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海洋弧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琼胶酶,海洋弧菌NTi,摇瓶发酵,工艺优化
海洋弧菌论文文献综述
邵嫄,姚德恒,洪清林,嵇海峰,姜泽东[1](2019)在《海洋弧菌NTi产琼胶酶的发酵条件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琼胶酶活力为主要指标,采用单因素与响应面相结合的方法,对降解琼胶的海洋弧菌NTi(Vibrio natriegens NTi)发酵产琼胶酶的摇瓶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α-乳糖对菌株产酶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NH+4不利于菌株生长和产酶。培养基分别以3. 3 g/L琼脂、6. 33 g/L酵母膏为唯一碳源及氮源,添加20 g/L的Na Cl,发酵海洋弧菌V. natriegens NTi产琼胶酶的效果最佳。发酵过程中的p H值、接种量、装液量、温度、发酵时间最优值分别为6. 5、2%、32 m L、27℃和24 h。优化后,该菌产琼胶酶活力达到2. 81 U/m L,比优化前增加了230%。(本文来源于《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李云涛,张齐,汪立平,黄宇良[2](2018)在《海洋弧菌中褐藻胶裂解酶Alg的克隆表达及酶学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褐藻胶裂解酶是制备功能性寡糖的关键酶,以基因工程手段构建重组褐藻胶裂解酶,为实现褐藻胶裂解酶向商业酶转化奠定重要基础。以海洋弧菌SS-1总DNA为模板,运用PCR技术克隆得到褐藻胶裂解酶基因Alg,构建重组表达菌株E.coli BL21(DE5α)/p ET28a(+)-Alg,进行诱导表达,产物通过Ni-NTA resin亲和层析柱纯化,研究其酶学性质及酶解产物。结果表明,重组酶的最适pH为8.0,在pH 4.0~9.0范围内,30℃条件下保温2 h,仍能保持60%以上的相对酶活力;最适温度30℃,热稳定实验显示在高于30℃保温2 h其残余酶活力损失40%以上;在添加浓度1 mmol/L离子K~+、Na~+和Mg~(2+)显示对重组酶有明显的促进作用,Cu~(2+)、Fe~(3+)、Ba~(2+)、Fe~(2+)、Al~(3+)、SDS和EDTA等对该酶抑制作用明显;动力学参数Km为5.93 mg/mL,Vmax为826.44 mg/(mL·min);电离喷雾质谱(ESI-MS)分析其降解褐藻胶产物主要为小分子寡糖。重组酶是具有良好的酶学特性及有效的作用poly(M)降解产生低聚寡糖的双功能酶,可用于褐藻寡糖的制备。(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张静雅,刘宇鹏,吴超,邓益琴,尹浩贤[3](2018)在《1株高产琼脂糖酶海洋弧菌的分离与酶活性的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琼脂糖酶是一类糖苷水解酶,能够催化琼脂多糖分解为低聚糖,在食品工业、化妆品及生物医学领域等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笔者从华南沿海海水样品中分离出1株海洋弧菌HN897,选用以琼脂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并通过透明圈筛选法筛选,确定此海洋弧菌为1株具有琼脂酶高产能力的细菌。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菌株属于弧菌属Vibrio astriarenae。通过DNS-还原糖法对其在2种TSB和LB2培养液上清中的酶活性进行测定,测得粗酶液酶活力分别为0.366和0.413 U·m L-1,说明琼脂糖酶具有潜在开发利用价值。本研究结果可为后续开发研究及应用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热带生物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王义涛[4](2018)在《威海地区食源性细菌的分布及病原性海洋弧菌多重降落PCR方法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与目的:海洋性弧菌广泛分布于内湾、沿岸、外洋水域、海洋生物体和沉积物中,能够感染鱼类或哺乳动物,并可在人群中引起食物中毒。不少弧菌会导致人或其他动物发病,以霍乱弧菌、创伤弧菌和副溶血弧菌致病力最强。随着海产品消费的不断增多,因海产品传播的细菌性疾病发生范围和频率也逐渐增大。