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宁夏银川750004)
【摘要】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利伐沙班治疗急性肺栓塞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2月—2019年2月急性肺栓塞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0例患者接受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华法林钠治疗。观察组用药方案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利伐沙班。观察治疗后主要症状体征的消失时间,临床终点事件、不良反应发生率及D二聚体、C反应蛋白(CRP)和主要血气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主要症状体征的消失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临床终点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D二聚体、CRP、血气指标等均显著改善,而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利伐沙班可显著改善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及血气参数,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显著。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钙;利伐沙班;急性肺栓塞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7-0057-01
有研究[1]报道急性肺栓塞的发病机制复杂,如血液粘度增加、释放多种炎症介质、血管内皮损伤等都可以参与本病的发生。作为因子Xa抑制剂,利伐沙班可抑制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途径,并发挥抗血栓的作用,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肺栓塞的疗效和安全性值得进一步探讨。本研究主要观察了两种药物联用治疗急性肺栓塞的疗效和对患者的影响。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2月—2019年2月间100例急性肺栓塞患者并随机分为2组。纳入标准:符合“肺血栓栓塞治疗指南”中对应疾病诊断标准,并经CT肺动脉造影确诊;研究前未接受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排除肺心病,心脏病,缺血性心肌病,严重感染,肝肾功能不全,孕妇或哺乳期妇女。对照组中男27例,女23例;平均年龄(53.69±3.86)岁。观察组男29例,女21例;平均年龄(54.21±3.40)岁。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将低分子肝素钙和华法林钠进行联用,低分子肝素钙给药方式为皮下注射(2次/d,每12h一次),给药剂量80~100IU/(kg·次);华法林钠给药方式为口服,给药剂量3mg/d,连续5d后按国际标准比值(INR)规定调整华法林钠剂量,连续两次监测INR达标后停用低分子肝素钙,继续予以华法林口服抗凝治疗,之后定期监测INR值调整华法林剂量。观察组;低分子肝素钙给药方式、剂量同对照组;低分子肝素钙序贯为口服利伐沙班治疗,前三周治疗量为15mg/次,2次/天,3周后改为20mg/次,1次/天。连续治疗3个月。
1.3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后主要症状体征的消失时间,临床终点事件的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D二聚体、C反应蛋白(CRP)和主要血气参数水平。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计量资料分别进行χ2和t检验,P<0.05被认为是统计学差异显著。
2.结果
2.1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时间
观察组主要症状和体征的消失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呼吸困难消失时间为(12.27±2.23)d,对照组为(16.26±2.37)d。观察组胸痛消失时间为(11.61±1.48)d,对照组为(13.84±1.65)d。观察组紫绀消失时间为(9.27±1.35)d,对照组为(11.55±1.62)d。
2.2不良反应
观察组不良反应率8%,对照组24%,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讨论
肺栓塞后即可出现肺组织缺血、缺氧,进一步激活机体中性粒细胞与巨噬细胞,使炎症介质、细胞因子被大量释放出来,凝血机制被激活。因此,抗凝是治疗急性肺栓塞的重要手段。抗凝药物低分子量肝素钙可抑制凝血酶Ⅲ及其介导的凝血因子Xa活化,对抗血栓形成;华法林钠可调节纤溶系统,发挥清除血栓作用,但临床观察其不良反应多,再发肺栓塞风险高,易发生抗凝不足。利伐沙班具有广阔的治疗窗口,可从内、外源性抑制凝血因子Xa,临床报道中不良反应发生得比较少[2]。
综上,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利伐沙班可显著改善急性肺栓塞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和血气指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显著。
【参考文献】
[1]陈旭锋,吕金如,李琳,等.肺栓塞的危险因素、症状与危险分层的相关性分析[N].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7(12):1633-1635.
[2]汤丽萍,赵卫国.利伐沙班治疗急性肺栓塞疗效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4,19(10):1780-1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