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生存意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恶姑塘》,创作特色,生存意志,生命意识
生存意志论文文献综述
曾宪章[1](2018)在《坚韧的生存意志与本真生命意识的交融——长篇小说《恶姑塘》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余行玉在其叁卷本长篇小说《恶姑塘》中,将目光和笔触聚焦于南方咒山恶姑塘这一方相对封闭的空间以及20世纪40年代末期至建国后叁四十年时间段,以多维的创作视角和深层的审美把握,演绎了特定时空的坝塘风云,使小说成为一部思想艺术内涵较为丰厚的现实主义力作。(本文来源于《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陈毓飞[2](2015)在《人生选择与生存意志——《赵氏孤儿》的叙事内驱力》一文中研究指出"赵氏孤儿"这个故事源远流长,元代杂剧作家纪君祥面对《史记》所记载的两个版本的"赵氏孤儿"故事,选择了《赵世家》的记载为其杂剧作品的框架。本文认为,正是司马迁和纪君祥笔下的主角程婴在生死关头所做的忍辱负重的人生选择及其生存意志,使这一人物与两位作者紧密相连,并成了使一段极易被淹没的历史故事得以生长为戏剧名着的内在驱动力。对于司马迁和纪君祥而言,他们在各自境遇中对所失去之物和世界的"哀悼"与"忧郁"是他们的创作症候,使这部杂剧作品体现出"遗民"作品的特征,并在后世从王国维那里得到了更为激烈的呼应。(本文来源于《外语教育研究》期刊2015年02期)
付媛,苏百义[3](2014)在《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由生存意志谈起》一文中研究指出叔本华作为现代西方哲学的第一位哲学家,第一次对"意志"进行了本体论阐述,认为世界是"我"的表象,意志支配着人的身体,支配着我们的行动,意志决定着世界。叔本华通过对意志的研究,最终提出了自己备受争议的悲观主义的观点,认为人在本质上就是痛苦和无聊甚至绝望的,人从一出生开始便是痛苦的,人的一生也是痛苦绝望的。虽然其悲观主义表现出的消极和痛苦很难被人们所接受,但其思想对人类正确进行自我认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牡丹江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11期)
李莹莹[4](2013)在《浅析《活着》的生存意志》一文中研究指出余华的小说《活着》反映了小说人物所代表的,受封建思想严重影响,以土地为生存基础的农民在特定历史时期对社会的认知,以及中国农民在面对特殊时刻,所体现出的坚韧的自我生存意识。而这些背后是作者对社会以及人类未来如何发展的一种探寻和追问,认为人应该生活在以自由、理性、个人权利为价值支撑的,以市场经济、民主政治、法治社会为制度框架的生活环境。(本文来源于《牡丹江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1期)
薛建平,张泽红[5](2012)在《锻炼资优生的生存素养与生存意志》一文中研究指出上海中学作为一所集聚大量资优生群体的学校,一直在探索符合资优生发展规律的特色德育课程建设,已经形成重体验的48小时野外适应性生存训练、重实践与服务的CPS(creativity创造、practice实践、service服务)课程、重反思的双Ⅰ(intro-personal自我认识与interpersonal人际关系)课程、重认知指导下的实践、体验与反思的LO课程四个德育特色课程,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及丰富的课程开设经验。20世纪90年代初,学校开始在部分高一学生中开展(本文来源于《上海教育》期刊2012年S1期)
杨振喜[6](2010)在《生存意志论——叔本华悲剧理论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叔本华的悲剧学说是建立在其生存意志论基础之上的。叔本华认为人在盲目意志的支配下,注定—生处在永无休止的追求中,而其欲望又永远得不到满足,因此,人生本质上是痛苦的。而悲剧从本质上反映出了人生真实的这一幕。悲剧的本质是通过意志同其自身的矛盾冲突,同其自身的分裂,以此展示人生的痛苦、不幸和灾难,借以唤起人们对生存意志的否定。由此可见,叔本华的悲剧理论是一种消极的艺术论,要求人们对现实采取一种顺从和退让的奴性态度,心甘情愿地赎他那与生俱来的"原罪"。(本文来源于《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0年06期)
吕迪[7](2009)在《浅析李清照词《渔家傲》中的不屈生存意志》一文中研究指出南宋着名女词人李清照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把婉约词的风格发挥到极致,被后世尊为婉约之宗。她留下的词作自然多以婉约见长,极具女性化,但也有例外。最典型的就是那首被后世公认为写得高远飞扬的豪放词《渔家傲》。据说这是词人留下的唯一一首豪放词。全词内容如下:(本文来源于《新课程研究(下旬刊)》期刊2009年07期)
