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二胺衍生物论文-何晓旭,鄢烈祥,史彬

乙二胺衍生物论文-何晓旭,鄢烈祥,史彬

导读:本文包含了乙二胺衍生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隔壁塔,乙二胺衍生物,模拟,优化

乙二胺衍生物论文文献综述

何晓旭,鄢烈祥,史彬[1](2019)在《连续隔壁塔分离乙二胺衍生物的模拟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二氯乙烷法制乙二胺会产生多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副产品,为分离得到此类高纯度的副产品,提出采用2个连续隔壁塔分离的新工艺。首先,使用Aspen Plus设计并模拟连续隔壁塔分离乙二胺衍生物流程,验证该工艺的可行性。然后,以年度总费用(TAC)为优化目标,对各塔理论塔板数、隔板位置、进料位置、侧线采出位置等设计参数进行优化。最后,将优化后的连续隔壁塔流程与已优化的常规直接分离序列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隔壁塔流程可降低再沸器负荷23.15%,降低操作费用18.59%,年度总费用降低12.11%。因此,使用隔壁塔技术分离乙二胺衍生物可以有效地节约能耗、降低成本。(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期刊2019年08期)

唐子龙,汪明,姚园,谭经照,代宁宁[2](2019)在《羟基取代乙二胺衍生物与醛反应化学选择性合成取代苯并恶嗪和咪唑啉(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在La(OTf)_3的催化作用下,羟基取代乙二胺衍生物与醛通过环化反应,高化学选择性、高效地合成多官能团取代的1,3-咪唑啉和3,1-苯并恶嗪类化合物.脂肪醛和芳香醛都适用于该反应体系.探索了可能的反应机理,O原子和N原子的亲核性对反应的化学选择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该方法的优点是只需调节羟基取代乙二胺分子中亚甲基的位置,就可以高化学选择性地合成1,3-咪唑啉或3,1-苯并恶嗪类化合物.(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19年03期)

杨华,李燕丽,戚海艳,陈华才,俞梅兰[3](2018)在《光谱法研究富勒烯乙二胺衍生物与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按文献方法合成得到两种水溶性富勒烯乙二胺(EDA)衍生物C_(60)-(EDA)_3和Gd@C_(82)-(EDA)_8,并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法研究它们分别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和人血清白蛋白(HSA)相互作用机理.发现血清白蛋白最大吸收峰280nm处在和富勒烯乙二胺衍生物作用后发生1~2nm蓝移,可能是由于富勒烯乙二胺衍生物改变氨基酸残基的微环境所引起,表明药物与BSA和HSA发生了相互作用.荧光光谱分析表明,C60-(EDA)3和Gd@C_(82)-(EDA)_8均对BSA和HSA有明显荧光淬灭作用,且随着浓度的增大淬灭作用越强.研究结果表明,其荧光淬灭机制为静态淬灭,静态淬灭常数均大于10~4 L/mol,进一步计算出结合常数均大于10~5 L/mol,结合位点数约为1.叁维荧光光谱研究结果发现,C_(60)-(EDA)_3和Gd@C_(82)-(EDA)_8与血清白蛋白相互结合时,可能导致BSA和HSA的色氨酸、酪氨酸和苯丙氨酸等具有光学活性的氨基酸残基的微环境发生改变.(本文来源于《中国计量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李燕丽[4](2018)在《光谱法研究富勒烯乙二胺衍生物与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及大碳笼富勒烯C_(96)的质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按文献方法合成得两种水溶性富勒烯乙二胺(EDA)衍生物C_(60)-(EDA)_3和Gd@C_(82)-(EDA)_8,并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法研究它们分别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和人血清白蛋白(HSA)相互作用机理。发现血清白蛋白最大吸收峰280 nm处在和富勒烯乙二胺衍生物作用后发生1~2 nm蓝移,可能是由于富勒烯乙二胺衍生物改变氨基酸残基的微环境所引起,表明药物与BSA和HSA发生了相互作用。荧光光谱分析表明,C_(60)-(EDA)_3和Gd@C_(82)-(EDA)_8均对BSA和HSA有明显荧光淬灭作用,且随着浓度的增大淬灭作用越强,研究结果表明其荧光淬灭机制为静态淬灭,静态淬灭常数均大于10~4 L/mol,进一步计算出结合常数均大于10~5 L/mol,结合位点数约为1。叁维荧光光谱研究结果发现,C_(60)-(EDA)_3和Gd@C_(82)-(EDA)_8与血清白蛋白相互结合时,可能导致BSA和HSA的色氨酸、酪氨酸和苯丙氨酸等具有光学活性的氨基酸残基的微环境发生改变。本文还通过模拟人体生理环境,在pH=7.4的Tris-HCl缓冲液中,以溴化乙锭(EB)为荧光探针,探究C_(60)-(EDA)_3和Gd@C_(82)-(EDA)_8与EB-DNA体系的相互作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表明,C_(60)-(EDA)_3和Gd@C_(82)-(EDA)_8与EB-DNA体系的结合方式为嵌插作用,均可破坏DNA的二级结构,改变DNA的双螺旋结构,且Gd@C_(82)-(EDA)_8对于EB-DNA的结构破坏更为严重。C_(60)-(EDA)_3和Gd@C_(82)-(EDA)_8都会使得EB-DNA体系的荧光淬灭,属于静态淬灭机制,运用Stern-Volmer方程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到C_(60)-(EDA)_3对DNA的淬灭常数为0.659×10~4 L·mol~(-1),结合常数为1.401×10~3 L·mol~(-1),结合位点数为1.517;Gd@C_(82)-(EDA)_8对DNA的淬灭常数为11.551×10~4 L·mol~(-1),结合常数为22.653×10~3 L·mol~(-1),结合位点数为0.766。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matrix 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MALDI-MS)、激光解吸离子化质谱(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LDI-MS)和碰撞诱导解离串联质谱(collision-induced dissociation tandom mass spectrometry,CID-MS/MS)研究近年分离并鉴定结构的大碳笼富勒烯D_(3d)(3)-C_(96)的电离特征和分子离子的碎裂、内嵌加和反应行为。结果表明,MALDI和LDI对于大碳笼富勒烯D_(3d)(3)-C_(96)的分析是软电离和硬电离方法,且后者当激光强度增加时,在失去C_2单元的系列碎片离子中,某些特殊碎片离子表现出“魔数”现象。CID-MS/MS中,不仅观察到D_(3d)(3)-C~+_(96)发生一系列失去C_2单元的反应形成碎片离子,而且首次观察到该大碳笼富勒烯离子经碰撞将He内嵌入其笼内,进而也断裂成相应的碎片离子。(本文来源于《中国计量大学》期刊2018-06-01)

