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高分子量麦谷蛋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俄罗斯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品质,等位变异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论文文献综述
刘东军,赵海滨,宋庆杰,宋维富,杨雪峰[1](2019)在《俄罗斯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分析及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俄罗斯小麦种质资源的品质遗传基础,本研究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对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俄罗斯小麦在Glu-A1位点具有1、2~*和Null叁种等位变异,Glu-B1位点具有6+8,7+8,7+9,13+16,14+15和17+18六种等位变异,Glu-D1位点具有2+12和5+10两种等位变异。俄罗斯小麦麦谷蛋白亚基组成共有20种,其中,以2~*、7+9、2+12,2~*、7+9、5+10和1、7+9、5+10为主,占比分别为28.65%、27.49%和14.63%,其他HWM-GS组成占比低于3.51%。根据Payne评分标准对俄罗斯小麦品质进行评价,评分范围5~10,评分为10的HWM-GS组成有6个,分别为1、7+8、5+10,2~*、7+8、5+10,1、17+18、5+10,2~*、17+18、5+10,1、13+16、5+10和1、14+15、5+10,分别占比3.51%、2.34%、2.34%、1.75%、0.58%和0.58%。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俄罗斯春小麦优质亚基变异较为丰富,而且,优质麦谷蛋白亚基13+16、14+15、17+18在东北春小麦中罕见,为改良当地小麦品质提供了重要的种质资源。(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宋淑怡,罗光彬,申莉莎,宋艳红,阳文龙[2](2019)在《小麦低分子量麦谷蛋白基因座位Glu-D3位点的分子进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麦Glu-3位点含有低分子量麦谷蛋白(low-molecular-weight glutenin subunit, LMW-GS)基因、部分醇溶蛋白基因和抗病基因,其对品质改良和抗病育种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析小麦Glu-D3位点和探讨其六倍体化,本研究从已发表的普通小麦基因组中截取了Glu-D3位点序列。该序列共7.51 Mb,包含49.07%的重复序列/元件。我们从中预测得到共163个基因,其中8个LMW-GS基因,6个醇溶蛋白基因和34个抗病基因。在整个位点,基因间的平均距离为46.07 kb。通过和普通小麦D基因组供体粗山羊草Glu-D3位点的共线性分析,我们发现六倍体化使得普通小麦的Glu-D3位点发生了两处片段倒置(0.91~3.12 Mb和3.97~5.14 Mb)和两处大片段(0.91~3.12 Mb和3.97~5.14 Mb)插入,但未对LMW-GS基因的编码区造成影响。进化树分析表明,普通小麦Glu-D3位点的基因可能来源于不同的粗山羊草品系。这项工作将有助于人们理解Glu-D3位点的组成和结构以及六倍体化对D基因组结构等方面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9年04期)
丁明亮,赵佳佳,周国雁,李宏生,崔永祯[3](2018)在《云南省普通小麦育成品种(系)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深入了解云南省建国以来普通小麦育成品种(系)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情况,利用SDS-PAGE电泳技术对152份云南省1950s以来普通小麦育成品种(系)HMW-GS组成和变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云南省普通小麦在Glu-A1位点具有N(56.58%)和1(43.42%)2种亚基类型,在Glu-B1位点具有7+8(42.11%)、7+9(34.87%)、6+8(0.66%)、14+15(7.24%)、17+18(13.16%)和13+16(1.97%)6种亚基类型,在Glu-D1位点具有2+10(5.26%)、2+12(54.61%)、5+10(24.34%)和5+12(15.79%)4种亚基类型;(2)云南省普通小麦HMW-GS组合类型比较丰富,共出现27种亚基组合类型,其中"N,7+8,2+12"、"N,7+9,2+12"、"1,7+8,2+12"与"1,7+9,5+10"较多,出现频率分别为20.39%、9.87%、7.89%和7.89%;(3)云南省各个时期育成品种(系)的HMW-GS品质评分基本维持在4.50左右,1990s以后育成的品种(系)中优质亚基5+10出现的频率随普通小麦育成时期的推移而逐渐增加。