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诊治体会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诊治体会

刘磊(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医院集团龙南医院CCU病房163453)

【中图分类号】R54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4-0248-01

肥厚型心肌病是以心肌非对称性肥厚、心室腔变小为特征,以左心室血液充盈受阻、舒张期顺应性下降为基本病态的心肌病。分两种类型:①以室间隔肥厚为主,造成左心室流出道梗阻,称肥厚梗阻型心肌病;②心肌肥厚而无流出道梗阻,称非梗阻型心肌病。其肥厚部位亦可为室间隔中部、左心室游离壁、右心室。根据流行病学资料,有家族史者占50%,男女比例为2:1,发病以青壮年多见。本病常为青年人猝死的原因。

1临床表现

1.1症状

(1)劳力性呼吸困难:见于80%的患者。

(2)心前区闷痛:约2/3患者出现非典型的心绞痛,常因劳累诱发,持续时间长,对硝酸甘油反应不佳。

(3)一过性晕厥:1/3患者可发生突然站立和运动后晕厥,片刻后可自行缓解,此症状可以是患者唯一的主诉。

(4)猝死:易发生于青壮年患者。既往认为主要是流出道梗阻所致,现认为心律失常是其主要原因。

(5)心力衰竭:晚期可出现左、右心力衰竭的症状。

1.2体征

(1)颈动脉搏动可呈双峰型,周围动脉触诊类似水冲脉。

(2)心尖搏动呈抬举样或有双重搏动。

(3)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及收缩中、晚期喷射性杂音,粗糙,历时较长,可伴震颤。半数患者心尖部可闻及二尖瓣相对关闭不全的反流性杂音,几乎总可听到病理性第四心音。

2体格检查

2.1心功能I级、无流出道梗阻者常无明显体征,或有心尖搏动增强呈抬举性,第一心音增强。

2.2心功能Ⅱ级以上、有流出道梗阻者,心浊音界向左扩大,心尖部可触及收缩期细震颤,并可闻及明显的收缩中晚期喷射性杂音;胸骨左下缘可有收缩中期喷射性杂音;凡增强心肌收缩力、减低回心血量(均可使心室腔缩小)及减轻外周阻力的方法及增加心肌收缩力因素(如运动鞋、Va1sava动作、异丙肾上腺素每分钟2µg,静脉滴注)可使该杂音增强;反之,减弱心肌收缩力因素(如下蹲、Mue11er动作、口服普萘洛尔)则使杂音减弱。部分患者可闻及第二及第四心音。

3辅助检查

3.1胸部X线检查以左心室肥厚为主,心影增大多不明显,如有心力衰竭则心影明显增大。

3.2心电图最常见的表现为左心室肥大,ST段改变,常有以V3、V4为中心的巨大倒置T波。在Ⅱ、Ⅲ、aVF、aV1或V4、V5可出现病理性Q波。可有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和各种心律失常。

3.3超声心动图对诊断本病具有重要意义。可见非对称性室间隔增厚(>15mm),舒张期室间隔厚度与左心室后壁厚度之比≥1.3,二尖瓣前叶收缩期前向运动(SAM征)及主动脉瓣收缩期提前关闭后再度开放。

3.4心导管和心血管造影心导管显示左心室舒张末压上升,左心室腔与流出道狭窄之后存在压力阶差(>20mmHg)。心血管造影显示舒张期左心室腔变形呈香蕉状、舌状、纺锤状(心尖部肥厚时)及乳头肌肥大。冠状动脉造影正常。

4诊断

4.1诊断要点

(1)有上述的心脏杂音特点,以及有劳力性胸痛、呼吸困难、昏厥等症状。

(2)有典型的超声心动图改变,多普勒测定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20mmHg。

(3)非梗阻性者,半数患者有心悸、室性心律失常、晕厥,超声心动图多数左心室肥厚>15mm,磁共振心肌显像更有价值。

(4)50%以上肥厚型心肌病有家族史。

4.2鉴别诊断

(1)主动脉瓣狭窄:杂音位置在主动脉瓣区,向颈部传导,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减弱;超声心动图可显示主动脉瓣病变。

(2)室间隔缺损:药物激发试验阴性;超声心动图可显示室间隔连续性中断,彩色多普勒可显示左向右分流。

(3)冠心病:年龄多在40岁以后,常有冠心病病史或冠心病的易患因素;杂音出现在心肌梗死室间隔穿孔、乳头肌断裂时;超声心动图多显示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冠状动脉造影可以明确诊断。

(4)高血压病:可有长期的高血压病史,主动脉瓣第二心音亢进;心肌(室间隔与左室壁)呈对称性肥厚。

5治疗

治疗原则为改善肥厚心肌的顺应性,预防左心室流出道狭窄和梗阻,改善血流动力学,抗室性心律失常,预防心脏猝死。

5.1一般治疗避免剧烈的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慎用降低心脏前后负荷的药物。

5.2药物治疗

(1)β-受体阻滞剂:减慢心率,使心肌收缩减弱,从而减轻流出道梗阻,减少心肌氧耗,增加舒张期心室扩张时间,增加心搏出量。普萘洛尔应用最早,开始每次10mg,每日3~4次,逐步增大剂量,以求改善症状,而心率和血压不过低,最多可达每日200mg左右。近来使用β-受体阻滞剂有阿替洛尔、美托洛尔等。

(2)钙拮抗剂:既有负性肌力作用,以减弱心肌收缩力,并改善心肌顺应性,从而有利于改善舒张功能。维拉帕米每日120~480mg,分3~4次口服,可使症状长期缓解;亦可应用地尔硫革每日90~360mg,分3~4次口服。两药对血压过低、窦房功能或房室传导障碍者慎用。

(3)抗心律失常药:用于控制快速室性心律失常与心房颤动,以胺碘酮较为常用。药物治疗无效时可考虑电复律。

参考文献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35-338,190-192.

[2]戴自英,陈灏珠,丁训杰,等.实用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1228-1231.

[3]王纯.肥厚性心肌病的内科治疗.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5,22(6):247-249.

[4]翁书和,朱纯石.肥厚梗阻型心肌病的心脏起搏治疗.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6,23(4):144.

标签:;  ;  ;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诊治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