刘鹏[5](2018)在《β沸石及其乙二胺衍生物对Cu(Ⅱ)、Ni(Ⅱ)、Eu(Ⅲ)和U(Ⅵ)的吸附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以及人们对自身健康的关注,水体污染现在已经成为了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为了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废水中的部分有害金属离子必须经过处理后排放。本文选择高Si/Al比、大比表面积的β沸石作为吸附剂,并选用廉价的乙二胺修饰β沸石,将所获得的产物(EDA@β沸石)作为另一种吸附剂,通过批次实验研究pH、接触时间、固液比和温度等因素对Cu(Ⅱ)、Ni(Ⅱ)、Eu(Ⅲ)和U(Ⅵ)在β沸石和EDA@β沸石上的吸附行为的影响。本论文所取得的实验结果为废水中有害离子的高效清除提供了部分必要的基础实验数据。本论文由七部分构成。第一章介绍了研究背景、选题意义和研究目标。第二章就所合成的两种吸附剂的表面物化性质进行了介绍。第三章、第四章和第五章分别描述了 β沸石和EDA@β沸石对水溶液中Cu(Ⅱ)、Ni(Ⅱ)和U(Ⅱ)的吸附研究结果。第六章描述了 β沸石对水溶液中Eu(Ⅲ)的吸附研究结果。最后,在第七章对本文进行了总结和展望。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以及主要结论如下:(1)运用XRD、SEM、FT-IR、N2-BET和TGA等技术,对采用水热法合成的β沸石以及EDA@β沸石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表征。结果表明,经乙二胺修饰后的β沸石保留了 β沸石原有的基本结构,但修饰后比表面积由385.9182 m/g降至 135.0794 m/g。(2)采用批次实验法研究了 Cu(Ⅱ)在β沸石和EDA@β沸石上的吸附。Cu(Ⅱ)在β沸石和EDA@β沸石上的吸附受体系pH的显着影响,pH为4.0-7.0间,Cu(Ⅱ)的吸附率随pH增大而逐渐上升,并且与β沸石相比,EDA@β沸石表现出较强的吸附能力;β沸石和EDA@β沸石对Cu(Ⅱ)的吸附过程大概分别需要16 h和24 h,吸附动力学过程遵循准二级速率方程,并且两者的吸附速率主要受到粒子内扩散的影响;当固液比介于0.05-1.25 g/L时,提高固液比有利于提高Cu(Ⅱ)的吸附率;当环境温度在298 K到318 K的范围时,升高温度可以促进Cu(Ⅱ)的吸附,实验结果可以利用Langmuir模型较好地描述;热力学研究表明,Cu(Ⅱ)在β沸石和EDA@β沸石上的吸附过程在标准状态下是自发吸热的。(3)采用批次实验法研究了 Ni(Ⅱ)在β沸石和EDA@β沸石上的吸附。Ni(Ⅱ)在β沸石和EDA@β沸石上的吸附受到pH的强烈影响,pH为5.0-8.5时,Ni(Ⅱ)的吸附率随pH增大而逐渐上升,并且EDA@β沸石表现出较强的吸附能力;β沸石和EDA@β沸石对Ni(Ⅱ)的吸附过程大概分别需要12 h和16 h,吸附过程遵循准二级速率方程,并且粒子内扩散是两者对Ni(Ⅱ)吸附速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当固液比为0.05-1.50 g/L时,提高固液比有利于提高Ni(Ⅱ)的吸附率;温度为298 K-318 K时,升高温度有利于Ni(Ⅱ)的吸附,吸附等温线可以利用Langmuir等温线模型加以描述;热力学研究表明,Ni(Ⅱ)在β沸石和EDA@β沸石上的吸附过程在标准状态下是自发吸热的。(4)采用批次实验法研究了 U(Ⅵ)在β沸石和EDA@β沸石上的吸附。U(Ⅵ)在β沸石和EDA@β沸石上的吸附在pH为3.5-5.5间,随pH增大而逐渐上升,在pH为6.5-8.0间,U(Ⅵ)的吸附率随pH增大而逐渐下降;β沸石和EDA@β沸石对U(Ⅵ)的吸附可用准二级动力学进行描述,吸附达到平衡大概分别需要16 h和48 h,并且吸附过程可以分为外层吸附、粒子内吸附以及稳定阶段;一定程度内提高固液比有利于提高β沸石和EDA@β沸石对U(Ⅵ)的吸附;反应温度在298 K-333 K时,升高温度有利于吸附的进行,β沸石和EDA@β沸石对U(Ⅵ)的吸附为单分子层吸附;热力学研究表明,U(Ⅵ)在β沸石和EDA@β沸石上的吸附过程在标准状态下是自发吸热的。(5)采用批次实验法研究了 Eu(Ⅲ)在β沸石上的吸附。Eu(Ⅲ)在β沸石的吸附在pH4.0-7.0间,受pH和离子强度影响显着,该吸附反应主要通过外层表面络合或离子交换进行,pH大于7.0时,吸附通过内层表面络合进行;β沸石对Eu(Ⅲ)的吸附过程需要12h达到平衡,实验结果可以使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进行拟合,动力学实验结果符合Weber-Morris方程说明吸附涉及多个步骤;不同电解质离子对Eu(Ⅲ)在β沸石上的吸附具有不同程度的促进或抑制作用;温度为298 K到318K的范围内,升高温度有利于提高β沸石对Eu(Ⅲ)的吸附能力,Langmuir等温线模型可以对实验结果进行较好地拟合;热力学研究表明,Eu(Ⅲ)在β沸石上的吸附过程在标准状态下是自发吸热的。(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8-04-01)