常规的海洋弧菌检测方法即培养法不能满足快速诊断的需要,且某些海洋性弧菌培养困难,因此建立病原性海洋弧菌的快速检测技术,对病原性海洋性弧菌感染的诊断、治疗和维护公共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了解威海地区食源性疾病中致病菌的分布情况,建立一种可以同时检测临床标本中创伤弧菌及副溶血性弧菌的多重降落PCR方法,为临床快速诊断创伤弧菌和副溶血弧菌感染提供一种有效手段。方法:收集2017年3月~10月威海市立医院食源性疾病就诊患者的粪便标本357例,采用常规培养法结合质谱分析对标本中病原菌进行鉴定。设计针对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细胞溶解素编码基因vvh A和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胶原蛋白酶编码基因col的特异性引物,建立单一降落PCR和多重降落PCR反应体系并进行优化,检测各种标准菌株和临床菌株评价单一降落和多重降落PCR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应用多重降落PCR检测103例粪便标本中创伤弧菌和副溶血弧菌,并与细菌培养法结果进行比较,评价多重降落PCR在临床标本检测中的可行性。结果:(1)共检出致病微生物98株,5种疾控要求监测病原微生物致泻大肠埃希菌、副溶血性弧菌、沙门氏菌、诺如病毒和志贺氏菌的比率依次为26.53%、21.43%、20.41%、10.20%和7.14%;另外还检出其它致病性海洋弧菌14株(14.28%),包括创伤弧菌6株(6.12%)、哈氏弧菌3株(3.06%)、溶藻弧菌3株(3.06)和灿烂弧菌2株(2.04%),海洋性弧菌的总检出比率为35.71%。(2)单一降落PCR只分别对创伤弧菌或副溶血弧菌检测到特异扩增条带,对其它种类弧菌和非弧菌未出现特异扩增条带;对创伤弧菌和副溶血弧菌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104 CFU/ml和103CFU/ml。(3)多重降落PCR可在目标测试菌中同时检测到创伤弧菌和副溶血弧菌的特异性扩增条带,对其它种类弧菌和非弧菌未出现特异扩增条带;对创伤弧菌和副溶血弧菌的最低检测限亦分别为104 CFU/ml和103 CFU/ml。(4)与细菌培养法比较,多重降落PCR检测103份粪便标本中创伤弧菌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l00%和97.94%,副溶血性弧菌的灵敏度与特异性分别为100%和95.12%。结论:(1)威海地区食源性疾病中海洋性弧菌检出率高,需要对其进行监测。(2)成功建立快速检测创伤弧菌和副溶血性弧菌的多重降落PCR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直接用于临床标本中创伤弧菌和副溶血性弧菌的快速检测。(本文来源于《青岛大学》期刊2018-05-13)
徐晓军,吴玉龙[5](2018)在《威海地区两种海洋弧菌多重降落PCR体系的建立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威海地区食源性疾病中,海洋性弧菌的检出率,并建立一种可以同时检测创伤弧菌及溶藻弧菌的多重降落PCR反应体系。方法收集怀疑食源性疾病患者粪便标本进行分离培养鉴定并分析,并且针对创伤弧菌的vvhA基因与溶藻弧菌的toxR基因分别设计两对特异性引物,应用Primer-BLAST检测引物特异性。应用该引物建立多重降落PCR,并检测93份粪便标本,其结果与细菌培养法进行比较结果。结果威海地区怀疑食源性疾病患者粪便标本中共检出海洋性弧菌45例,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主,随后为创伤性弧菌和溶藻弧菌。所建立的多重降落PCR对致病菌两种基因(vvhA、toxR)DNA的检测下限分别为104CFU/mL、103CFU/mL;与细菌培养法相比,灵敏度及总灵敏度均达100%,检测vvhA、toxR基因特异性分别为96.47%、95.45%,总特异性达95.95%。结论我们建立的多重降落PCR检测体系可用于由创伤弧菌和溶藻弧菌引起的食源性感染的快速诊断与流行病学调查。(本文来源于《滨州医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晁雅熙,王淑艳,吴谡琦,陈颢[6](2018)在《海洋弧菌(Vibrio sp. QD-5)褐藻胶裂解酶基因的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海洋弧菌(Vibrio sp.QD-5)的基因组为模板,使用设计的褐藻胶裂解酶引物进行PCR扩增。将目的基因克隆至pet-22b(+)载体后进行测序。测序结果显示,基因aly-Ⅱ的大小为2 170bp,预测编码含有723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对该蛋白质进一步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ProtParam和ProtScale对蛋白质的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蛋白质Aly-Ⅱ的理论分子质量为85.6kDa,理论等电点为5.1,并且是一种亲水性蛋白。利用软件MEG 6.0对蛋白质Aly-Ⅱ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蛋白质Aly-Ⅱ很可能是PL-17家族的褐藻胶裂解酶。利用同源建模法构建蛋白质Aly-Ⅱ的叁维结构,Aly-Ⅱ含有2个结构域,分别为(α/α)6toroid结构域和β-sheet结构域。(本文来源于《海洋科学进展》期刊2018年02期)