由此可见,云南省普通小麦的HMW-GS在Glu-A1、Glu-B1、Glu-D1位点上表现出丰富的多态性,共有12种HMWGS等位变异,包括13+16、2+10和5+12叁种稀有亚基类型和27种亚基组合类型;对加工品质具有正效应的优质亚基17+18和5+10频率较小,缺乏优质亚基2*。因此,在云南省普通小麦的品质改良中应加强优质亚基2*、17+18和5+10引入及合理应用。(本文来源于《麦类作物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高振贤,李亚青,田国英,单子龙,张朋伟[4](2018)在《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和检测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与面包品质密切相关。为了从目前经常使用的一些HMW-GS检测方法中选择满足试验要求的最佳方法,笔者总结了HMW-GS组成,以及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3种方法检测小麦HMW-GS组成的研究进展,讨论了3种方法检测小麦HMW-GS组成的优缺点,指出SDSPAGE和PCR方法适合常规育种材料或栽培小麦品种中HMW-GS的检测,双向电泳或RP-HPLC方法适合检测含有远缘遗传物质的小麦或近缘种属中HMW-GS的检测。最后展望了SDS-PAGE和PCR方法在小麦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中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8年16期)
高振贤,曹巧,何明琦,田国英,王飞[5](2018)在《小麦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功能标记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籽粒中的低分子量麦谷蛋白对于小麦面包的加工品质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利用分子标记技术检测小麦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low molecular weight glutenin subunit,LMW-GS)的类型和组成已成为小麦品质改良的研究热点之一。主要综述了小麦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基因和蛋白质的结构特征、分类以及功能标记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开发利用小麦Glu-A3、Glu-B3、Glu-D3位点LMW-GS功能标记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并强调了LMW-GS分子标记检测技术的革新及亚基类型的完善对小麦品质改良的重要性,以期加速LMW-GS功能标记在优质小麦育种工作中的应用进程。(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进展》期刊2018年03期)
宋淑怡[6](2018)在《乌拉尔图小麦(G1812)低分子量麦谷蛋白Glu-A3位点的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麦低分子量麦谷蛋白(LMW-GS)是小麦籽粒贮藏蛋白的主要组成部分,对营养品质和面粉加工品质有着重要影响。LMW-GS基因是多基因家族,位于Glu-3位点。由于家族成员众多且相似度高,目前该位点的基因组成和结构尚未完全了解。乌拉尔图小麦是普通小麦A基因组的供体,它有相对于普通小麦更简单的基因组。本研究通过筛选乌拉尔图小麦PI428198(G1812)的BAC文库,得到含LMW-GS基因的单克隆以及位于该位点的单克隆,经重迭群构建和BAC叁代测序后,找到contig与BAC的对应,以此来解析Glu-A3位点。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LMW-GS基因分子标记系统和全长克隆体系的7对引物,在乌拉尔图小麦G1812的BAC文库中,共筛选得到66个含LMW-GS基因的阳性单克隆,分属于m类和i类两种类型。其中,对于HindIII部分酶切的BAC文库,含m类LMW-GS基因的阳性单克隆有6个,含i类LMW-GS基因的阳性单克隆有49个;而在EcoRI部分酶切的BAC文库中,m类和i类LMW-GS基因对应的阳性单克隆数目分别为4个和7个。2.