张飞[6](2017)在《乙二胺—乙二醇及其衍生物捕集二氧化硫及制备钡基硫酸盐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是全球最主要的叁大环境问题。其中SO_2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我国政府对SO_2的控制出台了诸多相关政策。在“十一五”期间,我国将SO_2列入考核全国各地的减排指标,SO_2的排放量减少了14%。截止2015年,我国SO_2的排放量比2010年减小了8%。当前,世界各国的脱硫技术有上百种,然而真正能用到商业中的寥寥无几。因此,发展低成本、高性能和绿色可循环的脱硫技术是刻不容缓的。目前,基于氨法脱硫法存在氨的挥发性高和能耗高两大主要问题,本文采用在乙二胺(EDA)中加入乙二醇(EG)及其衍生物(EGs),以氢键的方式与EDA结合,有效的减小了EDA的挥发;同时,胺为强碱性,与SO_2发生了的强烈化学反应,该EDA+EGs体系呈现了优良的SO_2捕集能力(0.364~0.662 gSO_2/g吸收剂)。同时,EDA+EGs体系捕集SO_2后得到了一种新颖的白色固体,命名为SO_2储集材料(SO_2SM)。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对其进行表征,确定SO_2SM为一种烷基亚硫酸盐铵盐,加热可以释放出SO_2、EDA和EG。根据这一特征,本文利用SO_2SM作为原材料和类表面活性剂来制备具有附加值的BaSO_3和BaSO_4,有效的弥补了氨法中产生能耗高的问题。本文以EDA+EG体系捕集SO_2为典型的研究,用其脱硫产物SO_2SM制备钡基硫酸盐。该研究分为以下2个路线:(1)EDA+EGs体系捕集SO_2首先,对EDA与EG混合体系中分子之间的键合方式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固胺机理。在室温下,比较EDA+EGs体系之间吸收SO_2的能力,同时监测了反应过程中吸收体系温度和电导率的变化。研究通过XPS、TGA、FTIR和XRD技术表征脱硫产物SO_2SM,推断出EDA+EG和SO_2反应生成SO_2SM的反应方程式,确定SO_2SM为烷基亚硫酸铵盐,室温下可以稳定储存,加热可以释放SO_2、EDA和EG。(2)共沉淀法制备球状/梭形状BaSO_3和片状/块状BaSO_4在室温下,将SO_2SM和钡盐水溶液直接混合后搅拌,制得直径约为450 nm的球形颗粒;将SO_2SM水溶液缓慢滴定到钡盐水溶液(H2O_2作为氧化剂)中制得片状硫酸钡,通过改变滴加顺序制得块状的硫酸钡。总之,研究选用EDA+EGs体系实现了SO_2的高效捕集、储存及利用。在无外加模板剂的情况下,利用脱硫产物自身所提供的类表面活性剂制备出不同形貌的硫酸钡,这对以后SO_2的捕集研究提供了一个可供选择的方法。(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工业大学》期刊2017-06-01)

