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消费差距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城乡,差距,居民消费,收入差距,城乡居民,效应,中介。
消费差距论文文献综述
闫军,李岩,张建军[1](2019)在《电子商务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基于区域视角的实证测度》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持续提升,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也在持续扩大,已成为制约我国整体消费水平提升的重要阻碍。电子商务对于居民消费具有一定促进作用,能够对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差距造成一定影响。因此,本文以2005-2017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构建计量模型,就电子商务对区域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进行实证测度。结果显示:在电子商务发展水平上,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平均值分别为13.0319、2.4431和1.7135,东部地区电子商务发展水平高于中西部,同时东部地区电子商务发展水平标准差最大,即东部地区各省之间电子商务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电子商务阻碍了我国东部地区居民消费差距的扩大;中部各省份电子商务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表现出双重影响,既缩小了该地区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又通过中介变量增大了城市和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差距。(本文来源于《商业经济研究》期刊2019年21期)
马泽波[2](2019)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我国2007—2017年省际面板数据,构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评价指标,运用熵值法对各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进行评价,并利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衡量了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显着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提高城市化水平和财政支出比例以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均不利于缩小差距,而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和优化产业结构则有助于缩小差距。分区域研究发现,不同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及其它因素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具有异质性。为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应关注地区与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差异,合理提高财政支出比重和优化支出结构,探索供给新机制,改善政府投入偏向,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均等化。(本文来源于《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何春丽,曾令秋[3](2019)在《要素市场扭曲对我国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2008~2014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检验。研究发现,要素市场扭曲对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具有负效应,要素市场扭曲上升1个单位会导致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扩大0.0294个单位,作用机制检验还发现城乡收入差距路径系数要大于城乡社会保障差距。下一步,应通过盘活农村要素资源、促进要素资源自由流动推进要素资源市场化;通过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确保农村居民收入的稳定性,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通过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缩小城乡社会保障差距等方式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本文来源于《改革》期刊2019年07期)
程名望,张家平[4](2019)在《新时代背景下互联网发展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标:互联网发展对中国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作用效果及机理。研究方法:构建城乡二元经济理论模型,使用省级面板数据和CGSS2015,依靠联立方程模型和OLS对理论模型推导结论进行检验。研究发现:互联网普及显着降低了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并且是通过城乡居民生存型消费、享受型消费差距和发展型消费差距多维路径实现的。就时间趋势看,互联网普及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改善效应有所下降,存在边际递减现象。微观实证分析发现,互联网降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作用机理是"收入效应"和"消费净效应",二者分别从"消费的起"和"消费的到"角度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研究创新: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考察了互联网对城乡消费差距的作用效果及机理。研究价值:对制定"数字中国"战略和缓解中国当下社会主要矛盾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期刊2019年07期)