根据每个阳性单克隆末端的序列设计特异引物,对全部阳性单克隆进行扩增,最终构建形成两组BAC重迭群,分属于m类型基因簇和i类型基因簇。经过选择最短路径,7个含i类LMW-GS基因的阳性单克隆构建形成一个重迭群,分别为TUG.H3-0492.L23、TUG.H3-0311.I01、TUG.H3-0492.H01、TUG.H3-0344.G01、TUG.H3-0493.L07、TUG.H3-0324.H14和TUG.H3-0246.G20;6个含m类LMW-GS基因的阳性单克隆构建形成一个重迭群,分别是TUG.E1-0012.O11、TUG.E1-0012.O16、TUG.H3-0429.B20、TUG.H3-0065.I13、TUG.E1-0042.N11和TUG.E1-0042.K15。3.利用染色体步移的方法,筛选文库得到7个阳性单克隆,它们对两组重迭群内部存在的gap有了部分补充;通过参考中国春A亚基因组序列,用了14对引物筛选文库得到19个阳性单克隆,它们对两组重迭群之间存在的gap有了部分补充。gap的补充进一步完善了Glu-A3位点物理图谱的构建。4.经选择,将两组重迭群和补gap的阳性单克隆(共33个)进行叁代测序。数据组装得到36个contig,找到了63条末端序列与contig的对应关系,经拼接和预测,最终组装成3.49 M的序列,其中LMW-GS基因呈不均匀分布,m类基因和i类基因分别形成两个基因簇。(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大学》期刊2018-05-01)
王卫东,高翔,赵丹阳[7](2018)在《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PCE高效分离及图谱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是决定小麦加工品质的重要因素。高效毛细管电泳技术(HPCE)以其用样少、速度快、精确度高等特点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分离鉴定中来。目前小麦HMW-GS的HPCE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对标准鉴定图谱的研究甚少,且已有分离体系在连续多次试验中的分离速度及分辨率仍有提升空间。本研究通过SDS-PAGE结合分子标记的方法鉴定了不同小麦品种的HMW-GS,以"中国春"小麦为标样确立了HPCE高效分离体系,体系条件为75 mmol L–1 IDA+0.05%HPMC+15%ACN,pH 2.5,电泳参数为毛细管内径25μm,PDA检测波长200nm,分离电压20 k V,运行温度30?C。通过混合进样方式对不同类型亚基进行HPCE分析,建立了18个亚基的标准图谱,亚基迁移顺序为1Dy12→1Dy10→1By9→1By8→1By18→1By16→1By20→1Bx17→1Bx20→1Bx13→1Bx6→1Bx7→1Ax2*→1Ax1→1Dx5→1Dx4→1Dx3→1Dx2,标准出峰时间依次为9.39、9.69、10.30、11.70、11.89、12.09、12.22、12.36、12.62、12.83、13.08、13.18、13.50、13.73、14.04、14.24、14.46和14.73 min,RSD<0.2%。以1Bx17为分界线,9.39 min到12.36 min为y型亚基区域,12.36 min到14.76 min为x型亚基区域。结合亚基迁移顺序、标准出峰时间及图谱特点可对小麦相关HMW-GS进行HPCE快速鉴定。本研究获得的分离体系及鉴定图谱可用于小麦HMW-GS定性分析和种质资源筛选。(本文来源于《作物学报》期刊2018年07期)
王敬敬[8](2018)在《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N-末端结构域对面粉加工品质的贡献及作用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麦麦谷蛋白,尤其是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决定着面筋蛋白网络结构的形成以及面粉加工品质。其中,HMW-GS的叁个功能结构域对其功能的发挥各有重要作用。因此,解析不同结构域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谷物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基础科学问题。HMW-GS亚基1Dx5是小麦优质亚基的重要代表,本文以1Dx5的N-末端结构域(1Dx5-N)为研究对象,探究了可溶性重组1Dx5-N通过分子间相互作用所产生的聚集行为,及其影响麦谷蛋白聚集体形成、面筋网络结构和面团粘弹性等方面的功能作用,并从分子层面揭示了1Dx5-N不同位点半胱氨酸残基(Cys)参与二硫键交联的作用机制。研究成果将有助于人们对HMW-GS亚基N-末端结构域的结构和功能性质的认识,提升理性改善面粉加工品质的基础理论水平,丰富谷物科学研究的学术内涵。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重组1Dx5-N聚集行为研究。