郭建强,孙银霞,俞彬,李璟,贾浩然[7](2017)在《二苯基乙二胺衍生物的手性Salan配体的合成的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单边氢化手性salan配体是一类发展了很久并且具有优秀手性控制能力的配体,它的合成路线相对单一,均由二胺类化合物单边保护,氢化还原,还原胺化,脱保护的方法合成,该方法能得到较高的收率但反应路线过长,步骤复杂,造成时间和试剂的浪费。本文探讨氰基硼氢化钠作还原试剂对salan配体采用质子作为保护基团,经过对反应的酸碱处理可以得到目标产物的产率较高,路线相对较短。(本文来源于《广州化工》期刊2017年09期)

孙艳艳,吴希雯,陈蕾,严生[8](2016)在《含靶向性双膦酸基团的乙二胺衍生物的合成及细胞毒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并合成一类含靶向性双膦酸基团的N,N’-二乙基乙二胺衍生物,通过元素分析、核磁氢谱、碳谱、磷谱、高分辨质谱对所有化合物进行结构表征,并利用CCK-8试剂盒检测化合物对卵巢癌SKOV3及骨肉瘤MG-63细胞系72h的体外抑制活性,并通过SPSS软件计算IC50值,寻找潜在抗肿瘤先导化合物。(本文来源于《化工设计通讯》期刊2016年10期)

汪小惠,陈红杰[9](2016)在《烷基乙二胺叁乙酸衍生物的制备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氯乙酸和烷基乙二胺为反应物,在特定条件下合成一种新型的具有亲油性和络合基团的螯合型表面改性剂烷基乙二胺叁乙酸衍生物(烷基ED3A)。研究反应条件对合成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烷基乙二胺叁乙酸衍生物(烷基ED3A)的较佳反应条件是反应时间10 h,反应物氯乙酸为0.6 mol;产品烷基乙二胺叁乙酸衍生物具有良好的亲油性。(本文来源于《广州化工》期刊2016年10期)