李梦园[5](2019)在《社会保障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国际市场环境疲软、投资效率下降,我国宏观经济增长逐渐转为依靠本国消费来带动。然而,在人均消费支出逐渐增加,消费在国民经济增长中地位越来越高的背后,城乡居民消费之间的差距依旧较大,占有全国总人口将近一半的农村居民消费支出水平仍然较低。较大消费差距的存在不利于解决新时代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矛盾、不利于整体消费需求的可持续增长。因此,如何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成为现阶段的一个重要话题。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有着改善居民未来不确定性预期大小、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从而可以刺激居民消费增长。但在中国特殊二元经济背景下,社会保障资源在城乡之间分布存在差异,发展程度与发展速度也有所不同,因此就可能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产生影响。本文则从中国社会保障发展现状出发,利用2000-2017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分析了社会保障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关系,发现随着社会保障支出的增加,城乡居民之间的消费差距在进一步缩小,且这种缩小是在社会保障同时促进了城乡居民消费支出的基础上发挥作用。另外,本文通过建立中介效应模型对这两者的作用机制进行进一步研究,发现社会保障主要通过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作用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直接效应体现在随着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有效减小了农村居民对未来的不确定性预期,从而刺激农村居民消费,缩小了其与城镇居民消费之间的差距。间接效应主要体现在社会保障通过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从而缩小城乡消费差距这一链条关系。鉴于此,本文从完善社会保障立法、加大社会保障支出、注重社会保障资源城乡分布合理化与公平化、注重社会保障能改善低收入人群的自我造血功能、不断完善农村地区消费环境等角度提出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9-06-01)
陈渠[6](2019)在《普惠金融发展对我国城乡消费差距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普惠金融理念被正式引入是在党的十八届叁中全会上,其本质目的是使金融服务能普及到社会各阶层,从而使各群体都能共享金融发展成果。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城乡差距一直存在,而普惠金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我国当前金融资源分配不均的现状,促进资源向落后地区流动,从而缩小城乡差距。而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发生变化,开始追求美好生活,而人们对此的直接体现就是消费。但目前我国城乡消费差距仍存在,因此本文在学术界已有普惠金融和收入差距研究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普惠金融与我国城乡消费差距之间的具体影响,并在其中着重探讨了收入差距的中介效应。因此本文研究主题,有利于在了解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为我国缓解消费差距提出相关建议,更好地实现经济社会平衡发展,满足人民生活需求。本文参考目前学术界相关文献,选取了 sarma提出的普惠金融发展指标体系,共叁个维度,十个指标进行衡量。其中在服务质量维度还创新性的引入了与“叁农”和小额贷款公司发展有关的两个指标,基于此对我国全国范围及各区域2007-2017年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进行测算。通过比照与相关分析,发现近年来,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在全国范围内都不断提升,但划分区域来看,各地区间普惠金融发展差距较大。基于测算出的普惠金融发展指标,本文实证研究通过建立动态面板模型,分别研究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下,普惠金融发展对城乡消费差距的具体影响机制,为我国未来的区域平衡发展提供有效建议。通过本文的机制分析和实证结果可知:本文研究主题通过两种机制产生影响:一是普惠金融的发展通过扩大相关金融业务的覆盖范围,让包括农村居民在内的弱势群体可以更好的享受到平等的金融服务,从而直接促进了居民消费,对城乡消费差距产生影响;二是普惠金融发展对居民收入产生作用,从而通过收入差距的中介效应对消费差距产生间接影响。在时间维度下的实证结果表明:随着普惠金融的不断发展,城乡居民消费差距起初有一定的扩大,但随着时间推移,普惠金融的发展显着的缩小了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其中通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产生影响的中介效应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为正向作用,且其占比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强。在空间维度下的实证结果表明:在两种机制的影响作用下,东部地区普惠金融发展显着缩小了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其中中介效应影响占比较小;中部地区普惠金融的两种影响效用都扩大了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且中介效应占比更大;西部地区普惠金融的直接和间接作用机制都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有显着的正向作用;在东北地区,与东部地区相同,机制影响都显着的缩小了居民消费差距,因此整体上缩小趋势明显。最后本文基于现状分析和实证研究提出相关有效建议,以促进我国实现平衡发展,缩小居民消费差距目标。(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5-01)
王朗[7](2019)在《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消费差距关系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我国整体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消费也持续增加,但是农村居民的收入和消费没有实现与经济增速相匹配的提升,城乡差距持续扩大。现阶段,农村居民消费不足问题尤其突出,尚未形成相对强大的购买力,同时城乡居民消费差距逐年拉大。当中国农村每实现1000亿元的最终消费,对国民经济产生的需求拉动作用将会达到2356亿元,这种变化趋势展现出我国居民的消费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我国最有潜力的消费市场在农村。尽管潜力巨大,农村居民消费力也在逐渐增强,但是目前农村消费却面临着启而不动的难题,相较于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水平普遍偏低。这种现实情况不仅对我国各个地区总体经济的发展速度产生了一定的制约,而且不利于稳定我国的社会环境,阻碍我国长期以来创建和谐社会的步伐。作为全社会持续关注的问题,城乡差距在社会发展的多个方面均有所体现,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和收入差距作为衡量城乡差距的重要指标,一方面能体现出城乡居民收入消费的差距,另一方面二者关系的变化还能体现城乡差距的发展趋势是否合理。本文根据城乡居民收入消费差距的现状,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消费差距的角度出发,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分析我国城乡收入消费及恩格尔系数的变化趋势,利用消费理论探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农村居民消费差距的理论关系。并搜集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1997-2016年消费差距比值与收入差距比值的统计面板数据,先进行相关性检验,然后引入控制变量,运用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基于上述研究结论,为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现提出如下对策建议:第一,提高农村居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第二,稳定农民收入来源,提高收入预期;第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引领经济健康发展;第四,转变消费观念,优化消费结构。(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期刊2019-04-01)
