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通信控制论文_汪再秋

导读:本文包含了多媒体通信控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多媒体,通信,服务质量,神经网络,业务,标号,控制论。

多媒体通信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汪再秋[1](2013)在《浅析多媒体通信控制系统中神经网络思想的体现》一文中研究指出神经网络具有自学习的能力、联想优化的功能以及混沌行为等独特的性能,近年来,随着神经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神经网络技术不仅被大量应用于模式识别、故障诊断以及自动控制等领域,在计算机网络通信控制中也有广泛的运用。本文从神经网络思想的特点着手,深入分析多媒体通信控制系统中神经网络思想的体现,为神经网络思想和多媒体通信控制系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科技视界》期刊2013年27期)

孙延钊[2](2011)在《多媒体通信控制网关的研发》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多种共存的多媒体通信网络共同来承载信息的传递,随着人们对多媒体信息共享的需求越来越高,这些网络正在向分布式布局、统一化管理的方向步进,对于不同传输标准的各类网络要实现互通需要完成它们之间的协议转换,即网关。而本文在实现网关功能的基础上,灵活的添加了其它多项功能模块,把网关的协议转换职能与终端的信息处理职能进行完美的结合,是对多媒体处理模式的一种创新性的探索。以高性能处理器为核心器件搭配成熟的外围电路以及高效的软件代码,把系统打造成具有创新性、实用性、理论性的多功能多媒体通信控制网关,设计中充分发挥了嵌入式处理器的优势,利用其灵活性、实时性、可靠性等特点成功的完成了多媒体处理、通信等技术在系统中的集成。首先,本文深入分析了两大多媒体通信协议的信令格式、呼叫过程、协议类型等方面的内容,并分别完成了两者协议代码在系统中的移植,同时剖析了两者的区别以及实现它们之间网络互通功能要完成的工作,从而让系统既能担当通信终端的角色又能完成两类通信协议之间的网关职能。此部分的创新点在于对目前两大通用多媒体通信协议SIP和H.323在同一嵌入式设备中的集成,并实现它们的协议互通,拓展了系统的通用性。再次,在完成网络通信和网关的基础上,设计了多媒体数据采集、显示、处理、通信、存储等功能的硬件电路实现,包括以BLACKFIN533处理器为核心的最小电路、以太网驱动、USB驱动、LCD驱动等电路原理图,成熟电路搭配高性能处理芯片为系统稳定运行的打下了夯实的基础。整个硬件板几乎涵盖了目前常用的各类接口,丰富而稳定的功能模块为系统运行提供了稳定的平台,鉴于其功能的多样性,整个系统甚至可以被用于教学、科研的开发板。最后是对相关软件实现的详细设计,文中对静态图像的JPEG压缩标准做了细致的描述,阐述了其原理并给出了软件的实现过程。作为用户与系统交互的重要方式,显示设计是软件工作中的重点之一,包括液晶屏的驱动和人机交互界面GUI的移植,两部分功能的完成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易操控性和实用性。在此部分本文对图像处理给出了图像间隔采集机制这一种新的方式,在这种机制下,一方面可以节省图像存储空间,另一方面可方便于完成关键图像的高清处理以获取更加准确的信息。系统完成后,完全可以被定义为多项技术的融合体,对于相关从业技术人员来说有着非常大的参考价值,同时对相关内容的教学、研发、实验给出了具体的实例。(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1-05-28)

张虹,吴元保[3](2009)在《基于神经网络的多媒体通信控制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Internet网络的多媒体通信系统中需要解决QoS控制问题,如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数据的同步、网络拥塞控制、多媒体数据传输的QoS协商控制、视频平滑,以及连续多媒体系统的CPU调度等。为了解决好这些控制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多媒体通信控制机制,把人工智能与多媒体通信技术紧密结合起来,并在Internet网络环境下开发了实用的多媒体通信系统。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效果优越。(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期刊2009年S2期)

