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及六盘山盆地早白垩世Cheirolepidiaceae及古大气CO2重建

酒泉及六盘山盆地早白垩世Cheirolepidiaceae及古大气CO2重建

论文摘要

掌鳞杉科植物(Cheirolepidiaceae)对气候环境有较强的指示作用,本文利用酒泉及六盘山盆地下白垩统内保存的掌鳞杉科植物对研究区古气候环境进行定性及定量化研究。通过植物光合气体交换模型、气孔比率法和植物碳同位素模型,利用酒泉和六盘山盆地下白垩统内保存较好的短叶杉属(Brachyphyllum)和假拟节柏属(Pseudofrenelopsis)植物化石,定量重建了酒泉盆地及六盘山盆地早白垩世晚期(Aptian晚期至Albian晚期)的古大气CO2浓度及其变化趋势。其中植物光合气体交换模型重建的酒泉盆地晚Aptian早Albian的古大气CO2浓度值约为505-688 ppmv,六盘山盆地Albian晚期的古大气CO2浓度值约为644ppmv;气孔比率法重建的六盘山盆地Albian晚期的古大气CO2浓度为604-1007ppmv;植物碳同位素模型重建的酒泉盆地晚Aptian早Albian期的古大气CO2浓度为220-317 ppmv,六盘山盆地Albian晚期的古大气CO2浓度值为174 ppmv。此外,还利用坚叶杉属(Pagiophyllum)植物化石枝叶形态、微细构造结合其早白垩世全球化石记录及古地理分布,对酒泉盆地早白垩世晚期气候环境进行定性推测。结果显示,光合气体交换模型恢复的古大气CO2浓度值与气孔比率法最新标准重建的古大气CO2浓度值较为接近,而植物碳同位素模型重建得到的早白垩世晚期大气CO2浓度值普遍偏低。三种方法恢复得到古大气CO2浓度变化在这一时期均显示出明显的波动性,这一现象可能与该时期发生的大洋缺氧(OAE1b)、气候骤冷(Cold Snap)及温室气候加强事件具有一定关系。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研究现状评述
  •   1.4 本文主要的工作量
  • 第二章 区域地理地质概况
  •   2.1 区域地理概况
  •     2.1.1 甘肃酒泉盆地
  •     2.1.2 宁夏六盘山盆地
  •   2.2 区域地质概况
  •     2.2.1 甘肃酒泉盆地新民堡群
  •     2.2.2 宁夏六盘山盆地六盘山群
  • 第三章 材料与方法
  •   3.1 研究材料
  •   3.2 植物化石角质层的实验分析方法
  •     3.2.1 角质层分离实验
  •     3.2.2 植物化石的稳定碳同位素分析
  •   3.3 角质层气孔解剖参数的测量与统计
  • 2 浓度的方法'>  3.4 重建古大气CO2浓度的方法
  •     3.4.1 气孔指数法和气孔比率法
  •     3.4.2 植物化石碳同位素模型
  •     3.4.3 光合气体交换模型
  • 第四章 植物化石系统描述
  •   4.1 短叶杉属
  •   4.2 假拟节柏属
  •   4.3 坚叶杉属
  • 2浓度重建'>第五章 古大气CO2浓度重建
  •   5.1 光合气体交换模型的重建结果
  •   5.2 气孔比率法的重建结果
  •   5.3 植物碳同位素模型的重建结果
  • 2 浓度重建结果的对比及分析'>  5.4 古大气CO2浓度重建结果的对比及分析
  •     5.4.1 气孔比率法重建结果比较
  •     5.4.2 光合气体交换模型重建结果比较
  •     5.4.3 植物碳同位素模型重建结果比较
  • 2 浓度变化趋势'>  5.5 早白垩世晚期(晚Aptian-晚Albian)古大气CO2浓度变化趋势
  •   5.6 各重建方法的比较与精度分析
  • 第六章 古气候意义
  •   6.1 坚叶杉属植物化石的古气候意义
  •     6.1.1 坚叶杉属化石微观特征的古环境意义
  •     6.1.2 坚叶杉属化石分布的古环境意义
  • 2 的古气候意义'>  6.2 早白垩世晚期古大气CO2的古气候意义
  • 2 浓度与白垩纪大洋缺氧事件(OAE1b)的联系'>    6.2.1 古大气CO2浓度与白垩纪大洋缺氧事件(OAE1b)的联系
  • 2 浓度与古温度的联系'>    6.2.2 古大气CO2浓度与古温度的联系
  • 2 浓度与早白垩世晚期气候骤冷事件(Cold Snap)的联'>    6.2.3 古大气CO2 浓度与早白垩世晚期气候骤冷事件(Cold Snap)的联
  • 第七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图版及图版说明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雷向通