葛晶,李翠妮,张龙[8](2019)在《市场环境对城镇居民地区消费差距的影响——基于心理账户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采用多层次线性模型考察了市场环境如何通过"心理账户"对城镇家庭地区消费差距产生影响。研究表明:我国城镇家庭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的消费弹性具有明显的"心理账户"特征,个体主要通过建立负债账户作为预防过度消费的参照点,使得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等"血汗钱"的变动对消费支出的影响较小;各"心理账户"之间存在着有限的替代性,市场潜能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有利于削弱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的过度消费预防机制,但房价上涨仍会促使居民为了购房而缩减生产性消费支出;地区劳动力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发展的非均衡性分别是导致一般性消费弹性和生产性消费弹性出现地区差距的主要原因,其解释力度分别达到20.25%和16.07%。因而,地区消费差距主要由家庭金融财富和住房财富上的分布差异以及地区劳动力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差异产生。(本文来源于《当代经济科学》期刊2019年02期)
刘东[9](2018)在《对外贸易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30个省区2005到2016年对外贸易数据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对外贸易对城乡消费水平差距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对外贸易对城乡固定资产投资、城乡公路里程差异也有加深作用。理论和实践均已证明对外贸易于经济增长具有积极作用,但根据本文的分析,对外贸易对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并没有直接作用。因此,在扩大对外贸易的同时,应不断优化贸易结构,同时加大财政扶持乡村建设的力度,避免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本文来源于《投资研究》期刊2018年12期)
胡若愚[10](2018)在《我国商贸流通业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我国流通业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而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快速发展,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城乡居民的消费理念、消费结构等方面。加之农村地区居民消费支出日益增加,消费结构得到升级发展,这种情况下,农村消费也成为拉动内需增长的热点问题。本文从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现状、居民消费现状分析入手,进而提出加快商贸流通业发展、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对策,以期为类似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商业经济研究》期刊2018年22期)
消费差距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我国2007—2017年省际面板数据,构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评价指标,运用熵值法对各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进行评价,并利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衡量了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显着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提高城市化水平和财政支出比例以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均不利于缩小差距,而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和优化产业结构则有助于缩小差距。分区域研究发现,不同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及其它因素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具有异质性。为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应关注地区与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差异,合理提高财政支出比重和优化支出结构,探索供给新机制,改善政府投入偏向,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均等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消费差距论文参考文献
[1].闫军,李岩,张建军.电子商务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基于区域视角的实证测度[J].商业经济研究.2019
[2].马泽波.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9
[3].何春丽,曾令秋.要素市场扭曲对我国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J].改革.2019
[4].程名望,张家平.新时代背景下互联网发展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9
[5].李梦园.社会保障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研究[D].西北大学.2019
[6].陈渠.普惠金融发展对我国城乡消费差距的影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9
[7].王朗.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消费差距关系的实证研究[D].长江大学.2019
[8].葛晶,李翠妮,张龙.市场环境对城镇居民地区消费差距的影响——基于心理账户视角[J].当代经济科学.2019
[9].刘东.对外贸易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J].投资研究.2018
[10].胡若愚.我国商贸流通业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