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角蛋白论文_于永生,王晓阳,朴庆林,罗晓彤,金海国

导读:本文包含了毛角蛋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蛋白,动物,密度,体细胞,毛囊,特异性,组分。

毛角蛋白论文文献综述

于永生,王晓阳,朴庆林,罗晓彤,金海国[1](2011)在《绵羊毛角蛋白Ⅱ型中间丝9基因的扩增及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旨在构建绵羊毛角蛋白Ⅱ型中间丝9(keratin typeⅡintermediate filament 9,KIFⅡ-9)基因cDNA的毛囊特异性表达载体,转染辽宁绒山羊胎儿成纤维细胞,筛选出稳定表达外源基因并可用于核移植的转基因细胞克隆。通过PCR扩增得到的KAP6-1基因启动子,然后与RT-PCR扩增得到的KIFⅡ-9 cDNA序列连接构成皮肤特异性表达载体pcDNA3.1-KK,将重组表达载体以脂质体介导转染胎儿成纤维细胞,通过G418筛选获得转基因细胞克隆,结果显示,外源KAP6-1启动子序列和KIFⅡ-9 cDNA整合到细胞基因组中,为下一步通过核移植方法获得转基因绒山羊提供了条件。(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期刊2011年06期)

姜斌[2](2009)在《哺乳动物Ⅰ型毛角蛋白及IRS角蛋白基因的分子进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哺乳动物进化历程中,毛角蛋白和IRS角蛋白的变异不产生致死效应而容易保留下来。本研究中,系统地比较了10种哺乳动物Ⅰ型毛角蛋白及IRS角蛋白基因的染色体图谱。哺乳动物Ⅰ型角蛋白基因均排列在同一条染色体上,且排列的顺序基本一致,反映出进化中的保守性。哺乳动物Ⅰ型毛角蛋白基因簇位于KRT23与KRT13/KRT15基因之间; KRT33、KRT34、KRT31、KRT37、KRT38、KRT32、KRT35、KRT36基因簇和KRT39、KRT40基因簇之间被一个KAP基因簇分隔开;Ⅰ型IRS角蛋白基因簇位于KRT24与KRT10基因之间;即使其中某个或某几个基因的缺失都不影响这种固有的排布,而且染色体上缺失基因的部位会留下一定长度的空缺位置,这种保守的位置信息与基因的进化起源形成密切的联系。通过同源搜索发现Ⅰ型毛角蛋白及IRS角蛋白基因不是哺乳动物特有,鸟类和爬行类中都存在它们的同源基因或基因片段。啮齿目中有功能的毛角蛋白数量明显少于其它哺乳动物。人的Ⅰ型毛角蛋白及IRS角蛋白数量与其它灵长类的相当。哺乳动物Ⅰ型毛角蛋白KRT31~38基因的GC含量远高于KRT39、40及IRS角蛋白基因,表明前者的基因转换频率应高于后者。鸭嘴兽的Ⅰ型毛角蛋白和IRS角蛋白基因GC含量都远高于负鼠的。Ⅰ型毛角蛋白和IRS角蛋白基因的内含子数目均保守。进化树分析表明KRT39、KRT40基因簇和KRT33、KRT34、KRT31、KRT37、KRT38、KRT32、KRT35、KRT36基因簇形成两个独立的进化单元,分别由两个祖先基因进化而来,这和它们在染色体上的分布相一致。KRT39、KRT40、KRT32、KRT35、KRT36基因产生于哺乳动物物种分化之前,进化树基本反映了物种进化的关系。而KRT33、KRT34、KRT31基因是最晚进化出来的毛角蛋白基因,它们的分化明显晚于哺乳动物物种的分化,目前仍然非常活跃。人角蛋白的进化树反映出Ⅰ型IRS角蛋白起源于KRT24。哺乳动物Ⅰ型IRS角蛋白25~28在进化树中形成独立的分支,表明它们在哺乳动物物种分化之前就已经分化,在鸟类和爬行类基因组上也存在高度同源的序列,表明Ⅰ型IRS的祖先基因早在爬行类就已经存在。Ⅰ型毛角蛋白和IRS角蛋白基因的启动子序列有差异表明它们表达调控的机制有所不同。Ⅰ型毛角蛋白及IRS角蛋白基因的同源序列在爬行类动物就存在,因此哺乳动物的祖先应该拥有多样化的KRT基因家族。通过哺乳动物与爬行动物和鸟类基因组上Ⅰ型毛角蛋白及IRS角蛋白基因的比较,表明进化出功能上有差别的毛角蛋白和IRS角蛋白基因可能是是形成毛发的前提条件。Ⅰ型毛角蛋白及IRS角蛋白基因分子进化的研究为研究毛发的起源和进化提供了新的证据。(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09-05-01)

