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认证协议论文-杜浩瑞,陈建华,戚明平,彭聪,范青

安全认证协议论文-杜浩瑞,陈建华,戚明平,彭聪,范青

导读:本文包含了安全认证协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RSA,匿名,多服务器,密钥协商

安全认证协议论文文献综述

杜浩瑞,陈建华,戚明平,彭聪,范青[1](2019)在《一个前向安全的基于RSA的多服务器的认证协议》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安全、实用的多服务器下密钥协商协议是当前信息安全领域研究的热点。基于设计协议的一般准则,讨论了Wang等~([15])设计的一个匿名的基于生物特征的多服务器的密钥认证协议方案,指出了该协议无法抵抗服务器假冒攻击、智能卡丢失攻击、会话密钥泄露攻击;同时该方法因用户匿名性失效易造成用户隐私泄露的问题,所以不适用于实际应用。为了弥补这些缺陷,文中给出了一种基于RSA密钥的改进协议。在注册阶段,RC和服务器共享不同的密钥、时间标记等来有效抵抗服务器假冒攻击和实现匿名性、不可追踪性等。在登录阶段,协议采用公钥技术来实现用户动态身份的登录和保证前向安全性等。在认证阶段,协议包括3次相互认证,并对消息做新鲜性检测等,实现相互认证以防止重放攻击等。最后,协议对可能存在的攻击进行安全分析和效率分析,证明了改进协议能抵抗丢失智能卡攻击、匿名性等攻击。同时,该协议尽量保持了简单的运算。(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科学》期刊2019年S2期)

朱义杰,杨玉龙,杨义,石彬,韩丹[2](2019)在《一个基于国密算法的RFID-SIM系统安全认证协议》一文中研究指出RFID-SIM系统是由电信行业推广使用的一种身份认证和移动支付业务系统,具备NFC所不具有的一些优势。然而当前RFID-SIM系统认证协议中密码算法大多采用非国密算法,且系统认证协议存在传统RFID系统认证协议中的漏洞。本文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国密SM2和SM3算法的混合RFID-SIM系统安全认证协议,并分析了该协议的安全性。(本文来源于《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期刊2019年11期)