石磊,陈耀武[4](2007)在《实时多媒体通信中的同步控制策略及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媒体流的时间同步控制是实时多媒体通信中的一个关键问题。介绍了目前进行同步控制的几种策略,并对基于RTP/RTCP的同步解决方案进行了设计和具体实现。针对该解决方案中的音视频同步过程和算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该解决方案已经在网络可视电话中得到了具体应用,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期刊2007年11期)

王菲[5](2007)在《无线多媒体通信网络中具有QoS保证的呼叫接纳控制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将面临用户数量急剧增加,移动业务逐步走向多元化,用户对服务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人们希望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不仅具有更大的容量,还要支持除传统话音业务以外的视频、数据等移动多媒体业务。不同业务有不同的QoS要求(QoS:Quality of Service),如何在恶劣的无线传播环境里以及用户运动且相互干扰的情况下为各类业务提供QoS保证,同时充分利用宝贵的无线频谱资源,是基于CDMA技术的下一代蜂窝通信系统以及未来无线个人通信系统都必须致力解决的问题,因此无线资源管理(RRM: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呼叫接纳控制(CAC:Call Admission Control)是无线资源管理的重要功能实体,它通过接纳或者拒绝一个用户的服务请求,来保持系统的正常运行,是平衡用户服务满意度与系统资源最大化利用矛盾的主要手段,对于维护系统稳定性,增加系统容量并防止系统过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论文在充分总结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保证用户QoS的角度出发,重点研究了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有QoS保证的呼叫接纳控制策略。论文第一章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第二章主要介绍了无线多媒体通信网络中的无线资源管理和CAC技术,并重点说明本文所采用的一种针对未来无线通信网络的特点,以3GPP定义为基础,更细致、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的多媒体业务模型和建模方法。在本文第叁章中,以WCDMA网络为依托,在第二章中所介绍的业务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CAC算法,该算法将系统上行链路负载因子作为主要接纳准则,既考虑到了不同业务之间的优先级,也考虑了同一业务切换呼叫和新呼叫之间的优先级,并且是一种多门限的动态接入控制策略。仿真结果表明,本算法在优先保证切换呼叫和话音业务新呼叫成功接入的同时,还能将优先级较低的非实时数据业务的新呼叫阻塞率保持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有效改善了系统性能,较好的保证了各业务的QoS要求。未来蜂窝网络发展的趋势是小区范围越来越小,切换变得更加频繁,用户切换到资源不足的小区时就会引起服务质量下降甚至服务中断。频繁中断正在进行的通信比发起通信时受到阻塞更令人难以忍受。为保证通信的连续性,常见的呼叫接纳控制算法都会赋予切换呼叫更高的优先级,并预留一部分资源专供切换呼叫使用。但在很多情况下,这部分预留资源可能没有被切换呼叫使用,从而造成系统资源的浪费。为了改善这种状况,提高资源预留算法的准确性,本论文第四章中提出了一种基于预测移动台切换基站并动态预留资源的呼叫接纳控制算法。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能够较好的适应网络业务量和用户移动路径的实时变化,在保证切换用户QoS要求的前提下能获得更高的带宽利用率和更低的新呼叫阻塞率,使系统获得更好的性能。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提出未来的工作方向。(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07-03-01)

吴元保,李桂香,蔡朝晖,刘振盛[6](2006)在《基于QoS协商的多媒体通信拥塞控制机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Internet网络中,TCP协议的和式增加积式减少(AIMD)拥塞控制机制不适应多媒体通信,为了解决好Internet网络中的多媒体通信以及对QoS的要求,本文提出了一种支持多媒体通信服务质量(QoS)协商的拥塞控制新机制,并详细研究了该机制的实现原理和方法,并建立端对端多媒体通信系统环境,进行了大量的编程实验,证明了该机制能很好地解决多媒体通信的拥塞控制和满足不同带宽下不同多媒体通信服务质量(QoS)的要求,并在Internet网络环境下开发了实用的多媒体通信系统如基于端对端通信的IP可视电话及IP视频会议系统,正在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期刊2006年10期)