李闻欣[3](2008)在《废弃羊毛、禽毛角蛋白的降解及资源化利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全球资源特别是石油日趋紧缺、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有关废弃物的资源化再利胜研究已成为一个引人注意的研究课题。我国制革工业和养殖业规模庞大,每年都产生大量的废弃羊毛、禽毛等固体废弃物,但这些可再生的角蛋白资源目前尚未得到合理利用,大多采用填埋处理,既占用土地,又对大气、水体、士壤等造成严重的污染。同时,以石油为原料的化工产品如皮革合成鞣剂、塑料材料等,由于难以降解对环境产生严重污染,如众所周知的“白色污染”。因此,利用这些弃置会产生危害的角蛋白废弃物——羊毛、禽毛等天然资源制备制革鞣剂和可降解薄膜,以代替基于石油产品的合成鞣剂和塑料薄膜,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经济意义及社会效益。本论文的第一章综述了角蛋白的应用基础、资源状况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论述了利用废弃羊毛、禽毛角蛋白资源化利用的前景及应用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确定了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指导思想及研究内容。第二章研究了超声波处理废弃羊毛制备角蛋白水解液、接枝改性及其在制革中的应用。首次将预处理剂和超声波辐射用于废弃羊毛酸水解制取角蛋白溶液的过程中,有效提高了废弃羊毛的水解效率,大大降低了酸用量,同时显着改善了酸水解羊毛角蛋白分子量的均匀性。将羊毛角蛋白水解液直接应用于铬鞣中,对坯革有明显增厚效果,可提高革的抗张强度和撕裂强度,增加了革的透水汽性,减少鞣制废液中的铬含量。进而用丙烯酰胺与经过超声辐射处理的角蛋白进行接枝共聚,制备成角蛋白改性产品应用于铬鞣中,改性产品在皮革鞣制中能够替代一半铬鞣剂,能有效减少铬鞣剂用量,而且具有良好的选择填充性,提高了成革的质量。既合理地处理了废弃羊毛,变废为宝,节约资源,又对皮革工业及环境保护有积极意义,为制革少铬鞣制的清洁化生产开辟一条新的途径。第叁章研究了废弃羊毛、禽毛制备角蛋白基薄膜的条件和方法。优化了还原法和碱氧化法制取废弃羊毛角蛋白的条件。研究了超声辐照在还原法和碱氧化法制取中的应用,超声可大大缩短水浴加热水解时间,提高碱氧化和还原水解的效率。利用GPC和XRD分析了角蛋白的分子量大小和结构,DSC-TG分析表明所用的水解方法得到的角蛋白有较好的热稳定性。探索并优化了角蛋白与聚乙烯醇PVA共混制备角蛋白聚乙烯醇复合薄膜的条件,XRD分析表明,薄膜的结构受角蛋白分子质量大小、角蛋白与PVA共混的质量比、共混温度、交联剂和增塑剂的影响。AFM分析表明薄膜表面比较光滑平整,结构致密,角蛋白与PVA有很好的相容性。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和热分析表明氧化性角蛋白与还原性角蛋白在高温条件下与PVA共混或通过超声波处理角蛋白,能有效地改善薄膜的热性能。经测定,本文制备的角蛋白薄膜的拉伸强度达到聚乙烯吹塑薄膜国家标准(GB4455-94)一等品(12MPa)或优等品(14MPa)的水平。薄膜的降解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薄膜有很好的自然降解性能;菜籽育种的发芽实验结果表明,薄膜具有较好的保水和保温功能。第四章研究利用制革废弃羊毛提取胱氨酸,采用预处理的方法缩短了羊毛水解时间,提高胱氨酸的提取率,水解的最优条件是:32%盐酸、酸毛质量比1.8:1、水解温度120℃、水解时间8h。提取的胱氨酸产品含量98.56%。本论文研制有应用前景的角蛋白鞣剂和角蛋白复合薄膜可丰富角蛋白的应用研究方法,为角蛋白的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使废弃羊毛、禽毛这一宝贵的蛋白资源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为角蛋白的深度开发利用和改性制备新型材料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08-04-01)

