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莱阳市府前中学刘秀杰
创新意识是指学习者主动发现问题、积极探求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从而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的一种心理取向。创新意识是进行创新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创新能力的前提,也是形成创新能力的基础。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应该从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着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通过学生的思考、探索、发现、创造,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逐步掌握学法。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确立教学的理念,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在新形势下,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增强其创新意识,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在应试教育中,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照本宣科讲得多,自己启动问题多,让优生发言一问一答多,机械重复练习多;让学生动手少、启动问题少,智力活动少。沉重的负担压抑了学生学习学习的积极性,限制了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泯灭了学生的创造精神。我们应该让学生自己行动起来,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从接受性学习向积极参与转移,努力实施全体参与、主体主导、启发探索、实践操作、互动合作、求异求优、民主愉悦、评价激励等原则。
2.提倡对话,鼓励争辩,让学生创新。
在教学中,给学生一个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让他们尽情地自由发表和自由参与,大胆质疑,并展开激烈争论,充分发挥教学民主,才能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互动中通过对话、争辩,让学生学会探索、批判、质疑,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也可设计一些辩论活动,给学生一个发表见解的平台,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事实证明,学生在争论中弄明白的问题,将会给他们留下很深的印象,课堂教学中的疑问,会激励他们不断观察、思考、读课外书或查阅资料,自己寻求答案。这样做会比教师“硬塞”给学生的效果要好得多。
3、宽容“错误”,提倡“求异,给学生创新的机会。
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求全体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然而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学生普遍存在害羞、怕错等心理障碍,很多学生在那儿等着你去灌他,他们也许是怕惹笑话,也许是怕抬不起头来,因此老师还要不断的激发他们的质疑动力,树立他们的质疑信心。教师要鼓励他们大胆质疑,给他们质疑的机会,给他们更多的关爱,让他们主动的进入自觉学习状态。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学生,以亲切的微笑迎接每一个提问,以宽厚的胸怀容纳每一个问题,如此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为每一个敢问不会问,会问不敢问的同学解除后顾之忧,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给学生创新的平台。
在教学过程中,新知与旧知,已知与未知时刻在学生的认知过程中造成冲突,教师就要利用这一矛盾冲突精心设疑,创设引发学生认知冲突、透发学生思维动机的问题。如设计新奇有趣的问题、设置悬念等,使学生形成渴望追求新知的心理,激励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也深刻认识到只有创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真正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学生才敢于大胆发言、积极思考,甚至与教师辩论,学生才能积极思考、丰富想象、敢于表达、急于标新立异,学生的思维才能产生创新的火花。只有在这种学习氛围中,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得以保护、延续和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从学生的角度来设计教学过程,创设自觉参与的课堂教学环境,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搭设平台。例如,当学生在提问、质疑时,教师要用信任的目光注视他,以示教师对他提出的问题很重视;若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教学内容相差很远或提不到要害之处时,教师要鼓励他敢于提问题,而后再给予点拨和引导,从而保护每个学生的独创精神。
总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顺应学生认识发展的规律,积极设计情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教师的引导、组织、参与作用,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