在线控制创造了条件。2、在现代分离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系统深入地探讨了大孔树脂精制中药复方的动力学过程,引入复杂体系中数据挖掘的方法对分离过程中多变量的相关性进行考察及知识发现,首次提出“基于知识发现的树脂组合”新概念,为创建面向中药复方复杂体系精制过程的新型大孔树脂技术,从而获取中药复方中科学合理的药效物质,迈出了重要的一步。3、引入电镜扫描法,比较了大孔树脂精制中药复方前后,各大孔树脂本身表面及内部微观形态的变化,对精制过程进行综合考察。本论文的研究意义:1、为中药药剂学中提取及精制过程的研究提供了一条可与现代信息科学接轨的新思路。2、精制是中成药生产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也是目前制约中药质量提高的关键问题。本论文将中药复方作为一组特殊的化学药物整体进行“集群筛选”,依据现代分离科学理论,从分离的本质入手,以可实现生产上的在线检测为目标,初步建立了可科学、客观地表征中药水提液分离性质的、以溶液体系的物理化学特性量与主要化学组成特性量为主体组成的技术体系,为建立大孔树脂应用于生产的技术规范提供了简便易行的方法。3、本论文运用数据挖掘的方法研究复方精制过程中不同成分间的竞争性吸附,以及如何保留原有复方中指标成分间的配比,阐明了各指标性成分的动力学过程。根据数据挖掘建立的数学模型和由此而衍生的知识发现,将实验中得到的大量纷繁复杂的数据进行了系统提练,即特征性地表征大孔树脂精制复方过程的动态变化,从而建立可与信息科学接轨的中药复杂系统表征技术体系,不仅可实现分离的靶向性,而且为初步探索现代分离科学理论在中药复方精制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07-05-01)
朱梦蕾[7](2006)在《用Aspen Plus模拟异戊二烯的提取与精制过程》一文中研究指出异戊二烯作为裂解C5馏分中最重要的组成之一,为精细化工产品提供原料。本文采用溶剂萃取蒸馏法提取异戊二烯,所采用的萃取剂是二甲基甲酰胺(DMF)。基本原理是利用溶剂对不同组分溶解度的不同,加入选择性溶剂改变裂解C5各组分之间的相对挥发度,进而通过蒸馏达到分离异戊二烯的目的。同时使用Aspen Plus软件对该过程进行模拟(采用内部数据)。模拟结果表明,采用溶剂萃取蒸馏法,并采用合适的阻聚体系,能同时得到化学级、聚合级的异戊二烯, 大大提高了产品的质量。(本文来源于《第叁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期刊2006-11-01)
郑昆武,张彦[8](2004)在《超滤法在大黄、拳参提取液精制过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实验所研究的大黄、拳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多数革兰阳性菌及部分革兰阴性菌均有显着作用。临床应用较广泛 ,具有较好的抗菌、抗病毒作用 ,无明显毒副不良反应。制成注射剂时通常所用的精制方法是水提醇沉法 ,但该法的蒽醌损失率为 85 .1 6 % [(本文来源于《淮海医药》期刊2004年06期)
张效林,薛伟明,王康,亢茂德[9](1998)在《侧柏叶乙醇提取液的超滤膜精制过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45%乙醇为溶剂,提取侧柏叶有效成分,用CA-Ti复合超滤膜对提取液进行分离精制。用溶解度参数法讨论了膜在溶剂中的稳定性。分析研究了膜材料和溶质分子结构与膜分离性能的关系以及操作压力、料液浓度等参数对超滤性能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现代化工》期刊1998年07期)
苏子仁,徐必达,刘庆思,陈土容[10](1997)在《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在骨康提取精制过程中化学转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补骨脂在骨康方提取精制过程中,补骨脂素可部分转化成异补骨脂素。(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期刊1997年06期)
提取精制过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考察黄芩提取物在纯化精制过程中的味道变化。方法制备黄芩提取物及中间产物后,通过电子舌检测其传感器相应值,再采用主成分分析、判别因子分析、统计质量控制分析对味道特征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样品1~4(分别经水提、第一次碱溶酸沉、醇沉、第二次碱溶酸沉处理)的味道变化呈现一定规律,与精制纯化工艺路线吻合,其中样品1、2,样品3、4味道相似。以样品1为参照,样品2~4呈现出与其味道距离拉大的趋势。结论黄芩提取物可选择味道作为评价指标,其在精制纯化过程中应尽可能保留原有味道,以避免过度纯化导致的功效损失。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提取精制过程论文参考文献
[1].李招,王建文,王建辉,王发祥,李向红.大鲵油的水酶法提取及精制过程中脂肪酸组成的变化[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9
[2].苏青,李文娟,谢家涛,田清,吴纯洁.黄芩提取物在纯化精制过程中的味道变化[J].中成药.2017
[3].田杰,刘喜纲,常金花,刘沛,李忠思.黄芩对大黄蒽醌在提取精制过程中转化的影响[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5
[4].管汉亮.精制银杏叶提取物活性及体内过程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4
[5].高宏建.烟草呈香物质的提取及其提取物精制过程的设计与模拟[D].浙江大学.2011
[6].潘林梅.黄连解毒汤提取过程及大孔树脂精制机理的初步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7
[7].朱梦蕾.用AspenPlus模拟异戊二烯的提取与精制过程[C].第叁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2006
[8].郑昆武,张彦.超滤法在大黄、拳参提取液精制过程中的应用[J].淮海医药.2004
[9].张效林,薛伟明,王康,亢茂德.侧柏叶乙醇提取液的超滤膜精制过程研究[J].现代化工.1998
[10].苏子仁,徐必达,刘庆思,陈土容.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在骨康提取精制过程中化学转化的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