陶俊杰[10](2016)在《双水杨醛缩乙二胺席夫碱衍生物的制备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N,N'-双(2-羟基苄基)乙二胺-N,N'-二乙酸(简称HBED)具有独特的结构和性质,是新一代的金属离子配体,以HBED及其衍生物为主要原料合成的物质在医药、肥料、功能高分子、聚氨酯助剂等众多领域里具有广泛的应用。本文以水杨醛、乙二胺等为原料合成了HBED、Fe(III)-HBED螯合物、N,N'-双(2-羟基苄基)乙二胺-N,N'-二乙醇(简称HBEDH),并利用HBEDH作为交联剂和反应型催化剂制备了聚氨酯弹性体。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以水杨醛和乙二胺为初始原料在乙醇中进行反应得到双水杨醛缩乙二胺席夫碱,产率达到95.3%;接着用硼氢化钠在四氢呋喃:乙醇(体积比3:1)的混合溶液中对双水杨醛缩乙二胺席夫碱进行还原得到产物N,N,-双(2-羟基苄基)乙二胺(简称HBE),产率为68.3%;然后在冰浴条件下将溴乙酸叔丁酯滴加到N,N-二异丙基乙胺、N,N-二甲基甲酰胺与N,N'-双(2-羟基苄基)乙二胺的混合溶液中反应得到产物N,N'-双(2-羟基苄基)乙二胺N,N'-二乙酸叔丁酯(简称HBETD),产率为77.9%;最后将N,N'-双(2-羟基苄基)乙二胺N,N'-二乙酸叔丁酯与甲酸进行酯交换得到产物HBED,产率为31%。通过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谱(1H-NMR),质谱(MS),熔点测定等对中间产物及最终产物进行了表征分析,验证了目标产物的准确性。HBED作为六齿螯合剂与Fe(III)进行螯合,将HBED溶于乙醇和水的混合溶液中,滴加FeCl3·6H2O的乙醇水溶液,待溶剂室温挥发得到红褐色晶体,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热重以及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对螯合物进行表征,确定了螯合物的准确性。其次采用LiAlH4还原HBETD得到一种新型聚氨酯交联剂HBEDH,利用其作为交联剂和反应型催化剂,与PTMG2000和TDI进行聚合反应,制备了一系列不同交联剂含量的聚氨酯弹性体。通过对制备的弹性体进行反射红外、力学性能、热性能、介电性能以及动态力学性能的测试表征,发现交联剂含量的不同对聚氨酯弹性体的力学性能、热性能、介电性能以及动态力学性能有较大的影响。随着交联剂含量的增加,聚氨酯弹性体的硬度和拉伸强度降低,介电常数降低。(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6-02-29)

乙二胺衍生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La(OTf)_3的催化作用下,羟基取代乙二胺衍生物与醛通过环化反应,高化学选择性、高效地合成多官能团取代的1,3-咪唑啉和3,1-苯并恶嗪类化合物.脂肪醛和芳香醛都适用于该反应体系.探索了可能的反应机理,O原子和N原子的亲核性对反应的化学选择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该方法的优点是只需调节羟基取代乙二胺分子中亚甲基的位置,就可以高化学选择性地合成1,3-咪唑啉或3,1-苯并恶嗪类化合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乙二胺衍生物论文参考文献

[1].何晓旭,鄢烈祥,史彬.连续隔壁塔分离乙二胺衍生物的模拟优化[J].化学工程.2019

[2].唐子龙,汪明,姚园,谭经照,代宁宁.羟基取代乙二胺衍生物与醛反应化学选择性合成取代苯并恶嗪和咪唑啉(英文)[J].有机化学.2019

[3].杨华,李燕丽,戚海艳,陈华才,俞梅兰.光谱法研究富勒烯乙二胺衍生物与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J].中国计量大学学报.2018

[4].李燕丽.光谱法研究富勒烯乙二胺衍生物与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及大碳笼富勒烯C_(96)的质谱研究[D].中国计量大学.2018

[5].刘鹏.β沸石及其乙二胺衍生物对Cu(Ⅱ)、Ni(Ⅱ)、Eu(Ⅲ)和U(Ⅵ)的吸附行为研究[D].兰州大学.2018

[6].张飞.乙二胺—乙二醇及其衍生物捕集二氧化硫及制备钡基硫酸盐的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7

[7].郭建强,孙银霞,俞彬,李璟,贾浩然.二苯基乙二胺衍生物的手性Salan配体的合成的新方法[J].广州化工.2017

[8].孙艳艳,吴希雯,陈蕾,严生.含靶向性双膦酸基团的乙二胺衍生物的合成及细胞毒活性[J].化工设计通讯.2016

[9].汪小惠,陈红杰.烷基乙二胺叁乙酸衍生物的制备与表征[J].广州化工.2016

[10].陶俊杰.双水杨醛缩乙二胺席夫碱衍生物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东南大学.2016

标签:;  ;  ;  ;  

乙二胺衍生物论文-何晓旭,鄢烈祥,史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