许超,熊亚茹,黄桂媛,王巧贞,卢明倩[7](2018)在《基于比较转录组分析海洋弧菌X511的褐藻胶代谢途径》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从北海涠洲岛海域腐烂的马尾藻中分离得到的海洋弧菌(Vibrio X511)具有较强的利用褐藻胶能力,本文利用转录组测序的方法以研究弧菌X511的褐藻胶代谢途径。【方法】采用Illumina Hi Seq2500测序平台对菌株在褐藻胶及葡萄糖培养下的转录组进行测序;比较和分析差异转录本,利用荧光定量PCR验证测序结果;采用GO(Gene Ontology)和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对差异转录本进行功能和Pathway注释。【结果】经比较发现,菌株在褐藻胶培养下相对于葡萄糖的培养共有2024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066个基因上调,958个基因下调;某些普遍存在于代谢途径中的基因在不同培养条件下也存在差异表达;海洋弧菌X511中涉及褐藻胶利用的所有基因以及合成乙醇的关键基因其转录量均有一定程度的上调;此外,通过分析发现该菌株具有独特的褐藻胶利用方式,其中的一个代谢过程尚未在弧菌中被报道。【结论】成功解析了海洋弧菌X511的褐藻胶代谢途径,丰富了生物方法降解褐藻胶的研究,为大型海藻生物质能源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数据支持。(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报》期刊2018年09期)
律倩倩,张柯柯,朱巧云,刘玉杰,李智剑[8](2017)在《海洋弧菌中的褐藻胶降解酶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褐藻胶是含量最丰富的海洋多糖,约占海藻多糖含量的叁分之一。褐藻寡糖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抗炎症等多种生物学活性。因此褐藻胶裂解酶的发掘及降解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前期研究发现海洋弧菌中具有高效、独特的褐藻胶利用系统。本研究围绕新型的褐藻胶裂解酶系的发掘开展研究。基于基因组学发掘了Vibrio sp.OU02相关基因簇上的褐藻胶裂解酶系,发现了8个预测的褐藻胶裂解酶。结合转录组和qRT-PCR,发现了其中关键的褐藻胶裂解酶AlyB-4888,Vibrio sp.OU02经褐藻胶诱导,AlyB-4888的编码基因表达量最显着,说明AlyB-4888在褐藻胶的降解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序列比对发现,AlyB-4888的N-末端具有32家族的碳水化合物结合模块(CBM32),C-末端具有属于PL7家族的褐藻胶裂解酶催化结构域。在此基础上,析了褐藻胶裂解酶AlyB-4888的叁维结构,这是首个解析的褐藻胶裂解酶催化区(PL7)与CBM32全长的结构(PDB:5WVV)。结合突变技术,研究了N-末端及其linker影响AlyB-4888的催化活性和产物分布的独特机制。综上所述,综合运用多种组学技术,本研究首次系统研究了弧菌中独特高效的褐藻胶利用系统。(本文来源于《华东地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联合会2017年学术交流会暨安徽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理事会议论文集》期刊2017-10-27)
张锐,黄昕芸,林雯仪,王康,孙美榕[9](2017)在《海洋弧菌的检测技术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海洋中最为常见弧菌主要有霍乱弧菌、副溶血弧菌、创伤弧菌、溶藻弧菌、哈维士弧菌等,这些弧菌是一类栖息于海水中的嗜盐和半嗜盐微生物,在分类学上归属于弧菌属。弧菌是海洋中正常生长的微生物,但是,由于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大量增殖时,易引起海水中鱼、虾、蟹和贝类的病害,因此,弧菌对水生动物病害而言是条件致病菌。通常情况由弧菌引起的病害随着弧菌总数的增加而加剧,监测海洋环境中病原弧菌对于保障人体健康和海水养殖业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科技和时代的进步,海水弧菌检测技术也在朝着更快更高效的方向发展。本文从免疫学、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其他方面对海洋弧菌检测技术及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期刊2017-10-20)