    导师: 杜宝霞

    关键词: 早白垩世晚期,掌鳞杉科,古大气,温室气候,地质事件

    来源: 兰州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生物学,地质学,地质学

    单位: 兰州大学

    分类号: P532;Q914

    总页数: 86

    文件大小: 7374K

    下载量: 104

    相关论文文献

    • [1].非洲S盆地双层断裂体系的重力场反映与识别[J]. 安徽地质 2017(03)
    • [2].下扬子区中新生代沿江盆地群的盆地结构与沉积特征[J]. 石油实验地质 2018(03)
    • [3].渭河盆地结构特征及演化研究[J]. 地质力学学报 2018(01)
    • [4].黄河上游盆地重组所导致的快速侵蚀下切[J]. 世界地震译丛 2019(04)
    • [5].南海南部礼乐盆地结构演化及其对区域地质背景的响应[J]. 地质学报 2018(09)
    • [6].南薇西盆地重磁场特征及油气资源远景[J]. 地质力学学报 2019(01)
    • [7].大兴安岭西盆地群域构造与地球物理场综述[J]. 地球物理学报 2019(03)
    • [8].转换大陆边缘盆地构造特征——以西非贝宁盆地为例[J]. 海洋地质前沿 2018(05)
    • [9].能源盆地沉积学及其前沿科学问题[J]. 沉积学报 2017(05)
    • [10].南海西部万安断裂活动特征及其对万安盆地的控制作用[J]. 海洋地质前沿 2017(10)
    • [11].盆地沉积动力学: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9(04)
    • [12].试论湖南衡阳盆地与地幔柱的关系及其对关键矿产深部探测的意义[J]. 地质学报 2019(06)
    • [13].基于粒度小波变换分析的四川盐源盆地沉积特征及其对盆地形成演化的指示意义[J]. 沉积学报 2019(04)
    • [14].华南东部白垩纪晚期-古近纪构造转换的沉积记录——以粤北南雄盆地为例[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19(03)
    • [15].美国二叠纪盆地并购热潮和影响分析[J]. 国际石油经济 2017(12)
    • [16].南沙海域礼乐盆地沉积过程和演化[J].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11(05)
    • [17].武威盆地北部坳陷致密气勘探前景[J]. 中国矿业 2018(S1)
    • [18].费尔干纳盆地油气成藏特征及其主控因素分析[J]. 海洋地质前沿 2018(07)
    • [19].南海南部大陆边缘两个盆地带油气地质特征[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7(06)
    • [20].南盘江盆地八渡辉绿岩斜锆石和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J]. 地球学报 2019(02)
    • [21].燕山构造带西段千家店盆地生长构造与生长地层[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9(07)
    • [22].南大西洋两岸含盐盆地裂谷层序油气地质特征与油气分布特征对比[J]. 地质科技情报 2018(04)
    • [23].黑龙江柳树盆地沉积环境及聚煤规律[J].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16(06)
    • [24].基于小波变换的盆地沉积-构造波动分析[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5(04)
    • [25].鄂尔多斯盆地早古生代构造演化特征分析[J]. 辽宁化工 2019(06)
    • [26].滇中楚雄盆地地腹构造-沉积特征重要发现及地质意义[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S2)
    • [27].广西容县盆地铀矿地质特征及控矿规律[J]. 矿产与地质 2018(02)
    • [28].青藏高原伦坡拉盆地晚期构造变形特征及应力机制分析[J]. 石油实验地质 2017(06)
    • [29].盆地沉积土的动参数试验分析[J]. 科技创新导报 2014(34)
    • [30].渤海湾盆地新生代以来构造-热演化模拟研究[J]. 地球物理学报 2019(01)

    标签:;  ;  ;  ;  ;  

    酒泉及六盘山盆地早白垩世Cheirolepidiaceae及古大气CO2重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