张腾达,董辉[3](2019)在《基于循环组的RFID安全认证协议》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射频识别(RFID)系统存在的信息隐私和安全问题,分析典型的RFID安全认证协议及其劣势,提出了基于循环组的RFID系统相互认证协议。该协议不在标签侧执行伪随机函数,而是执行简单的异或和取模运算,并基于匿名集和信息泄漏度量标签受攻击时分析系统的隐私性能和安全级别。与常见认证协议相比,所提出的协议具备运算效率高、内存需求低等优势。性能分析和仿真实验表明,该协议能够抵抗重放、异步和中间人等典型攻击,与其它认证协议相比具有更强的安全性和更好的隐私保护能力,并能满足RFID标签低成本的要求。(本文来源于《武汉工程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张菁,余意,梅映天[4](2019)在《一种基于PUF的面向低成本标签的轻量级RFID安全认证协议》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确保通信数据的安全,文章提出一种基于PUF的面向低成本标签的轻量级RFID安全认证协议。该协议针对RFID通信系统中低成本标签计算资源有限的问题,基于改进的Vaudenay模型,采用PUF作为密钥生成机制,利用服务器实现对标签的认证来抵御攻击者的假冒攻击。(本文来源于《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孔繁月[5](2019)在《RFID系统防碰撞算法及安全认证协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以其独特的信息采集方式成为物联网感知层技术中的佼佼者。RFID技术依靠射频信号以无线通信的方式在读写器与标签之间进行信息交互,具有抗干扰性强、识别速度快、可靠性好等特点,成为数据收集与产品识别等领域的关键技术之一。随着RFID技术在供应链、医疗、物流、公共安全管理、防伪识别等领域的应用,其所面临的多种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其中,多标签的碰撞问题与无线通信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已成为该技术的两个重要研究方向。本文针对这两点问题进行详细的研究与探索,在现有的标签防碰撞算法与安全认证协议的基础上提出改进与创新,总结如下:1、本文在分析现有二进制搜索树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式算法——N-BDBS(Neo-Backward Dynamic Binary Search)算法。该算法摒弃了现有算法中读写器的查询指令为标签全部或部分ID的形式,仅反映最高位碰撞的发生位置与堆栈顶端的数据信息,因此查询指令的长度显着缩短。标签收到查询指令后返回的信息仅包括最高碰撞位后面的字串,精简掉识别过程中的所有冗余信息。此外,算法执行后退式二进制搜索树算法的后退策略,在成功识别一个标签后,后退到二叉树的父节点继续识别,而非回到二叉树的根节点,从而减少了大量重复的查询步骤,优化查询过程。算法另一个创新之处在于对碰撞信息中仅有一位碰撞位的情况的处理。针对这种情况,改进算法能同时识别两个标签,从而减少系统的识别任务。本文利用Matlab仿真软件对改进算法的吞吐率及系统通信量进行仿真实验,结果显示,相比于几种经典的防碰撞算法,改进算法在这两方面的性能都有明显的提升。2、本文结合ALOHA类算法与二进制搜索树算法的优点提出一种混合型防碰撞算法。为了使算法适用于大规模标签的RFID系统应用场景,混合算法执行分组策略,使算法在标签数目较大时不会出现识别效率急剧下降的情况。在识别开始前,混合算法先估算标签数目,并据此划分时隙或进行分组。然后利用动态帧时隙ALOHA算法(Dynamic Frame-slotted ALOHA,DFSA)进行第一轮识别,成功时隙内的标签被直接读取,碰撞时隙内的标签利用N-BDBS算法进行第二轮精准识别。混合算法结合两类算法的优点,利用ALOHA算法划分时隙的思想,减少碰撞时隙内的标签数量,简化二进制树算法的识别任务,从而提升防碰撞算法的综合性能。仿真结果显示,混合算法相比于现有算法,能保持最优的识别效率。3、提出了一种基于椭圆曲线函数的RFID认证协议。针对现有RFID安全协议缺少密钥建立过程的问题,本文首先建立一种密钥协商机制,并分析其正确性与合理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适用于移动RFID系统的椭圆曲线安全认证协议。给出了协议的具体认证过程,并对其安全性进行分析,通过与其他协议的对比,证明改进协议具有更高效的性能和抵御多种攻击的能力。最后,在Visual Studio开发环境下对协议的流程进行仿真,证明协议的正确性与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陶雪飞[6](2019)在《VANETs中隐私安全与认证协议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新技术的出现,车辆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出行工具。然而,如何智能而高效地控制和管理日益增加的车辆,提高交通效率,成为一个难题。车载自组网路(VANETs)作为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用于车辆间进行通信,以提供天气情况、道路状况、交通拥堵和自身状态等信息,对于提高交通安全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这种场景下,为了保证VANETs中的安全通信,对发送消息的实体进行认证,在已认证车辆之间进行群密钥分发,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任务。同时,在VANETs中,考虑到网络带宽的限制和计算开销,数以百计的带签名的消息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由路边单元(RSU)进行认证,如何设计一种高效的聚合签名方案也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基于VANETs中存在的以上问题,结合当前研究现状,本文主要解决VANETs中存在于身份认证、群密钥协商和消息聚合签名中的主要问题。本文的主要工作及贡献如下:(1)提出了一种基于哈希函数的条件隐私保护认证方案,基于哈希函数的特性,不使用复杂的双线性对和椭圆曲线加密技术对车辆进行身份认证,阻止非法车辆的干扰,保证消息源的合法性。与此同时,提出了基于中国剩余定理(CRT)的群密钥协商机制,对已认证的车辆进行群密钥分发,并能够根据车辆在加入群组与离开群组时进行群密钥更新。即,我们在这里设计了一种准入法则,只有经过合法认证的车辆才可以进入VANETs,也只有合法的车辆,才能与其他合法群成员通过群密钥进行通信。对于认证过程,我们在随机预言机模型下通过安全性分析,论证了提出方案的可靠性与安全性。此外,通过详细的实验论证,在匿名消息生成与验证过程,结果分析表明,与现有方案相比,我们的方案,不仅满足安全隐私需求,同时在整体计算开销和通信开销上具有显着优势。(2)对于VANETs中不同车辆发送的带有签名的消息,如何聚合签名,以便以更快的效率来满足认证过程,同样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在本文中,我们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车辆和基础设施之间通信的基于椭圆曲线加密的无证书聚合签名方案。聚合签名允许将来自不同车辆的不同消息上的单独签名聚合成一个短签名,同时,在每次认证过程不需要携带额外的证书,减少通信开销。我们表明所提出的无证书聚合签名方案实现了有条件的隐私保护,并且能够满足隐私要求。此外,在随机预言模型中,针对自适应选择消息攻击以及计算椭圆曲线上的离散对数问题(ECDLP)的困难性,证明了该方案的安全性。最后,通过实验论证,与现有方案相比,结果分析表明,我们的方案在聚合签名验证和批量验证上具有明显的优势,使得其具有更好的适用性。(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19-05-01)