律倩倩,张柯柯,朱巧云,刘玉杰,李智剑[10](2017)在《海洋弧菌中的褐藻胶降解酶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褐藻胶是含量最丰富的海洋多糖,约占海藻多糖含量的叁分之一。褐藻寡糖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抗炎症等多种生物学活性。因此褐藻胶裂解酶的发掘及降解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前期研究发现海洋弧菌中具有高效、独特的褐藻胶利用系统。本论文围绕新型的褐藻胶裂解酶系的发掘开展研究。基于基因组学发掘了Vibrio sp.OU02相关基因簇上的褐藻胶裂解酶系,发现了8个预测的褐藻胶裂解酶。结合转录组和qRT-PCR,发现了其中关键的褐藻胶裂解酶A1yB-4888,Vibrio sp.OU02经褐藻胶诱导,A1yB-4888的编码基因表达量最显(本文来源于《2017第七届泛环渤海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17-08-21)
海洋弧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褐藻胶裂解酶是制备功能性寡糖的关键酶,以基因工程手段构建重组褐藻胶裂解酶,为实现褐藻胶裂解酶向商业酶转化奠定重要基础。以海洋弧菌SS-1总DNA为模板,运用PCR技术克隆得到褐藻胶裂解酶基因Alg,构建重组表达菌株E.coli BL21(DE5α)/p ET28a(+)-Alg,进行诱导表达,产物通过Ni-NTA resin亲和层析柱纯化,研究其酶学性质及酶解产物。结果表明,重组酶的最适pH为8.0,在pH 4.0~9.0范围内,30℃条件下保温2 h,仍能保持60%以上的相对酶活力;最适温度30℃,热稳定实验显示在高于30℃保温2 h其残余酶活力损失40%以上;在添加浓度1 mmol/L离子K~+、Na~+和Mg~(2+)显示对重组酶有明显的促进作用,Cu~(2+)、Fe~(3+)、Ba~(2+)、Fe~(2+)、Al~(3+)、SDS和EDTA等对该酶抑制作用明显;动力学参数Km为5.93 mg/mL,Vmax为826.44 mg/(mL·min);电离喷雾质谱(ESI-MS)分析其降解褐藻胶产物主要为小分子寡糖。重组酶是具有良好的酶学特性及有效的作用poly(M)降解产生低聚寡糖的双功能酶,可用于褐藻寡糖的制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海洋弧菌论文参考文献
[1].邵嫄,姚德恒,洪清林,嵇海峰,姜泽东.海洋弧菌NTi产琼胶酶的发酵条件优化[J].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李云涛,张齐,汪立平,黄宇良.海洋弧菌中褐藻胶裂解酶Alg的克隆表达及酶学性质[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3].张静雅,刘宇鹏,吴超,邓益琴,尹浩贤.1株高产琼脂糖酶海洋弧菌的分离与酶活性的测定[J].热带生物学报.2018
[4].王义涛.威海地区食源性细菌的分布及病原性海洋弧菌多重降落PCR方法的建立[D].青岛大学.2018
[5].徐晓军,吴玉龙.威海地区两种海洋弧菌多重降落PCR体系的建立与应用[J].滨州医学院学报.2018
[6].晁雅熙,王淑艳,吴谡琦,陈颢.海洋弧菌(Vibriosp.QD-5)褐藻胶裂解酶基因的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J].海洋科学进展.2018
[7].许超,熊亚茹,黄桂媛,王巧贞,卢明倩.基于比较转录组分析海洋弧菌X511的褐藻胶代谢途径[J].微生物学报.2018
[8].律倩倩,张柯柯,朱巧云,刘玉杰,李智剑.海洋弧菌中的褐藻胶降解酶系研究[C].华东地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联合会2017年学术交流会暨安徽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理事会议论文集.2017
[9].张锐,黄昕芸,林雯仪,王康,孙美榕.海洋弧菌的检测技术研究进展[C].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2017
[10].律倩倩,张柯柯,朱巧云,刘玉杰,李智剑.海洋弧菌中的褐藻胶降解酶系研究[C].2017第七届泛环渤海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