运用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系统制备了1Dx5-N,并使用分光光度法考察了贮藏条件下其溶解性的变化情况。同时,运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Native-PAGE)、还原型/非还原型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内源荧光光谱、分子排阻色谱、动态光和圆二色光谱等技术和方法,探究了食用盐(NaCl、Na_2CO_3)、二硫键还原剂二硫苏糖醇(DTT)、疏水作用变性剂SDS等对1Dx5-N聚集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Dx5-N能够在水溶液中形成可溶的蛋白聚集体,明确了N-末端结构域不是决定整个亚基可溶性的分子基础。同时,在促进1Dx5-N形成大分子聚集体方面,疏水作用发挥着比二硫键作用力更加积极的作用,并且疏水作用能够强化1Dx5-N分子间二硫键的形成。食用盐NaCl促进了1Dx5-N分子间二硫键的形成,而较低浓度的Na_2CO_3(≤100 mM)断裂了分子间二硫键,较高浓度的Na_2CO_3(>200 mM)诱导生成了除二硫键以外的其它类型共价键。(2)热处理协同食用盐诱导1Dx5-N聚集及其对界面性质的影响。以圆二色光谱、动态光散色和高效液相色谱为主要技术,探究了热处理(37°C、50°C、65°C、80°C)协同食用盐诱导1Dx5-N聚集行为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热处理协同NaCl极大程度地诱导了1Dx5-N分子间二硫键的共价交联,并在疏水作用协同下促进了1Dx5-N超级分子量聚集体(>>670 kDa)的形成。然而,热处理协同Na_2CO_3(100 mM)却断裂了1Dx5-N分子间二硫键,显着降低了蛋白表面疏水性,诱导较低分子量蛋白聚集体(44.3-670 kDa)的形成。进一步研究表明,超级分子量聚集体弱化了1Dx5-N降低界面张力的能力,却大大促进了1Dx5-N在空气—水界面上形成蛋白界面膜,这一作用有利于提升面团的持气性能;较低分子量的1Dx5-N聚集体有效地降低了溶液界面张力,同时也弱化了1Dx5-N界面膜层的形成,不利于面团的持气性能。(3)1Dx5-N强化面团结构和加工品质的作用机制。运用粉质仪、流变仪、分子排阻色谱、扫描电镜、还原/非还原型SDS-PAGE、巯基含量测定等技术和方法,研究了1Dx5-N对小麦面团的结构和功能性质影响的作用机制。实验发现,添加1Dx5-N显着增加了面团的吸水率、稳定时间和粘弹性,以及降低了面团的弱化度和损耗角正切值,表明1Dx5-N具有提升面粉加工品质的能力。进一步研究表明,1Dx5-N主要通过二硫键和疏水作用促进了面团内部面筋蛋白聚集体的形成,强化了面筋蛋白网络的组织结构。而且,1Dx5-N的介入使面筋蛋白二级结构发生改变,部分α-helix结构和无规卷曲转变为β-sheet和β-turn结构,为形成更多的HMW-GS聚集体以增强面团强度,提供了结构基础。此外,NaCl能够有效加强1Dx5-N改善面团加工品质的作用效果。(4)1Dx5-N二硫键交联机制及其对蛋白质结构稳定性和面团加工品质的影响。1Dx5-N含有的3个半胱氨酸残基(Cys10、Cys25和Cys40)是麦谷蛋白通过分子间二硫键形成面筋蛋白网络结构的分子基础。运用基因定点突变和胶内酶解辅助高分辨液质联用技术解析了1Dx5-N中半胱氨酸残基的交联方式,并探究了二硫键交联对蛋白结构稳定性和面团加工品质的影响。发现Cys10和Cys40是1Dx5-N参与分子间二硫键交联的活跃位点,同时,Cys40与Cys25形成了分子内二硫键。而且,Cys10和Cys40稳定了1Dx5-N结构,使1Dx5-N维持较高的表面疏水性,从而促进了1Dx5-N聚集体和二硫键的形成。与野生型1Dx5-N及其它突变体相比,将Cys25突变成丝氨酸的突变体C25S有效地参与了面筋蛋白分子间二硫键的交联、促进了面筋蛋白聚集体的形成和改善了面筋蛋白二级结构,从而显着提升了面团稳定时间、增强了面团强度和粘弹性等功能品质。因此,Cys25的突变有利于Cys10和Cys40促进面筋网络的延伸,由此构建了1Dx5-N及其突变体参与面筋蛋白分子间二硫键交联的模型图,解析了不同位点半胱氨酸残基对面筋蛋白网络结构贡献的机制。此外,常温下Na_2CO_3会诱导麦谷蛋白中半胱氨酸参与β-消除反应。(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8-04-16)
宋维富,杨雪峰,宋庆杰,张春利,辛文利[9](2018)在《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种类与强筋小麦品质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小麦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在强筋小麦改良中的作用,对Glu-3各位点基因的分类、遗传学效应及在强筋小麦育种中的利用价值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强筋小麦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02期)