肖剑,李文江,耿洪杨,翟英博[7](2019)在《车联网中可抵抗DoS攻击的RFID安全认证协议》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车联网中射频识别技术存在的安全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密钥分配中心的安全认证协议.通过密钥分配中心储存的可更新私钥先过滤没有合法密钥的标签,再经过后台服务器进行身份认证.在解决传统协议中的假冒攻击、重放攻击、跟踪攻击等安全问题的同时,还解决了车联网中存在的拒绝服务攻击. BAN逻辑证明以及安全和性能分析对比结果显示,本协议在车联网中能提供有效的安全保护,极大地降低后台服务器面对多标签时的计算负担.(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李文江[8](2019)在《车联网中RFID安全认证协议的研究与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射频识别技术是车联网的核心技术之一,附有RFID标签的车牌将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但是由于车联网RFID系统中的标签与读写器之间无线信道的开放性,其通信内容极易被攻击者窃听、篡改,安全和隐私问题正成为制约RFID技术应用的关键。针对上述问题,目前提出了多种RFID认证协议,但是大部分协议并不能完全适应车联网RFID系统的应用实际和安全需求。因此基于现有协议提出了两种新的可应用在车联网RFID系统的安全协议,并对协议进行安全分析、逻辑证明和FPGA仿真。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针对现有的安全协议并不能解决车联网的DoS攻击问题,基于叁轮认证协议提出了一种基于密钥分配中心的安全认证协议。通过密钥分配中心储存的可更新私钥先过滤没有合法密钥的标签,再经过后台服务器进行身份认证。在解决传统协议中的假冒、重放、跟踪攻击等安全问题的同时,还解决了车联网中存在的DoS攻击。通过BAN逻辑证明以及安全和性能分析对比,显示本协议在车联网中能提供有效的安全保护,极大地降低了后台服务器面对多标签时的计算负担。(2)针对车联网RFID系统中信息加密解密以及防否认问题,提出了一种椭圆曲线密码的安全认证协议。通过椭圆曲线的公钥密码体制,完成了标签到后台服务器的信息加解密,并运用签名算法防止了标签的否认问题,同时实现了标签与后台服务器的双向认证。经安全分析,可抵抗假冒、重放、否认等攻击,协议用最小的密钥长度以及计算量实现了高安全强度,能够满足车联网RFID系统的安全通信需要。(3)对椭圆曲线密码协议进行了FPGA设计与仿真,将椭圆曲线密码协议的层次结构分为协议层、点运算层、有限域运算层叁层,对有限域加减法、乘法、平方、模逆、点加、点乘以及加解密和签名等模块的算法进行研究,然后用ISE和ModelSim进行联合仿真,证明了上述协议在硬件上的可实现性。(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9-04-12)