郝宁波,王俊[7](2006)在《基于IPv6的多媒体通信及其服务质量控制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IP网络的多媒体通信已成为网络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介绍了IP网络及其发展趋势,分析了目前IP网络中支持多媒体通信存在问题,阐述了多媒体通信的特点、关键技术和IPv6基本特性,讨论了IPv6的多媒体通信机制及其服务质量控制机制.(本文来源于《商丘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06年02期)

张丹丹[8](2006)在《无线多媒体通信网络中的呼叫允许控制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移动通信面临用户数量急剧增加,移动业务逐步走向多元化,用户对服务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如何更有效地管理和使用无线资源已成为运营商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如何在恶劣的无线传播环境里以及用户运动且相互干扰的情况下为各类业务提供QoS(QoS:Quality of Service)保证,同时充分利用宝贵的无线频谱资源,是基于CDMA技术的第叁代蜂窝通信系统、以及未来无线个人通信系统都必须致力解决的问题。呼叫允许控制(CAC:Call Admission Control)作为无线资源管理(RRM: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近几年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本文在充分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保证用户QoS的角度出发,重点研究了无线多媒体通信网络中的呼叫允许策略。 首先针对未来无线通信网络的特点,以3GPP定义为基础,对网络中的多媒体业务进行了更细致、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的建模。然后以此模型为基础,提出了一种CDMA系统中基于剩余容量的CAC策略,对不同优先级的业务采取不同的接入原则,很好的保证了各业务的QoS要求。 现有无线通信系统多为对称系统,由于非对称业务的出现,系统中将存在分配而未使用的资源,对原本就十分有限的无线资源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另一方面,各运营商也将针对自己所服务的对象特点,定义各类业务的QoS等级。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对称CDMA系统中非对称业务下基于动态QoS保证的CAC策略。其基本思想是,各运营商根据自己的需求,定义网络中各类业务的优先级和QoS等级;为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提高低优先级业务的QoS,将系统中分配而未使用的资源动态分配给上行链路中的低优先级业务。根据各业务的优先级和QoS要求,以及系统的剩余容量,进行接入控制。该策略在保证各类业务QoS要求的同时,有效的提高了系统的资源利用率。 在以往的一些CAC策略中,为简化起见,大多考虑理想的功率控制。而在实际系统中,由于路径衰落等多种因素,使得各用户到达基站的功率很难相等,特别是多媒体业务占用带宽资源多、速率可变等特性,使得情况变得更加复杂。因此,在针对多媒体业务的CAC策略中,考虑非理想的功率控制将更加具有实际意义。在本文中,将给出多媒体CDMA网络中非理想功率控制下的系统容量分析,同时分析了不同非理想程度和不同的外小区干扰因子对系统容量的影响,并针对不同业务的QoS要求,给出一种基于QoS保证的CAC策略。仿真结果(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06-03-01)

陈斌,朱祥华[9](2004)在《分布式多媒体通信中基于缓存数据量控制的播放端同步控制系统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尝试从控制论的角度来分析多媒体同步控制系统,以得出系统参数间的约束关系.文章应用Routh判据,对一种典型的基于缓存数据量控制的播放端同步控制系统进行了稳定性分析,通过对系统模型进行量化分析与计算,得出了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给出了系统参数--同步调整期L和平滑因子a之间的约束关系.(本文来源于《信息与控制》期刊2004年03期)

伍守豪,宋文涛,戎璐[10](2004)在《移动多媒体通信中一种自适应TuCM功率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自适应TuCM对时延敏感的问题,文章对截短信道倒置功率控制算法进行改进,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功率控制算法。并利用数学拟合方法,对算法中参数 的选定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实验仿真。结果表明,通过选择合适的参数 ,采用改进的功率控制算法能够降低自适应TuCM对时延的要求。(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期刊2004年06期)