尹俊,李金泉,张燕军,李长青,赖双英[4](2006)在《一个山羊Ⅰ型毛角蛋白基因的序列及其在皮肤中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角蛋白家族包含表皮软角蛋白和毛发硬角蛋白,可以分为酸性Ⅰ型和碱性或中性的Ⅱ型角蛋白亚家族。从构建的成年山羊皮肤cDNA文库和ESTs分析中发现了和与绵羊羊毛角蛋白8C1和人Ⅰ型毛发角蛋白相应cD-NA序列高度同源的序列,经序列分析证明是一个山羊毛发特异性角蛋白,命名为山羊Ⅰ型毛角蛋白1(gHa1),GenBank序列号为AY510110.1。推导的读码框ORF由413氨基酸组成,与绵羊8C1角蛋白的序列一致性为97.8%。原位杂交显示它在皮肤初级和次级毛囊的皮质层有强烈的表达。(本文来源于《畜牧兽医学报》期刊2006年01期)

高海钰[5](2001)在《鹿科动物毛及毛角蛋白的分析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采用氨基酸分析法和扫描电镜法对15种鹿毛进行了检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 1.鹿类动物由于遗传及营养代谢特点的相近性,其毛角蛋白的氨基酸组成也具有较强的相近性。鹿毛与家羊的毛有许多共同之处,但脯氨酸、胱氨酸含量明显低于羊毛。鹿毛与食肉类动物毛的差异极显着,可作为野外识别的重要依据。另外,不同食肉类动物之间,由于亲缘关系及营养代谢的不同,毛角蛋白的氨基酸组成及含量不同。3种熊类和3种狐狸因营养种性的一致,其毛角蛋白的氨基酸组成特点基本一致。而大熊猫由于食性的特化,其毛角蛋白氨基酸组成与紫貂、东北虎和熊、狐的差异均明显。 2.鹿毛的鳞片形态在科与科间有差异,属间和种间也有差异,不同个体毛的鳞片形态有差异,同一个体同一根毛样的不同部位也有差异。若将毛的扫描电镜分析方法应用于动物分类和识别鉴定上,应考虑样品的个体差异性、局部性、季节性以及人为因素等影响,应通过建立动物毛样数据库以及引用先进的图象处理系统来完善此方法。 3.以动物毛作为实验材料从事野生动物的分类、遗传进化以及识别鉴定方面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毛角蛋白的氨基酸组成分析对未知毛样的识别和鉴定是一个十分可行的检测方法,通过未知毛样的氨基酸组成分析曲线与相关的目、科、属、种的氨基酸分析曲线进行比较,即可做出初步的判定。当然,凭借氨基酸分析一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做出判定是不慎重的,尚应结合其它方法综合检测才能获得较理想的结论。(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期刊2001-02-01)

孙中武,景松岩,王朝贵,徐力[6](1993)在《鹿科动物毛角蛋白组分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角蛋白是动物毛发的主要结构蛋白,由3或7条多肽链以α螺旋扭曲成纤维束。不同种属的动物毛角蛋白组分不同。因此,对不同动物毛角蛋白组分进行研究用于动物种属差异鉴别、亲缘关系以及分类学方面已引起人们的重视。池田典昭等人(1986)、Marshall(1987)、严品华等人(1989)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 PAGE)分别对某些动物毛发角蛋白做了比较分析。关于鹿科动物毛发角蛋白组分研究尚未见报道。本文采用SDS-PAGE(本文来源于《野生动物》期刊1993年02期)

柳朋生[7](1988)在《抗毛角蛋白单克隆抗体所致小白鼠成长期毛组织免疫组织化学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抗毛角蛋白单克隆抗体HKN-2、4、5、6、7、和8可显示正常人生长期毛组织特异性反应.本文旨在研究这些抗体在小白鼠成长期毛组织的反应;观察毛组织角蛋白纤维的免疫学特性中人和小白鼠有何差异.(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皮肤病学分册》期刊1988年04期)

陈克宏,张学勤,包翠英[8](1986)在《凝胶过滤法测定驼毛角蛋白分子量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把过甲酸氧化法分离的α、γ角蛋白,用凝胶过滤法测定其分子量分布。 1、仪器层析柱;Φ1.0×80cm 检测仪:HD-81-5A核酸蛋白检测仪记录仪:XWDI系列小型自动电位差记录仪(北京) 收集器:BS-160A自动部分收集器。(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牧学院学报》期刊1986年01期)