邱书明[9](2019)在《多因子安全认证协议的设计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目前移动物联网大数据的环境下,数据隐私安全尤为重要,近年来频繁的数据安全和信息安全问题给人们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而认证协议能为用户与服务器间的相互认证、数据访问和安全通信保驾护航。因此,认证协议的研究是一项具有重要实际意义的工作,并且成为了密码协议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多因子认证协议的安全性和实用性之间的平衡关系,分别基于椭圆曲线密码(ECC)、环上带误差学习(RLWE)和扩展混沌映射(Chaotic-mapping)提出适用于多个应用环境安全需求的单、双和叁因子认证协议并加以安全性分析。本文的主要贡献如下:1.提出了一个适用于网络电话(VoIP)的单因子认证协议。首先,本文分析指出Chaudhry等单因子认证协议存在在注册阶段发送给服务器的信息导致的特权内部人员攻击等安全缺陷。其次,本文利用椭圆曲线离散对数问题(ECDLP)和计算Diffie-Hellman问题(ECCDHP)实现用户身份动态加固提出了一个单因子认证协议,通过在注册阶段设置关键参数以抵抗特权内部人员攻击,并利用BAN逻辑证明了该协议能成功完成相互认证。安全性和效率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协议比其他协议更能实现安全性和实用性间的平衡关系。2.提出了适用于多个应用环境的双因子认证协议(1)在VoIP中,首先,本文分析指出一个典型的双因子认证协议不能抵抗密钥泄露用户仿冒攻击和不能提供完美前向安全性等安全弱点。其次,本文基于ECDLP和ECCDHP并利用模糊验证技术提出了一个用户端对口令及时检测的双因子认证协议,实现了对已知攻击的抵御。基于AVISPA的仿真和基于BAN逻辑的证明的结果表明该协议能够有效保障会话密钥安全等安全性能。安全性和效率的对比分析表明所提协议实现了安全性和实用性的平衡。(2)在远程医疗信息系统(TMIS)中,患者和医生通过认证协议获取患者在服务器内的处方和检验信息。如果恶意患者、攻击者或恶意医生通过攻击手段盗取患者的隐私信息,这将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损失。本文首先分析了一个仅基于哈希和对称密码的认证协议,指出该协议不能抵抗离线口令猜测攻击和不能提供完美前向安全性等。其次,本文提出了一个利用ECC计算的密钥作为对称加密密钥保护用户身份和关键参数且用户端不检测口令的双因子认证协议。安全性和效率的对比分析表明所提协议比相关协议更优。(3)在分布式多服务器中,本文首先分析指出Srinivas等协议存在不能抵抗离线口令猜测攻击和密钥泄露用户仿冒攻击且不能提供用户匿名不可追踪性等弱点。其次,本文基于ECDLP和ECCDHP提出了一个双因子认证协议实现了多服务器环境下的安全性需求。安全性和基于BAN逻辑的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协议能够有效地满足匿名不可追踪性、抗口令猜测攻击和抗仿冒攻击等安全性。(4)在当前的大多数无线传感器网络(WSN)下的认证协议中,依然存在网关节点旁路攻击和离线口令猜测攻击、不能提供前向安全性和匿名不可追踪性等缺陷。相比于传统公钥密码技术,后量子密码中的RLWE具有明显的优势是抗量子计算机攻击且效率高。为此,本文基于RLWE为WSN提出了一个双因子认证协议,并且利用可证明安全技术给出了协议的安全性证明。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协议在安全性、计算成本和效率上比其他协议具有优势。3.基于扩展混沌映射提出了适用于TMIS的可证明安全叁因子认证协议。首先,本文分别分析指出两个基于扩展混沌映射的认证协议存在无法实现叁因子安全性、无法抵御离线口令猜测攻击和仿冒攻击等安全缺陷。其次,本文将生物特征和扩展混沌映射相结合去构造了一个叁因子认证协议,并且利用可证明安全技术给出了协议的安全性证明。最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协议对口令猜测攻击等具有免疫性,与相关协议相比具有较大的安全优势。(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9-03-31)

杨丞[10](2018)在《RFID防碰撞算法及安全认证协议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又被称作无线射频识别,它是一种通信技术,由读写器、电子标签后端数据管理系统这叁个部分所组成,现阶段射频识别已被广泛应用到图书馆、高速收费、门禁系统等多个领域,射频识别在给简化识别工作,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例如由多个电子标签同时与读卡器通信引起的数据碰撞问题以及无线通信期间的安全认证问题。本文主要针对这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和研究。(本文来源于《信息通信》期刊2018年12期)

安全认证协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RFID-SIM系统是由电信行业推广使用的一种身份认证和移动支付业务系统,具备NFC所不具有的一些优势。然而当前RFID-SIM系统认证协议中密码算法大多采用非国密算法,且系统认证协议存在传统RFID系统认证协议中的漏洞。本文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国密SM2和SM3算法的混合RFID-SIM系统安全认证协议,并分析了该协议的安全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安全认证协议论文参考文献

[1].杜浩瑞,陈建华,戚明平,彭聪,范青.一个前向安全的基于RSA的多服务器的认证协议[J].计算机科学.2019

[2].朱义杰,杨玉龙,杨义,石彬,韩丹.一个基于国密算法的RFID-SIM系统安全认证协议[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9

[3].张腾达,董辉.基于循环组的RFID安全认证协议[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9

[4].张菁,余意,梅映天.一种基于PUF的面向低成本标签的轻量级RFID安全认证协议[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5].孔繁月.RFID系统防碰撞算法及安全认证协议研究[D].吉林大学.2019

[6].陶雪飞.VANETs中隐私安全与认证协议的研究[D].安徽大学.2019

[7].肖剑,李文江,耿洪杨,翟英博.车联网中可抵抗DoS攻击的RFID安全认证协议[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9

[8].李文江.车联网中RFID安全认证协议的研究与设计[D].长安大学.2019

[9].邱书明.多因子安全认证协议的设计与分析[D].北京邮电大学.2019

[10].杨丞.RFID防碰撞算法及安全认证协议的研究[J].信息通信.2018

标签:;  ;  ;  ;  

安全认证协议论文-杜浩瑞,陈建华,戚明平,彭聪,范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