杨晓[8](2007)在《颠覆叔本华生存意志中悲观意识的尝试——试论尼采强力意志的悲剧精神》一文中研究指出19世纪,叔本华建立了他自己悲观厌世的人生哲学,和他生活在同一世纪的另外一个着名的哲学家尼采继承了他的意志学说,却反其道而行之,他批判叔本华的生存意志中的悲观意识,代之以激情澎湃的人生态度去诠释他的关于意志的学说——强力意志。在某种程度上完成了一次成功的颠覆。(本文来源于《玉溪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07年07期)
杨涛[9](2007)在《生存意志与胡风文论和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1937—1949年的中国文坛,左翼文学、自由主义文学、民族主义文学并存;政治上,不同政党意识形态也发生着斗争和碰撞,人民在贫困与苦难、麻木与惶恐中挣扎。在这复杂的生存环境之下,胡风体验到了人生的丰富,生长出坚强的生命意志,并融入文学理论和思想的建构。生存意志形成了胡风现实主义文论独特的精神品格,本文主要试图探讨这一时期胡风的生存体验和生存意志,讨论它们如何参与了其文论的形成,进而分析生存意志对胡风思想所带来的矛盾和困扰,借此呈现一个真实、复杂的胡风形象。纷乱、动荡的生存环境带给胡风孤独、苦痛的感受,也催生了他的英雄情结和战斗意识,以及悲剧意识和受难意识。这些生存体验与他孤傲、自负、认真的性格相组合,形成了坚韧的意志哲学,它是一种渴望和欲求,是情绪、激情、感情的混合体,它对原始强力的欣赏与呼唤体现出酒神意志的张扬,在生命的冲动和扩张中还包含着对国家与社会的理性思考。由于生存意志的融入,使其现实主义文论与现代主义相融合,浪漫主义与人道主义的渗透,求真与求善审美意识的并重,从而使其文论思想具有生命力和包容性,在左翼文坛上独树一帜。但是,以生存意志为基础的胡风文论也隐含着作者自我个体的张扬和表达,艺术的真、善、美欲求与现实政治对艺术的功利化要求的矛盾,它主要体现为追求独立、自由与服从集体一致性的矛盾,追求“人”的解放与“人”的工具化的错位,“为人生”与“为政治”文论观的冲突。胡风文论和思想强调个体只有在进入群体和现实世界才能获得意义,它包含对时代和人生两个方面的感悟,是民族命运与个人生存的整合,它对阶级、政治的阐释也隐藏着个性的张扬。这种个性的释放却被误解成了个人主义与集体意志的对抗,而对胡风而言,哲学和信仰不是抽象的概念,是血肉生活的一部分,由此,以生存意志为基石的胡风文论和思想就被置入被动的反抗和辩解的路上。(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07-04-20)
李清霞[10](2007)在《生存意志与生命原欲的冲突——刘恒对“食色”的客观叙述》一文中研究指出生存意志是一种原始的、人类赖以生存的巨大动力,它造就人,也毁灭人,是个体生命主体性的体现,当它与生命原欲发生冲突时,人就会陷入痛苦恐惧绝望的深渊。刘恒的小说《狗日的粮食》和《伏羲伏羲》从“食色”这两个最基本的生物本能出发考察人的生存意志,揭示了人类生存的尴尬处境和无法逃避的宿命,寄托了作者对人类未来发展的理想。(本文来源于《兰州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07年02期)
生存意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赵氏孤儿"这个故事源远流长,元代杂剧作家纪君祥面对《史记》所记载的两个版本的"赵氏孤儿"故事,选择了《赵世家》的记载为其杂剧作品的框架。本文认为,正是司马迁和纪君祥笔下的主角程婴在生死关头所做的忍辱负重的人生选择及其生存意志,使这一人物与两位作者紧密相连,并成了使一段极易被淹没的历史故事得以生长为戏剧名着的内在驱动力。对于司马迁和纪君祥而言,他们在各自境遇中对所失去之物和世界的"哀悼"与"忧郁"是他们的创作症候,使这部杂剧作品体现出"遗民"作品的特征,并在后世从王国维那里得到了更为激烈的呼应。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存意志论文参考文献
[1].曾宪章.坚韧的生存意志与本真生命意识的交融——长篇小说《恶姑塘》述评[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
[2].陈毓飞.人生选择与生存意志——《赵氏孤儿》的叙事内驱力[J].外语教育研究.2015
[3].付媛,苏百义.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由生存意志谈起[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4
[4].李莹莹.浅析《活着》的生存意志[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3
[5].薛建平,张泽红.锻炼资优生的生存素养与生存意志[J].上海教育.2012
[6].杨振喜.生存意志论——叔本华悲剧理论述评[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7].吕迪.浅析李清照词《渔家傲》中的不屈生存意志[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09
[8].杨晓.颠覆叔本华生存意志中悲观意识的尝试——试论尼采强力意志的悲剧精神[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7
[9].杨涛.生存意志与胡风文论和思想[D].西南大学.2007
[10].李清霞.生存意志与生命原欲的冲突——刘恒对“食色”的客观叙述[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