多媒体通信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当前,多种共存的多媒体通信网络共同来承载信息的传递,随着人们对多媒体信息共享的需求越来越高,这些网络正在向分布式布局、统一化管理的方向步进,对于不同传输标准的各类网络要实现互通需要完成它们之间的协议转换,即网关。而本文在实现网关功能的基础上,灵活的添加了其它多项功能模块,把网关的协议转换职能与终端的信息处理职能进行完美的结合,是对多媒体处理模式的一种创新性的探索。以高性能处理器为核心器件搭配成熟的外围电路以及高效的软件代码,把系统打造成具有创新性、实用性、理论性的多功能多媒体通信控制网关,设计中充分发挥了嵌入式处理器的优势,利用其灵活性、实时性、可靠性等特点成功的完成了多媒体处理、通信等技术在系统中的集成。首先,本文深入分析了两大多媒体通信协议的信令格式、呼叫过程、协议类型等方面的内容,并分别完成了两者协议代码在系统中的移植,同时剖析了两者的区别以及实现它们之间网络互通功能要完成的工作,从而让系统既能担当通信终端的角色又能完成两类通信协议之间的网关职能。此部分的创新点在于对目前两大通用多媒体通信协议SIP和H.323在同一嵌入式设备中的集成,并实现它们的协议互通,拓展了系统的通用性。再次,在完成网络通信和网关的基础上,设计了多媒体数据采集、显示、处理、通信、存储等功能的硬件电路实现,包括以BLACKFIN533处理器为核心的最小电路、以太网驱动、USB驱动、LCD驱动等电路原理图,成熟电路搭配高性能处理芯片为系统稳定运行的打下了夯实的基础。整个硬件板几乎涵盖了目前常用的各类接口,丰富而稳定的功能模块为系统运行提供了稳定的平台,鉴于其功能的多样性,整个系统甚至可以被用于教学、科研的开发板。最后是对相关软件实现的详细设计,文中对静态图像的JPEG压缩标准做了细致的描述,阐述了其原理并给出了软件的实现过程。作为用户与系统交互的重要方式,显示设计是软件工作中的重点之一,包括液晶屏的驱动和人机交互界面GUI的移植,两部分功能的完成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易操控性和实用性。在此部分本文对图像处理给出了图像间隔采集机制这一种新的方式,在这种机制下,一方面可以节省图像存储空间,另一方面可方便于完成关键图像的高清处理以获取更加准确的信息。系统完成后,完全可以被定义为多项技术的融合体,对于相关从业技术人员来说有着非常大的参考价值,同时对相关内容的教学、研发、实验给出了具体的实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媒体通信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1].汪再秋.浅析多媒体通信控制系统中神经网络思想的体现[J].科技视界.2013

[2].孙延钊.多媒体通信控制网关的研发[D].山东大学.2011

[3].张虹,吴元保.基于神经网络的多媒体通信控制机制研究[J].计算机应用.2009

[4].石磊,陈耀武.实时多媒体通信中的同步控制策略及实现[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7

[5].王菲.无线多媒体通信网络中具有QoS保证的呼叫接纳控制策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

[6].吴元保,李桂香,蔡朝晖,刘振盛.基于QoS协商的多媒体通信拥塞控制机制的研究[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6

[7].郝宁波,王俊.基于IPv6的多媒体通信及其服务质量控制机制[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6

[8].张丹丹.无线多媒体通信网络中的呼叫允许控制策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

[9].陈斌,朱祥华.分布式多媒体通信中基于缓存数据量控制的播放端同步控制系统稳定性分析[J].信息与控制.2004

[10].伍守豪,宋文涛,戎璐.移动多媒体通信中一种自适应TuCM功率控制[J].计算机工程.2004

论文知识图

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结构SIP协议栈结构一10多媒体同步通信控制实验模型安全防范工程安全管理系统硬件连接图矿井安全监控系统结构  (1)主监控中...

标签:;  ;  ;  ;  ;  ;  ;  

多媒体通信控制论文_汪再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