毛角蛋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哺乳动物进化历程中,毛角蛋白和IRS角蛋白的变异不产生致死效应而容易保留下来。本研究中,系统地比较了10种哺乳动物Ⅰ型毛角蛋白及IRS角蛋白基因的染色体图谱。哺乳动物Ⅰ型角蛋白基因均排列在同一条染色体上,且排列的顺序基本一致,反映出进化中的保守性。哺乳动物Ⅰ型毛角蛋白基因簇位于KRT23与KRT13/KRT15基因之间; KRT33、KRT34、KRT31、KRT37、KRT38、KRT32、KRT35、KRT36基因簇和KRT39、KRT40基因簇之间被一个KAP基因簇分隔开;Ⅰ型IRS角蛋白基因簇位于KRT24与KRT10基因之间;即使其中某个或某几个基因的缺失都不影响这种固有的排布,而且染色体上缺失基因的部位会留下一定长度的空缺位置,这种保守的位置信息与基因的进化起源形成密切的联系。通过同源搜索发现Ⅰ型毛角蛋白及IRS角蛋白基因不是哺乳动物特有,鸟类和爬行类中都存在它们的同源基因或基因片段。啮齿目中有功能的毛角蛋白数量明显少于其它哺乳动物。人的Ⅰ型毛角蛋白及IRS角蛋白数量与其它灵长类的相当。哺乳动物Ⅰ型毛角蛋白KRT31~38基因的GC含量远高于KRT39、40及IRS角蛋白基因,表明前者的基因转换频率应高于后者。鸭嘴兽的Ⅰ型毛角蛋白和IRS角蛋白基因GC含量都远高于负鼠的。Ⅰ型毛角蛋白和IRS角蛋白基因的内含子数目均保守。进化树分析表明KRT39、KRT40基因簇和KRT33、KRT34、KRT31、KRT37、KRT38、KRT32、KRT35、KRT36基因簇形成两个独立的进化单元,分别由两个祖先基因进化而来,这和它们在染色体上的分布相一致。KRT39、KRT40、KRT32、KRT35、KRT36基因产生于哺乳动物物种分化之前,进化树基本反映了物种进化的关系。而KRT33、KRT34、KRT31基因是最晚进化出来的毛角蛋白基因,它们的分化明显晚于哺乳动物物种的分化,目前仍然非常活跃。人角蛋白的进化树反映出Ⅰ型IRS角蛋白起源于KRT24。哺乳动物Ⅰ型IRS角蛋白25~28在进化树中形成独立的分支,表明它们在哺乳动物物种分化之前就已经分化,在鸟类和爬行类基因组上也存在高度同源的序列,表明Ⅰ型IRS的祖先基因早在爬行类就已经存在。Ⅰ型毛角蛋白和IRS角蛋白基因的启动子序列有差异表明它们表达调控的机制有所不同。Ⅰ型毛角蛋白及IRS角蛋白基因的同源序列在爬行类动物就存在,因此哺乳动物的祖先应该拥有多样化的KRT基因家族。通过哺乳动物与爬行动物和鸟类基因组上Ⅰ型毛角蛋白及IRS角蛋白基因的比较,表明进化出功能上有差别的毛角蛋白和IRS角蛋白基因可能是是形成毛发的前提条件。Ⅰ型毛角蛋白及IRS角蛋白基因分子进化的研究为研究毛发的起源和进化提供了新的证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毛角蛋白论文参考文献

[1].于永生,王晓阳,朴庆林,罗晓彤,金海国.绵羊毛角蛋白Ⅱ型中间丝9基因的扩增及表达[J].中国畜牧兽医.2011

[2].姜斌.哺乳动物Ⅰ型毛角蛋白及IRS角蛋白基因的分子进化[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

[3].李闻欣.废弃羊毛、禽毛角蛋白的降解及资源化利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

[4].尹俊,李金泉,张燕军,李长青,赖双英.一个山羊Ⅰ型毛角蛋白基因的序列及其在皮肤中的表达[J].畜牧兽医学报.2006

[5].高海钰.鹿科动物毛及毛角蛋白的分析及应用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1

[6].孙中武,景松岩,王朝贵,徐力.鹿科动物毛角蛋白组分的比较研究[J].野生动物.1993

[7].柳朋生.抗毛角蛋白单克隆抗体所致小白鼠成长期毛组织免疫组织化学的研究[J].国外医学.皮肤病学分册.1988

[8].陈克宏,张学勤,包翠英.凝胶过滤法测定驼毛角蛋白分子量分布[J].内蒙古农牧学院学报.1986

论文知识图

人Ⅰ型角蛋白基因簇中间的KAP基因簇Fi...鹤、鹳羽与鹿及熊毛角蛋白的氨...4个不同科动物羽、毛角蛋白的氨...礴梅花鹿同一个体身体不同部位的毛角大鼠与小鼠Ⅰ型角蛋白基因的位置图谱一4习习毛角蛋白中的二硫键

标签:;  ;  ;  ;  ;  ;  ;  

毛角蛋白论文_于永生,王晓阳,朴庆林,罗晓彤,金海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