马勇[10](2017)在《小麦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低分子量麦谷蛋白是小麦贮藏蛋白的主要成分,是小麦加工品质的重要影响因子。本文作者从小麦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分类、染色体定位、基因克隆以及与品质性状的关系等方面,综合论述了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今后小麦品质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农业科技通讯》期刊2017年09期)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小麦Glu-3位点含有低分子量麦谷蛋白(low-molecular-weight glutenin subunit, LMW-GS)基因、部分醇溶蛋白基因和抗病基因,其对品质改良和抗病育种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析小麦Glu-D3位点和探讨其六倍体化,本研究从已发表的普通小麦基因组中截取了Glu-D3位点序列。该序列共7.51 Mb,包含49.07%的重复序列/元件。我们从中预测得到共163个基因,其中8个LMW-GS基因,6个醇溶蛋白基因和34个抗病基因。在整个位点,基因间的平均距离为46.07 kb。通过和普通小麦D基因组供体粗山羊草Glu-D3位点的共线性分析,我们发现六倍体化使得普通小麦的Glu-D3位点发生了两处片段倒置(0.91~3.12 Mb和3.97~5.14 Mb)和两处大片段(0.91~3.12 Mb和3.97~5.14 Mb)插入,但未对LMW-GS基因的编码区造成影响。进化树分析表明,普通小麦Glu-D3位点的基因可能来源于不同的粗山羊草品系。这项工作将有助于人们理解Glu-D3位点的组成和结构以及六倍体化对D基因组结构等方面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论文参考文献
[1].刘东军,赵海滨,宋庆杰,宋维富,杨雪峰.俄罗斯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分析及评价[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9
[2].宋淑怡,罗光彬,申莉莎,宋艳红,阳文龙.小麦低分子量麦谷蛋白基因座位Glu-D3位点的分子进化[J].分子植物育种.2019
[3].丁明亮,赵佳佳,周国雁,李宏生,崔永祯.云南省普通小麦育成品种(系)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分析[J].麦类作物学报.2018
[4].高振贤,李亚青,田国英,单子龙,张朋伟.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和检测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8
[5].高振贤,曹巧,何明琦,田国英,王飞.小麦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功能标记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进展.2018
[6].宋淑怡.乌拉尔图小麦(G1812)低分子量麦谷蛋白Glu-A3位点的解析[D].河南农业大学.2018
[7].王卫东,高翔,赵丹阳.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PCE高效分离及图谱鉴定[J].作物学报.2018
[8].王敬敬.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N-末端结构域对面粉加工品质的贡献及作用机制[D].华南理工大学.2018
[9].宋维富,杨雪峰,宋庆杰,张春利,辛文利.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种类与强筋小麦品质关系[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8
[10].马勇.小麦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研究进展[J].农业科技通讯.2017
标签:俄罗斯小麦;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 品质; 等位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